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体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3-03-17 17:58林斌施敏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验英语课堂融合

林斌 施敏婕

[摘 要]文章立足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以我校“二十四節气”特色校本课程为例,基于 CLIL 模式构建“融合+体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即“四步”教学法,包括“激趣导入—主题探究—展示体验—总结升华”四个环节,并探究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设计路径,最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助力育人方式的变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融合+体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4-0023-03

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融合+体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程建设,是“三新”背景下提倡的“育人方式变革”的一种新尝试,旨在通过主题意义引领,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英语语言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 、“融合+体验”英语课堂的构建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如何构建高中英语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的课堂是实践探索的关键。因此,从一元语言知识教学向二元内容与语言融合型学习的转变已成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David Marsh在1994年首次提出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这一概念,意为内容和语言整合学习,主要是指用英语这一门语言去教授学生英语语言以外的相关知识,英语学习者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又对其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就CLIL的具体特点而言,David Marsh认为CLIL教学模式具备五大特性,即文化、环境、语言、内容和学习特性,如图1。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构建“融合+体验”英语学科融合课堂,需要对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既要融合文化和语言,也要在课堂中营造文化氛围感,设置相关的实践任务和体验环节。在融合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相关文化知识,还能关注到如何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学生通过课堂深度体验活动加深了对相关中国文化习俗的了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 、“融合+体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立足于真实情境是高中英语学科融合课堂的特性。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 “二十四节气” 为主题的系列英语融合体验课程——光阴的故事。经过多次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出了适用性较强的“二十四节气”英语融合体验课程“四步”教学法,即激趣导入—主题探究—展示体验—总结升华,如图2。

(一)激趣导入

1.问候介绍

二十四节气源自生活,是承载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现在,部分学生对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知之甚少。教师可以根据讲课当天的情境,巧妙设计问候语。如在讲授“谷雨”一课时,若下雨,教师可以适当说起“今日之雨不同于往常之雨,有其重要含义和作用”,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图片视频

每个节气都是一幅独特的风景画。教师在课前把醒目的与节气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联系自身文化常识,用双语讨论并猜测该节气的名字。同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中英文视频,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其感受视频中节气的变化。

3.诗歌散文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诗歌和散文就是节气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教师可以用挖空的形式呈现相关的节气英文诗歌,让学生猜出中文诗歌并调动自己的双语知识储备填补英文诗歌中的空白,如在“立夏”课程中,对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英文版诗歌进行挖空 “Green lotus leaves outspread as far as boundless                ;Pink lotus blossoms take from sunshine a new               .” 挖空处正好是英文版本的押韵处,这样,学生可以结合诗歌的中文原版以及诗歌意境进行联想,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在翻译诗歌时关注“信”“达”“雅”。重温古诗不仅能激发学生创作英文诗歌的兴趣,而且能锻炼其语言运用能力。

(二)主题探究

1.历史起源

在这个环节中,根据CLIL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有关该节气的双语表达,向学生输入相关的节气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接着,教师结合现有知识对该节气的含义、由来及时间范围予以双语讲解。在设计历史起源环节时,除了典籍记载,教师还可以拓展设计一些双语的传说故事,赋予节气神秘色彩。

2.节气特征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预兆、“三候”现象以及气候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气候变化的迹象,引领他们用英语进行表达,使学生在了解其天文特点、物候特点和景观特点后,能够用相关准确的英文进行表达。如在“谷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关于如何用英文描述不同种类的“雨”的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谷雨气候特征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出不同的“雨”的类型。

3.习俗活动

教师可用双语呈现相关的习俗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在饮食、礼仪祈福等活动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学生能够用双语流畅讲解这些习俗对生活的影响,并为下一环节积累语言和文化知识。例如,有芒种时节多食梅子能够很好地预防“暑气”一说,三国时还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在“芒种”课程中,教师可以用图片呈现相关双语素材,让学生了解梅子的作用、味道和煮酒过程,学生在输出环节可一边操作一边用英语说出其体验感受。

(三)展示体验

1.工艺展示

体验环节作为融合课堂中的特色环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節气文化中,几乎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活动和美食。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教学情境适当拓展其体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与古人对话,感受节气文化给中国人带来的自豪感。如在“谷雨”一课的体验环节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仓颉造字”的故事讲述谷雨的起源,让学生勇敢展示自己的书法,创造形象的甲骨文的“雨”字。这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节气历史知识的认知。完成书法创作后,学生可以当场展示自己的成果。

2.习俗体验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随时到户外参与跟节气相关的活动,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情境,如播放古典背景音乐、营造节气氛围。同时,教师组织简易的习俗活动,如谷雨节气的赏花和品茗、秋分的竖鸡蛋、春分的放风筝等。此类活动较简单,学生可以模仿古人,穿上汉服赏花、品茗或者放风筝等,体验古代人们在节气时进行的娱乐活动。

3.美食制作

不同节气的美食各有不同,美食制作的食材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冬至让学生现场包饺子、谷雨时吃椿饼、清明课上教学生学做青团等,都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食物与节气的关联。表1是我校部分“二十四节气”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融合的学科以及设计的体验环节统计。

展示体验是学生活动中重要的输出环节,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更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学生无论是在工艺展示、习俗体验还是美食制作中都需要运用前一个环节所学的相关英语语言知识,表达自己所展示的体验内容和美食制作过程,融语言和文化为一体,符合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四)总结升华

1.总结意义

总结意义时可以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感受,然后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双语点评。教师可以对本堂融合体验课时间轴“过去—现在—未来”进行简单的流程式归纳,告知学生我们在本堂课中学了哪些知识,对学到的知识应该有什么样的认知,未来在学习与生活以及对待节气文化时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样逻辑清晰的课堂总结易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体验分享

体验活动是融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结尾进行简单总结时,教师可邀请学生分享在节气相关习俗的体验活动中的感受。如在“小满”(吃西瓜)、“霜降”(吃柿子) 等课程中,学生品尝了当季的水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水果的大小、形状、口感以及功效等方面进行英语描述;或者在“春分”(放风筝)、“秋分”(立鸡蛋)等课程中,引导学生用双语表达参加活动的感受。这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回顾,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的必备素养。

3.项目作业

若项目作业已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可以展示并进行双语讲解。当然,融合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布置项目式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供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索。如在“清明”课程后,布置学生拍摄祭扫踏青的Vlog;在“冬至”课程中让学生完成宣传节气的手抄报制作;在“小满”课程后让学生动手修剪花草等。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具体项目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开展小组讨论、挖掘学习材料与资源等,以此为学生提供支持,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潜能,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融合学科主题的学习任务。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语言背后承载的文化,也未能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忽略了语言的应用和实践,学生难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英语融合体验课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是课堂的重心。学生在融合课中能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运用语言去发现和描述问题,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语言知识,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概念性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打造“融合+体验”英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坚持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语言学习融入真实世界、回归学生生活,学生才能在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以及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热爱语言,真正成为一名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2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王建平,李振东.小学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内涵及课堂构建[J].英语学习, 2022(2):33-37.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体验英语课堂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融合》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