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3-03-23 11:00任爱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技能

任爱珍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工作方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一条正确道路。而在现实中,劳动教育育人价值弱化,导致培养的学生出现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不热爱劳动等现象。当下网络名词“躺平”“佛系”等热络现象,反映出当下部分年轻人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此种社会现象的背后也揭露出部分年轻人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社会现状。因此,2019年6月教育部发文,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参与劳动实践[1]。

职业教育是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和反复练习,传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其活动领域与劳动领域相交合。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都是着眼于动手能力的实践训练和动手习惯的养成,基于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劳动教育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劳动”与“劳动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墨子的技术思想,颜元的“实学”“真学”主张,黄炎培的尊重劳动、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积极推进劳动教育的发展,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等劳动教育思想。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思想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劳动教育作了深刻阐释,凸显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

站在我国新的历史方位,“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从概念角度,《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都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德育内容的一部分,并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劳动成果[2],劳动教育是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3]。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并就职业教育领域关于劳动教育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原则意见[4]。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劳动教育成为贯穿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

二、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劳动观念落后

有研究者曾对职业院校学生做过问卷调查,经统计后发现,在劳动观念上,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劳动有贵贱之分。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区别对待,近半数的学生偏重认同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超半数的学生从事劳动的动机是偏重自我,利他动机偏少。在学校专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方面,近八成的学生反映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不足,近七成的学生发现劳动教育内容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不紧[5]。

中国自古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思想,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被区别对待,表现为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社会地位和劳动报酬差别甚大。导致目前以书本知识学习为主的智力教育占据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主体,没有形成尊重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观念和氛围。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父母、老师大多重视智育、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不重视劳育、忽视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劳动习惯的养成。大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劳动教育已长期缺位,以实践技能教育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其劳动教育和劳动观念同样受此传统观念影响,职业院校学生不会劳动和不爱劳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需进一步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领域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技能训练和岗位实习替代了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一种方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劳动教育与实践技能训练都是以实践活动为特征,但是,实践技能教育不能代替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但在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劳动概念被误用的现象,劳动育人功能被弱化,主要体现在以实践技能教育代替劳动教育。自由的劳动是放飞自我、体验快乐的源泉,不亲身参与劳动,不能获得劳动的喜悦和快乐,而世俗的环境总是容易使得劳动的本真价值和意义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劳动的教化功能与价值丧失。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使得职业院校也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而轻劳动品质培养的倾向,甚至将劳动实践教育课程等同为岗位实践实习,使劳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短板”,导致劳动教育的教化功能被湮没。学校教育的重智育轻劳育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所培养的建设者,劳动素养低。高等学校曾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许多企事业用人单位抱怨所引进的高学历人才是一个十足的生活低能儿。

三、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联性分析

(一)实践性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共同的本质属性

劳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劳动必然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活动。不同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这一共识要求我们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备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劳动品质,同时拥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高超的劳动技能。因此,培养具有良好劳动素养这一共性,和培养高技能创新创业精神这一个性相结合的高职劳动教育,将是弥补基础教育中实践学习相对薄弱的重要环节。

劳动的实践性决定了劳动教育的两种学习机制,一是操作性学习,二是体验性学习。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培养与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相混淆,把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活动与劳动实践活动的教育混为一谈。实习实训通常仅停留在企业实践的层面,如何将技术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实践教学统一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应该更多地在专业技能培养的时候融入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精神以及劳动习惯的培育和引导,专业劳动实践的综合育人功能要重视和加强。

(二)社会化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共同目标归属

学校是重要的实施劳动教育场所。高职学生在入学前的青少年时期已接受过家庭教育和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完成了最初的社会化,具备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入学后的劳动教育,应该是进入更为高级的学习阶段,即完成更多的社会服务性劳动,具有更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学会承担更多的社会化责任。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已经成熟,是即将走上社会的独立个体,这一阶段的青年,应该开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规划。而要造就高级人才,学校必须培养学生从事专门专业劳动的智力水平、态度、情感,并通过专门专业劳动获得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现代化社会生产劳动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与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其目标都是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三)职业性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共同价值追求

职业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并把它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是当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这是由两者的就业导向属性所决定。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为未来现代化生产培养各级各类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培养,是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综合素养。学生不单单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和高超的技能,还需要学生面对未来的岗位具备相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具有不可分割性。其次,由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所决定。职业院校学生的高考分数普遍较低,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较低,自律性较差,在对待劳动成果的态度上,职业院校的很多学生存在不尊重、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比如,随手丢弃垃圾,破坏他人的卫生劳动成果;对不合自己味口的饭菜随手倾倒,浪费食物现象严重,这既不尊重食堂师傅的劳动成果,也不珍惜父母辛苦劳动换来的金钱。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好逸恶劳、追求享乐的思想,一方面,与少子家庭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培养的缺失有关,另一方面,受享乐主义思想影响。许多学生相较于辛苦的劳动付出,更愿意选择付费获取,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厚爱,往往不吝金钱的给予,学生缺少社会生活历练,不懂得赚钱的辛苦,没有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品格,习惯于不劳而获,不懂也不愿意学习劳动的技能,缺乏劳动的意识、兴趣和情感,自然也难以体察劳动的艰辛与快乐,难以形成尊重他人劳动和劳动成果的情感。劳动的快乐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现在不少学生已经难以从劳动中获取快乐和兴趣。

