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粉,李雪珂,刘义付,杨铁皂
(1.黄河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2.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00)
汽车用钢板的加工过程并非绝对的静态过程,而是在较低的速度下的准静态过程。HC340LA是一种常用的汽车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吸能特性,应用广泛[1]。在较低的应变速率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与静态时特征相比,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果仍以静态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加工过程,则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对材料在不同应变速率下性能的变化趋势,对成形加工分析和模具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文献[2]采用网格应变的方式,对加工前后材料变形过程厚度变化进行测试;文献[3]采用在线应变测试技术,对汽车零件加工过程材料性能变化进行测试;文献[4]采用有限单元法,模拟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应变的变化规律;文献[5]采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的冲压速度影响材料性能进行分析。
针对材料成形过程中应变速率对性能影响进行分析,选取HC340LA进行8个准静态低应变速率拉伸性能测试,获取不同应变速率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和加工硬化变化,同时基于John⁃son−Cook模型获取材料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因数;将应变速率的影响嵌入到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中,获取材料的成形极限FLD图,并与试验结果和经验公式结果进行对比;为指导实际设计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所研究的HC340LA 组织,如图1所示。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6]。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图1 HC340LA组织Fig.1 HC340LA Organization
表1 材料化学成分Tab.1 Chemical Composition
整个实验依据GB/T 30069.2−2016和ISO 26203−2:2011[7−8],试样尺寸,如图2所示。试样编号、拉伸速率及应变速率,如表2所示。
图2 试验用拉伸试样Fig.2 Tensile Test Specimen
表2 拉伸速率与应变速率对应Tab.2 Tensile Rate Corresponds to Strain Rate
根据试验结果,获取不同的拉伸速率下材料的性能,如表3所示。所得曲线,如图3所示。
表3 不同应变速率下力学性能Tab.3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Different Strain Rate
图3 不同应变速率工程应力应变曲线Fig.3 Stress and Strain Curves of Different Strain Rate Engineering
根据图3所示可以看出,不同的应变速率下HC340LA 在拉伸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都有较短的屈服平台和上下屈服点,得出不同应变速率并不能消除HC340LA 的屈服平台,可见在HC340LA试样拉伸过程中形成了柯氏气团[9],继续拉伸过程中位错摆脱气团的钉扎,出现屈服平台。同时可以发现,材料的断后延伸率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强度则随之而增大。
根据表2和图3力学性能和曲线,获取不同参数随应变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各参数变化曲线Fig.4 Variation Curve of Each Parameter
由图中所示曲线变化可以知道,随着拉伸速率的提升,材料的强度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抗拉由324.5MPa 增加到357MPa,而抗拉强度则由417MPa增加到450MPa。同时,观察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变化曲线,两者的变化规律较一致,根据屈强比的变化曲线也可以得出,屈强比的变化随着应变速率变化幅度很小,因此可以得出,应变速率对HC340LA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一致。根据图4(b)中HC340LA不同应变速率拉伸的延伸率和强塑积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延伸率和强塑积都是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先较小,最后在应变速率为0.0133/s时又开始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延伸率还是在应变速率最低是最高,究其原因是:在低的应变速率下,组织变形协调充分,降低了应力集中现象,不宜出现微缩孔洞导致材料拉伸断裂。同时观察测试得到的平均n值,随着应变速率的变化,基本不变。
Johnson−Cook本构模型可以描述材料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特征[10],表达式如下所示:
式中:σ—等效应力(MPa);εp—等效塑性应变;—无量纲塑性应变率;其他4个待定的参数A、B、n、C是与材料相关的系数。试验中选取拉伸速度为最慢0.5mm/min,即拉伸速率为0.000167s−1作为准静态拉伸速率。为按照式(3)计算得出的无量纲塑性应变率。
