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课堂教学案例解析*

2023-03-15 02:35刘世磊
运动精品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操案例动作

刘世磊

(温州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计,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体操被誉为“运动之父”,体操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术科课程,体操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加强体操课程思政,发挥体操课程德育功能,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操课程责无旁贷。基于此,挖掘体操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元素与体操知识点的有机融合,解析课堂教学思政案例,以期助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思政建设。

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1.1 思政元素挖掘的理论依据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

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表明,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因此,不断增强和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1.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1.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隔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中的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等精神品质,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益启发。当前,处在精神品质发育期的大学生,仍存在急于求成、投机取巧、怕风怯雨、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望而却步等精神迷失与品质缺失问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俨然已成为时代的课题。

1.1.4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于2018 年11 月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了规范,明确指出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能做,是教师职业的行动指南,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遵守的准则。准则内容有:(1)坚定政治方向;(2)自觉爱国守法;(3)传播优秀文化;(4)潜心教书育人;(5)关心爱护学生;(6)坚持言行雅正;(7)遵守学术规范;(8)秉持公平诚信;(9)坚守廉洁自律;(10)积极奉献社会[6]。

1.2 思政元素的内涵

基于上述思政元素挖掘的理论依据,结合体操课程的结构和特征,以及体操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挖掘并提萃以下10 个思政元素:(1)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4)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5)责任担当、互帮互助和团结协作;(6)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挑战自我;(7)工匠精神、身体素质观;(8)公正、诚信;(9)以人为本、生命至上;(10)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融合设计

思政元素的挖掘为课程思政建设及课堂教学思政提供了必要条件。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有机融合,避免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两张皮”、思政元素的“填鸭式”灌输或生拉硬扯,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是实施专业课程思政的关键。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课程内容丰富,几乎每章都含有思政元素(见表1)。以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体操》(第三版)为例,该教材共十章,蕴含思政元素的知识点有:体操发展概况;形意术语与地名、国名、人名术语简介;队列队形;徒手操创编;体操保护与帮助的作用、体操保护与帮助的实践运用、对保护与帮助者的要求;体操技术动作的分类与主要技术特点、体操技术动作教学特点、方法和策略;技巧、跳跃、双杠、单杠;体操身体素质训练的意义、方法;基本体操裁判评分、竞技体操裁判评分、竞技体操评分规则。

表1 体操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融合设计

体操课程思政元素源于体操知识点,但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自发地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仍需专门对其进行设计,这一设计包括思政点与知识点融合、实施方式和所要实现的思政目标(见表1)。

3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堂教学思政案例解析

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课程,是一门以运动技术习得和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课程,即业界所讲的“术科”课程。由于各内容均含有一定的思政元素,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价值,所以,课堂教学思政案例解析分为理论课教学的课程思政案例和技术课教学的课程思政案例两部分。

3.1 体操理论课教学的课程思政案例

3.1.1 案例一:中国体操发展史与爱党、爱国、坚定“四个自信”

3.1.1.1 案例育人价值

通过我国竞技体操坎坷发展之路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爱党、爱国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3.1.1.2 案例描述解析

该案例属于体操教材第一章第五节“体操发展概况”的内容,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体操发展为重点。1953 年9 月13 日至10 月26 日,苏联体育代表团(即苏联国家体操队)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标志着我国近代体操运动的结束,现代体操运动的开始[7]。当时,我们无标准体操器械、无国家体操队,训练经验和现代体操运动的新信息更无从谈起。自20 世纪50 年代初现代竞技体操运动传入我国,到60 年代初我国跃进世界体操强国行列,再到80年代我国竞技体操仍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项目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拳头项目”,我国竞技体操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发展之路。我国体操发展,在起点低、基础差的条件下起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训练水平由低到高,技术发展由弱到强,进步速度由慢到快,运动成绩由差到好,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竞技体操强国,拥有了一批以我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动作,为世界体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国体操发展及其国际地位,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体操运动的关怀和重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引领的正确性,诠释了体操工作者的爱党、爱国情怀和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精神。

