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的新时代诠释

2023-03-17 21:52赵志阳
关键词:劳动竞赛竞赛中国共产党

赵志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46)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到,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1]。而社会主义劳动(以下简称“竞赛精神”)竞赛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劳动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而衍生的伟大精神,它是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核心内涵,集中体现出我党的基本性质、服务宗旨和初心使命,始终激励着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推进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成为我们党继续前进的精神之钙、力量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同发扬光大劳模精神、保持工人阶级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结合起来”[2]。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我们应继续发扬竞赛精神,保持昂扬的竞赛斗志,用竞赛精神滋养初心、淬炼斗志,汲取力量,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已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我们要如何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意义,使其成为激励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劳动竞赛的重要精神力量,还需回归到中国百年竞赛实践的历史语境中加以阐释。

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的语义探析

要想深入认识和理解竞赛精神,就要回归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开展的原始语境中,还原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元典语境、历史语境和实践语境中来表达真实的思维意识。

(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独特意识要素

竞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劳动竞赛的重要作用。对于劳动竞赛如何产生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明确的论述,他认为在大多数社会生产劳动中,由于许多力量汇聚融合,进而产生总的力量,最终催生新力量。单是必要的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特有的精力振奋,还会引起竞争心、进取心,最终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3]。也就是说,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智力劳动者,在从事共同劳动时,本质上都是积极向上的、创造进取的,从而促成竞赛行为。按照列宁的观点,竞争和竞赛并无本质性差别,竞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固有的且特殊的竞赛[4],他认为,竞赛只是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群众是雇佣劳动者,他们自身劳动的生产资料都被资本家所垄断独有,他们的竞赛行为遭到了曲解和扭曲。由此以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竞赛心理和进取心逐渐演化为以自私主义、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竞争行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竞赛活动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的性质,逐渐形成了以集体主义精神和争先进、共提高为目标的竞赛活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都是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服务,相互之间充分体现着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内在联系。在中国,劳动竞赛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引领新型生产关系基础上衍生的新生事物,毛泽东同志高度肯定它的实践运用,全力支持且亲自推广。1934年,他在《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道,“提高劳动热忱,发展生产竞赛,奖励生产战线上的成绩昭著者,是提高生产的重要方法”[5]。紧接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刘少奇同志也对劳动竞赛作出一系列阐述,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先进和落后的矛盾。“社会主义解决这种矛盾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劳动群众的自觉的努力,通过教育和批评的方式,不断地把落后提高到先进的水平。千百万劳动者在先进生产者率领下为消除落后而斗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一种动力”[6]。因此,竞赛活动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内涵。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劳动竞赛也作出过科学且精辟的阐述,他认为,“长盛不衰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主题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展开,领域不断拓宽,内涵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可以说,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锻造了劳动模范,而劳动模范的成批涌现推动了劳动竞赛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7]。这里的劳动竞赛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为了解决物质资料相对匮乏而展开的社会活动,而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深化与转化,简言之,就是为解决各种社会矛盾问题而开展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性转化。新时代开展的劳动竞赛,就是马克思描述生产竞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内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竞赛理论的升华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竞赛理念的实践滋养

竞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勇争先、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竞赛精神是竞赛理念的深刻诠释和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坚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实践品格,更是引导党和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其主要精力在于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此同时,该时期苏联已将劳动竞赛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的联结,催生了“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出现。列宁将“星期六义务劳动”[8]称之为“伟大的创举”,斯大林在此基础上又丰富其内容和形式,他认为,现实中,劳动竞赛是在千百万劳动群众最大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时也是广大工人阶级用来在社会主义基础上扭转国家全部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杠杆[9]。列宁、斯大林关于劳动竞赛的阐述以及竞赛活动在苏联的具体实践过程,对我党早期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过“新劳动者运动”“南泥湾运动”“增产立功运动”等劳动竞赛,它们既是竞赛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竞赛精神的实践滋养。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愈合战争创伤,积极进行各种实践探索,先后开展了新纪录运动、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先进生产者运动等竞赛活动,形成了南泥湾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探索、开创新局面的竞赛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经济形势新需求,及时调整竞赛活动的发展部署,将竞赛活动与经济责任制、现代化管理紧密结合,实现了竞赛精神的时代转换,为新时代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滋养。

