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国情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3-03-16 12:59余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国情视野民主

余杰

摘 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毛泽东对于当时中国国情思考的深刻呈现,同时毛泽东的国情教育观亦渗透?贯穿其中?本文从“动态比较”的国情教育视野?“以民为本”的国情教育宗旨?“因材施教”的国情教育理念与“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四个维度来具体阐释毛泽东的国情教育观,其所具有的超越时空的价值,为新时代国情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毛泽东;国情教育观;国情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5.00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5-0007-0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作为毛泽东于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其前期经过了长时间的调查与酝酿,后又历经13次修改[1],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对国内外局势的深刻思考,对当时民众具有重要的国情教育意义?《正处》所闪烁的思想光辉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再次研读《正处》一文,重新學习与阐释毛泽东的国情教育观,对于新时代国情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一?“动态比较”的国情教育视野

视野,即一个人目光所能及的范围?国情教育需要视野,因为国情教育的视野决定了国情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构建?国情教育视野决定了什么内容应该被纳入国情教育的范围,以及什么内容应该被排除在国情教育之外?同时,国情教育视野亦决定了国情教育方法的选择?缺乏视野的国情教育,便如同盲人摸象,无法高屋建瓴地纵观全局,亦无法对国情教育内容与方法进行预先地设计与规划?

“动态比较”是毛泽东国情教育视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国情教育视野的“动态”而言,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国情教育内容的动态更新?国情教育必须保持对国情的时刻关注,将国情最新的变化纳入到国情研究与分析之中,而后将其转化为国情教育的最新知识与教育素材,使国情教育内容随着国情的改变与新的国情教育需要的出现而不断与时俱进?《正处》的写作便受到国际事件的启发,其中的匈牙利事件既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国际环境的改变,也使得国内民众思想受到一定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正处》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匈牙利事件的成因,告诉民众这是“有内外反革命因素在起作用的缘故”[2],并进一步说明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动派同帝国主义者互相勾结,利用人民内部的矛盾,挑拨离间,兴风作浪,企图实现他们的阴谋?”[3]毛泽东通过对国际事件性质的及时阐明化解了其可能对国内民众造成的负面思想影响,起到了澄清思想的作用?同时,毛泽东将这一事件作为国情教育的素材,告诫民众要注意并吸取匈牙利事件的教训,使之成为一次极具现实感与时效性的国情教育?二是对国情教育概念的动态把握?由于国情呈现出历史的阶段性,因而国情教育也要对国情教育概念做出顺应时代发展的准确解读?正如同毛泽东在《正处》开篇所特别强调的“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4],必须认识到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概念与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差异,才能对此时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三是对国情教育问题的动态理解?现实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看待国情教育问题也应采用一种辩证?发展的眼光,既要承认矛盾,也要看到推动矛盾转化的可能性,用辩证的思维对民众进行国情教育?再用匈牙利事件进行举例,毛泽东在让民众意识到匈牙利事件的弊端的同时,也引导民众看到这一事件的二重性,说:“由于匈牙利的同志们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间处理得正确,结果匈牙利事件由坏事转变成了一件好事?匈牙利现在比过去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也都得了教训?”[5]只有这样的国情教育,才能让民众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既能够看到国家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正视困难,而又不畏惧困难,拥有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的勇气与信心?那么,何谓国情教育视野的“比较”?这就表现在毛泽东善于运用“古今中外”的比较的眼光来进行国情教育?一方面,毛泽东认为要通过将“旧中国和新中国加以比较”[6],来让民众了解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建立美好的社会主义仍要付出长时间的艰辛,从而更好地理解现阶段国家发展过程中民众自身所遇到的困难,并真诚地一起尽力解决困难?另一方面,毛泽东则运用国际比较的方法,通过将中国人民民主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进行对比,阐明“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绝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7],在对“民主”与“自由”背后阶级属性的深刻阐释中,帮助民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人民民主制度,增强对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认同?

综合起来看,毛泽东的“动态比较”的国情教育视野是一种基于辩证法的发展的?联系的国情教育视野,反映了毛泽东对于国情及国情教育充满哲学智慧的思考?毛泽东国情教育视野之“动态”,反映了其目光之长远:既看得到过去与当下,亦看得到未来;毛泽东国情教育视野之“比较”,反映了其目光之宽广:既看得到古今,亦看得到中外?“动态”与“比较”二者相辅相成并有机融合,共同构成了毛泽东独特的国情教育视野,在与时俱进中,使国情教育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与更新,并能够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地采用最恰当的国情教育方法提高国情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国情的变化,新时代国情教育也面临着诸多全新的挑战: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内容的变化以及教育对象心理与思想状况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客观地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动态比较”的国情教育视野?一方面,国情教育其实也是一个解惑的过程,尤其是如今的全媒体环境更是加剧了网络中各种思潮的复杂涌动,教育者应悉心掌握网上网下?国内国外局势最新动态,将其纳入到教育内容中,回应好教育对象的困惑与关切?另一方面,教育者应积极开拓自己的国情教育视野,在历史的纵向比较中,帮助教育对象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且在国际的横向比较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认清中国发展所可能面临的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阻碍,帮助教育对象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当今中国的国情?