通过党和政府对体操的重视,以及体操工作者立誓为国争光的事例,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1953 年11 月,国家体操集训队成立,集训队受到贺龙元帅的关心和支持[7]。1955 年10 月,毛泽东主席视察新落成的北京体育馆时,坐在自由体操地毯旁,仔细观看了每个体操运动员的表演,并同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元帅一起,为每个表演者鼓掌[7]。这给予了体操工作者极大地鼓舞,体操运动员、教练员们下定决心,勤学苦练,为国争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我国体操健儿,并为体操事业的发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7]。中国体操运动成长发展的路途上,处处洒有党和人民政府关怀爱护的阳光。1955 年8 月,中国体操队参加了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体操比赛,这是中国体操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这次比赛,我们虽然没取上什么名次,但却收获不少。裁判员在中国运动员吊环比赛时,边喝汽水,边看苏联体操运动员的比赛,中国体操运动员动作做完后,随便给个分完事,这给中国体操运动员的刺激很大。在国际比赛中,没有水平,人家就看不起。在颁奖仪式上,几乎奏的全是苏联国歌,升的全是外国国旗。看到这些,中国体操运动员站在台上个个含泪立下誓言:不拿世界冠军,死不瞑目[7]。在这种精神的支撑和激励下,24年后,中国女运动员马燕红,在1979 年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首次获得女子高低杠世界冠军,这一誓言终于得以实现。28 年后,在1983 年第二十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男子体操队获世界团体冠军,把我国的体操推向了更高的水平。

通过体操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培养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走夯实群众基础的发展道路:为配合体育学院招生工作,国家体操集训队经常下地方进行体操表演,宣传体操,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从事体操训练[7]。国家体操队在1958 年底冬训期间下到省、市队边训练、边宣传、边培养基层体操骨干力量[7]。为更好地宣传体操运动,国家体委决定中国体操队进行一次巡回表演,先后在广州、上海、杭州、合肥、武汉、北京等地为广大人民进行体操表演[7]。制定符合国情的体操发展体制: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操,施行举国体制,于1953 年11 月成立国家体操集训队。构建三级训练管理体制,1956 年起,我国绝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和个别体育协会成立了优秀体操运动员集训队。1976 年7 月26 日,国家体委公布试行体操运动员等级标准,该标准促进了我国广大青少年对获得体操等级运动员称号的极大兴趣,在小学、中学,甚至在大学里,练习体操的人越来越多[7]。尊重客观规律,创新体操训练理论:在党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中国体操队努力向外国先进经验学习,向民族遗产学习,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使我们对这项运动的认识逐步深化,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训练理论。纵观世界风云,总结自1953 年来的成败,20 世纪50 年代末提出了“难度大、质量高、动作美”的技术发展方针;20 世纪60 年代提出了“超苏赶日”“人人360度,个个下法难”的训练口号;20 世纪70 年代又进一步提出了“难、新、稳、准、美”的训练方针;20 世纪80 年代体操训练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从难、从严、从实践需要出发,进行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在高规格、高质量的前提下坚持难、新、稳、美的技术方向,培养尖子,为国争光。”融民族传统文化于体操,提升制胜能力:具有200 多年历史的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结合体操自身的特点及其制胜规律,将我国京剧武打里的跟头技艺融入体操,极大地提升了体操的制胜能力。我国体操运动员轻、高、飘、快,在1979-1988 年的10 次世界大赛中7 次夺魁[7]。此外,京剧传统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如“腰、腿、顶”基本功的训练方法,“严格规格,宁慢勿站”的训练理念,“一日三遍功”的勤学苦练态度等[7],很好地提高了体操训练效率和运动员练功的恒心。

3.1.1.3 案例实施

通过理论讲解、课堂讨论、课后阅读具体实施。首先,教师从理论上讲解体操发展史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其次,结合案例师生、生生互动讨论;最后,布置作业,课后阅读或观看相关影像,强化德育元素。

3.1.2 案例二:专题讲座与培养学生师德师风

3.1.2.1 案例育人价值

通过“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学术规范、言行雅正等优良师德师风。

3.1.2.2 案例描述解析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师范专业教育教学的义务,也是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老师应尽的责任。体操课程教学通过“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形式,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聘请教学名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教学名师将自己多年来的体操教学心得体会和基于师德师风的体操教学方法与学生分享,用真实的案例,感染、熏陶、激励、培育学生的师德师风,一改“言传多、身教少”的思政现状。

讲座内容涉及教师坚持爱岗敬业,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早退,不因个人私事轻易请假,认真备课,重视体操课程教学,课堂上不接打电话。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时时以教育者的身份提醒自己,授课着装为有袖的上衣和长裤,上衣扎进裤子,不浓妆艳抹,不佩戴首饰,发型和发色无奇形怪状。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严慈相济,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坚守学术规范,不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做学问;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不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深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力量,正如所言,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状态,当你达到了这种状态,即使随便说说甚至不讲话,都是最好的教育。