由此可知,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竞赛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孕育了一系列相关竞赛理念,具体形式虽不同,但其实质却相同,都是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探索中赋予竞赛理念新的特质和内涵。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正是在不断吸收符合党和人民利益的特质和内涵中得以丰富发展的,它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竞赛理念的实践滋养。

(三)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百年竞赛经验的深刻总结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劳动竞赛经验,新时代竞赛精神的实践脱离不了以往竞赛经验的深刻总结。百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竞赛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竞赛策略的具体实效。在革命时期,根据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的不同,中国共产党适度调整不同阶段的竞赛策略,“增产立功”“增产节约”“生产竞赛”“新纪录运动”等不同阶段的竞赛策略,充分保障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竞赛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策略,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竞赛活动的发展,胡锦涛同志的《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同志的《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赛推进大会上的讲话》、《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讲话,既昭示出中国共产党竞赛策略的与时俱进,也彰显出竞赛经验的价值意蕴。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题竞赛活动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新时代发扬竞赛精神,既要有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又要凸显竞赛活动中的先进模范人物。竞赛策略即开展竞赛活动过程中为实现活动目标、活动任务而制定的活动准则和活动方式,其结果关乎整个活动的最终成败。面对新时期国内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竞赛活动需要始终围绕党中央关于保稳定、保民生、保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以重点工程竞赛、职工素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劳模示范带动作用为突破口,充分展现出我国工人阶级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建功、为党分忧的主人翁风采[10]。这些竞赛策略都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而制定的,也是对我党百年来竞赛经验的深刻总结。

竞赛任务的时代转换、竞赛策略的日益丰富、竞赛经验的深刻总结,时刻要求我们,不断增强竞赛意识、科学把握竞赛经验是对新时期、探索新策略的必要之举。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竞赛经验,提出了诸多关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的新认识、新理解,形成了一系列科学有效、逻辑缜密的竞赛策略,使得竞赛精神的实践探索、实效提升由理论转化为现实。

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的鲜明特色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实践的精神产物,竞赛精神形成与发展也已历经百年,其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蕴含着人民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等鲜明特色。准确认识和理解这些鲜明特色和科学内涵,才能深刻领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的要义精髓,才能集中体现竞赛精神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共情力。

(一) 强烈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始终贯穿着党的基本性质和根本宗旨,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等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这都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竞赛精神蕴含一切为人民的理念追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的苏区根据地劳动竞赛、陕甘宁边区劳动竞赛、解放区增产立功劳动竞赛、新纪录劳动竞赛、改革时期技术创新劳动竞赛等一系列劳动竞赛活动,这些劳动竞赛活动所孕育的竞赛精神都集中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比如,1934年,苏区根据地遭遇相对困难的境况,毛泽东同志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竞赛活动,其目的就是“为着冲破敌人封锁,抵制奸商操纵,保证革命战争的需求,改良工农群众的生活”[11]。这次竞赛活动就是党的宗旨和性质的集中体现,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切实维护。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当时为了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我党组织开展了新纪录劳动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可以讲,伟大竞赛精神蕴含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弘扬竞赛精神,开展劳动竞赛,就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国家谋复兴,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才能创造丰功伟业。刘少奇同志对竞赛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曾作出科学的阐述。1956年,他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的祝词》中说道,“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的历史,是生产者的历史”[12],“通过劳动群众的自觉的努力,通过教育和批评的方式,不断地把落后提高到先进的水平。千百万劳动者在先进的生产者率领下为消除落后而斗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一种动力”[13]。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同时,要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合法、合理权益,全面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4]。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论述的生动体现,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为今后劳动竞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可以讲,从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方面可以揭示出人民群众才是劳动竞赛的创造者,人民性才是竞赛精神的根本属性。

(二) 鲜明的创新性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深刻揭示出竞赛活动所蕴含的自力更生、勇于开拓、艰苦奋斗的创新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创新思想意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精神财富。

