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启智:自制学具优化小学歌唱教学的实践

2023-03-24 17:48许钦羿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3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小学音乐

许钦羿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深入掌握音乐的艺术规律,教师可以自制学具为突破口,以“三径启智”这一思路优化小学的歌唱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运用自制学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感知歌曲,理解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力、探索力、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三径启智;自制学具;歌唱教学

当前的音乐歌唱教学存在教师一味地教、学生被动地学的问题,把学生会唱作为教学目标达成的标志。千篇一律的训练和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吼唱”“跑调”“歌唱时精神不振”等现象层出不穷。尤其在小学阶段,这样的教学既不能唤起学生歌唱的欲望,也不能为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提供动力。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法存在偏差。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音乐教育要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丰富想象力。然而,不少教师习惯利用语言描述展开教学,对学生的“单向输出”过多,没有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忽视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只能理解表面,无法深入掌握音乐的规律。音乐课堂的实效性得不到体现。

为贯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基本理念,笔者尝试以自制学具为突破口,以“三径启智”这一思路优化小学的歌唱教学,即以“趣引”营造氛围,以“趣探”助推研究,以“趣创”优化手段,将自制学具用于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深入思考音乐作品,将自身的体验贯穿音乐学习的始终。

一、趣引:提供支架,营造音乐氛围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的线索、环节或学具,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身边的小物件,将其作为学具来开展学习。这不仅能够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促进学生积极探索音乐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人音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过新年》是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给人一种热闹、欢腾的感觉。上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请他们寻找一件身边的物品,用它为歌曲伴奏。A同学想用现买的小鼓为大家展示。笔者及时引导:一是要寻找身边的小物件,二是找到的物件演奏出来的声音要能表现歌曲的特点和主题。A同学回家看到妈妈洗筷子时,筷子互相碰撞发出了清脆有力的声音,便想到把筷子当作乐器。但他尝试用一双筷子进行敲击后,发现两根筷子敲击的声音不足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后来他把所有筷子分成两把捆在一起,果然敲击出的声音就像打击乐器一样响亮、有力,在课堂上演奏的《过新年》既新颖别致,又恰到好处。

提供学习路径和支架,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学具源于生活,是一种直观、巧妙的课堂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发现和巧用身边的物品开展音乐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为之后创造性地自制学具打下基础。

二、趣探:助推研究,探究音乐要素

艺术教育重在文化理解。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所以通过“创造”对音乐进行综合运用、思考和探究就显得越发重要。

(一)了解乐器特点,对歌曲进行感知与分析

各种类型的乐器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歌曲也有其不同的情境。因此,学生在完成歌唱学习任务和运用学具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乐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要素的挖掘,明白不同速度、力度、风格特点的歌曲需要不同音色和音效的乐器来演奏。

人音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活泼欢快的童谣。当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演唱后,笔者问学生:这首歌适合用什么乐器演奏?在哪个节点演奏最为合适?B同学认为这首歌应该使用碰钟,并且要在歌词“咕咕”出现时演奏。他觉得,碰钟的声音清脆悦耳,就像调皮的杜鹃的叫声一样,在歌词“咕咕”出现时演奏,碰钟的声音就能模仿杜鹃的叫声。

在肯定B同学的同时,笔者追问:每次“咕咕”出现时,碰钟的强弱力度都是一样的吗?学生议论纷纷,为B同学出谋划策:杜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因此每次出现的“咕咕”的力度都不相同。杜鹃在草地上,声音最响,力度要强一些;杜鹃飞到树丛和小河旁,距离远了,力度就要弱一些;杜鹃飞向远方,力度就要变得更弱,一直到消失为止。

在乐器的选择上,学生需要对歌曲的音乐要素以及乐器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歌曲《顽皮的杜鹃》欢快活泼,就不能选择音色沉闷的乐器,而碰钟清脆明亮的音色正好像杜鹃“咕咕”的叫声。学生在“咕咕”处敲击碰钟,随着杜鹃越飞越远,碰钟声音由强到弱,从而营造出顽皮的杜鹃渐行渐远的画面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感知了歌曲的风格,感受到杜鹃的顽皮可爱。

(二)自主探究理解,对歌曲进行深入思考

学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不同的学生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学具。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就在于引发学生对歌曲本身的思考,让他们层层深入,主动探究歌曲的要素。

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田野在召唤》是一首二声部歌曲,其中低声部的旋律整齐且有规律。笔者让学生将选择的学具加入歌曲的演唱和演奏中。一些學生选择用简单的学具配合高声部的旋律进行律动。如:有学生挥动自己的手臂,以表现这个部分连贯的特点;有学生拍击凳子,为歌曲打节拍;有学生使用自制沙锤进行四拍子敲击。学生发现用装了绿豆的塑料罐做成的沙锤效果最佳。笔者请学生分析其中的奥秘:有的说低声部节奏整齐有规律,并且歌曲中有很多休止符,音乐应该更短促有力,自制沙锤恰好能模拟出轻快灵巧的脚步声;有的说绿豆体积小、声音短促,与休止符的作用相吻合。最后,学生边进行二声部合唱,边用沙锤为合唱伴奏,产生了多声部演唱、演奏的效果。

音乐教师要关注生活中的音乐现象,从中搜寻表现音乐的素材,让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选择和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已经逐渐发现了音乐的要素,感受到了歌曲的特点,比如歌曲是二声部的,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低声部出现了很多休止符,等等。通过学具的选择和甄别,学生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且学生间能进行简单的合作,感受并体验歌曲的多声部演唱和演奏效果。

三、趣创:优化手段,编创音乐活动

艺术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一门课程。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编创能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且符合生活情境的音乐故事、音乐游戏、短小音乐剧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地球是个美丽的圆》呼吁大家要关注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希望大家为创建绿色地球而努力。在学完歌曲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他们分组制作一个迷你的手偶剧来表现这一课的内容。一小组在家长的指导下,创作了剧名为《灰·白·蓝》的手偶剧。剧本用“灰色”代表原先脏乱的家乡,“白色”代表整治中的家乡,“蓝色”代表现在美丽的家乡。该小组还利用纸板、布料和彩板,设计并搭建了微型手偶剧舞台,并把“舞台”搬到了学校,在课堂上进行了汇报演出。精彩的演出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学生基于小組合作学习的体验活动,用身边的物品制成有趣的学具,将音乐的内涵转化成日常的生活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识拓展为新鲜的内容。

自制学具这一策略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学具,增强合作能力,并在与他人合作演唱、演奏时,进一步提升了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在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自主制作学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有特色的主题音乐、鲜明的乐句、突出的乐段、歌曲的风格等作出基本的分析,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韦明.中国歌剧音乐剧散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3]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小学音乐
让学生快乐歌唱
聆听,让生命如花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