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
[摘 要]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开展党史教育,是促进高中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展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搭建系统化党史教育平台,实现深度学习三个方面探索高中思政课堂融入党史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思政课堂;党史教育;新思路
高中生處于人生的青年时期,在思政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课堂内外的红色资源,将党史教育系统化地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对于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意义重大。然而,在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过程中,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比较容易忽视党史教育与党的人民情怀相联系,使得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无法充分感悟党的为民情怀。同时,在政治课堂中未形成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系统化的党史教育;学科之间对党史教育的联合教研不够,同一学段,跨学科之间也缺乏系统化的党史教育。
一、党史教育要突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党史材料浩若烟海。教师要对党史素材化繁为简,选择生动性、典型性、价值性的教学素材精准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授“我国的社会保障”时,正值学生缴纳医保的时期。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以视频《中国医保 一生守护》作为导入,进而引出问题:同学们,大家交医保了吗?并通过分析学生导学案,设定这节课的总议题:党史百年路,悠悠社保情——我国的社会保障。总议题设置将党史与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史联系起来,学生不难领悟出党的宗旨、初心及使命。在总议题下,笔者设置分议题一:社会保障初识,织牢社会“保障网”,托起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设置分议题二:社会保障再识,完善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用议题式教学解决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疑惑及本节课教学重点,层层递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议题一的探究与合作,设置三个问题:一是上述材料涉及哪些社会保障形式?这些社会保障发挥了什么作用?二是假设你是赵二牛的邻居,你怎样说服赵二牛按时缴纳医保?三是怎样帮助交医保确有困难的群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第二个问题如何说服赵二牛按时缴纳医保是对社会保障作用的突破,也体会到社会保障托起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第三个问题体现国家的兜底,在解决第三个问题中渗透制度自信,增强政治认同,为议题二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比做铺垫。议题二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如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进行深度学习,在教材措施的基础上明确坚持党的领导及人民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法治。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制度自信、进行法治渗透,进行劳动教育及德育,明白劳动创造价值,发挥思政课堂立德树人的任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分议题二设计中,笔者通过梳理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为学生提供两则材料,层层递进,深度教学,挖掘课堂内外相关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完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中。
材料1:(见图释)
材料2:国家医保局:累计追回医保基金约506亿元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和“看病钱”,2018年至2021年10月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约234万家次,处理约100万家次,累计追回医保基金约506亿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
提出问题:结合探究及所搜集的资料,分析如何完善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党史百年路,悠悠社保情。学生通过对材料1的学习、讨论,初步领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体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保障“社会减震器”的作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这就在教学过程中用事实说话,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党史学习的兴趣,同时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党史不仅要学习过去的历史,也要学习正在发生的事实。在学生中构建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完整认知。在材料1的基础上,材料2联系必修三所学,从法律角度,说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执政为民,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初心使命。
通过丰富有效的材料,学生逐渐对如何完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问题有了清晰地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奋斗,增强学生“四个自信”。
二、跨学科合作,搭建系统化党史教育平台
笔者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与历史教师合作教研,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有效性。统编版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介绍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教材内容与《我国的社会保障》有交叉之处,但侧重的方向不一样。在政治教学中,通过历史教材中关于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史使学生体会政治教材中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结合历史教材及以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合作学习关于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世界上社会保障的类型:社会保险型(德国)、福利国家型(瑞典)、国家保障型(古巴)、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模式:国家保障型、投保资助型和强制储蓄型相结合的多元化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洲国家进入经济高增长阶段,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公民享有免费的医疗、悠长的假期、长期的失业救济,就被称为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与其去做一欧元一小时的体力活,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里拿救济金”成为一些人的心态写照,养成了人们的“福利病”。也存在高福利、高税收、高财政赤字、低经济增长的问题。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欧洲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福利越高的社会保障体系越利于人民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通过这则材料的探究与分享,学生更能明白社会福利并不是越高越好。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使得社会保障体系能持续健康运行。同时,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牢织密社会“安全网”的同时,为人民提供更多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
通过与历史教师的合作教研,整合学科资源,搭建起系统化学习党史的平台。事实上,语文、政治、历史三个学科都应该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互相补充,以达到在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以问题为导向,层层深入,实现深度学习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笔者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思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源于学生,问题符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才是合适的问题。笔者通过课前设置符合学情的导学案,学生完成导学案过程中已经先学习能掌握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不用再重复讲了。同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提出在预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教师在批改导学案时,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教学重难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回应学生的关切与疑惑。真正做到问题来源于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分层级,有的问题需要学生合作解决,有的问题需要教师讲授,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由教师完成,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党的故事与思政教学相融,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逻辑生成,即教师讲述党的故事要符合历史事实、课程思想、认知规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党史教育不能喊口号及泛泛而谈,应该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引学生入胜,层层深入,实现深度学习,自觉树立“四个自信”。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笔者注意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注意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生也通过与历史教材的结合及搜集资料,提出了“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这样有深度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很深,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但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课堂达到深度学习、对于学生坚定制度自信是很有意义的。我国用几十年走完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历程,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被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权责清晰,应保尽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将党史与社会保障发展史相结合,又着眼于当代社会保障的作用,从一个个真实的情境出发,使学生深刻感受社会保障托起人民生活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学生将社会保障史与党史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再拓展资料,深化关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从而达到深度学习。
一部社会保障发展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对党史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各种活动之中,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内外联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切切实实地能在思政課堂融入党史教育的过程中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更加关注党史教育的效果。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学生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引,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明辨是非,担起使命,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自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之中。
思政课堂中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更加强调跨学科之间的合作,不同学科之间整合教学资源,就某一问题对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学科之间相互补充,这不仅能提高教学的生命力,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一课题有同课异构,不同的学科也可以做出尝试。
我们强调教材内容的深度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融入党史教育过程中,也应该关注党史学习的思考性及深度。通过深度学习,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党史教育中领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党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焕梅,李巍萌,张广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2(5):56-58.
[2]吴慧敏.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探讨[J].林区教学,2022(12):22-26.
[3][4]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54
[5]桑芝晶.讲好党史故事 厚植爱党情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1):7-9.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