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以Unit 6 3a An Accidental Invention为例

2023-03-23 13:36唐春吾于志芬
英语教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语篇内容

唐春吾 李 宇 于志芬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英语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教师是确保英语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课程理念的关键环节。”(教育部2022)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全面和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课程实施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梅德明、王蔷 2022;王蔷 2022a/2022b)。语言文化意识是宏观把握外语教育的基础,外语教育中必须将其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蔡永良 201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课程理念,准确把握单元主题,认真挖掘教材语篇的文化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全面融入课程六要素内容,精心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是新课标理念下英语课堂改革探究的焦点之一(刘星2022;陈淑琼 2022)。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6 3a阅读语篇An Accidental Invention为例,探究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单元整体分析与思考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整个单元围绕Inventions主题的8个语篇中仅有1个语篇介绍我国的发明,其余语篇均介绍国外的发明。“对教材文化深度的解读,更有利于揭示教材文化内容的庐山真面目”(张军、刘艳红2022),这些发明故事确实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但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比例较低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他们对母语文化的理解、认同和表达。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模式形成、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时期,阅读的广度不够,读得不够深入,学习活动单一,思维发展未得到充分关注(陈淑琼 2022),都会对课程育人目标造成较大影响。在单元主题引领下,深度挖掘这一阅读语篇的育人价值,通过设计相互关联、逐层递进的语篇解读和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建立阅读内容与阅读者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思维等的有效联接,加深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有效解决内容比例较低的问题,实现坚定其文化自信、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二、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教学分析

(一)主题意义

本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对世界、国家、人民、社会进步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人类发明与创新”。

(二)语篇研读

【what】

语篇是介绍中国茶的说明文:首段详细描述了神农发明茶的时间和具体经过;第二段介绍了茶圣陆羽及其著作《茶经》的内容;第三段介绍了中国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历史,并表达了作者的感悟。

【why】

作者通过介绍茶的发明、《茶经》内容和中国茶的对外传播情况,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茶的悠久历史和现实意义。茶的发明故事能启发读者探索其蕴含的人文和科学精神,茶的经典著作和对外传播能激发读者了解、探索茶的历史、文化价值等。作为日常饮品,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how】

语篇按时间顺序描述了中国茶的发明、茶文化经典著作和茶的对外传播与贸易情况。明线为介绍中国茶,暗线则围绕中国茶凸显其背后的育人价值——向神农学习细致观察、勇于尝试等优秀品质;了解茶文化经典名著和中国茶的对外传播情况,以加深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作者开篇以设问“Do you know...?”引出话题,再以“Many people believe that...”结构作为回应,通过叙事标记语one day引入,将神农烧水、偶然发现、大胆尝试、意外收获的画面串联起来,并通过细节描述成功点题,呼应标题中的accidental。在第二段中,作者通过“A few thousand years later,Lu Yu,...,mentioned Shen Nong in his book”自然过渡后展开对陆羽著作《茶经》的概述。在最后一段,作者以“It is believed that...”结构呼应第一段,并按时间顺序介绍中国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历史。

全篇事实清楚、逻辑严密,结尾句中运用连词even though 和短语 without doubt、best understand等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高度文化自信,升华了语篇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三)语言、文化知识

在语音方面,开篇设问句和结尾句借助重音、语调、节奏等传递作者的意图和态度。在词汇方面,重点突破构词法(accidental、accidentally、national、ruler)和一词多义(ruler)。关注固定句型、被动语态等语法知识和语篇结构化知识、语用知识,并引导学生感悟、推断语篇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合理设计活动,提升听、说、读、看、写、译技能。关联并激活已知,实现高效学习,利用信息结构图和不同感官增强理解,学会用英语交流和表达等。

(五)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设计和语篇内容,融合上述六要素,最终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获取茶的发明、《茶经》梗概和茶的对外传播等基本信息,梳理、概括后借助可视化图形呈现结构化知识(学习理解类)。

2.基于思维导图复述“神农发明茶”的故事,探究发明故事背后的人文和科学精神,联系自己的学习、人文与科学精神分析未来努力的方向;结合《茶经》分析、推断《红楼梦》片段中对话内容背后的原因,在融学科学习实践活动中欣赏、理解我国丰富的茶文化;借助地图分析中国茶对外传播先后顺序的原因及意义(促进沟通、满足人类共同需求、推动文化进步)(应用实践类)。

3.在比较中发现语篇结尾句的潜在含义,推断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模仿造句(迁移创新类)。

4.模拟采访中医学院教授,完成采访稿,并为School Magazine访谈专栏撰写采访报道作准备(迁移创新类)。

三、教学过程与评价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深入解读文本、整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化、梯级化,并通过真实语境下层次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学习能力与高阶思维能力,真正落实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陈淑琼 2022)。本堂课针对梯级教学目标1—4,分别设计并实施了以下相应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学习活动、效果评价方案和课后作业。

(一)教学目标1

【学习活动】

1.学生就图片简要问答一些西方国家发明的时间,引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呈现神农的图片。学生说出了解的有关神农的故事,引入茶的发明并就这一话题展开简单讨论。学生对已知的中国茶文化相关情况进行简单表述,并说出自己希望了解的情况。

2.学生借助插图和标题预测文章内容,通过略读把握全文和段落主旨大意,获取并概括茶的基本信息:神农发明茶,“茶圣”陆羽及《茶经》,中国茶的对外传播。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完成“神农发明茶”的思维导图(见图1)。

图1

(2)简要介绍陆羽《茶经》的大致内容。

What is Cha Jing about?

It mentions the inventor...,describes...and discusses...

A few thousand years later,Lu Yu,“the saint of tea”mentionedShen Nongin his book Cha Jing.The book describeshow tea plants were grown and used to make tea.It also discusseswhere the finest tea leaves were producedandwhat kinds of water were used.

