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PIVAS首批输液完成时间

2023-03-21 20:22孙治萍凡学婷杨梦佳卜春芫许昊男顾玲玲卢玟吉王德旺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品管圈

孙治萍 凡学婷 杨梦佳 卜春芫 许昊男 顾玲玲 卢玟吉 王德旺

【关键词】 品管圈;问题解决型品管圈;PIVAS;首批输液;完成时间

1 主题选定

圈员展开讨论,对收集的问题点进行整合归类,得到6 个备选主题,采用“5-3-1”评分法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 个维度进行评价,最终选定得分最高的“缩短PIVAS首批输液完成时间”为本期活动主题。

名词定义:PIVAS即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首批输液即PIVAS每日为病区调配的第一批成品输液;首批输液完成时间即成品输液从开始调配到送离PIVAS所需时间。

衡量指标:PIVAS首批输液完成时间即每千袋首批输液从开始调配到送离PIVAS 的时间。需要说明的是,首批输液完成时间受输液量影响较大,为排除干扰,本研究采用单位输液量完成时间作为衡量指标,如每袋、每百袋、每千袋等,但因每袋、每百袋数值相对较小,不方便统计,故本研究采用每千袋作为单位输液量完成时间。

选题背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与供应模式不仅保证了成品输液质量,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了合理用药,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而且解决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问题[1]。由于各临床科室首批输液量较大,输注时间相对集中,且考虑到药物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因素,要求PIVAS在短时间内完成首批输液调配。但PIVAS工作环节多、工作量大、时间紧、劳动强度高[2],首批输液调配压力较大。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VAS已开展15个病区的抗菌药物、危害药品、全肠外营养等静脉用药调配工作。随着病区输液量的增加,加上人力资源短缺,PIVAS面临首批输液不能按时完成的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在保障成品输液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首批输液完成时间,提高PIVAS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对PIVAS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3-4]。

2 活动计划拟定

本期活动时间为2022年3月-7月,圈员遵循PDCA循环理念[5],利用甘特图制订活动计划并嚴格执行,其中:P阶段时长占总时长的35%,D阶段时长占总时长的40%,C阶段时长占总时长的15%,A阶段时长占总时长的10%。具体执行过程中,因P阶段的解析涉及项目多,耗时较长,故解析阶段用时延长一周。

3 现况把握

3.1 改善前PIVAS首批输液调配流程分析(图1)

3.2 现状查检

圈员制订首批输液完成时间查检表,收集2022年3月28日-4月10日每日首批输液工作流程中各阶段所用时间数据,汇总计算出首批输液平均完成时间为84.60 min/千袋。在查检中发现,耗时长的环节不一定是改善重点环节,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讨论,提出“改善空间”概念。改善空间即各环节实际用时与理想用时的差值,其中,环节理想用时是指工作人员在不受其他干扰时以最快速度调配/核对/分拣/打包所需时间。各环节改善空间单位最终换算为min/千袋。

从图1 可知,PIVAS输液调配包含调配准备及调配、核对准备及核对、分拣准备及分拣打包6 个环节。为更好地理解各环节的改善空间,圈员对各环节改善空间进行了计算。

(1)调配环节改善空间计算。①调配环节理想值计算。根据查检阶段记录数据,选择平均调配千袋输液用时最短的人员(以下简称“标杆人员”),记录标杆人员在理想条件下(仅扫描和调配药品)调配不同药品所用时间,计算每种药品单袋调配平均用时,将平均单袋调配用时最短(24s)的输液分值设为1;②其他输液分值为该输液平均单袋调配用时/24×1;③ 理想调配速度=标杆人员调配输液总分值/调配用时=2.47 分/分钟/人;④ 调配环节理想时间=首批输液总分值/(2.47×调配人数);⑤调配环节用时实际值=末袋输液调配结束时间-首袋输液调配开始时间;⑥ 调配环节改善空间=调配环节实际时间-理想时间。

(2)核对环节改善空间计算。①核对环节用时理想值=末袋输液调配结束时间-首袋输液核对开始时间;②核对环节用时实际值= 末袋输液核对结束时间-首袋输液核对开始时间;③ 核对环节改善空间=核对环节实际时间-理想时间。

