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白华
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身体动作和呼吸方法,对身体协调性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教师受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保证教学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太极拳训练方法的探索和多元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高校太极拳教学的质量。
1 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价值和意义
1.1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外兼修的运动方式,注重对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学生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在高校中,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社交压力等各种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学生的体态,预防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如颈椎病、腰椎病等。现代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久坐、缺乏运动等问题,容易导致体态不佳和肌肉僵硬。而太极拳的练习可以通过舒展身体、调整呼吸等动作,改善学生的体态,增强学生的体质。太极拳的练习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调整身体的重心,防止因动作失误引起的运动损伤。
1.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太极拳作为一种独特的武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太极拳的一系列动作和技巧,训练自己的动作协调性和空间感。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需要学生与他人进行配合和对抗,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忽视了太极拳的文化属性和攻防涵义。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融合了哲学、医学和武术的综合体。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动作的形式,而忽略了太极拳的内涵。他们只传授学生标准的动作,而没有讲解动作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武术技巧。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理解太极拳的精髓。
其次,部分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着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的问题。太极拳是一种注重内外调和、以柔克刚的武术形式,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对抗来提高自己的技艺。但是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个人的练习,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抗。他们往往将太极拳教学局限在课堂内部,没有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交流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太极拳的实战价值,也无法与他人共同进步。
最后,部分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太极拳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武术形式,包含多种动作和技巧。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基本动作的练习,忽视了太极拳的多样性。教师往往只传授学生一种太极拳套路,而忽略了其他套路和技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技艺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无法真正发挥太极拳的潜力。
3 高校太极拳训练方法与多元化教学的改革策略
3.1 进行太极攻防训练
3.1.1 引入实战模拟
传统的太极拳训练往往只注重形式和动作的演练,而缺乏实战模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攻防能力,高校教师可以引入实战模拟的训练方法。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模拟实战的训练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攻防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攻防的技巧和策略,并且在实战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表现。
3.1.2 强调合作与竞争
在攻防练习中,合作与竞争是相辅相成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动作和技巧,并且通过互相配合来提高自己的攻防能力。竞争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动力,让他们在攻防中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更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高校太极拳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让他们在攻防练习中做到既能与他人合作,又能与他人竞争。
3.1.3 个性化指导与反馈
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攻防练习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例如,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力量训练来增强攻击力;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训练来提高防御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3.2 小组合作训练
3.2.1 分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个小组由3—5 人组成。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配合,进行攻防练习。在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条件进行合理的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可以定期调整小组的成员,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伙伴合作,拓宽自己的视野。
3.2.2 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训练中,体育教师可以制订具体的训练计划,包括攻防技巧的练习、配合动作的默契度提升、战术策略的讨论等。例如,可以安排每个小组在每周的某个时间段进行合作训练,通过模拟实战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攻防练习,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同时,可以安排每个小组定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3.2.3 加强交流合作
在小组合作训练中,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才能让学生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高校太极拳训练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比赛、集体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3 操练教学法
将太极拳的动作由慢动作变为快动作,以做操的形式将复杂的动作简单化,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太极拳的相关动作。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理论课程向学生传授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学生需要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同时,教师需要教给学生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如“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内涵和精髓,为后续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而对于身体条件较差的或初学者,应该从基础动作和姿势开始,逐步引导他们进行训练,帮助他们逐渐掌握太极拳的技术要领。
3.4 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指学生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太极拳的内涵和技术要领。在表象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动作示范的方法为学生展示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将视觉和动觉结合,不断刺激大脑皮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师在进行表象训练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通过简单的动作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训练,在养成正确的动作习惯之后,再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差异化训练,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太极拳运动的兴趣。
3.5 鼓励探索的理论学习方法
在太极拳训练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到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观看太极拳的实战视频,参观太极拳的实际训练场所等。这样的多样化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太极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太极拳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战训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通过实战训练,学生可以感受到太极拳的内在力量,进一步理解太极拳的核心理念。
4 结语
太极拳训练方法的改进和多元化教学的实践对提高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身体动作和呼吸方法,这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推动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蕊, 李韵秋, 邓梦婕, 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高校太极拳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8(8):7-9.
[2] 周莅. OBE 理念下普通高校“太极拳+ 团体操”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176-179.
[3] 戴成梁, 张亦男, 孟凡良. 浅析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2,30(4):1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