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点

2016-05-05 15:16徐绍航
现代交际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

徐绍航

[摘要]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创建共产主义同盟的时候,就对党群关系的构建给予了高度重视,也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等一系列理论观点,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科学综合地讲,是他们应用有机的辩证思维对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阐述,从而为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鱼水关系方确立定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 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12-01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注重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与工人群众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强调共产党必须忠实代表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同时强调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也是在工人阶级甚至是广大人民群众认可与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实现,首次科学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工人群众的关系,从而为无产阶级政党做好群众工作、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马克思本人就曾经在批判鲍威尔兄弟的一系列的英雄史观体系时针锋相对地指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所精心撰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则认为历史过程中几乎所有运动都具有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动机,只有无产阶级的运动具有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取利益的动机。他们还强调历史是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活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推动,特别是共产主义事业,从根本上来讲完全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而进行奋斗,当然无产阶级政党担当了这样的历史使命,但是他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完成这样的使命。这就要求要承认生产力的作用。区别于唯心史观,群众史观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本质在于以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其行动的前提,而不照顾少数人的利益。所以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活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政党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过程,这个过程离开了人民群众将一事无成。他们的群众史观和认识观点,成为共产党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机制的纲领,也成为共产党沿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出发的行动指南。所以,人民群众不但是一系列物质财富资源的创造者,也是一系列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整个人类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二、无产阶级政党忠实代表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

自从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创设以来,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而这种鱼水关系也可能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考验,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可能就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但是与其他的利益冲突相比,包括选民在内的人民群众所支持的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却存在着一种共同利益,当然这种共同利益也会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化的特征,比如不同阶段条件下的人民群众,也往往有着客观不同利益需求。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时期,无产阶级政党还处在一个夺取政权和成立的阶段,这一阶段确立党的领导地位是有必要的,因为高程度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生活中,大多数群众处在最底层,所以无产阶级只有先进行全人类的解放,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解放。这与资产阶级政党所宣称的所谓可以最大化代表所有选民的核心利益相比所不同的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带领下所开展的一系列群众运动,都是大多数无产者为绝大多数无产者谋取利益的一种独立模式的运动。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代表者,代表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与资产阶级政党所宣称的可以最大化的代表所有选民的核心利益模式相比较,特点在于无产阶级的政党根本不会去代表其他反动阶级的核心利益。

三、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工人乃至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别谈到领导权问题时指出,人民大众不能被动的接受党对阶级利益的代表,所以要想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更好,就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早在1847年,恩格斯在对德国地区的社会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认为小资产阶级提出的所谓的解放主张完全脱离了德国实际。如果共产党的号召也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那么肯定也会被人民所抛弃。一旦党的政策机制难以代表工人群众的利益,也不可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领导地位也就很难实现。到了1881年,马克思在客观分析重建国际工人协会的具体条件时认为,工人代表大会必须和这个国家的当前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如果无法做到,那这样的代表大会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有害的,有悖于人民利益的,最后它们只能走向没落直到化为乌有。这就表明,一个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或者政党如果想达到长期化的生存发展,主要是取决于它们能不能正确合理地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而且敢于听取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建议。共产党必须紧紧依靠工人群众,才可以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1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104.

[3]祝灵君著.一致与冲突一政党与群众关系的再思考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行政不作为”现象探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解读“四个全面”与执政为民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