二?“以民为本”的国情教育宗旨

国情教育宗旨反映了国情教育的主要目的与意图,在国情教育观中居于核心地位?从毛泽东个人的角度来说,“以民为本”的国情教育宗旨是毛泽东的人民观在国情教育领域的呈现,折射出毛泽东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此外,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以民为本”的国情教育宗旨亦是国家性质与政党性质的体现?由此不难窥见,“以民为本”这一国情教育宗旨在毛泽东国情教育观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毛泽东“以民为本”的国情教育宗旨在《正处》中多有体现,具体可以概括为国情教育要认清以下四点:首先,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努力夺取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为了人民?国情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引方向?凝心聚力?提神振气的作用?从推翻三座大山到夺取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进行国情教育固然是为了革命事业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开展,但是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替人民谋求更美好的生活?就如同毛泽东所坚持的:“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8]?因而“以民为本”既是毛泽东进行国情教育的初心,又是毛泽东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与归宿?其次,人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力量,社会主义建设依靠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传统上,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者一贯以来的自觉认识,正所谓“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9]?同时,毛泽东在《正处》中进一步强调人民的团结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證?”[10]因此,人民是毛泽东国情教育的重点对象,既要服务人民,又要通过国情教育加强人民的团结意识,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再次,人民作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相信人民?国情教育应重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毛泽东主张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许多人,许多事,可以由社会团体想办法,可以由群众直接想办法,他们是能够想出很多好的办法来的”[11],这种肯定与信任根植于毛泽东的内心之中,是毛泽东对人民的智慧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确信?最后,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其从来不是国情教育的被动接受者,人民的意志本身就能够对国情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在如何对待各民主党派的问题上,毛泽东就曾明确提出能否取信于人民是各民主党派能否长期存在的关键,“至于各民主党派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不是单由共产党一方面的愿望作决定,还要看各民主党派自己的表现,要看它们是否取得人民的信任”[12],这无疑充分肯定了人民的意志的作用?

毛泽东“以民为本”的国情教育宗旨对于新时代的国情教育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一方面,国情教育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国情教育不是远离人民生活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找到其与人民切身利益的结合点,在切实解决人民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在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的过程中,加强人民对于国情的了解,并增进人民对于国情教育的发自内心的认同?另一方面,国情教育要在尊重人民意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将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与个人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帮助人民树立“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国情观,鼓励人民响应时代号召,在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因材施教”的国情教育理念

所谓“因材施教”,即是指应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施加不同的教育?国情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全国民众的教育,其教育对象十分广泛且复杂,从《正处》各部分的小标题中就可见一斑?由于不同的教育对象,有着不同的生活境遇?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对国情基于不同角度的认知与理解,如果不顾教育对象自身的生活经验?文化水平?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的差异,对其进行整齐划一的同质的国情教育,则必然难以收到良好的国情教育效果?因而,“因材施教”的国情教育理念对于提升国情教育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国情教育应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毛泽东的“因材施教”的国情教育理念在《正处》中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有着具体而个性化的体现?其一,工人阶级?毛泽东认为“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就改造自己”[13],并且,“工人阶级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永远也不能停止?”[14]这也就是说,对工人阶级进行国情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既要与政治实践相结合,又要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工人阶级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其二,工商业者?毛泽东认为“工商业者的彻底改造必须是在工作中间”[15],同时,“经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某些旧观点,也是重要的?”[16]这意味着对工商业者进行国情教育,一方面要与工人阶级相同,要在工作中?在劳动中进行国情教育?另一方面则还要强调学习,不仅要在工作中学习,而且更强调要改变旧观点的学习,即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代替错误的旧观点的学习?但是在人民内部,这种学习不是强制的,而是“以自愿为基础”[17]的?其三,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学习,是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的生活主旋律,因而对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点也主要放在学习上,具体包括三个维度:专业上的学习?思想上的学习与政治上的学习,要求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18]单独来看,对知识分子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19]为目的的,毛泽东强调这一教育具有长期性,不能急于求成?而对于青年学生的国情教育则更注重理想信念教育与艰苦奋斗教育,力求使青年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20],从而自觉承担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21]的责任?其四,少数民族?在对少数民族问题进行国情教育时,毛泽东对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汉族人民,要求要克服大汉族主义,而“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22],因为这两种主义的存在均不利于人民团结?此外,国情教育必须尊重地方的特殊性与人民的意志,例如对于在西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与教育,就不能操之过急?其五,各民主党派?毛泽东多次强调各民主党派要“真正为人民效力”[23],因而对各民主党派进行国情教育要格外注重人民忠诚教育,引导各民主党派团结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其六,领导干部?在《正处》中毛泽东明确指出,要反对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这无疑是毛泽东对领导干部进行国情教育的重点,即务必要使其认识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在方法上,可以通过下放干部?回归生产,帮助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与人民同甘共苦?不计名利?除此之外,在谈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问题时,毛泽东还提出,“这样,就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24]换言之,对领导干部的国情教育应先于其他教育对象一步?一方面是由于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权力,若不清楚国情就办事,容易造成较普通群众影响更坏的后果;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亦具有对普通群众进行国情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在领导干部已了解相关国情的基础上,应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从教育对象到教育者的身份转换,通过领导干部再去教育群众,扩大并延伸国情教育中教育主体的力量?

