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2023-03-20 22:42沈义韩沐昕刘仁涛李晓东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职业院校

沈义 韩沐昕 刘仁涛 李晓东

摘要:BIM是一种数字信息应用,是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随着工程领域对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创新改革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下的大势所趋。文章以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为例,对“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进行解析,并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创新与实践路径,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岗课赛证;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解答了职业院校“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岗课赛证”融通下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在岗位需求导向下实施课程改革,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纽带,增强课程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在推进“1+X”证书制度的同时,向社会输送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解析

(一)“岗课赛证”基本内涵

职业院校的育人模式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行有组织、系统性的教学,以此达到特定的培育目标和标准。“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中的“岗”是指岗位群核心工作任务,“课”是指课程体系,“赛”是指职业技能竞赛,“证”是指“1+X”证书。可见,“岗课赛证”融通将岗位、教学、竞赛和证书相互连接,实现了多元融合与跨界,其中“岗”是其他三个要素的实施起点,“课”是在综合育人模式中发挥着主阵地作用,“赛”是源于教学而超越教学,能够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证”是检验课程教学与行业企业融通的有效凭证。

“岗位赛证”融通要求课程建设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适应岗位需求,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的育人方式。同时,职业院校要发挥技能竞赛和证书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赛场中展现技能、切磋技艺,激励学生不断自我精进,从而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岗课赛证”融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模式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同时,融入新时代教育理念,构建“岗位赛证”融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岗位赛证”融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协作,发挥“双主体”作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将“订单班”作为载体,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1.课岗对接

在“课岗对接”环节,职业院校要针对企业行业开展调研,了解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未来从事岗位,并融入岗位能力要求所需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岗位要求有较清晰的了解,既能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又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行业要求。

2.课赛融合

课赛融合意在通过构建“学校—行业”两级大赛体系,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已分解进理论课程中,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强化。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大赛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也是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准则,学生在大赛中展示技艺、积累经验。

3.课证融合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了“1+X”证书工作,其中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首批启动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在企业中有很高的认可度。教师在课证融合中以“1+X”证书标准开展教学,能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具备岗位能力。

二、“岗课赛证”融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创新与实践路径

(一)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制订“岗课赛证”教学方案

当前,职业院校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所需脱节,使得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缺少竞争力,即使进入行业岗位后仍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相关工作。因此,在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教学时,教师首先应了解岗位需求,明确学生应掌握哪些能力才能满足岗位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不同阶段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性的教学方案。

在制订“岗课赛证”融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体现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熟练掌握BIM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如表1所示。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育训并举体系

教师在“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教学理念决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岗课赛证”融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要从转变教师理念出发,完成教师从教学主体到教学引导者的身份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外有效知识点,开发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让教学场域不再束缚在课堂。为此,职院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具备“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能力。

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形成校企人才交流互动机制,组织教师走进企业,向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取经”,教师应与行业专家协同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在了解岗位要求的情况下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专业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与当地优质企业寻求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础,邀请企业先进工作者担任实习实训基础教师,既能补充“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又能为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带来生动、真实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职业标准、岗位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发挥“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最大价值,职业院校创新改革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完善育训并举体系,能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

(三)重构“岗课赛证”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内容要结合岗位要求,课程标准综合职业标准与技能等级标准,并联系学生设置项目任务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完成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职业标准、技能等级标准的有效衔接。

在课程正式实施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有初步认知,并将自我预习的结果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针对问题及时修正或改进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巧妙设疑、课堂小测等形式检验学情,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后实施分层教学,将与赛项相关的文本、视频等资源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教学活动,同时依托赛项标准完善教学标准,依据赛项前沿动态创新课程内容,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竞赛形式开展小组间的竞技,当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单后,教师应检验学习成果,鼓励优秀小组分享学习体验。

教师应重视课后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布置差异性作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课程知识,规范操作步骤;中等层次的学生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完成作业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注重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在备赛参赛中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实战能力。

(四)实施校企合作订单模式,促进一体化育人效果

BIM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普及性应用,为增强学生岗位能力,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合作订单。如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在合作订单模式中进一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职业院校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构建完整的工程设计流程。“岗课赛证”是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中对岗位产生全面认知,在“课岗对接—课赛融合—课证融合”中實现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通力联结,构建全新的职业教育生态,从而提高一体化育人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BIM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也面临创新改革的新局面。教师要通过“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此满足企业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晓慧,杨盏.“岗课赛证”四维联动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效能的路径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

[2]阎昭琦.“1+X”建筑信息模型(BIM)教学改革研究[J].四川建材,2022(9).

[3]杨雯.对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

[4]高文洁.基于1+X建筑信息模型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21(21).

[5]孟晓涛.BIM技术下高职建筑类课程的改革方向[J].甘肃科技,2021(15).

[6]陈强,张雪萍,宋祥,等.建筑信息模型(BIM)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及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2(2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与‘1+X证书融合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B1423165。

(作者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