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文化意蕴

2023-03-15 01:01陈丽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诗经

【摘 要】《诗经》为中国文化经典之一,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典范,更是古代政治伦理与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也代表了中国文学起始阶段的最高成就。《诗经》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从中流传的名言佳句数不胜数,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旨在探讨《诗经》的文化价值,具体如下。

【关键词】《诗经》;文化意蕴;思想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005—0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选集,是先秦时代的诗歌艺术高峰,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只有对《诗经》的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认知,才能促使中华民族美好心灵品质得到更好的延续。

一、文化意蕴——礼乐相辅,遵循伦理

(一)礼乐文化

具体说来,在周代社会《诗经》既是一部文学总集,又集中彰显了周代历史、政治、哲学精华,可称之为中华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燕飨诗在《诗经》中突出表现了礼乐文化。比如《小雅·彤弓》中的“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就描述了燕飨之礼,周王认真采纳群臣的治国之道,周王还对群臣的高尚品德给予肯定赞扬,并将贵重礼品赐予给群臣。而且,燕飨之礼既有具体内容,还有礼仪道德修养,《小雅·桑扈》曰“彼交匪敖”,《小雅·小宛》曰“饮酒温克”,由此可见在礼仪中要做到举止高雅、谦恭有礼,不应醉酒出丑态,更不能骄奢淫佚。周人生活在规范严谨的礼制下,崇尚儒雅君子之范。在《大雅·烝民》中用“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对周宣王卿士仲山甫進行称颂,强调人格精神。再如《小雅·采芑》等内容也对仲山甫、方叔等人的磊落君子品德与深厚的文化修养进行称颂。

在周人眼中,“礼”就是外在的道德规范,人在社会生活中其具体行为要与所设定的秩序相符,而“乐”可以使人感到欢欣舒适,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美好心情。“礼”与“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只有具备高尚情操和行为规范,才能够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伦理道德

中国是世界上对“伦理道德”最重视的国家,先祖认为,人要遵循君臣之礼、父子之义、夫妇同心、兄友弟恭,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能一团和气。国家中,“国”为大家、“家”为小国,只有上下和睦才能保持社会统一和谐、高度稳定。《小雅·蓼峩》中的“蓼峩之思”是数千年传颂“孝思”的成语。主人公将父母为子女尽心尽力的付出描写得具体细腻,年幼时被父母抱在怀里给予关爱与温暖,长大后费尽心力教育他,父母爱之深情之切思之浓,父母的恩情最不能忘。而且,在《后汉书·陈宏传》等史书中对历史名人读《小雅·蓼峩》备受感动的故事有相关记载,可见这首诗作的传颂力度。

《诗经》中用于颂扬兄弟友爱的诗篇为《小雅·棠棣》,诗中名句“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用格言式成语概述了兄弟一心才能助力家族强大、才能延续家族繁衍生息,同时延伸到人与人、国与国的相互生存与发展中,指明“友善的朋友关系”才是维护“和谐”的重要准则。而赞颂欢乐友爱情绪的篇章为《小雅·伐木》,诗中所描述求友的象征性成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被后代视为表达期望友情和睦亲善心愿的名句。

我国自古就将“尊老爱幼”作为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诗经》中《周颂·丝衣》记载了周王对老人敬爱的故事。周王以身作则,每年都会邀请贵族与士阶层的老人赴宴,并举行欢快的敬老仪式乐歌,周王谦逊有礼、关爱老人、善待老人,并以“不吴不傲,胡考之休”表达自己希望老人们长寿康健的美好愿望。同时,《诗经》中对老年人表示诚挚祝愿安宁健康的篇章还有《周颂·载芟》,诗句“有椒其馨,胡考之寧”也是千古流传的佳句。另一篇描写宴请老者的诗歌为《大雅·行苇》,在最后一章对主人拿起酒杯敬祝老者的举动进行了细致描述,说明在周代民众已将孝敬老人作为美好传统与风俗进行传承。

