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做好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资金安全的关键,然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和监督管理机制不足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可行性、目标以及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探析,并提出优化和改进的策略以及相关保障举措,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制度设计、执行落实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还需要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执行和监督管理,同时采取相关的保障举措,这些措施对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防范风险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保障公共利益至关重要。财务内部控制不仅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记录和报告,防止虚假记账和信息失真,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有效防范内部舞弊和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能够加强对预算、资金和资产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从而保护公共资产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能,通过规范财务流程和操作,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最终实现单位的财务目标。最后,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组织,其财务活动需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提高合规性,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以此增强公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维护组织声誉和形象。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行性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支专业性的财务人员和管理团队,以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好的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措施。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合理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了提升内控的可行性,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和软件工具来支持财务内部控制,例如财务管理系统、审计软件和风险管理工具等,同时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以此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符合规定,且能够被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目标
1.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中,需要建立明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准则,以此确保财务交易能够按照规定的会计原则进行记录和分类。其中会计处理方法包括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核算准则。同时,还需要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流程和程序,包括对财务数据的验证、审核和审批,确保财务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环节都经过规范的控制,以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可能性。为了更好的实现内控目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控制程序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建立定期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审查机制,确保报表中的数据和信息真实,从而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并且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系统,如财务管理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以此来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最后,需要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以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进一步提升对财务活动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掌控。
2.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为了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第一,要求事业单位制定清晰的授权政策和程序,从而确保财务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并明确财务权限的分配和审批流程,确保资金使用和支出均符合预算计划和法规要求。第二,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来对财务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估,加强对关键业务流程和风险点的监控,识别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舞弊和腐败风险,做好对风险的控制。第三,建立举报舞弊和腐败行为的渠道和机制,鼓励员工和利益相关方提供线索和举报,进一步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第四,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接收、调查和处理举报事项,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惩处措施。第五,通过开展职业道德和廉洁意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舞弊和腐败的认识和警惕性。第六,还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树立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规范。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信息不足或不准确的问题,导致预算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执行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因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控制机制,导致预算执行超支或未能充分利用预算,进而影响财务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在预算执行后一些事业单位往往缺乏对预算与实际业绩的及时对比和评估,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最终影响预算的有效性和决策的准确性。
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该情况导致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单位的资金状况,难以及时做出有效的资金决策。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管理时,不但缺乏对资金状况进行及时评估和监控的机制,而且还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导致了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流动情况以及风险状况。这种缺乏及时有效的资金管理评估可能导致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可能面臨资金不足或过度运用的风险。
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资产登记和核实工作不够规范和及时,导致资产信息不准确,难以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跟踪。同时,对闲置、报废资产的处置管理也不够不规范,这不仅导致资产处置流程不透明、流程拖延,而且还会影响资产的价值实现和利用效率,如果对资产的保护措施不足,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保险覆盖率低等,就会导致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若缺乏明确的目标就会导致控制措施和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和全面。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时,如果对控制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就会影响控制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同时,如果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控制点和流程控制,也会影响内控制度实施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
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制度上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此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指导和操作流程不明晰,致使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加之培训和沟通不充分,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就会难以有效执行和遵守相关制度的规定。
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制不足
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责分工和权限划分不明确导致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其审计机构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存在问题,以至于无法对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的审查和评估。加之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监督管理工作就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最终影响财务内部控制的全面落实。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和改进策略
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1.设定明确的控制目标
事业单位应明确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范围,包括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等,这些目标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并且需要明确量化的指标和目标,以便进行监测和评估。
2.建立科学的控制环境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文化,强调诚信、透明和法律合规,同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权力分配。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层应起到示范作用,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带动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3.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事业单位应制定明确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流程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其中包括确立必要的控制点和审批程序,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以及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同时,应对流程进行定期的评估和优化,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以提高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执行
事业单位为了加强内部沟通和信息共享,就需要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以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通过定期举行部门间会议或工作座谈会,确保能够将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同时并了解其他部门的资金需求和流动情况。积极引入信息化系统支持,采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等技术工具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平台,以此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更新,通过系统的数据录入、处理和分析功能,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而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评估机制,包括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流程,同时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评估小组或委员会,其负责定期对资金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控,通过开展资金使用效果的定期评估和审查,以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建立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和公众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问题进行举报,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和问责。
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1.明确监督职责和权限
事业单位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监督机构在财务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职责和权限,管理人员应具备清晰的监督意识,并清楚了解其在财务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和角色。监督机构应独立于被监督对象,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履行监督职责,从而提升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2.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
事业单位应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以形成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各部门之间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分享信息、交流经验来共同解决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高监督管理的效果。
3.加强外部监督
事业单位应建立与外部审计、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及时发现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与监管机构的合作,接受监管的指导和监督,从而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符合法规和规范要求。同时,还要积极强化外部监督,进一步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做好财务内控的相关保障举措
1.构建“互联网+”风险评估体系
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模型,有助于及时识别和评估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为风险防范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该体系可以包括风险指标体系、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监测系统等。
2.搭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该平台应包括财务数据采集、处理和报告功能,通过该平台不仅能够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掌控。而且还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帮助决策者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提供支持。
3.加强预算绩效考核
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实际业绩进行对比和评估。该体系应设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和评估标准,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有助于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加大支出风险控制力度
加强对支出的风险控制,建立审批、支付、核算等环节的严格制度和流程。在支出环节设立多重审批机制,能够确保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资金流向的追踪机制,防止资源浪费、滥用和挪用。同时,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风险评估和监控,能够降低与其合作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5.动态管理单位实物资产
建立单位实物资产的动态管理机制,包括资产登记、核实、处置等流程,能够确保实物资产的安全性和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登记制度,具体记录实物资产的基本信息、位置和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资产核实和盘点,以确保资产数量和状况与登记信息一致。此外,要建立实物资产的处置流程,包括报废、捐赠、出售等方式,并且要确保处置程序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同时,还要定期清查和盘点实物资产,核实实物资产的数量和状况与登记信息是否一致。最后,要加强实物资产的安全管理,包括加强对资产存放地点的监控和保護,设置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防止实物资产的丢失、损坏或盗窃。
通过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执行和监督管理以及采取相关的保障举措,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和高效性,并且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增加公众对其财务活动的信任。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推动财务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德兴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