竞赛精神的创新性体现为自力更生、勇于开拓、艰苦奋斗。可以讲,依靠自己、大胆探索、敢于进取本身就意味着创新,而探索社会主义竞赛活动新发展则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集中展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中出现的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都属于伟大竞赛精神,都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弘扬竞赛精神的生动体现。南泥湾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发展、在艰苦中奋起的强大精神力量。1939年,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军民、边区干部群众面临缺吃缺穿的困境,处境异常艰辛。在此危急时刻,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由此在根据地开展了以解决粮食问题为主要内容,开垦荒地为手段的劳动竞赛运动,在南泥湾开垦荒土,拓荒种地,保障供给。[15]到1944年,开荒播种面积达到26万亩,收获粮食三万石,成为竞赛活动中的一面旗帜。时至今日,以自力更生、勇于开拓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仍然是鼓舞中华民族继续前行,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同样,北大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创新的重要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东北,一大批科技知识分子、支边青年和专业官兵等到北大荒地区开疆拓土、艰苦创新,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培育和塑造了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16]为核心内涵的北大荒精神,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北大荒精神的影响下,当时先后培育出共青城垦荒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和新疆兵团垦荒精神等,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而这一系列垦荒精神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的精神魅力和实践品质,绵延传承、赓续不断,融合并汇聚成伟大的竞赛精神。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统一的事业。持续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新的精神,要求我们面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难题和困境时,既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毅力,又要有敢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勇气,又要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基于此,在困境中勇往直前、在开拓中科学创新,也正是传承伟大竞赛精神的题中之义。

(三) 独特的先进性

竞赛理念是存在于整个竞赛过程中具体化、生活化的内在本质联系。科学把握竞赛理念是提升竞赛成效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竞赛实践中,持续深化对竞赛理念的认识理解,促使竞赛原则日益明确,为新时代竞赛活动的实践提供了重要遵循。首先,竞赛活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竞赛、乐于竞赛;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开展竞赛活动,积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提高竞赛效率,增强竞赛实效。其次,劳动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共产党最初开展劳动竞赛的初心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到竞赛为了人民,竞赛依靠人民,竞赛惠及人民,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开展竞赛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最后,竞赛活动的根本保障是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内竞赛活动之所以开展顺利,成效显著,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坚持党在竞赛活动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保障了竞赛原则、竞赛战略、竞赛政策的上传下达、政令畅通。可以讲,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成为竞赛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

先进的竞赛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竞赛经验持续深化发展而制定的,确保人民群众始终沿着正确、科学的竞赛方向推进,当时提升竞赛成效、优化竞赛结构提供了重要保障,当时竞赛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竞赛理念并不是只适用于某一历史阶段的劳动竞赛,它具有历史性、普遍性,既适用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劳动,也应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竞赛活动遵循的重要原则。

三、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的效果历史

“效果历史”是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哲学诠释学和客观主义诠释学之间的重要分水岭。伽达默尔认为,历史和传统不仅仅是过去,而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历史通过制约我们的历史理解力而产生的效果作用[17]。基于此,对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从劳动竞赛活动的历史语境中出发,不断拓展竞赛活动的前见性认识和前瞻性理解,赓续竞赛精神,传承竞赛理念,实现竞赛活动产生的效果历史。

