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敏,杨晶晶
(1.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生态,作为信息技术载体的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丰富学习资源,搭建了跨越时空的知识平台,互联网倡导的平等交互方式颠覆了传统师生关系。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主动适应教育变革,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强化信息化教学协作,通过教学创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必须正视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打破教学理念滞后、能力发展失衡和教学缺乏创新的现状,努力探索促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虽然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具体概念学者们有争论,但是美国研究者科尔(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联合提出的TPACK框架却成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石[1]。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是一种知识模型,勾勒了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TPACK包含三个组成要素,CK指代学科内容知识、PK指代教学法知识、TK指代技术知识;三者又通过两两相交形成三个新的组合要素,PCK代表学科教学法知识,TCK代表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PK代表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这三个组合要素相交重叠的部分就是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核心TPACK,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2]。根据TPACK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确定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具体标准,利用教学实践发展个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因而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动态性、持续性和系统发展性特征。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教师整合信息资源、运用信息手段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还包括与此相关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能力[3]。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对学生实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最终达成知行合一。所以,高职教师需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增强协作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在TPACK理论框架内,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四个核心要素: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研究和信息化教学协作。
1.信息化教学意识
作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首要构成要素,信息化教学意识决定了教师能否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触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首先,教师要明确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地位。“互联网+教育”时代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新兴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只有感知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其次,教师要积极地实施信息化教学。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高职教师应主动在教学中基于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使课堂更加富有探究性、趣味性和创造性。最后,教师要具备“融合”的教学意识[4]。新冠疫情爆发后,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凸显其重要作用,疫情的常态化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发展。教师要深刻认识混合教学的发展趋势,在“融合”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重构传统课堂教学,使线上线下互为补充,达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衔接,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教育生态。
2.信息化教学技能
信息化教学技能对教师提出两方面的要求,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基本操作的硬实力。教师要全面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和课程相关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教学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和动画,进行音视频剪辑,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授课。除此以外,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并进行筛选和处理,将其合理融入教学中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二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一体化的软实力。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结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达到教学目标。而信息化教学实施正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呈现,教师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将教学设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环环相扣达成教学目的。信息化教学实施的成效还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数据进行评价和反馈,既评价过程也评价结果,既评价“教”的效果也评价“学”的效果。
3.信息化教学研究
科学研究不仅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帮助教师通过总结和反思获得新思路、新方法,克服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困难,推动教学改革。网络数字时代的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把握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缜密的教学设计,通过和谐流畅的教学过程呈现出来,最后接受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检验其有效性。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要遵循科学和弹性的教学目标、协调和流畅的教学情境、合理和灵活的教学策略、多元和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四个原则。另一方面是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研究。传统教学研究活动受到时空的限制,存在资源不足和内容陈旧等问题,但“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升级的产物能够破解以上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师工作坊、学习共同体和开放大学成为新型的教师教学研究方式,方便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追踪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分享教学资源。
4.信息化教学协作
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教育需要打造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使高职教育面临生源、教学和建制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5]。复合型生源结构、多元化专业需求和新兴类就业指向要求高职教师在教学、技能和育人方面具备更高的水平,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高职教师不仅需要与企业交流合作,积极拓展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搭建开放、互动、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资源、方法和信息共享,还要组成校企双元教师团队,形成优势互补,进行以行动和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协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此外,高职教师需要对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业态,动态追踪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创造性地使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增强学生实践的参与度,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实现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目标,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资源库十年来经历了探索建设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和深化应用阶段,达到规划定位和资源质量“高”、服务类型和课程体系“宽”、用户范围和应用方式“广”的要求[6],引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功能定位为“能学、辅教”,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多样化教学[7],要求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习者包括在校学生、教师、社会人士和企业人员,都可以通过资源库主动学习行业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和自身整体素质,达成及时就业和工作培训的目标。资源库的资源不仅要完备,以覆盖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还要丰富,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凸显资源库“能学”的功能。参建教师要以需求为导向,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立足于校企合作,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开发专业教学资源,整合资源模块,搭建资源整体框架。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业态,将最新的技术成果纳入资源体系,确保资源的先进性。作为学习中心,资源库应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支持学习者进行系统地自主学习,成为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学历培训平台,而且还是教师、社会人员以及企业员工不断学习充电的职业发展平台。资源的开发需要参建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保证资源库的建设质量。