(3)分拣打包环节改善空间计算。①测定在分拣打包人员理想状态下(无需处理分拣与打包以外的事情)的平均打包速度,理想打包速度为71袋/分钟/人;②打包环节理想时间= 输液袋数/(71× 打包人数);③分拣打包环节用时实际值=打包完成时间-分拣首袋成品输液时间;④ 打包环节改善空间= 打包环节实际时间-理想时间。

(4)调配准备、核对准备、分拣准备环节改善空间计算。测定以上3个准备环节理想状态下所用时间,调配准备环节用时实际值=首袋输液调配开始时间-调配人员进仓时间,核对准备环节用时实际值= 首袋输液核对开始时间-核对人员进仓时间,分拣准备环节用时实际值=首筐输液入仓时间-早班人员开始工作时间,各环节改善空间= 各环节实际用时-各环节理想用时。

利用查检数据计算PIVAS输液调配过程中6 大环节的改善空间,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调配环节(27.41 min/千袋)与分拣打包环节(8.74min/千袋)改善空间值较大,为首批输液完成时间较长的主要症结,两者累计百分比达78.35%,为本期活动改善重点。

4 目标设定

圈员从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以及品管圈经验4个维度,利用“5-3-1”评分法计算本期活动圈能力,得到圈能力为58.64%。根据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 现况值- 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46.14-46.14×78.35%×58.64% =24.94 min/千袋。即,通过活动开展,将PIVAS首批输液完成时间的改善空间缩短至24.94min/千袋。

5 解析

5.1 原因分析(图2、图3)

5.2 要因分析

圈员采用“5-3-1”评分法,对鱼骨图中所有末端因素进行打分,根据80/20 原则,满分50 分,总分≥40分为要因。

选定“调配环节耗时长”的要因为: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未结合药物特性安排调配顺序、非整支/袋药品放置仓位不合理、固定药品装置设计不良。

选定“分拣打包环节耗时长”的要因为:未按闲/忙时段合理分配任务、早班人员对异常问题处理不熟练、周转桶摆放顺序不合理、需等待仓内清点所需耗材。

5.3 真因验证

根据“三现原则”,对选定要因逐一进行验证。

要因一: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积极性[6-7]。查阅科室制度发现,科室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为真因。

要因二:未结合药物特性安排调配顺序。通过现场确认、查阅资料发现,调配人员按照药品难易程度进行调配,提前预溶需振荡药物,药品调配顺序合理。为非真因。

要因三:非整支/袋药品放置仓位不合理。采用对照实验,比较非整支/袋药品分散摆放与集中摆放的核对所需时间,两种摆放方式下双人核对耗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9>0.05)。为非真因。

要因四:固定药品装置设计不良。通过现场查检、查阅记录发现,营养调配间仅有少量药品需振荡,两周内发生药品掉落并打碎情况仅为一次。为非真因。

要因五:未按闲/忙时段合理分配任务。现场调查发现,由于抗生素间多数药品需振荡预溶[8],核对人员在7:00-7:30仅有少量输液需核对,且营养间首批输液量为抗生素间的2.54倍,工作量存在明显差异。为真因。

要因六:早班人员对异常问题处理不熟练。经操作考核,圈员中早班岗位考核不合格者有4 位(参与考核者共10 位),圈员应对异常问题的处理时间较长。为真因。

要因七:周转桶摆放顺序不合理。现场查检发现,部分病区首批输液量大,分拣机周转桶易满,需多次更换,但周转桶摆放位置距离分拣入口较远,来回耗时,影响分拣效率。圈员对比分拣相同输液量下周转桶摆放不同位置所需耗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2<0.05)。为真因。

要因八:需等待仓内清点所需耗材。现场确认发现,早上补充耗材工作已调整至前一天下午空余时间进行。为非真因。

6 对策拟定

全体圈员召开头脑风暴会议,针对真因广泛拟订对策,并就每一评价项目从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3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 分”,圈员共10 人,总分为150 分,根据80/20 原则,≥120分为采纳对策。见表1。

