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古乐焕发“新声”:“明乐长兴”音乐会述评*

2023-03-18 09:58王觉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歌诗魏氏新声

王觉平,胡 蝶

(1.湖州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2.广西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我国是东亚乐谱体系的发源地,乐谱出现时代远早于西方。但与西方记谱体系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记谱法是骨干音记谱法且多数情况不记录节奏,与实际音响表现差异较大,后朝人往往读不懂前朝人留下的乐谱。因此,古谱研究对于复原过去的音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清代之前罕有完整乐队声部且板眼精确的乐谱,湖州师范学院漆明镜教授潜心研究明乐谱多年,为了使原音重现,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与感受明代学堂歌诗文化,一场穿越时空的“明乐长兴”音乐会在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2023年11月10日于长兴大剧院首演。

一、散序:古乐复原的前期准备

与一般普通的音乐会不同,“明乐长兴”音乐会的演出性质更具学术与考古性质,其所采用的诗歌和曲谱均来自明代臧懋循(1550—1620)编著的《元人百种》和《魏氏乐谱》。原本臧懋循编撰的《元人百种》(即《元曲选》)没有记录乐谱,但在《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有标注为《元人百种》的工尺谱,此次演出的两首元曲,均为漆明镜教授对后者的译谱。

《魏氏乐谱》是明末海商魏之琰(1617—1689)将明代的一些诗词乐传到日本后,由其四世孙魏皓(1728—1774)对外传授的乐谱。日本称之为“魏氏乐”或“明乐”,在日本已断代且不再演奏,乐谱在近代逐步传回中国,引发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魏氏乐所选歌词上溯先秦、下至明代,但曲调为明代人所传。乐谱为方格谱,每竖行分八格,左侧为附有日文假名注音的中文歌词,相对应的右侧方格内则按节奏疏密填入工尺谱字和若干乐器专用的音位谱,全谱共辑录二百余首乐曲,既有声乐谱,也有完整的器乐谱,但这些宛如天书般的古乐谱今人很难看懂。漆明镜教授长期研究《魏氏乐谱》,曾先后出版《魏氏乐谱解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和《〈魏氏乐谱〉凌云阁六卷本总谱全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两部专著,又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其将古乐谱翻译成现今通行的五线谱,也曾用现代民族乐器将复原演出过古乐谱(1)《魏氏乐谱》曾于2019年4月1日在广西艺术学院进行部分复原演出,采用现代民族乐器,由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民乐团以及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部分师生共同合作。。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魏氏乐本真的声音,为了使明代乐器的音色重现当代,漆明镜教授根据《魏氏乐器图》与“泉州南音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建瑜、“御音斋”南音乐器有限公司杜志阳、四川音乐学院曾成伟先生、上海音乐学院钟之岳副教授、上海戴氏琴艺中心合作,将本场音乐会所使用的乐器,按照明代的形制和律制进行原样复制。此次复制明代魏氏乐器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多首作品为首次译谱的复原演出。

本场音乐会从2022年底开始筹备,包括乐器复原制作、服装复原设计、人物妆造设计、舞台设计布局以及演出曲目选择安排等。2023年9月,音乐会进入排练阶段。演出结束后,漆明镜教授回顾道:“10月份,全员到长兴走过一次台。在演出正式开始的前三天,每天都在长兴大剧院彩排。虽然说从乐谱难度上来说,其对演奏者的技术性要求不高,但在审美意蕴表达和配合上,可发挥的空间非常大。通过不断地排练,乐团的理解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二、解曲:明代歌诗原音重现

从《忆王孙》开场到《清平调》收尾,本次“明乐长兴”音乐会共表演了16首曲目,采用了唱、奏、演相结合的形式,时长约40分钟。舞台上有5位固定演唱者(2)5位固定演唱者从舞台左到右依次为杨瑾、任彦洁、朱腾蛟、杨柳成、漆明镜。;8位演奏员(3)8位演奏员分别为姚元鹏(指挥/大鼓/小鼓)、杜益兴(笛)、毛云岗(箫)、唐彦肇(笙)、胡哲尔(瑟)、陆沁凝(琵琶)、张晓东(月琴)、张芳芳(檀板/云锣)。,司笛、箫、笙、十四弦瑟、琵琶、月琴、琵琶、大鼓、小鼓、云锣、檀板共11件乐器;1位舞蹈演员(4)舞蹈演员(兼舞台导演)为彭珏非。;加上其他特别出演和十余名儿童,共计38人。演出人员来自湖州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等单位。

音乐会精彩之处在于完全还原明代的乐器与乐谱,并没有添加现代编曲,将古乐的音响全貌悉数展现。同时,舞台设计别具一格,古色古香的桌椅与屏风,演员分别着明代服饰错落有致地落座,还原明代歌诗吟唱的场景。舞台两侧的电子屏同步播放歌词,画面以宣纸铺底,朱砂红勾边,每一首曲目的歌词背景皆为明代湖州籍画家宋旭的《湖州十八景》。舞台正面的LED显示屏配合表演曲目进行古谱展示,每一首乐曲均给观众展示了其古谱的原貌,既可供到场专家赏析,也向非专业观众展现中国古代乐谱的精妙,让临场者感受到这些音响的起源,促进非音乐专业的人士对古谱研究的理解。

