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辉 魏志奇
摘 要:历史主动精神是集政党自觉?理论自觉?历史自觉?行动自觉为一体的重大科学命题,贯穿于毛泽东革命实践运动的全过程,其形成发展是以时代变局为历史背景,以社会思潮纷争为基础进行理论建构,以革命运动为载体彰显实践伟力?作为无产阶级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深入思考和回答了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彰显了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历史担当?深刻把握毛泽东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历史方位与建构过程,明晰其本质内涵与实践场域,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自觉性与科学性,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历史主动精神;历史自觉;人民群众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5.003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5-0012-0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历史主动精神”作为全新政治命题正式提出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到“历史主动”和“历史主动精神”,并且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历史主动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清醒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强烈的责任担当,是认清历史方位?洞察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尽管毛泽东在其著作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历史主动精神”这一概念,但在其思想体系和革命实践中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主动因子和理论资源,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改变国家被动局面的精神风范和使命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和把握毛泽东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探索与思考,对于赢得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一?毛泽东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建构与本质内涵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概念,简短些说,人们的意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的?”[2]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个科学命题,其形成发展必然要经历以各种社会思潮相较量为标志的思想斗争和以时代变迁为特征的理论检验过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的双重作用下,历史主动精神应运而生并在激发无产阶级革命能动性?实现历史必然性中彰显出极强的实践伟力?
1.毛泽东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建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探索与思考乃是对一切主义推求?比较?批判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构建的过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馬克思主义送来之时,中国社会弥漫着各种“指导”革命发展的思想迷雾,毛泽东正是在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反复比较?剖析批判过程中,实现了对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建构?
一是毛泽东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与对比分析,批驳了以无政府主义为代表的“其他主义”①的局限性,确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奠定了哲学基础?在1921年以前,毛泽东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众多社会思潮的“大杂烩”?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中,无政府主义曾独占鳌头,早期的毛泽东虽然也赞成无政府主义的某些主张,但那都是因为“无政府主义先于马克思主义充当了冲击刚被打开的封建闸门的急先锋”[3],于反对封建主义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毛泽东也逐渐意识到无政府主义的弊端?他通过亲身参与1919年的驱张运动和1920年的湖南自治运动,在实践中意识到了无政府主义的不切实际,进而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给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的信中指出社会上的其他主义都只是“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4],并在1921年新民学会会员大会上,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救国主义思潮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社会政策,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5]在这里,他明确肯定了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方法来改造世界与中国,得出了“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6]这一科学结论?至此,毛泽东通过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反复比较,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思想的界限,建立了对唯物史观的信念,实现了在政治思想和哲学世界观上的根本转变?
二是毛泽东通过对唯心历史观和民粹主义的批判,系统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理论指导?一方面,毛泽东对历史主动精神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唯心史观的批判?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书中以艾奇逊为切入口,不仅立场鲜明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唯心史观,而且也使得广大的中国人获得了打开眼界的益处,改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认知,为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与革命形势奠定了认识论基础?他在批判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及其唯心历史观的同时肯定了苏维埃的主义和实践,并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7]毛泽东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能够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原因进行剖析,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我们是反对唯心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者?”[8]他强调,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民群众所掌握?由此可知,毛泽东在批驳唯心历史观的同时,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激发中国人民历史主动精神的作用,并强调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把马克思主义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这正是历史主动精神的作用机理?另一方面,“毛泽东在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十分重视与民粹主义划清界限?”[9]他指出,在我们党内“存在一种民粹派的思想?所谓民粹主义,就是要直接由封建主义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中间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俄国的民粹派就是这样?当时列宁?斯大林的党是给予了他们以批判的?”[10]“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这就将我们同民粹主义区别开来?”[11]他强调“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12]综上可知,毛泽东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客观评价以及对“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论证,完成了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并明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区别,揭露了自由主义民粹派的主观唯心主义本质?
三是毛泽东以批判性建构的思维方式创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两部著作,在总结革命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中国革命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这是毛泽东对历史主动精神探索与思考的“集大成者”?《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中国具体实际为载体,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方面,毛泽东通过抓住实践和认识这对认识论中的基本矛盾,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使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的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并以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为中心,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全过程和总规律?在这里,毛泽东既强调“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13],又不否认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这为中国人民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深刻认识复杂多变的革命形势和未来走向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另一方面,毛泽东基于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考,突出强调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论证了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为中国人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开展革命事业提供了哲学依据?