教师面对教学对象和目标以及课程要求的差异,通过资源库组建个性化课程、革新教学方法、灵活组织教学活动,达成课前探索学习、课中监督学习和课后拓展学习的有机结合,线上线下课程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夯实基础。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有效应用,其汇集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为高职教师提供了先进的在线教学系统[8]。参建教师不仅是资源库的开发者,也是使用者,要以问题为导向应用资源库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使资源库在课程教学、实训实践、学业评价和职业培训中发挥多元作用,突出其“辅教”的功能。资源库建设的初衷就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教学生态。参建教师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优质资源增强教、学互动,拓展多元教学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内生动力。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资源库的提质与升级促使教师持续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建设的需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成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专业教学资源库从四个方面提高了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通过建设资源库,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形成教学成果,促进信息化教学研究;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信息化教学协作。
首先,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增强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专业教学资源库能够聚集专业群内的优质教学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带动同类专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教学资源库以服务专业建设和发展为目的,资源库的素材资源对应专业内职业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集成了基础共享课程、核心融通课程和特色互选课程,对标培养专业人才。要想提高资源库的建设水平,参建教师需要敏锐感知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动态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开发具有典型岗位特征的优质教学资源,利用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重现职业岗位场景,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教师要认清信息技术在资源库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化主动意识,将运用信息技术纳入自觉行动。其次,资源库需要边建设边应用,通过应用提升建设水平。参建教师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采用合理的信息手段,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让资源库促学促教的功能得到真正发挥。教师要树立“融合”的教学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混合式教学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设计者、组织者、监控者和教学资源的供应者,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了信息技术手段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其信息化资源全面覆盖了专业群课程,通过视频、动画、微课和虚拟仿真实训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视化、复杂的技能变得简单化和可操作化,解决了课程实训的综合性难题,改造了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此外,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推动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混合式教学正在成为未来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新常态”,石玉峰和詹秀秀的教学实践表明,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SPOC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9][10]。资源库依托线上教学平台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充分分析学情后,从中选取适合学生特点的资源组建个性化课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资源库丰富的教学素材帮助教师摆脱了搜索教学资料备课的繁重劳动,只需要梳理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课前,教师引导学生灵活安排时间线上自学相关教学资料,教学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据此动态调整线下课堂的学习内容。课中,教师在线下课堂答疑解惑,进行讨论、头脑风暴、小组PK等丰富多样的在线互动,营造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同时采集互动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学生线上完成作业和测试巩固所学内容,拓展新知。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完成了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效果的监督,真正获得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升。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示范作用决定了其必然反映最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建设资源库能够打造一批信息化教学成果,激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第一,建设高水平专业教学资源库需要汇聚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群体,他们的专业能力、实践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都处于引领地位,其示范作用带动了参建教师的能力发展,助力企业培训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组建一批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过硬的校企联合信息化教师教学团队。第二,专业教学资源库以课程为主体,能够汇集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学校联合企业一起研究专业群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作在线开放课程,以资源库为平台向社会开放使用,面向学校学生、社会和企业人员进行在线教学和职业培训,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第三,教育信息化为教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助力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教师信息化“学研共同体”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通过线上同伴互助的集体建构促进共同发展,使教师明确科学研究的方向和价值,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围绕教学团队打造、专业群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职业教育师生关系和教学生态的重构、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培训体系的建设、职业教育服务模式的转变等开展的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够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重要支撑,建设资源库有助于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训社会和企业人员,加强企业和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一方面,专业教学资源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资源体系,其涵盖课程型资源、岗位性资源以及产业先进元素,不仅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行业职业标准,而且引入企业生产岗位和典型任务,还将呈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业态的优质资源以及反映生产实际过程的最新案例纳入资源库,提升资源库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同时,还可以将专业教学资源库引入企业的职工培养中,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使资源库成为企业需要的“工具库”。校企共建的双向育人机制使资源库更加具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对学习者更加具有适用性,凸显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势。另一方面,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需要引入企业的优质资源,强化企业对资源库的应用,必然需要企业深度参与资源库的建设。打造校企共建教师团队可以强化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共同开发岗位学习资源,通过“真岗实做”完成现场操作,通过动画、微课、虚拟仿真技术的“虚拟交互”展示无法重现的实践操作过程。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可以统一课程标准,共享特色教学资源,开展课程联学联考联建以及学分互认,进行教师互聘交流,使高职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协作能力。
专业教学资源库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研究者可以通过建设和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探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具体路径,不断丰富对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和应用,使信息技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