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俊
[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是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实现自我超越、促进专业发展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高效方式。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教学思想和业务水平才能跟上新课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采取的反思策略有:反思形式,独自反思及多成员共同反思;反思途径,苦练自身功以及巧借他人智;反思时机,课前修正完善、课中调整应对、课后剖析提升。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重视体现国家意志,积极发挥育人优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学科理论建设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在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选编,同时注意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强调“任务群”“大单元”“大概念”“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综合性”“整合性学习”,有两种单元教学分别是以读写为主的单元和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的单元。温儒敏指出:“部编语文教材变革很大 ,备课难度大,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教师教学要努力做出改变,要跳出陈旧的教学方式,转变角色,由主要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不改变,教师很可能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可见的天花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语文教师“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其要求学生学习语文时必须“反思”达12处之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语文教师“主动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注意收集、借鉴优秀课例,在观摩和反思中增强自己的实践智慧, 提高教学能力”,其要求学生学习语文时必须“反思”达14处之多。因而,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反思总结,教学思想和业务水平才能跟上新课标新教材。
一、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一)反思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反思的解释为“思考过去的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反思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究其本质,有相同之处,即反思是对自身心理活动和感受以及其他人和事的反复思考,以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并能对之后的实践产生一定指导作用的活动。
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反思的界定,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采用的教师反思定义为“作为反思主体的教师以教育理论、教育理念、课程标准为依据,主动对原有教育经验和正在发生或已发生的教学行为各个环节进行思考分析、反省评价、批判纠正等,以期总结经验、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的高级思维活动”。
(二)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发展要经历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四阶段。新手教师只有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较快地从适应期过渡到持续发展期。经常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随时发现、及时修正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素养。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是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实现自我超越、促进专业发展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高效方式,所以,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重视反思。
调查发现,当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状况不乐观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是教学反思内驱力不足。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挫伤了语文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师课时量大、备课改作业耗时多,而且大多数担任班主任,每天需要处理繁杂琐碎的班级事务、家校沟通事务等,因此,很多语文教师,尤其是入职五年以下的新手教师,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更谈不上反思的有效性。其次是中学语文教师考评机制不够完善。大多数学校、家长仍然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师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而且,傳统的考评机制容易强化语文教师之间的竞争,不利于形成和谐开放的反思氛围。最后是即使当前中学语文教师有反思习惯或意识的,对反思内容也大多缺乏深度和广度,仅停留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作业等操作层面,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而且,教学反思发生的时间只停留在课后,忽视课前、课中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俗话说“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往往非常精彩,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反思、捕捉、记录,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美国著名教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教师成长公式:“优秀教师 =教学过程+反思。”中学语文教师通过反思,能够快速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技艺、提高教学质量。
(三)反思的主要内容
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反思什么?
这先得了解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构成要素:首先是元认知知识。有关教师主体、学科专业知识及学科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三方面知识,是形成教学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其中教师教育理念在教学反思能力的知识结构中处于高层次,是教师开展反思的理论依据,指引着教师的反思行为,直接关系着教师反思效果。其次是元认知体验。面对教学困境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等情感体验,元认知体验是教师分析思考教学情境、进一步审视分析教学问题、探究解决策略的重要情感驱动力。最后是元认知监控。教师根据元认知知识、体验积极主动地对教学活动进行适时地计划、审析、评价、反馈与调节,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元认知监控在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包括教学前的教学设计监控能力、教学中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学后的教学评价与调节能力。