2.毛泽东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
经过以上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推求?比较与反思,毛泽东在历史的批判和革命的实践中完成了对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建构,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指出“每个时代的谜语是容易找到的?这些谜语都是该时代的迫切问题,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4]在毛泽东看来,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认清历史方位?洞察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主动抓住历史时机,果断促进社会变革,改变国家动荡徘徊被动局面的精神风范和使命担当?其本质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党自觉,指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对自己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阶级属性?阶级地位?政治纲领以及所开展革命的特点?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力量的清晰认知,是一个政党政治自信的基本前提和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强调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自觉性?毛泽东在其诸多著作中论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的性质?地位?特点等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深刻体现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清醒的自我认知和高度的政党自觉?这种政党自觉为毛泽东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领导无产阶级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二是理论自觉,主要指毛泽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指导革命,强调的是指导思想上的自觉和思想觉悟上的先进?“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15]作为知识分子的毛泽东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自觉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自觉地奉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最注重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在实践中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彰显了其践行马克思主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自觉?
三是历史自觉,指的是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我国革命历史走向的科学认识,强调的是在把握历史发展方位?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洞察革命发展走向上的自觉和主动?与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不同,毛泽东秉持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強调一切事物的运动都与其周围的其他事物互相联系和影响,并据此展开对我国革命和前途问题的分析,指出中国的革命问题需从自身内部错综复杂的国情出发去寻找“解药”,以掌握历史主动,取得革命的胜利?
四是行动自觉,主要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法,抓住革命时机,勇于夺取政权,强调的是勇于担当历史使命,自觉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觉?理论自觉?历史自觉落实到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就表现为行动自觉?毛泽东指出:“我们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16]“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7]他强调,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不会自行消失的,我们必须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批判的武器”来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物质力量,用暴力的手段“将革命进行到底”,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把侵略势力击退出中国人民的历史舞台?
二?毛泽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际遇与实践场域
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重重危机,压迫与反压迫的社会势力愈演愈烈,社会矛盾层层激化,神州大地上的革命风暴已势不可挡?“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造就了“三千年未有之伟人”——毛泽东?他“发扬自觉的能动性,动员全中国人民”[18],在革命运动的历史关头不是坐等历史必然性的到来,而是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不断焕发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彰显了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具体来说,毛泽东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探索与思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1.1919-1927年“大革命”时期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神州大地爆发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它虽然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失败,让中国的先进分子陷入迷茫和思考,中国的出路何在?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主义何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领导阶级何在?对此,毛泽东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细致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属性和地位,为中国革命的未来走向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自觉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来引领革命运动,寻找新的革命道路?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的中国社会弥漫着各种救亡图存的思想和主张,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以往的救国斗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国民思想的愚昧,于是提出了“廓清愚昧?破除迷信?启发理智”的口号,试图以“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方式求得思想的解放?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当前的中国危险在于‘思想界空虚腐败到十二分”[19],并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是用某些自然科学成果装饰起来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不是彻底的社会改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正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苦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的先进分子指明了全新的革命道路,也为毛泽东拨开中国社会思想的迷雾送来了“金钥匙”?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能绝对化某种思想,而是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来看待现状?看待历史?看待外国事物,“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20]?毛泽东在分析了中国国情和社会各思潮?主义的优劣后,肯定了列宁发动工农阶级开展革命推翻旧制的历史主动性,得出了“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21]的结论,明确了中国要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道路?另一方面,清醒地认识中国革命的敌我问题与领导力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极力拉拢破坏革命力量,资产阶级右翼加紧了争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面临破灭的风险?同时,党内一些同志对革命形势和阶级关系作了完全错误的判断,丢掉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使革命再次陷入迷茫和徘徊?为反击资产阶级右翼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纠正党内存在的“左”倾?右倾错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对农民运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细致分析,阐明了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对革命的不同态度,不仅分清了中国革命的敌我问题,而且还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的领导权和同盟军问题?