(3)绘制中国茶对外传播的时间轴(见图2)。

图 2:The spread of tea

(4)学习并内化语言知识。

感知积累同义转换(Many people believe that.../It is believed that...)和一词多义,习得构词法(accidental、accidentally、national、ruler)、短语(take place等)和句式(It is believed/said that...)等并能准确应用所学进行交流表达。

【效果评价】

1.观察学生的作答,了解其对中国茶文化及历史的掌握情况,发现其未知及感兴趣的内容。

2.从学生的作答情况评价其阅读技能及语篇梳理、概括能力,以及结构性知识。

(1)从思维导图核心要素评价学生对故事结构特征、信息组织方式、语言特点等的理解情况。

(2)从《茶经》内容概述评价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及对事物说明内容信息组织方式、基本语言特点和常用表述方式的理解程度。

(3)从时间轴的绘制及信息准确度把握方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梳理、归纳能力。

(4)从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把握其内化所学知识的情况。

【设计说明】

导入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通过激活旧知,借助插图、标题,帮助学生预测语篇内容,使其整体感知语篇内容,并通过具体任务培养其获取、梳理、概括、记录关键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内化重点语言知识,为下一步应用作好铺垫(感知积累,获取梳理,理解内化)。

(二)教学目标2

【学习活动】

1.借助思维导图(见图1)口头复述“神农发明茶”的故事。

Let’s retell the story together.

It is said that tea was invented by...One day,...

That’s how tea was invented.

2.分组讨论:“How could Shen Nong change an accident into an invention?”找出这一发明产生的几个必要条件。

the water was boiled/hot;

tea leaves fell into the water and remained there for some time;

Shen Nong noticed the change(color and smell);

Shen Nong tasted it.

结合科学家屠呦呦多次用青蒿素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的事实,进一步讨论发明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尝试等),思考发明故事背后的人文和科学精神,讨论学习所得:成功的发明者应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勇敢坚毅的品质、观察力、思考力、学习力等。

3.欣赏《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贾母携刘姥姥品茶片段: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联系《茶经》中the finest tea leaves和what kinds of water,分析并推断对话背后的实际含义,感悟中国茶文化,并翻译、表演这三个语轮,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茶文化的了解。

4.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茶为何会最先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之后很久才传播到英国及其他国家,探究茶贸易的起源及茶文化传播的意义。

【效果评价】

1.从口头复述的流利度、准确性等角度评价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学习情况,从故事讲述的开头和结尾评价其篇章意识。

2.观察学生能否围绕观察力、思考力、知识基础、勇敢坚毅品质等方面思考发明产生的必要条件,评价他们对语言、信息的内化情况及价值判断和思维品质提升情况。

3.观察学生能否发现《红楼梦》中品茶片段实质上就是对《茶经》内容的例证,评价其融学科实践活动表现,鼓励其融学科学习,尝试传统经典著作的翻译,享受中国文化传播的乐趣;

4.观察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否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合理分析,感悟先进文化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评价他们的推断、探究能力。

【设计说明】

结合语篇内容设计融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内化结构化新知,感悟语篇背后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使其乐于并善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并为其长远的学习能力蓄能(分析与推断、内化与应用)。

(三)教学目标3

【学习活动】

学生朗读、比较以下两个语篇结尾句,感悟两者的不同,作出评价,说明理由并模仿造句。

Read and compare the following 2 sentences.

(1)Many people know about tea culture,but the Chinese best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ea.

(2)Even though many people know about tea culture,the Chinese are without doubt the ones who best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ea.

Which is better,the 1stor the 2nd?Why?

【效果评价】

观察学生对语篇中作者观点、态度表达方式的感悟与分析,评价其语言感知能力和模仿造句情况。

【设计说明】

通过设计融学科活动激活旧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茶对外传播背后的原因及意义,在拓展语篇中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在分析表达方式的过程中探究语篇的文化价值,在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坚定文化自信(感悟与内化、习得与交流、论证与评价)。

(四)教学目标4

【学习活动】

学生基于情境,以School Magazine记者的身份,采访中医学院教授,了解中国中药的起源、药圣及其著作、中药的对外传播状况及意义。

a.神农曾尝百草以治病救人;

b.药圣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介绍了1 892种中药和10 000多个中药方;

c.中国中药已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很多人受益,为维护人类健康贡献了中国力量。

【效果评价】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关键信息的领悟状况与输出能力,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设计说明】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有效解决本单元中国发明内容比例较低的问题,并在学用结合、迁移创新中实现善思考、会表达、爱祖国的育人目标(迁移与创新)。

(五)布置作业

必做:请根据课堂采访,撰写School Magazine访谈专栏的采访报道。

选做:

1.上网搜索并了解更多中国发明的相关知识,并设计一张英文海报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伟大发明;

2.请制作一张海报呈现自己的发明梦想及实现梦想的计划。

四、教学反思与启示

《课程标准》是学科课程性质、目标、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等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发布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方式及实施理念,指出以课程内容六要素为核心,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是英语课程落实立德树人,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对培养目标的完善和课程设置的优化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一落实,同时对实施要求的细化为教学改革和评价指明了方向。学思结合、用创为本不仅应成为《课程标准》指引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还应成为指引教师投身新时代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在认真研读语篇、深刻领悟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真实问题引导的一系列语言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本课例在主题意义Inventions的探究中,通过深度研读语篇和多层次、融学科的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语篇文化内涵(段海燕 2022),基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提升了他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使其掌握了合适的学习策略,并学会了多角度、辩证地解读语篇,从而推断语篇所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评价、模仿、创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活动中外化于行,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确保了课堂教学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为《课程标准》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语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内容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