“明乐长兴”是一场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演出。首先,其艺术特征鲜明、别具一格。所选曲目的歌词以中国文学史经典诗词为依托,从而保证了古朴高雅的艺术品格。为了突显“湖州长兴”这个关键词,大多选用了湖州籍文人如孟郊、钱起、陈叔宝、张先以及曾为官湖州的苏轼、归隐湖州的叶梦得等人的作品。所选曲目涵盖了古人生活与情感的方方面面,如表达思归之情的《归雁》、戍边之苦的《关山月》、分离相思之苦的《有所思》、欣喜若狂的《破阵子》、人生哲理与感慨的《长歌行》《武陵春》,以及歌颂母爱的《游子吟》、展现投壶之乐《曾孙侯氏》《狸首》《清平调》等。

其二,不同于国内其他古乐复原音乐会单一的旋律重新编排,本场音乐会是完整的乐队古乐复原版。每件乐器、每个声部的一板一音皆有出处和来源,人声演唱则参考了明代昆曲的发声和行腔方式。整体来看,音乐多以线性旋律为主,部分加入和声。如第一首《估客乐》,笛、箫、人声充当主旋律,笙则辅以简单的和弦支撑,瑟、琵琶与月琴以单音稍作填充,对主旋律做出应和,檀板与大鼓作节奏的卡点。再如《归雁》,以笛、箫、笙、人声充当主旋律,琵琶充当伴奏乐器,檀板与大鼓作节奏的卡点。这些乐器的编排和组合均符合明代人的演奏习惯与音乐审美,明显不同于当代受西方音乐思维影响的民乐队组合。

其三,音乐会的服装、舞美、妆造、道具也秉承了“复原”理念,全部由湖州师范学院教师王觉平设计。她参考了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和出土的明制汉服,对男性的襕衫、圆领袍,以及女性的衫袄、马面裙进行了原样复制。为彰显太湖区域艺术特色,使用“蚕花”饰品作为演出时女性明代传统头饰来佩戴,可谓在复原之中又有传承与创新。

其四,音乐会在曲目的安排与衔接设计上别出心裁。为了让音乐会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作品间尽可能设计了一些速度与情绪上的对比,如在情绪比较低落的《武陵春》之后接入情绪比较欢快的《破阵子》。同时,《醉红妆》《游子吟》《醉蓬莱》及三首投壶乐《曾孙侯氏》《狸首》《清平调》,以不一样的表演形式穿插在整场音乐会之中,以此提高观众的现场体验。如《醉红妆》由四位妆造亮丽的女声共同演绎,在吟唱深情音乐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些肢体动作,从而情感饱满地将乐曲展现。再如独唱《醉蓬莱》由湖州师范学院梁卿教授特别出演,舞台上,他身穿深红色圆领袍,头发与胡子已经花白,以大鼓敲打的节奏为引,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慢慢走到舞台中央,唱道:“问春风合适,断送繁红……会写相思,尊前为我,重翻新句。”特别是最后四字,抑扬顿挫,将词人当时身处他乡的悲凉孤寂之情生动演绎出来。又如,在《游子吟》中,特别邀请7名儿童加入演出,前者以笛声作为背景,几名童子齐唱《游子吟》,展示出明代歌诗的教学与传承。在整场音乐会最后三首投壶乐中,以人声与器乐为背景,由成人与儿童合作,将古人投壶的场景向观众进行原样复现,整场音乐会也在其乐融融的欢乐氛围中结束。

其五,音乐会现场音响呈现效果好。本场音乐会音响师顾明认为,由于国内听音环境与国外大不相同,再加上本场音乐会是对中国传统乐器音响的复现,因此不能照搬西洋管弦乐与流行音乐的音响设计思路,而是重新构建一个半开放式的声场,从而让音乐会的声乐更加干净利落。在技术上,在不影响视觉美观的前提下,利用改变站位、分区非对称拾音、场景构建等手段,初步实现了对中国传统音乐声场的模拟,再结合无感扩音的方式,让现场观众得以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音乐。

三、余论:“明乐长兴”在当代

“明乐长兴”是一场跨越专业界限的音乐会。“门内”与“门外”之人纷纷相聚于此。演出后,记者对群众与专业人士进行了采访。普通观众纷纷表示从没听过这种复原形式的音乐会,仿佛回到四百年前的明代,与古人来了一场“亲密接触”,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本次音乐会总策划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鲁立表示:“本次活动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动整个文化IP的打造。”对于“门内”人来说,这是一场极具学术意义的音乐会,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填补了明清乐研究中音响研究的空白,得以让失传已久的明代学堂歌诗在当代响起。对于“门外”人来说,这场音乐会向他们再现了我国四百年前的学堂歌诗情景,让观众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明代的歌诗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明乐长兴”音乐会通过对明代乐器、乐谱的复原,深入基层,走到人民中去,让音乐专业之外的社会各界人士知道了何为明代学堂歌诗。这场音乐会再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几百年前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繁荣了当代音乐生活,其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影响,对于树立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音乐会的顺利举办,既展现了漆明镜教授的古谱研究成果,还以新鲜的音乐形式,在国内外首次呈现了魏氏乐的风采。在盛行各种纷繁复杂音乐的当代,这样一场古色古香的音乐会从四百年前走来,在湖州长兴焕发“新声”,其开创性的展现或将给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启迪。

猜你喜欢
歌诗魏氏新声
张桂光录商承祚句
歌诗达塞琳娜号与钻石公主号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对比及启示
雅韵新声
雅韵新声
变革抑或回归:重思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从鲍勃·迪伦凭“歌诗艺术”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湖南桂阳县魏氏宗祠舞台题记考述
雅韵新声
谈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魏氏叛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社会热点事件类材料的立意
浅谈魏氏组织形成机理及对材料性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