2.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全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严重危险?面对国民党的猛烈进攻?武装起义的接连失败和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损失,革命队伍里出现严重的思想混乱,部分党员对革命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尤其是右倾悲观思想的重新抬头,甚至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如何看待当前革命形势?中国革命的力量在哪里?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哪里?开展革命运动的具体方式方法?路线原则?战略战术又是什么?这些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时代问题,全都摆在了革命者的面前,亟需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在这种危急关头,毛泽东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和超前的政治预见性,对中国的革命形势?武装力量?正确道路?方式方法?路线原则等一系列事关革命前途命运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和科学回答,既为处于低潮期的中国革命打了一针“强心剂”,也为一些摇摆不定的革命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一,准确研判了白色恐怖下的革命形势?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运动观为哲学依据,指出当前革命虽处在白色政权包围中的低潮期,但革命的高潮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并以极强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指出革命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其二,正确把握革命武装力量和革命道路?从“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牢牢把握国内复杂的革命形势,深刻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存在且日益壮大的原因和条件,强调中国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和工农群众的暴力武装,才能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生存和发展起来,才能使革命和战争走上胜利的道路?同时,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主张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根据地和人民军队,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創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在既不照搬巴黎公社又不照搬苏联现成经验的情况下,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生动体现,也是在生死关头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勇担历史使命的光辉写照?其三,细致分析开展革命的方式方法?路线原则?战略战术?在认清了中国革命形势?找到革命依靠力量和正确道路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坐享其成”等待革命成功,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开展革命运动的具体方式方法?路线原则?从1929年到1937年,毛泽东先后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需要把握和注意的思想路线原则?政治组织原则和战争战略战术等问题?首先,在思想路线原则方面,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因此,“必须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必须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22]其次,在政治组织原则方面,毛泽东坚决反对“本本”式的教条主义,强调要到实践和群众中去做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他明确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23]?在革命遭遇严重挫折的历史关头,毛泽东没有把“本本”当“圣经”,而是以极强的能动性确立了党“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政治组织原则,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掌握历史主动的体现,不仅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而且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壮大并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思想组织基础?最后,在战争战略战术方面,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国内革命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社会面临着新矛盾?新问题?因此他指出,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反抗日本的侵略?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总结了党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释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等方面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革命形势和发展走向的规律性认识?总之,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十年时间里,毛泽东带领人民在极端危险的形势下,积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紧紧依靠以农民为主的革命武装力量,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1931-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对日消极作战和对内摧残人民的反动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着“人民战争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抉择以及“亡国论”和“速胜论”的争执,这些关乎时局的判断成为举国上下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两条路线该选择哪个?两个争论该相信哪个?中国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毛泽东认为这是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对此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积极回应?其一,关于“人民战争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抉择,实质上是要不要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国共双方出现了严重分歧?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愿依靠人民群众,不敢发动人民战争,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毛泽东在分析了中国社会特点和战争性质后指出,“民兵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24]因而要取得抗战胜利,就“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25],“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26]如此才能赢得战争主动权,获得历史必然性?其二,关于“亡国论”和“速胜论”的争论,实质上是对战争性质和敌我双方国情有没有深刻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一方面,针对敌我双方实力悬殊而衍生出的“亡国论”问题,毛泽东指出战争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但我们不能坐等历史必然性的到来,而要激发群众和指战员的自觉能动性以争取历史主动?他指出,虽然日本国力远超中国,但“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27]“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28]他强调,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人的能动性能够弥补物的不足,并指出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是由“中国人民的觉悟?团结和努力的程度”[29]决定的?另一方面,毛泽东以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辩证分析了战争性质和敌我双方国情,反驳了“速胜论”的错误观点?他认为,之所以会产生“速胜论”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因为“没有勇气承认自己长处之有限性,从而抹杀了真理的又一方面?”[30]毛泽东在否认“速胜论”的同时,并没有抹杀中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他指出,战略持久战是我们胜利的唯一途径,并主张调动和发扬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为取得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可见,毛泽东认为掌握历史主动离不开人的主体条件的支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也就有了掌握历史主动的内力,这正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机理?