3.1.2.3 案例实施

通过理论讲解、课堂讨论、视频观摩、课后反思具体实施。首先,教师从理论上讲解师德师风;其次,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提高其认识;再次,观看教学名师上体操课的视频、影像,深化师德师风认知;最后,布置作业,课后反思,强化学生师德师风。

3.2 体操技术课教学的课程思政案例

3.2.1 案例一:体操队列队形教学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3.2.1.1 案例育人价值

队列队形的典型特征是多人做协同一致的动作,协同性与一致性是队列队形的基本要求。通过队列队形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3.2.1.2 案例描述解析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内容属于基础类体操的范畴。队列队形练习包括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队列练习是指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队形练习是指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和图形的变化。整齐性、一致性是队列队形练习的重要评价指标。基于此,如何在多人甚至百人操练的情况下达到整齐划一、协同一致,是队列队形练习的目标追求。而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队列队形练习教学的育人价值追求。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高尚品德的集中表现,是调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集体主义精神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集体的利益。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两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继承与发扬,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亟需。

队列队形练习或比赛既是一个有多人组成的集体,也是一个团队。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付出与收获等问题。众所周知,在队列队形练习或比赛中,只要有一人动作失误就会使整个队列或队形不整齐,即使其他人做得再好,都无法弥补失误造成的后果。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缺乏向心力、凝聚力和奉献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队列队形练习或比赛中常常会出现以下现象:(1)以各种理由不参加或不认真操练;(2)因个别学生导致练习或比赛效果不佳,其他学生抱怨,练习积极性降低;(3)个体间缺乏沟通交流,重个体,轻团队。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或比赛让学生体会由于自己或某个人的失误,从而导致集体或团队的目标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以集体为重和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基于队列队形练习或比赛的要求,及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培养与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1.3 案例实施

通过共同目标设定、学生体悟、理论讲解、练习或比赛实践、多元评价方式实施。首先,教师设定集体(团队)的共同目标,且重视集体(团队)目标而非个人完成情况;其次,学生练习、体验、感悟个体与集体(团队)的关系,以及如何达成共同目标;再次,教师从理论层面讲解队列队形练习的重点及其育人价值;从次,通过练习或教学比赛实践,不断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最后,采用多元评价予以激励和强化。

3.2.2 案例二:体操保护与帮助教学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精神、互帮互助和团结协作品质

3.2.2.1 案例育人价值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技术动作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体操技术动作保护与帮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互帮互助和团结协作品质。

3.2.2.2 案例描述解析

该案例属于体操教材第六章第二节“体操技术教学特点”的内容,但该方法贯穿于体操技术动作教、学、练的始终。由于体操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能一看就会,一学就能够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保护与帮助。以体操普修为例,技术动作主要有:技巧:手倒立、头手倒立、侧手翻、前手翻、鱼跃前滚翻;单杠:屈伸上、骑撑后倒挂膝上、支撑后回环、骑撑前回环;双杠:挂臂撑屈伸上、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分腿坐慢起肩倒立、滚杠、支撑后摆下;跳跃:山羊分腿腾越、横箱屈腿腾越、斜向助跑直角腾越。以上技术动作对初学者均具有一定的难度,练习时无不需要保护与帮助,即使掌握了这些动作,要想达到动作的规格要求,仍需要保护与帮助。

既然体操技术动作的学练离不开保护与帮助,那么它除了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教学效率外,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互帮互助和团结协作品质的呢?众所周知,体操技术动作一旦失误,轻者给练习者留下心理阴影而不敢继续学练,重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运动伤害。这就要求保护帮助者在实施保护帮助时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深刻认识自己的职责,态度端正,认真对待。当危机来临时敢于挺身而出,最大努力保护练习者不受伤害,而不是怕自己受伤而置练习者于危险中。当出现失误时敢于承担责任,分析原因,以便更好地进行保护与帮助。这就是体操技术动作练习保护与帮助坚持的一条原则——宁愿自己受伤也不让练习者受伤。此外,在体操技术动作学练时的相互保护与帮助中,以及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保护与帮助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和团结协作品质。如在体操技巧动作手倒立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同学的保护帮助下不仅学习轻松,而且动作掌握也快。这无形中给他们启示,互帮互助效率高,团结协作无难事。通过每节课每个技术动作保护与帮助的强化,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学生的互帮互助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3.2.2.3 案例实施