(一)汲取力量:传承竞赛精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内在凝聚力

竞赛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参与的大规模的群众性生产实践活动,广泛的群众性就是劳动竞赛的核心要素。而伟大竞赛精神内在蕴含的人民群众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取得全面胜利的首要源头,也是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尽管中国共产党竞赛活动中衍生的竞赛精神起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科学构想,源于开展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但也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我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处于艰辛的实践探索中,它是部“理论探索史”,也是部“建设奋斗史”,更是部“人民群众凝聚史”。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荒拓土、积极生产、厉行节约、支援前线、技术革新,不但解决了当时国家物质资料紧缺的问题,促进了社会工农业的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也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人民群众内在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也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史、百年竞赛史,集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的竞赛理念、竞赛意志和竞赛精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都是推动社会主义竞赛活动的实践主体,两者相互提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丰富和发展伟大竞赛精神。因此,竞赛精神不但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群众力量,而且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发挥社会主义竞赛活动的巨大作用。同样是劳动竞赛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竞赛活动就失去了最本真的涵义,逐步演化为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独裁主义为核心要义的权益斗争,人们的竞赛理念、竞赛思想、竞赛行为得到扭曲和窒息,更谈不上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内在凝聚力、向心力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竞赛活动赋予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本质特征,它集中体现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要义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竞赛特色,把人民群众的心广泛地凝聚起来,践行群众路线、凝聚群众力量。可以讲,人民群众才是竞赛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人民群众是竞赛活动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竞赛活动中也必然是伟大竞赛精神的实践主体。因此,新时代伟大竞赛精神在团结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中得以生成和淬炼,使得竞赛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中,也体现在人民群众内部中,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重要精神力量。新时代竞赛精神的效果历史启示我们,我党无论处于任何时期,都要大力传承竞赛精神,增强人民群众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凝聚人民群众的磅礴之力,为早日实现“四个伟大”而不懈奋斗。

(二)固本培元:弘扬竞赛精神,增强了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

新时代是增强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既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世情,也要面对自力更生、艰苦创新的新国情。这一系列新变化、新情况,都对作为社会主义竞赛活动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具体竞赛实践过程中,深刻总结竞赛经验、深入挖掘竞赛精神,将竞赛内涵与时代问题相结合,始终保持竞赛精神、竞赛勇气、竞赛斗志,持续增强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竞赛活动过程中谋大局、把方向、促改革、定政策,集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能力及其运作效果,有力地推动竞赛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新时代,竞赛活动不断推向高潮,使得竞赛精神得到传承与弘扬,也使得党的政治领导力得到提升。在我国,社会主义竞赛活动的独特优势在于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展示了强大的政治领导力,形成了明确的政治引领、政治定力和政治导向,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政治责任解决了很多社会矛盾问题,进而推动国家和社会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就出现了竞赛活动的实践形式,先后开展了“新劳动者运动”“增产立功运动”“南泥湾运动”等竞赛,克服了当时物质资料短缺的难题,打破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巩固了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对于党内的僵化教条思想、错误思潮,我们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进行彻底革命,及时调整了竞赛活动的部署,将竞赛活动与国家经济体制相结合,形成了创新、创先、创优的竞赛热潮,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向好,使得党的政治领导力不断彰显,党的威信得到提高。可以讲,竞赛精神与党的政治领导力是相互滋养、相辅相成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持续传承竞赛精神,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实践活动,既顺利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同时也加强了党的群众组织力、思想引领力和社会号召力,最终寓于党的政治领导力之中,真正形成强大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与时俱进:赓续竞赛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是建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时期。竞赛精神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推动了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家工农业的生产,还在于激发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带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更在于它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重塑了中华民族精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新的竞赛精神,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竞赛活动,其范围之广、内容之深刻、成果之显著在社会主义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一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竞赛活动中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又拥有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以自身的劳动行为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伟大竞赛精神。可以讲,竞赛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成为激励我国劳动群众不被任何干扰所迷惑、不被任何风险所惧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险挑战,西方国家长期秉承“西方中心论”和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导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内相关科学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卡脖子”难题,此时正需要竞赛精神来提升人民群众劳动热情,激励人民群众劳动斗志,端正人民群众劳动态度,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竞赛氛围,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创新”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通过自力更生打破封闭垄断,通过艰苦创新倒逼科技自主创新,进而突破发展瓶颈,彻底摆脱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持学先进、赶先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言行,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鞭策自身,激发劳动热情,培育工匠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将创造性劳动、诚实劳动、辛勤劳动作为自觉行为[18]。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精神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实现“四个伟大”的强大支撑力量。为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弘扬伟大竞赛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水平。

猜你喜欢
劳动竞赛竞赛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三届“中铁六局杯”劳动竞赛启动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与时俱进实现五个转变 推动劳动竞赛创新发展
采油企业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思路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