4.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战的巨大胜利,“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说,已经过去了?”[31]但是国共两党就如何实现和平?建立新的联合政府,展开了新一轮的谈判?争斗甚至战争?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想要独吞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共产党的方针是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坚持的是不打内战的人民政策?一个要打,一个不要打,中国社会面临着“两个前途”的命运抉择:一个是“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另一个是“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和平能否取得?内战能否避免?中国的前途命运是怎样的?中国共产党能否带领人民击碎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些关乎时局和民族走向的问题,再次摆在了国人面前?面对国民党当局撕毁和平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做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调动民众积极性,予以坚决反击?他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失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32]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提高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将政治觉悟外化为实践本领,从而为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33]我们要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打败中国的反动分子?他强调,“历史的逻辑将向他们所设想的反面走去”[34],失去民心的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此时绝不允许革命半途而废,“不是建立什么‘反对派,也不是走什么‘中间路线?”[35]面對历史的抉择,毛泽东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无产阶级农民大众,建立起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用革命的方式彻底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将战争发展走向转入全国性的战略反攻,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三?毛泽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彰显与当代启示
历史主动精神是一个集政党自觉?理论自觉?历史自觉?行动自觉为一体的重大科学命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当代价值启示?毛泽东通过增强历史自觉?历史认知?历史自信,将主观力量外化为实践本领,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觉能动性,焕发历史主动精神,从而为挽救民族危亡?掌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提供精神动能?回顾毛泽东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探索与思考过程,把握其理论精髓和丰富意蕴,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自觉性与科学性,为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提供借鉴?
1.坚持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相统一,在认清历史方位?洞察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放手发动群众以争取历史主动,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唯物史观是指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群众史观是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指的是在承认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对人民主体需要和现实利益诉求的人文关怀?毛泽东之所以能在生死攸关的历史关头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动员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因为他能够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人民立场,焕发历史主动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和进行革命活动的行为准则?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他在揭露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的唯心历史观弊病的同时,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激发人民群众历史主动精神的作用,并指出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无产阶级工农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指出,民众联合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要充分发动工农群众,实现民众的大联合,以掌握反对强权政治的历史主动权?其二,在土地革命时期,面对几千年来困扰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土地问题,毛泽东顺应历史潮流和人心民意,历史性地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利益,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得到了普遍提高,为取得革命的全面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其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地考察战争,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主张实行彻底的人民战争路线,放手发动群众以争取历史主动,不仅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我中华的企图,还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综上可知,毛泽东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过程中所坚持的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既以焕发工农群众的革命精神为根本遵循,又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导向?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地根据时代课题和现实问题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在实践中赢得历史主动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革命道路的进程中,始终闪烁着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看问题的思想光辉?其一,面对党内一度盛行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苏联革命经验教条化的思维定式,毛泽东对唯心的本本主义给予了严厉的批驳?他指出,我们的革命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36]为此,他还明确了纠正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即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其二,毛泽东在批驳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同时,也强调要根据时代课题和现实问题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他看来,无论是党内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还是本本主义者,都“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37],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从而陷入思想和行动上的僵化,他们“自己造成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38],所以才会造成中国革命屡屡受挫?为此,他指出要用运动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由此出发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39]其三,毛泽东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法,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在实践中赢得历史主动?他深知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不会自行消失的,必须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批判的武器”来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用暴力的手段把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彻底地赶出中国历史舞台,以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和历史向前发展的主动?总而言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而且也是毛泽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赢得历史主动的实践进路?
3.坚持历史与现实相镜鉴,从历史进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毛泽东历来重视历史经验的研究与总结,他强调,把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不仅能够保持对历史发展的高度敏感和清醒认知,而且也能够“使我们对今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更好的认识,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进步”[40],这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要求?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对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社会各阶级开展“你方唱罢我登场”式的救亡图存运动,但却接连失败?前人拯救民族危亡失败的历史经验使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要想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现彻底变革,就必须要有异于寻常的?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彻底的?暴力的?不妥协的革命力量,能够有力凝聚民族力量的?正确的?先进的领导阶级?为此,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救国方案的对比分析,在充分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后,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自觉运用到国家救亡图存的革命浪潮中?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属性和地位,一针见血地指出“农民问题乃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必须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并成功地激发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样,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毛泽东汲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总结以往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民兵是胜利之本”“支部建在连上”“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等著名论断,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施策原则,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和新政权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伟大领袖清醒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历史主动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注释
① 1921年,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指出,当前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大概有下列几种:社会政策(社会改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无政府主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88.
[3] 何薇,黄穗生.广州早期无政府主义浅析[J].广州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26-29.
[4][19][21]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73,42,38.
[5][6]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
[7][8][17][31][32][33][35]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16,1515,1439,1123,1374,1131,1375.
[9] 邱守娟.毛泽东的思想历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5.
[10][11] 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23,275.
[12][15][18][24][25][26][27][28][30]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5,559,477,509-511,477-478,481,490,491,458.
[13][22][23][36]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2,91-92,115,111-112.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16][29][34][37][38][39]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20,1030,1068,799,798,800-801.
[20] 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73-74.
[40]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0.
[责任编辑:邢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