美国学者瓦利将教师反思分为五类:对教学技术的反思、对教学行为和行动的反思、严谨缜密的反思、自我人格的反思和辩证性反思。我国学者范梅南曾依据哈贝马斯的理论提出了教师反思水平的三阶段论:第一阶段,技术的合理阶段。教师只考虑所教授知识的技术应用,还不能根据理论和系统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反思。第二阶段,实践行动阶段。教师通过结合已学或内化的理论,超越了技术,并不单纯对客观阶段进行简单描述,而是根据教师本人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情境的主观知觉来解释结果。第三阶段,批判性的反思阶段。教师以开放的意识,将道德和理论标准整合在他们关于实践行为的论述中,不带个人偏见地关注对学生发展有益的知识社会环境的价值,此阶段代表了反思的最高水平。
中学语文教师反思的对象可为学生、同行、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有:语文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内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再具体点,比如: 这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情?这堂语文课教具(视听多媒体)选择、重难点突破、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是否恰当?这堂语文课教学效果如何,课后采取哪些复习巩固方式最有效?等。
二、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师反思的形式是多元的。但依据参与反思主体的数量可粗略分为两大形式:个体独自反思以及多成员参与的共同反思。
个体反思主要依赖教师本人,如独自反思自己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反省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得失等。个体反思由于独自进行回顾和分析,难免受个人主观认知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反思存在局限性。不管个体的思维多么具有独创性,不管个体通过变换视角来回顾自己的言行时多么“客观”,但总会陷入自己的心理图式和视野框架中无法自拔。而多成员参与的共同反思、集体反思(师——师;师——生),则多表现为就某个问题或主题展开自由讨论。多成员反思讨论自然是以个体反思为前提,但不同之處在于将参与反思的主体扩大化,使得小团队或大集体成员之间,能够共同参与对某个主题的回顾和思考,并生成新的认知。多成员共同反思,能够最大化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反思问题,有助于每个成员经验的分享、交流以及共同提高,使参与的个体都能够从群体反思活动中受益。
三、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
喻平教授认为,教学反思包含内部反思和外部反思两个维度:内部反思是指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操作、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反思;外部反思是指对教学客观情景及他人教学行为的反思。笔者认为,影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涉及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自身因素主要有教师的自身求学背景、教育理论素养、教学反思能力等;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的反思氛围、教研活动、同事交流以及工作压力。因而,教师反思路径有两大方向:内在驱动和外在刺激。因专业成长的强烈需求和对反思能力重要性的认可,内在驱动教师个体主动去反思,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在与同行业人士的对话交流或榜样示范下,在同行业专家的引领启发指导与鼓励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考评机制激励下,外在刺激或逼迫教师个体去反思。
(一)苦练自身功
这是向内聚焦自我教学,反思自己的思考和行为,开掘学习深度、提升理论高度的纵向反思路径。
1.读书
中学语文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又要具有坚实的教育学、语文学科教学论等必备的教育理论基础,否则教学反思就只是低效或无效的重复和模仿。新课标、统编教材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更要爱读书,要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其中教育理论、学科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书,更是要精读。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夯实教育理论知识与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优秀教师专著中总结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才能突破自我,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归实践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育期刊、相关著作时,要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从不同视角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2.写作
写教学反思日志、教育反思随笔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好方式。中学语文教师对课文、单元的教学反思要形成文字材料。苏霍姆林斯基撰写了数十年的教学日记。新教育实验将教师的专业写作细化为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贺卡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共写),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这五种形式的教育写作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进行反思,提升教育思想,改进教育实践。“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是朱永新教授的生活习惯。教学反思日记,使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下来并提出修改意见,利于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及撰写新颖别致的教育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当今,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的反思,便捷得很。
3.回看教学录像和日志
中学语文教师隔一段时间可以回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或教学日记,对自己的设计理念、行为进行深刻地审视,对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采取的教学方法妥当吗?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学生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吗?学生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是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和优化?”等。
4.研究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可以是教师本人的、其同事的或名家的。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课例,教师可以思考为何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理据何在?从目标达成、方法实施、效果取得等方面进行反思。研究名师案例,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学科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追问,分析关键环节。对照反思后,自己再通过课堂去实践,如此反复。
聚焦自我的反思,由偶发到频发,逐渐常态化和习惯化,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回顾”“审查和追问” “构思解决” “检验” “重构”。没有反思,下一次上课基本上是对上一次的简单复制。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成功教学方法,就是他不断学习、思考、总结探索的结果。
(二)巧借他人智
这是从他者角度的横向反思路径,向内外聚焦他人,旨在对他人的意见或行为进行反思,开掘自主学习深度、拓宽视野。个人的思维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只有“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打开眼界和开拓思维。
1.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
