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渭南市临渭区水政监察大队 王丹
会计档案记录反映了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资料,既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也是检查过去一段时间内经济活动的依据。与普通文书档案相比,会计档案的形成范围广泛,档案类别稳定,且外在形式多样,是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提出推行电子会计档案,并对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使用做出明确规定。财务共享模式下,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发生明显改变,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以下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我国电子会计档案的发展历程中,主要包含6个重大节点:一是2012年初步尝试,国家档案局在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中国联通湖北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险股份公司开展试点工作,在公司内部尝试会计凭证无纸化归档,结果取得良好成效。二是2016年1月颁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管理会计档案,企业内部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和从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三是2016年,国家档案局选取33家企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其中14家试点单位通过验收,在电子文件归档、储存、检测、利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四是2018年选取了第二批试点单位,一方面,解决首批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继续探索电子发票、电子证照、三维电子文件等特殊资料的归档管理。五是2019年4月,在《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中,明确了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的保障。六是2020年3月发布《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规范了电子会计凭证的报销、入账、归档流程,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为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指导。
(一)管理优势。1.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会计档案类型多、数量大,传统档案管理的效率低,尤其查询档案资料时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财务共享模式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主要表现为:第一,查询会计档案资料时,只需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就能及时找到对应的档案。第二,在会计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等环节,在智能财务管理系统、信息识别技术的支持下,提高了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将管理人员从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2.有利于实现精细管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首先打印会计凭证,然后根据时间先后进行排序、编号,最后加上封面封底装订。财务共享模式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以财务共享中心为核心,录入财务数据后系统进行分类管理。以原始凭证的收集为例,使用扫描仪对原始会计资料进行扫描,形成电子数据上传至财务共享中心,自动完成汇总、排序与整理。而且,对于电子单据和凭证,财务共享中心基于统一的标准或口径,可根据关键词进行分类管理,生成编号确保原始凭证与电子凭证一一对应,最终形成格式统一的电子档案。可见,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提高了精细化程度,能为后续档案数据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3.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传统会计档案的管理中,为了保护大量的纸质档案,不仅需要建设标准化的档案室,还要做好防火、防潮、防虫害等工作,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电力会计档案管理,以电子数据为管理对象,统一存储在财务共享中心,不需使用档案室,也不需要防火、防潮、防虫害等措施,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另外,会计档案的管理由系统自动化完成,相较于传统管理模式减少了对管理人员的用量需求,也能降低人力成本。4.有利于推进资源共享。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提升财务服务水平。例如: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为财务人员打造APP,利用该APP提交业务申请、上传原始凭证、完成线上审批,优化了工作流程,节省了管理人员的精力。以差旅费报销为例,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员工利用APP的报销模块,对原始票据进行扫描上传,数据传输至财务共享中心,分类处理后到达领导端口,领导线上审核、审批,完成差旅费的报销。将实物资料、电子档案资料相结合,显著加快了处理速度,进一步推进了资源共享。
(二)带来的挑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从纸质化向电子化转变,从属地管理向共享中心管理转变,从固定期间存档向信息实时更新转变,给实际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挑战。1.系统集成要求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要求财务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ERP系统等相互连通,确保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共享。因此,对系统的集成要求高,需要采用统一的接口、统一的数据格式,以保证系统的兼容性,为档案数据的处理打下基础。2.交叉作业流程长。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是一个交叉作业的过程,涉及财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等。如果是集团型公司,由于交叉作业流程长、涉及部门人员多、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3.安全风险隐患多。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计算机、通信网络、专用软件等,对硬件和软件的安全均提出高要求。如果安全防护管理不到位,系统遭受病毒入侵、黑客攻击,可能导致会计数据泄露、丢失、被篡改等,影响企业正常运行。
财务共享模式下,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主要是收集、处理、应用三个环节,具体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一)电子会计档案的收集。依赖于财务共享中心,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可对会计票据进行上传、流转,在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等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共享。第一,整合企业内的会计档案资料,经多个端口扫描、上传电子数据资料,端口工作人员查阅后,确定无误传输至财务共享中心。第二,因会计档案种类较多,例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还可根据不同种类进行整理,分类后再经端口进行扫描上传。第三,对于财务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例如明细账、总账、备查账等,这些数据经管理人员审核后,可直接传输至财务共享中心。第四,对于银行系统发送的回执单,使用客户端及时收取,该电子回执单可以代替纸质回执单,既能节约出纳人员的办理时间,又能避免其他成本产生,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二)电子会计档案的处理。电子会计档案的处理,需要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建立在财务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为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制订科学、完善的管理办法,保证档案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为会计档案的处理奠定基础。