通过理论讲解、技术演示、学生体悟、练习实践等方式实施。首先,教师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意义和对保护帮助者的要求,以及它的育人价值;其次,教师结合技术动作,进行侧重于课程思政的保护与帮助的演示;再次,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从中受到启发,积极、主动地参与保护与帮助;最后,实践强化,举一反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2.3 案例三:技术类体操动作教学与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

3.2.3.1 案例育人价值

体操属于难美性项群评分类项目,在同一难度等级情况下,动作的熟练性、完美性是制胜的法宝。要使动作熟练和尽善尽美,只有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和对动作的精雕细琢。因此,可通过技术类体操动作教、学、练,培养学生不怕苦累、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完美无瑕等工匠精神。

3.2.3.2 案例描述解析

技术类体操动作是体操普修教学内容占比最多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技巧类动作、单杠类动作、双杠类动作和跳跃类动作。田径苦,体操难,大球小球都好玩,“体操难”是对技术类体操的生动写照。这里的“难”既有难掌握的意思,还有难以达到动作规格要求的意思。业界认为,熟练掌握和高规格完成某一单个体操动作或成套动作,一般需要重复练习不少于五千次。基于技术类体操动作技能掌握的练习规律,以及本科生的身体素质和体操基础,上述各类别动作对其均是一种挑战,要想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绝非易事,必须不厌其烦地进行数千次乃至上万次的重复练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追求动作的完美性。

追求动作熟练性的重复练习和追求动作完美性的精雕细琢,必然伴随着身心双重负荷的承受,既有大负荷大强度训练带来的肌肉酸痛甚至运动损伤,也有动作失败、停滞不前带来的苦恼、怀疑甚至自暴自弃。这恰恰是技术类体操的育人价值之所在。正是由于经历了这些,才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他们的工匠精神。如在单杠类支撑后回环动作练习中,学生在有器械保护的情况下,手掌由于多次摩擦,依然脱皮流血,但他们并未就此停止练习。还有一些学生,虽然经过了大量的练习,动作仍然不够熟练或不够完美,他们也会出现暂时的气馁和负面情绪,但并未就此罢休。经过短暂的调整,他们又重返训练场地,投入到训练中。每一运动项目都有它的特点和特色,同时也使其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技术类体操的高规格要求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时间规律,赋予了它培养学生不怕苦累、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完美无瑕等工匠精神。

3.2.3.3 案例实施

通过理论讲解、具身认知、课外视频赏析等方式实施。首先,教师讲解技术类体操动作的规格要求、动作掌握应遵循的规律,以及练习过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其次,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强化,具身认知德育价值;最后,课前、课后观看市队、省队体操训练视频,激励学生刻苦训练,强化精神品质。

3.2.4 案例四:体操裁判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4.1 案例育人价值

通过体操裁判培育和践行公正、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4.2 案例描述解析

体操裁判属于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将体操裁判知识与该课程考核相结合,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裁判实践能力,提升业务水平,又能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培育和践行公正、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技术类体操和基本类体操的考核中,成立学生裁判组,采用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作为裁判评价他人,同样也会被他人评价,同时还要对自己进行评价。学生的最后得分=学生裁判评分+自评分+老师评分。由于考核结果直接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加之同学之间存在竞争,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同学,又如何诚信地对自己进行评价,这对学生来讲可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见利忘义、重利轻义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时有发生,为了一己私利或蝇头小利而践踏诚信的学生也司空见惯。体操考核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纠正学生歪曲的义利观,培育与践行学生公正、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4.3 案例实施

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课外学习的方式实施。首先,教师从理论层面讲解该评价方式的意图、意义和价值;其次,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观看体操比赛评分视频。

此外,体操术语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对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自豪感;徒手操创编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体操身体素质训练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素质观和体操价值观;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变化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对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教育教学理念等价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培养德才兼备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平衡专业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机统一,回归教书与育人并重,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对新时代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的回应。体操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具有强大的思政教育功能。挖掘体操知识中的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有机融合,采取相应的方式开展基于课程思政的体操教学,对促进体操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体操案例动作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体操
动作描写要具体
思维体操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画动作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