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浅探

2023-03-26 20:08刘亚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扫墓节气笔者

刘亚华

诗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教师如何发挥诗歌极具美感、富有韵律、底蕴深厚的优势,夯实学生诗歌学习的基础呢?

重视朗读指导,体会诗歌情感。诗歌的朗讀呈现音律变化,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诗歌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明确诗歌的语言节奏、读准字音,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律美,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指导应该聚焦字词认读正确、节奏感知得当、情感起伏适切三个方面。以《春晓》为例,朗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时,“晓”“鸟”“少”要押韵,句内要平仄相错,句间要平仄相对,情感要由缓到急,通过语调变化和音调变化将情绪由“浑然不知”过渡到“渐入佳境”再到“引起共鸣”,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累积相关文化知识。例如,《清明》这首古诗的题目是节气,而有些节气又与节日有关,所以笔者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这一节气的特点。首先在法定节假日清明节放假前夕,笔者专门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假期作业,写一篇以“清明节有感”为题的作文,要求学生在清明节当天观察天气状况、亲人或他人为先人扫墓时的神情,做好记录,并写在作文中。返校后,学生分享清明扫墓的感受。大部分学生表示清明当天阴雨绵绵,亲人扫墓时大多沉默不语。然后,笔者结合学生的所见、所感讲述《清明》这首古诗,讲解清明节期间经常下雨以及为先人扫墓的亲人神情凝重、难掩悲伤的原因,使学生体会到清明节“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的本意。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清明时节雨纷纷”与节气之间的关系,理解清明节祭祖扫墓、折柳赠别、踏青等民俗的文化内涵。

设计实践作业,理解诗歌意境。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诗歌学习的效果。以《春江晚景图》这首诗歌为例,笔者在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将诗歌所描述的美景用绘画的形式呈现。有学生画出“鸭戏图”,柔软的笔触描绘出鸭子在湖面戏水的欢快场景,清澈的溪流以及翠绿的枝叶彰显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还有学生绘制了水墨画“鸭戏图”,几笔就勾勒出鸭子站立在河边的石墩上静静地望着远景的画面,将江南仲春的景色描绘得形神兼备。学生在绘画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图画与诗歌意境联系起来,直观呈现出《春江晚景图》的景色之美。

诗歌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更要在课后布置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深切感受诗歌语言的浪漫与优美。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扫墓节气笔者
我们去扫墓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代人扫墓”的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