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真实的看法,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座谈、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途径,了解学生的需求,反观自己的教学得失,并对教学做出精准的调整。如果教师总是以一种“想当然”的思维来进行教学,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能教师自以为不错的教学方案,而学生却并不喜欢或者没有实现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错误和疑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对知识讲解的通透程度。中学语文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2.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交流
每个教师受自身教学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教育理念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很难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评价自己的教学。邀请同事听自己的课,“挑毛病”,不仅能快捷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还能在讨论中获得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意见,为自己的疑问和困难找到解决办法。另外,通过听课,观察和对比同事的教学行为,来吸取同事的教学经验,也是一个很好的反思路径。中学语文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教学风格各不相同,要善于在集体备课、议课评课等活动中,真诚跟同事交流,取长补短,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并探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实现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向语文教育专家学习
语文教育专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新课标新课程都有着较好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向他们请教,教师往往能够醍醐灌顶,深度剖析自己的教学,获得有效的改进意见。借语文教育专家来促进教师个人反思的方式有:邀其听己课、自己听其课、听其专题讲座等。
优化培训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优化教师培训模式,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例如深圳市某重点高中,语文学科组每周会固定开展一次“走进课堂,共同成长”的校内教师交流活动,每月一次“名校互动,经验共享”的校际交流活动。教师在认真听课记录思考的基础上与授课教师从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讨论。也有部分教师听课观摩非自己任教科目,以此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还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利用互联网搭建学校内部、学校之间教师的反思交流平台。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个体反思的路径有内外两条,两条联动,形成合力,反思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四、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时机
舍恩(Schon)认为,教学反思发生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行动前、行动中和行动后。
(一)课前反思修正完善
课前反思,杜绝出现“备教材、备学生不足”的情况。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有些教师忽视教学前的反思,将备课本束之高阁,没有“二次备课”的意識。二次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原有教案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可以围绕“起点是否符合学情,重点是否明确,难点是否突破,读思是否到位,讲练是否有效”这五个问题展开课前反思,再次预测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问题,设想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从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教案。
(二)课中反思调整应对
课中反思,是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觉察到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即刻进行反思。不同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和灵感走进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变幻莫测,实属正常。语文课常教常新,语文教师不同人生阶段对教材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学情,都会导致课堂走向不同。语文教学中,当教师意识到学生学习的起点与预期不同或课堂出现突发状况,就应及时调整教学。一位教师对自我课堂上讲得怎么样,学生听课状态和效果怎么样,感受是最直接的。这就需要教师立即反思为什么会这样,需不需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计划,采取预设外的策略组织教学。“随学而教”的反思,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动态匹配,有助于提高教师调控和应变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剖析提升
反思发生的时机多在“行动后”。课后反思,表现在教师在课后通过尽力回忆教学过程而进行反思,效率往往很高。但记忆会逐渐消退,且由快到慢地遗忘,所以教师课后都应该预留适当的时间,抓住教学记忆仍然短暂存储在脑海中时,对自己刚才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回顾、反思。因为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学生积极参与交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往往非常精彩,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记录课堂上的灵动,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教师及时记下教学得失、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并进行归类与取舍,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课后反思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考每堂课的得与失,思考教学方法的对与错;也可以在教案后面写上教后反思;还可以适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录音,课后回观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提醒的是:课后反思不能只注重表层的教学现象或单纯回忆教学过程,而要重在对教学现象背后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否则,反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管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要时常反思:“自己新课程背景下理想课堂的追求是什么?我真正关注学生了吗?知识是我直接‘给’,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吗?我的课堂是否焕发出活力?”落实好了“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反思时机,就能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定会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莫云云.师范生反思能力的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20(06).
[2]张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20(06).
[3]金斐.教学反思的三个时机[J].作文教学研究 ,2014(01).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