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背景下蒙古语授课学校古典诗词
——“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探寻

2023-03-21 20:21何筱松通辽蒙古族中学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蒙古语将进酒古典

■ 何筱松(通辽蒙古族中学/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2022年9月,内蒙古地区蒙古语授课中小学将实现小、初、高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部落地。这不仅意味着蒙古语授课中小学语文教学逐步向“汉授”靠拢,同时也表明蒙古语授课中小学语文教学将在未来一段时期,进入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与“核心素养”达标对接的过渡期。其中的难点就是古典诗词教学。

一、蒙古语授课中小学古典诗词教学现状

目前,尽管内蒙古地区蒙古语授课小学和初中均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但是从学生古典诗词的掌握程度上来看,依旧停留在识字、读音、背诵、默写四个维度,古典诗词基础知识积累、能力运用以及逻辑判断、赏读品鉴等能力依旧同汉授中小学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特别是由汉语教材改用语文教材后,古典诗词教学内容比重、知识容量增加,也为近两年刚刚转变角色的语文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理念模式、形式内容、方式方法、知识体系、考试评价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学生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拔高提质,如何更好地立足时代背景、政治诉求、学科特点,总结提炼出一套比较完备的古典诗词教学方法,重新定位思考蒙古语授课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内蒙古通辽市通辽蒙古族中学语文组“五步导学”教学法,创新探索了“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希望能够给广大蒙古语授课中小学语文教师在高校课堂构建上提供启发和借鉴。

二、“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的意义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产生,都是时代的产物。鉴于蒙古语授课中小学身处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和汉语教材转型过渡的关键时期,以及当前内蒙古地区全面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题,必须要在常规教学模式中,总结探索出一个既能够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又能够紧密结合命运共同体意识,特别是中小学各学段古典诗词教学能够有效对接“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三、“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的内涵

(一)以“命运共同”为文化基础

在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中国基因和传统文化,确保古典诗词教学既能够增强与时代主题契合度,又与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学科发展的新常态相吻合。

(二)以“尊重差异”为基本思想

兼顾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区别对待课堂教学中蒙古族学生底子薄、理解差、使用难的特点,逐步引导和教育学生建立“统筹兼顾、蒙汉兼通”的古典诗词知识体系。

(三)以“文化互信”为根本目的

立足内蒙古地区全面加强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题,在教学理念中更好地融入“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不断提升蒙古语授课中小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地域文化的自信力、互信力。

四、“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的达标能力

“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的核心能力是结合中小学课程改革语文学科“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核心素养提出的。具体的课堂教学达标能力包括:语言使用能力、文化借鉴能力、精神融合能力和文化认同能力。其中,语言的社会交际与使用能力是基础目标;文化借鉴是直接目标;精神融合是现实目标;文化认同是最终目标。

(一)语言使用能力

重视中国古典文化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动作用,更有利于蒙古语授课中小学生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加快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的提升。

(二)文化借鉴能力

主要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在思考方式、思维逻辑上理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技巧方法,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先进的历史文化经验,达到兼容并包、互学互鉴的效果。

(三)精神融合能力

在诗情画意中融入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在多民族文化碰撞中凝聚家国情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团结奋进、开放包容、自尊自强、敬天爱人等生命哲学。

(四)文化认同能力

提升蒙古语授课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传承扬弃的使命担当,助力孩子们走出困境,提高教学质量,改良教学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五、“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一)读

读指的是学生朗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朗读、诵读、吟唱等形式,作为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开篇之作”,既符合传统教学的习惯,同时也可以弥补蒙授学生古典诗词诵读薄弱的缺陷。

(二)画

画指通过融媒体手段对讲授的古诗进行图画、书画或动画展示。作为五步教学法的第二环节,“画”所承担的作用是一个“宽泛”的创新,其意义不仅在于传统的描摹场景、画演古诗,而是兼容中国古代书法、绘画以及现代融媒体的音频、影视、动画的优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血有肉的画卷,形成对古典诗词更为深刻的审美印象,帮助学生脱离直白、空洞的文字解读,整体构建动静结合的审美感知。

(三)启

启指启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包括:政治启发、文化启发、情感启发和能力启发四类。政治启发涉及教师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背景以及当前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牵引;文化启发涉及教师对铸牢中华民族意识以及“三个离不开”和“多元一体”发展的时代内涵;情感启发涉及对“五个认同”的理解;能力启发包括对古典诗词基本知识、语法运用、写作实践的引导。

(四)融

融指在蒙汉跨文化语境下将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时代文化相融合,达到古今对比、古为今用。包括经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共性与个性三个方向。其中融合经典与时尚来陶冶学生的心灵;融合传统与现代来绽放文化的魅力;融合共性与个性实现对“多元一体”文化核心、民族格局、发展源流的深刻理解。