毛泽东的“因材施教”的国情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未过时?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当今社会的利益主体更为多元,人们的思想状况更为复杂,这就启示着新时代国情教育也应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做出改变?首先,对教育对象要有充分地了解,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新时代的国情教育要加强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深入的调查與研究,因为只有在对教育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育者才能够将宏观的国情教育目标,具体细化到不同的教育对象群体上,才能使全国人民如同一个各司其职的交响乐团,共同奏响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妙乐章?其次,要找准教育对象的思想症结,这是“因材施教”的关键?不同社会群体在面对国情教育时,所呈现出的认知缺失?价值迷惘与观点错误的方面也有所不同,新时代的国情教育应是有重点的国情教育,要善于抓住其思想中问题最核心?最关乎大局的部分,也就是思想的症结所在,通过对症下药,实现药到病除,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扫清思想障碍?最后,应采用符合教育对象认知特点?习惯与偏好的国情教育方法,这是“因材施教”的应有之义?“因材施教”具体施什么教,不仅受到教育对象自身情况的影响,同时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得以教育对象的有效接受为最终目标来选择教育方法,这既是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亦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四?“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

“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是相对于“强制压服”的国情教育方法而言的,毛泽东在《正处》中曾明确表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25]这一国情教育方法在毛泽东的国情教育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在明确属于人民内部问题的前提下,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长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宝贵经验?

“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作为一种教育精神,贯穿于《正处》之中:在谈到“民主说服”这一国情教育方法时,毛泽东首先回答了为何要采用“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的问题,其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26]因为思想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必须通过对错误思想的批判,用正确的思想代替错误的思想,思想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对行政命令的传达固然也是国情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去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只是用强力试图掩盖思想上的问题,而实质上思想上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果人民无法真正理解行政命令的出发点与用意,也无法认识到其他错误做法的根源,那么强制服从只能造成“口服心不服”的局面,甚至引起人们的反抗?长此以往,必然会削弱政府在人民心中的权威,为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此外,毛泽东还阐明了“民主说服”与“行政命令”的关系,指出“行政命令”同“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27],二者并不矛盾冲突?一方面,如果单靠民主说服而没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那么在庞大的人口与可能出现的混乱面前,社会秩序就无法得到维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说服教育,人们可能对行政命令无法正确理解,行政命令的执行的效率与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国情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必须做好对行政命令的民主说服式的解读?其次,毛泽东指出了“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的思想来源?“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也不是才出现的新方法,而是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即“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28]所以,可以说“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解放的理论本质?再次,毛泽东明确了“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的使用范围?区别于对敌人使用的专政的方法,“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适用于人民内部,即“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使用的方法,是民主的即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强迫的方法”[29],同时指出,这种“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是属于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反映了毛泽东相信人民?重视发挥人民主观能动性的人民主体观念?最后,毛泽东将“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这一公式,毛泽东对其有过解释,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30]?具体来看,以“团结”为出发点,说明了人民内部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具备团结的前提条件;而“批评”作为中间环节,其有着三重意蕴:凡是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批评”或者斗争;“批评”或者斗争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批评”不是为了发泄个人私愤,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31],使人民在经过思想上的改造之后更加团结?富有凝聚力,进而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这也是“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在当时的最终目的?

新时代,面对主体意识觉醒?个人理性凸显的教育对象,采用“民主说服”的国情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纷繁涌动,人们的思想受到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时代已经将选择权还归于个人?曾经国情教育所采用的灌输方法已难以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强硬的舆论控制的手段也只会适得其反,“民主”化的国情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在宽广无垠的信息海洋中,国情教育若不想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而是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增强理论自身的说服力,用理论的深刻与彻底去说服人,用辩证的视野与胸怀去引领人,在不“失语”“失踪”“失声”的同时,敢于向错误观点亮剑,做到掷地有声?以理服人?

参考文献

[1] 石云霞.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17.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1,211,205,238,236,208,221,211,204,228,235,223,223,224,224,224,226,225,226,226,227,235,213,209,209,209-210,211,212,210,210.

[责任编辑:邢炜真]

猜你喜欢
国情视野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居· 视野
家国情 诗词魂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视野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