通过试验参数拟合,可以得到相关数值如下:A=325.8、B=487.2、n=0.609、C=0.017,于是HC340LA对应的本构模型为:
根据不同拉伸速率得到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及Hollomon方程[11],得到了HC340LA 单轴拉伸时在不同拉伸速率下的瞬时加工硬化指数,如图5所示。
图5 瞬时加工硬化曲线Fig.5 Instantaneous Work Hardening Curve
图中分析结果可知,从0.000167/s的应变速率到0.1/s,材料的瞬时加工硬化指数变化不是很明显,瞬时加工硬化指数在不同的应变速率下整体维持在0.2左右,可见在准静态的应变速率范围内,应变速率对HC340LA的加工硬化影响能力较弱。
材料成形极限FLD图,是用来描述材料各路径下最大应变的曲线[12]。通常一条完整的FLD需要6种线性加载路径,如图6所示。它们代表了从单向拉伸应力状态,到平面应力状态,再到等双拉应力状态等成形极限所必须要求的6种应力状态。而凸模胀形实验,就是通过运用不同长宽比的试件,实现多种应变路径,来得到完整的FLD。
图6 FLD所需要的线性加载路径Fig.6 Linear Load Path Required by the FLD
成形极限试样形状,如图7所示。试样各尺寸参数,如表4所示。
图7 试样几何形状Fig.7 Sample Geometry
表4 试样各参数(mm)Tab.4 Sample Parameter(mm)
试样经过试验后的照片,如图8所示。试验中试样的压边力设定为150kN,凸模的运行速度设定为10mm/min。
图8 成形极限试样Fig.8 Forming Limit Specimen
从图8各个不同宽度试样可以清晰的看出开裂位置,几乎所有的试样的破裂位置都是在试样的最顶部,此部位的应变最大。通过应变测试各试样的应变数据,得到材料的FLD曲线,如图9所示。
图9 成形极限图Fig.9 Forming Limit Diagram
FLD0点为试样平面应变特征点,是试验材料在平面应变下的应变极限,此时的e2=0。其大小可以反映材料抵抗破裂的能力,也是FLD上的关键点,从图中可以看出,FLD0约为41%,主要是由于在此应变状态下,材料受到的应力约束较大,变形过程困难,所以达到的极限应变值最低。
根据Keeler−Brazier 经验公式[13],可以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FLD曲线。
胀形变形区(次应变e2>0)
拉深变形区(次应变e2<0)
式中:t—材料厚度值;n—平均加工硬化指数,其中式(5)适用于厚度值小于2.5mm 的试样,而式(6)适用于厚度区间(2.5~5.5)mm。
对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实验,有限元模拟实验的板坯厚度t=1.2mm,凸模球头半径rp=50mm,凹模内径D=102.64mm,圆角内径rd=5mm,采用B−T单元划分网格。采用半球形凸模实验方法来获取FLD时,即使润滑足够好,在主要变形区板料和模具之间仍然会发生相对的运动,因此摩擦对这种实验模型的影响是很大的,并且板料所受的摩擦力是随时变化的。
为了与加工过程变化速率保持一致,这里要求凸模冲压速度低于5mm/s。但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时,如果冲压速度设置的太小,那么计算所需要的时间会非常久。为了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分析,通常采用较大的冲压速度。一般情况下选择的冲压速度使模型的形变能小于整个模型的能量的10%就是合理的,冲压速度定为1000mm/s。设拉延阻力为300kN,有限元模拟直接采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本构方程如式(2)所示,提高模拟精度所搭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图10所示。
图10 有限元模型Fig.10 Finite Element Model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获取材料的FLD图,如图11所示。
图11 三种方式FLD曲线对比Fig.11 Comparison of Three Ways FLD Curves
从图中可以看出,经验公式拟合得到的FLD 曲线和试验获得的FLD曲线及有限元分析获得的曲线在拉深变形区(次应变e2<0)较为吻合,而在胀形变形区(次应变e2>0)公式拟合与试验获得曲线的差别较大,尤其是在胀形变形区的大应变区,曲线走势不一致,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该经验公式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能很好的拟合在延展变形部分的成形特点,同时分析FLD试验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包括压边力、控制载荷、润滑条件、冲压速度等条件的影响导致最后获取的试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偏差。同时根据试验测试得到的r值为1.111,说明材料具有较好的成形性能。r值越大,表明在板厚方向上越不易变形,有利于压延成形。
(1)应变速率对高强钢HC340LA的强度和塑形都有影响;随着应变速率增大先降低后增大;应变速率对屈强比和平均n值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2)通过基于Johnson−Cook 模型的高强钢本构方程研究,HC340LA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参数C值为0.017,应变速率敏感性较大;(3)在所研究的材料加工过程,由于拉伸速率较低,对加工硬化影响较弱;(4)经验公式拟合和试验获得的FLD曲线及有限元分析获得的曲线在拉深变形区较为吻合;而在胀形变形区公式拟合与试验获得曲线的差别较大,尤其是在胀形变形区的大应变区,曲线走势不一致,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应变特征点误差小于3%。结果表明:引入应变速率后结果的准确性明显提升;对成形性的影响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