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
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来自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地调动起教师工作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管理才能有成效而不断发展。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管理者,会对教育教学工作投入百倍激情,会对师生投入百倍热情,会对学校未来愿景投入全部深情,从而促进学校管理有序推进,人文气息在学校的各个方面都有渗透和表现,学校发展能按照校长的思路、老师们的期盼持续推进。假以时日,学校一定会生机勃发,成为师生生活的乐园。
毋庸讳言,在学校管理中,确实存在不切实际生搬硬套别人的管理经验,不顾学校实际,撇开教育发展规律,急功近利树立形象工程,摒弃人文精神,凡事一刀切,决策一言堂,一味追求管理的制度与刚性等现象。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学校管理中人文性的重要。没有人文性的管理是失败的管理,是弃本逐末的管理。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教师从事的是培根铸魂的工作。面对不同的学生,部分学校为了整齐划一,为了产生轰动效应,不顾实际,执行制度一刀切,出台政策齐步走,会造成对一部分教育对象的忽视。如检测学业质量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有的学校鼓励教师公开学生学业检测名次,或者开大会表彰“优等生”,公开点名批评后进生,以达到对后进生的鞭策或督促;让学生制作手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好举措,但是,有的学校管理者为了“争先创优”,有意无意鼓励家长“深度”参与,以提高学生创作水平,甚而至于默许家长从网络上购买“手工作品”推荐评奖,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等。把育人的复杂工作,简单化为向外界的展示和表现,与教书育人的目的南辕北辙。
陶行知先生三颗糖的故事,论证管理的人文性更具有说服力。陶行知先生之所以通过三颗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在于陶先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很好地渗透了人文化思想。
首先,教师需要被尊重。学校的管理对象是师生员工。管理中如果尽显管理者的人文素养,尊重与信任就一定会使教师成为绽放在春天里的花朵。
其次,教师需要被发现,被重视。任何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教师都希望自己有展示才華、释放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机会。教师的满腹经纶、引以为傲的闪光点,需要被学校管理者发现。学校应该成为教师自己驰骋的舞台。
最后,教师需要信任与希望。学校管理者要让教师明白,我们都是学校的主人,我们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同呼吸共命运,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果校长和教师都能来出主意想办法,学校的发展就更快更好。当教师意识到自己主人的地位,对学校的管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适应,把自己的才智无私地奉献于学校管理和发展。
当人文化的思想被植根于每一个教师的心田,校园里一定春风荡漾,令人心旷神怡。因为,学校发展被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内涵。在学校管理中,渗透人文思想,既是对师生的尊重与信任,也体现了一种平实诚恳的价值观念。学校管理的人文性,还体现在管理者的人文素养上。具有深厚学养、视域宽广的管理者,一般都会自觉地在自己的管理中,打造出浓厚的人文色彩,使学校呈现出色彩纷呈的新气象!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