7 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策一:定期进行早班岗位培训与考核

对策措施:针对早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病区紧急电话停止医嘱、仓内输液袋漏液、仓内标签扫描异常、仓内药品破损、打包环节系统数量与实际清点数量有差异等,确定早班培训内容,加强培训,使员工能够正确、高效处理异常情况,提高早班工作效率。(1)早班培训内容。包括早班岗位职责、异常情况处理流程、操作规范以及注意事项等。(2)培训师资。要求培训师资工作≥5a、取得主管药师及以上职称且为在岗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早班岗位工作内容,具备应变突发事件能力。(3)在岗前培训内容中增加早班培训内容,使新员工尽快熟悉早班岗位工作。对于早班工作不熟练的在岗人员,反复培训直至其熟练掌握。(4)考核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采用选择、问答形式,实践采用模拟场景操作。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培训考核未通过者,暂停早班班次,直至考核通过。

效果:首批输液完成时间改善空间由46.14 min/千袋缩短至41.94min/千袋。

对策二:优化班次任务

对策措施:在每天工作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原抗生素间核对班6:50开始成品输液核对,由于抗生素间调配速度较慢,7:20前核对任务较少,故将早班与抗生素间核对班任务进行调整。(1)早班调整前,6:50準备耗材,成品输液分拣,打包配送,调整为6:50-7:20进入营养间开始调配药品,7:20出仓,成品输液分拣至全部结束,完成打包配送。(2)抗生素间核对班次任务调整为6:50准备耗材,分拣成品输液至7:20,进抗生素间进行成品输液核对。

效果:调配环节改善空间由27.41min/千袋缩短至20.67 min/千袋。

对策三:个性化设置各病区周转桶满桶阈值

对策措施:工作人员将输液袋放入分拣口,自动分拣机扫描输液袋上的二维码,通过传送带将输液送至相应分拣单元,并在显示屏上显示该分拣单元的已分拣袋数,当达到设定满桶数时提醒工作人员更换分拣桶。为了使工作人员方便及时更换周转桶,提高分拣效率,个性化设置满桶阈值。周转桶满桶阈值原统一设置为70袋,由于各病区输液量以及输液总体积不同,圈员重新统计了各病区首批输液的每次输液满桶袋数一周数据,计算平均值并将其设置为满桶阈值,如病区输液量发生明显变化则重新设置。

效果:分拣打包环节改善空间由8.74min/千袋缩短至6.14min/千袋。

对策四:调整病区分拣出口位置

对策措施:对策实施前,按照病区分类设置各分拣出口,随着各病区输液量改变,更换周转桶次数也不同。对此,圈员按照分拣单元[平均每日首批总输液量(N)/满桶阈值(X)]公式计算出每个分拣单元需换桶次数,将分拣单元按换桶次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靠近分拣口排列,便于观察是否满桶和及时更换周转桶。

效果:分拣打包环节改善空间由6.14min/千袋缩短至4.09min/千袋。

对策五:制订调配工作量考核方案

对策措施:PIVAS建立了包含岗位基数、岗位津贴、工作量考核、工作质量(包含差错扣罚)、部门贡献(参与培训带教、医嘱点评、合理化建议、文件编写等)、劳动纪律等内容的绩效考核方案。在调配环节,由于药品不同、支数不同、剂型不同、整支与非整支差异,调配难度和耗时差异较大,仅凭输液袋数难以反映调配工作量,故调配工作量考核方案未实施。对此,圈员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决定采用调配分值计算调配工作量。具体方案如下:(1)根据调配环节改善空间计算方法,按不同药品、相同药品不同数量、非整支药品的输液组合制订调配分值明细表;(2)记录调配人员每天调配输液的药品、数量、袋数,计算当日调配分值;(3)汇总当月每位工作人员的调配分值,根据调配分值占总分值比例进行工作量绩效考核。

效果:首批输液完成时间的改善空间由30.55 min/千袋缩短至23.37min/千袋。

8 效果确认

(1)有形成果。圈员记录了2022年6月17日-7月1日首批输液各工作环节用时,统计数据显示,改善后PIVAS首批输液完成时间的改善空间为23.37min/千袋,目标达成。

(2)无形成果。活动后,圈员在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和谐度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所提升。

9 标准化

通过活动开展,共制订/修订5个标准化作业书,分别为:早班培训和考核制度、优化班次任务流程、个性化设置各病区周转桶满桶阈值方案、调整病区分拣出口位置方案以及工作量考核方案。以上标准化作业书均已在医院推广应用。

10 检讨与改进

活动检讨与改进见表2。

下一期活动主题:降低PIVAS药品损耗率。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质量管理的助推剂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性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