宋文相 佘晓琼
本文以“认识0”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创设情境,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创设真实故事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教学“认识0”时,笔者把教材中呈现的小猫一家钓鱼的情境图编制成动画故事,利用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其中,猫弟弟一条鱼也没钓到。笔者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条鱼也没钓到”。有的学生用空袋子表示没钓到鱼,有的学生画一个叉表示一个也没有,有的学生直接说出用“0”表示。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指出:用符号“0”表示“一个也没有”比用实物表示和画图表示都便捷。从实物到图形再到数学符号,学生经历了从具体事物的多少抽象出数的过程,培养了数感。
数形结合,以书写加深数的认识。在观察数字“0”时,笔者提问:数字“0”像什么?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像鸡蛋,有的说像气球,有的说像轮胎,还有一名学生说“0”像瘪了的轮胎……笔者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0”,问哪种描述更贴切。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深刻地记住了“0”的形象:数字“0”瘦瘦的,不能写得圆润。随后,笔者播放“0”的书写教學微视频并在黑板上示范写“0”,让学生在书中临摹练习,加深对“0”的认识。
结合经验,扩展数的实际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宜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引领学生探讨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学生明白了“0”表示“一个也没有”。然而,数字“0”的意义并不唯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0”,并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见到的“0”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讨论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找出了生活中的“0”,总结其表示的实际意义。如: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尺子上有“0”,表示起点;有的学生发现温度计上也有“0”,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和具体的温度;还有的学生发现电话号码中也有“0”,表示占位。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理解了“0”的不同意义。
拓展思维,讲好数学故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素材提炼相关知识,创编一个数学故事,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数感,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萝卜,四幅图片中的萝卜数量是逐渐递减的。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创编一个“小白兔吃萝卜”的故事。学生甲讲述:有四只小白兔,第一只小白兔拔了5个萝卜,第二只小白兔拔了2个萝卜,第三只小白兔只拔了1个萝卜,最后一只小白兔由于贪玩什么也没拔到,所以就是0个萝卜。笔者表扬了他从数据角度观察的做法。学生乙回答:小白兔种了很多萝卜,丰收时节,他收获了5个萝卜,第一天它吃了3个萝卜,还剩2个萝卜,第二天它又吃了1个萝卜,还剩1个萝卜,第三天它把最后1个萝卜也吃掉了,它就1个萝卜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笔者表扬他注重前后数量关系的变化,并且在故事中渗透了后面要学习的减法知识。创编数学故事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作者单位:宜昌市秭归县郭家坝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