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红,温晓宇,胡文磊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21550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引入我国,现已在肿瘤化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PICC具有穿刺事件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等优势,但其对定期规范维护具有较高要求,若维护不当,则易出现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治疗效果[2]。化疗间歇期肿瘤病人需带管出院,其间若不进行规范的导管维护,极易出现穿刺点感染、导管脱出等非正常拔管事件。因此,需采取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病人对PICC的自我管理能力。思维导图是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1种高效思维模式,常用于教育领域促进学习者理解及记忆教学内容。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常用于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并获得较好的效果[3]。微信是当前普及广泛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工具,借助互联网工具可有效拓宽健康教育渠道,使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7月收治的142例肿瘤PICC置管病人为研究对象,给予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探讨分析其对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维护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2019年8月—2021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42例肿瘤PICC置管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了解本研究内容及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18岁,初次行PICC置管;③意识清醒,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④病人或其家属可熟练使用微信。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疾病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42例肿瘤PICC置管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1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33例;年龄35~72(53.82±14.2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2例,初中34例,专科及以上15例;疾病类型:血液系统肿瘤10例,呼吸系统肿瘤20例,消化系统肿瘤18例,乳腺癌23例;居住地:农村18例,城镇31,市区22例。研究组中,男35例,女36例;年龄38~73(54.52±15.1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35例,专科及以上16例;疾病类型:血液系统肿瘤11例,呼吸系统肿瘤22例,消化系统肿瘤16例,乳腺癌22例;居住地:农村19例,城镇32,市区20例。两组居住地、疾病类型、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延续护理,发放PICC宣传手册,并针对手册内容对病人进行口头宣教,每周1次电话随访,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及疑问进行解答。研究组给予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组建延续护理小组
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包括1名组长及5名组员,由护士长担任组长,5名护理人员担任组员。
1.2.2 设计思维导图
查阅文献、咨询专家意见并参考PICC宣传手册开展头脑风暴,设计以“PICC置管病人自我管理”为中心,以“日常观察”“带管生活”“管理信心”“异常处理”“信息获取”“维护依从性”“带管运动”为二级分支的思维导图,详见图1。思维导图用MindMaster软件绘制,并用A4纸打印塑封。
图1 PICC置管病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思维导图
1.2.3 思维导图的使用
组织组员学习思维导图,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确保组员掌握并按照思维导图进行统一的健康宣教,由组员向病人或病人家属发放并介绍PICC置管病人自我管理思维导图使用方法及主要内容。
1.2.4 组建PICC健康教育微信群
由组长创建微信群,病人扫码入群。①每天确保有1名小组成员在线解答病人疾病相关及思维导图相关疑惑,同时发布日常活动指导、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如何进行日常导管观察(如贴膜是否卷边或潮湿、导管体外长度是否发生变化、穿刺点是否红肿、渗血、渗液等)、穿衣脱衣顺序、如何带管洗澡等内容。②定期挑选病人感兴趣的话题组织病人进行讨论,并由在线小组成员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③定期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病人导管管理信心、导管维护性、信息获取能力等信息,对存在不足的病人单独进行强化健康教育。
1.3.1 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刘春丽等[4]于2012年编制的肿瘤病人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ancer Patients PICC Slef-Management Scale,CPPSM)于置管1个月、4个月评价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含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带管运动管理、日常带管生活管理7个维度,共35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5分,总分35~175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3.2 自我效能
采用Zhang等[5]汉化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于置管1个月、4个月评价两组自我效能,该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1.3.3 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PICC置管期间导管堵塞、导管断裂、自行拔管、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感染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2 两组置管1个月、4个月CPPSM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置管前、置管1个月、4个月后GSES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肿瘤PICC置管病人的自我管理主要指病人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带管日常生活与运动管理,获取导管维护信息、导管自我观察、应对与处理异常情况,树立导管管理信心,提高导管维护依从性,进而减少或预防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与导管的安全得到保障[6-7]。调查研究显示,肿瘤PICC置管病人化疗间歇期导管维护现状整体效果欠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其自我管理行为情况因人群、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病人年龄普遍较大,PICC相关知识获取途径有限,对PICC治疗特性所知甚少,PICC自我管理普遍不佳[8]。此外,也有报道指出,PICC置管病人导管维护依从性与病人自我效能呈正相关,病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则导管维护依从性越高[9]。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采用一系列干预措施增加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及自我效能感来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10-11]。本研究通过给予肿瘤PICC置管病人化疗间歇期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延续护理,以促进其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CPPSM得分与GSE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可增加肿瘤PICC置管病人化疗间歇期自我效能感,改善自我管理行为,与孙志贤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主要为:①相比于传统的PICC宣传手册及口头宣教,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知识结构条理更清晰,病人更易掌握PICC护理的相关知识,促进病人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每例病人发放1张塑封的思维导图,张贴在家中明显位置,更方便病人巩固PICC维护的相关知识。②对于病人来说,传统宣教模式属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主观能动性,且时效性较短,将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与微信延续护理相结合,不但方便病人遇到问题时能够随时反馈,护理人员还可从定期推送的图片、视频等形式的PICC相关知识宣教中持续巩固导管维护相关知识,进而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
PICC导管为肿瘤化疗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的静脉通路,有效地减少了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疼痛及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13]。我国肿瘤PICC置管病人在化疗间歇期多为居家带管休养,若病人自我管理不当或缺乏导管维护相关知识,则很容易出现导管堵塞、导管移位、感染等导管相关并发症,不但影响置管效果,严重时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PICC导管相关总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35%,而研究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可有效降低肿瘤PICC置管病人化疗间歇期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这是因为在传统健康教育及延续护理模式下,随着PICC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病人逐渐放松警惕,降低了对PICC维护及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导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4]。而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通过定期问卷调查病人导管管理信心、导管维护性、信息获取能力等信息,不但能够起到监督、指导作用,还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详细了解病人导管维护薄弱环节,进而进行针对性强化健康教育与指导,使病人更加扎实、牢固地掌握导管维护及自我管理相关知识,从而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导管维护质量。
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具有经济、实用、简单的优点,符合现代信息化延续护理的发展趋势,可提高肿瘤PICC置管病人化疗间歇期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导管维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