第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对会计档案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打破了不同区域、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可提高数据处理的时效性。第二,对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纵向分析,以时间先后顺序为主线,分析不同会计信息的关联,实现全流程管理,形成完整的资料链条。对会计档案资料进行横向分析,以类型业务为主线,分析不同会计信息的关联,挖掘深层数据,进行网状关联处理。第三,数据共享技术的应用,可将下属公司资料进行汇总,构建大型数据库,方便数据的分类、处理和保存,有助于领导层及时全面掌握业务运行情况,为未来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三)电子会计档案的应用。会计档案数据的应用,是基于会计数据构建关联模型,挑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反馈到财务科室指导管理工作开展,例如业务决策、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最大限度上满足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第一,数据检索。会计档案中的数据种类多,进行检索时输入关键词,例如时间、事件、人物等,就能找到对应的档案资料。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缩短了档案使用者的等待时间。第二,数据利用。会计档案的价值之一,就体现在档案数据的利用上。一项调查显示,财务信息共享前,企业能利用的财务数据仅为总量的10%,其余90%均处于“冷藏”状态。财务共享模式下,利用数据挖掘、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在“冷藏”的档案资料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提供支持,促进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中,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实际管理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要求企业加以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问题。1.归档管理混乱。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本质上是会计信息数据的传输、处理与保存。财务共享模式下,虽然电子会计档案的归档更加简单,只需将档案数据传输至财务中心即可,即使出现纰漏也方便查找纠正。但是,不少企业重业务往来、轻档案管理,尤其不重视电子会计档案的归档环节,管理人员随意应付,导致这些档案没有专门分类、核对。后期需要某个档案资料时,只能在混乱的数据库中查询,为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2.管理制度不健全。从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部分企业的领导、管理层思想守旧,尚未摆脱传统管理思想的桎梏,导致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第一,管理制度存在空白和漏洞,无法为实际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中,过度依赖于自身经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档案管理质量。第二,管理制度的制订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业务特点,无法反映出管理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也无法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第三,绩效考核未落实,表现在考核流于形式、评价指标单一、缺少奖惩激励措施等,削弱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3.利用漏洞造假。财务共享模式下,电子会计档案由财务共享中心统一管理,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硬件或软件难免会存在漏洞,为数据造假提供了条件。例如:下属分公司的经营业绩较差,为了应对总公司的检查,对电子档案上的数据进行篡改,将不达标的业绩改为达标。另外,账目核对过程中,公司可能贿赂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通过伪造不实档案谋取不正当利益。此外,系统长期未更新、维护保养不到位,会为病毒入侵、黑客攻击提供机会,直接影响会计数据的安全。
(二)解决措施。1.加强归档管理。第一,企业应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尤其认识到归档是整个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此,可成立专门负责归档的小组,对归档的电子档案进行核对,及时发现存在错误的档案。具体操作中,每个档案均有自身的代码,利用代码对档案进行查对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对归档的电子档案进行分类处理。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加,归档管理的难度提高,可定期对过期的、没有价值的档案进行清理,确保财务共享中心电子档案的有效性。第三,电子会计档案归档时,除了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外,还要明确技术环境、软件版本、数据格式与类型等,从根源上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2.完善制度体系。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和保障,针对目前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解决措施如下:第一,以《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为准,组织企业领导、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相关内容,提高重视程度,掌握电子档案的管理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制度体系,提高管理措施的可操作性。第二,随着企业的发展,电子会计档案数量增加,相应的管理难度提高。对此,应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分析,通过增加、删减、修订进行更新优化,确保制度内容与实际业务相吻合。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宣传栏、例会、微信群、官网等,介绍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所有人员的认识,为制度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3.保证系统安全。第一,硬件安全管理。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使用专用机房保存档案,主要包括:在机房顶部装设避雷器,防止遭受雷击;在机房设备中加装电涌保护器,稳定电路电压;设置备用电源,确保设备连续运行等。第二,软件安全管理。使用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日常工作中做好保养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使用软件、插件前,看是否与系统兼容,并且经杀毒软件检查,确保安全后再安装运行。第三,网络安全管理。为保护电子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采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实时监测网络运行,对病毒入侵进行预警;设置管理权限,采用数据加密、备份等技术,最大限度保护数据安全,将危险降至最低。4.注重人员培训。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提示企业落实人员培训工作。一是项目人员,他们直接接触会计档案,通过培训增强其信息化意识,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二是财务共享中心人员,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电子凭证的归档能力,保证各类影像资料的准确性,为档案收集、处理与保管打下基础。三是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培训使其掌握理论知识,熟练操作企业内的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开展检索工作,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优质服务。四是系统运维人员,通过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及时解决系统故障问题,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模式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精细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推进资源共享。文章从电子会计档案的收集、处理、应用3个环节,介绍了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管理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实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切实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