(五)评

评指学生参与对古典诗词的评价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包括开放包容、团队合作、知识共享与文化借鉴四个模块。具体为:课堂教学是否开放包容;教学模式是否合作探究;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后反思是否保障知识共享;课堂成果是否实现文化借鉴、共同提升的效果。

六、“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教学案例剖析

《将进酒》是蒙古语授课初高中比较典型的课文篇目。这篇课文篇幅适中,韵律得当,非常受蒙古语授课初高中生的喜爱,同时该篇文章也符合蒙古族“饮酒、劝酒”的文化习俗,所以用《将进酒》为例展示“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较为妥帖。

(一)教学目标疏识

“读、画、启、融、评”五步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与常规的“三维目标”不同,是符合蒙古语授课学生而单独设计的“五维目标”——认读目标、赏读目标、启发目标、融合目标和评价目标。

1.认读目标

主要包括认读字词、了解生平、理解大意、朗诵诗歌四个目标。这四个目标是基础目标,在第一课时解决。

2.赏读目标

主要包括书画赏析、影视分析两个部分。在这个教学目标中,语文教师通过不同时代的名家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以及当代影视作品来实现学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这需要教师有比较系统的书画功底和影视作品解读分析能力,更需要有比较好的多媒体操作和使用水平。

3.启发目标

主要通过教师启发的形式,立足一个能够整体上抓住通篇问题的“点”来引导学生对整首诗进行“平面化”赏析。

4.融合目标

主要包括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古今对比。以《将进酒》为例,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融合东西方“酒神文化”以及中国古代豪放诗的对比。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西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狂热与宣泄”同东方酒文化“洒脱与共趣”相比较;通过李白《将进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与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进行对比。进而总结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古代文人对“愁”字的不同诠释。

5.评价目标

主要包括学习语言评价、书写评价、探究评价、氛围评价、结果评价。语言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演讲、朗诵、表达以及语言逻辑能力的评价;书写评价是对学生默写、答题以及构建思维导图能力的评价;探究评价是对小组写作能力的评价;氛围评价是对课堂整体氛围以及小组研讨氛围的评价;结果评价对是每篇课文总课时各类评价的综合。

(二)案例亮点节选

案例亮点节选自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相关部门规划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生态语文教学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2021年生态语文教育教研大赛《将进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主要包括“画、启、融、评”四个目标展示。

1.以画入诗

【教师导入】宋代有个大学问家叫严羽,他点评《将进酒》说:“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上节课我们初学《将进酒》,对这首诗的基本意思和思想情感有了了解,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作者的情怀。

【书画赏析】教师给大家提供几幅图画,同学们简要谈一谈对这首诗的再认识【考核评估10分】

【教师指导】中国有句话,叫一切景语皆情语。反之亦然。我们不可能透过文字穿越到古代去寻找李白和友人喝酒的场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画家的想象,反向思考作者的某些情殇。

2.启发引导

【教师启发】诗歌围绕“酒”而写,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这里的“愁”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作者感叹时光流逝,岁月不饶人。因此借酒消愁,同时又用饮酒纵乐,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诗歌的最后,由“愁”升华到“癫狂”,表现了自己激进、愤慨的复杂情感。

【教师板书】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教师引导】再读诗文,讨论研究“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愁”共有几层意思?【考核评估20分】

【学生回答】时光易逝的哀愁;放荡不羁的情愁;志向高洁的羁愁;古来圣贤的孤愁;人生多艰的萦愁。

3.文化融合

【教师引导】李白《将进酒》与曹操《短歌行》对比,李白的“愁”与曹操的“忧”有何区别?【考核评估20分】

【学生回答】李白的“愁”——愁丝如茧、清俊高远;曹操的“忧”——喜忧参半、豪情满怀。

【教师引导】西方有个酒神,叫狄俄尼索斯,在西方酒神文化中,把饮酒后的“狂热与宣泄”作为酒神文化的一种特点。但是在中国酒文化中,却常常伴随着谦虚、飘逸、洒脱和快乐,如东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能不能简单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形式,谈谈不同文化圈中酒文化的特点?

【学生回答】西方的酒文化注重形体表现,中国的酒文化更注重精神品格。

4.评价表格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语言评价、探究评价、氛围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语言评价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是否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探究评价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思维深度、思想高度和认知广度;氛围评价主要参考小组讨论过程中是否氛围融洽,团队协作是否有向心力;结果评价主要参考答题的准确性和对“不确定性认知”的批判性思维。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对《将进酒》这首诗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以“点—线—面”的形式(点为“愁”,线为“精神”,面为“文化”)走进了李白的内心,审视一个伟大诗人、一个时代、一种国家情怀。当然,如果想更好地了解《将进酒》,我们还要在课下搜集更多的背景资料,学习更多的学术观点,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蒙古语将进酒古典
将进酒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土默特地方蒙古语地名再探
《将进酒》的“三气”
论蒙古语中反映心理逆境倾向的某些字的含义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俄语词“Sherti”在蒙古语中的变义(蒙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