四、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职业教育是富国强民的大事。我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应该“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以劳动开启民族复兴之路,这是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职业教育领域的劳动教育更应该而且能够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更好地塑造和增强学生良好的精气神和身体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磨练学生的专注精神和塑造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在校园环境维护和日常生活管理中融入劳动教育

以往的劳动教育大多停留在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修整杂草或参加社区义工等活动。但在高职院校,当下的劳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这些简单劳动,而应该借助专业技术的掌握和科学合理的安排解决生活和生产问题,并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通过更多的成人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通过更多的社会生产劳动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划分已经过时,以前的很多体力劳动现在已经走向智能化。所以,要形成综合性的劳动观,摒弃落后的脑体分离的观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该首先体现在平时的校园环境和日常生活管理上。比如,现在大多高职院校校园内的卫生打扫、校园环境的绿化以及维护都外包给了专门的物业公司,学生享受到的美好校园环境及吃穿住行服务都是由别人提供的劳动成果,学生很难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劳动习惯也没有养成,宿舍卫生整体较差。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可以在校园环境维护和日常生活管理等隐性和显性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实施中融入劳动教育,在劳动通识教育课程上进行充分引导,在劳动实践课程中进行反复实践。比如,将校园生活环境的维护交由学生来完成,大到由班级包干划分区域的绿化,绿植修整和卫生维护,小到每一块地面瓷砖的清洁与维护落实到个人,营造一种劳动光荣的校园氛围。智能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无人驾驶车辆进行快递投放和地面清洁等,无人机专业学生也可以利于无人机运送小型急件的快递投放和进行校园绿植灭虫药的大面积喷洒。可以将食堂的厨余垃圾的收集与打扫交由各班级轮值,将学生宿舍的布置与设计,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的劳动成果呈现在学生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将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校园环境的营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

(二)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全面融入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教育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首先,高职院校利用实习实训课的实践训练融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职业院校的劳动课大多以劳动周、校园志愿者实践活动以及校园卫生打扫等体力劳动的体验课为主,学生很难在这些有限的活动中习得劳动技能和获得对劳动价值的体认,单一的劳动活动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利用好具有大量实践内容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实训实习课的劳动教育主要是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勤劳朴实、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坚守岗位、淡泊名利和甘于奉献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培养学生对待岗位工作专业专注、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等等。使学生安于在平凡的岗位中展现劳动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以实训实习课为载体,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与育人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复杂的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在价值,实现职业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外,还对学生内在人格精神进行塑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增强劳动教育的立德树人、增智、强体、益美等综合育人价值,进而提升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高职院校利用专业课教育融入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更是一项实践活动,应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劳动过程是体力和智力的付出,如果没有意志的支持,单纯的劳动实践活动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及枯燥感,因此根据劳动教育的重复性特点,除了需要在专业实践教学以及实习实训过程中强化、真正使劳动成为一种习惯外,还需要充分利用一切专业教学资源进行视觉强化和认知冲击,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图片、小视频、宣传资料向学生进行全方位展示本专业行业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本专业行业大国工匠高超的技艺以及本专业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激发学生创新创造以及学习模仿的热情。因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融入劳动教育时,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安排和定期开展,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主动打扫卫生、保持环境干净整洁的生活习惯,以及锐意进取的品质和勤俭务实的生活作风。

(三)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育资源

在思政课中融入劳动法、劳动纪律、劳动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获得关于劳动的通识认知;在人文素质课中融入劳动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人文素质课中不知不觉地获得劳动素养的基本认知;在文学欣赏课中融入劳动精神感人事迹的美文赏析,通过美文丰富的情感因素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劳动动机以及劳动态度的模仿;通过写作训练课,引导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劳动表现以及劳动技能与技巧,通过获取关于劳动体验的素材,得到自身对劳动的认知和独特感悟;在艺术教育课中融入劳动情感教育,通过塑造劳动者美好的劳动场景,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欣赏和感受劳动的美好,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劳动的伟大与美好;在专业课中融入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引导和激发学生投身本专业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即遵守纪律、忠于职守、手脑协调和专心专注的劳动精神。通过深刻阐述劳动精神的深刻内涵,将其中所蕴含的高品质的质量观、精湛技艺的技术观、强烈进取的创新观以及本专业的职业观和道德观等劳动精神要素与职业教育的职业素养对接,真正落实劳动精神和劳动素养的培养。

(四)要在教学考核评价中体现对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观的评价

一般来讲,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客体是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劳动的态度、劳动的习惯和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等。通过劳动教育,使参与的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知加深,通过对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考核,使学生对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的理解更深刻,并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更加充分,但目前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缺乏细致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一套较为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比如,通过设置专门的劳动技能课来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对劳动技能课的测评,考核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通过设立宿舍卫生评比大赛,来测评学生的劳动习惯;通过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通过各专业实践课的过程性评价来测评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等。各种考核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加强劳动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通过过程性考核评价劳动的实践与劳动的成果,将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与行动能力,同时要充分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将该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融入到各种劳动技能培养的劳动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所需的基本劳动技能。比如旅游专业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模具专业的手脑协调技能,运营专业的组织协调与策划宣传技能等。因此,通过考核与评价机制,引导各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其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劳动技能。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劳动技能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