二、爱情理念——神圣纯洁,诚挚高尚

在诗歌中,“爱情”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更是全人类共同性的普遍文学现象。用“爱情”看待男女关系,让人们感到了更多的“美”“纯真”“诚挚”,感受到人性中妙不可言的“神圣”与“纯洁”。因此,我们常说“爱情”创造了“美”并提高了人们对“美”的领悟。《诗经》中有很多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折射出了爱情诗中的“人性美”。

(一)个人情感融以家国情怀

《诗经》中的《卫风·伯兮》是一首表达女性对丈夫思念的诗,女主人公因为丈夫奔赴前线而倍感思念,但她的思念是细腻丰富的。诗中的“内心独白”诠释了女主对丈夫的情怀,丈夫不仅有强健体魄还坚强勇敢,能够在国家需要时支持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支援前线,丈夫身体伟岸且对家国忠诚,是真正的“男子汉”。诗文紧紧围绕“思”字进行展开,思夫高大、思夫英雄、思夫卫国,诗中的名句“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就曾被婉约宗主李清照借鉴,女主既思念远征丈夫,又为丈夫的勇敢由衷欣慰,“温其如玉”更是成为历代对品行优秀男子的称颂名句。

在社会中,人既是个体也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私人生活里并不会虚饰人性。上述两首诗歌中的主人公均为女性,是当时社会中最普通不过的寻常家庭妇女,但她们在思念亲人时并没有将自我感情凌驾于最高层,而能在思虑周全下给予理解,明白只有舍“小我”才能顾全“大我”。她们的这番见解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有巾帼精神、更有家国融为一体的大义,她们坚毅刚强、格局大,因为她们的付出与理解,才有了男子在战场上无所畏惧的勇猛,如果说女子的柔弱是一种美,那么女子的大义则更难能可贵。

(二)在哲学思想中保持正确审美

《诗经》中的《周南·关雎》是一首表现精神依恋的爱情诗篇,主人公因为在现实中追求不得,就用美好幻想填补遗憾,幻想自己得到梦寐之人后,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感染她,让她在快乐中感到自由欢愉。主人公没有因为在爱情中得自怨自艾、没有心生怨怼、没有颓废,有的只是尊重与放手,将自己心中认为的所有美好寄予她,将一如既往的痴情与执着化为祝福。主人公骨子里定有着高贵的善良与浓郁的淳朴,因此他的“爱”超越了世俗的庸俗,即便落入凡尘也折射出鲜亮的光芒,是单纯性爱欲求远不能媲美的。主人公的“爱情”,已升华为一种精神依恋,既然不能作为连理枝、比翼鸟,也会将美好的希冀融于深沉的祝福,因为心中真诚所爱,就把遗憾化作幸福作为坦荡赠予。主人公的精神如此富足,对爱情看得如此通透,因此这种感情也更加高贵耀眼。

读过《周南·关雎》,再与时下网络媒体中曝光的“求之不得”而大放厥词恶意中伤或进行身体攻击等行为相比,诗中的“爱”更是难能可贵。究竟什么才是值得赞美歌颂的“爱”,想必这首诗篇已给出答案。从“爱而不得”至“诚心祝福”,主人公高大的人格魅力早已跃然纸上。“爱的升华”比“得不到便毁掉”高尚太多,因此这种“爱”更能体现出文化价值。孔子曾对《诗经》的艺术表现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个字进行评论,说明其与艺术心理学的快适度理论相符,同时也告诫我们在对待情感时要做到有分寸、力度适中,只有做到“合度中节”才能不伤彼此,才能让“窈窕淑女”成为“永远的美好”,让“君子”保持正确审美“好逑”。

三、爱国精神——同仇敌忾,患难与共

无论什么年代,爱国精神都是民族精神的根本。在久远的西周,先民们的爱国精神就异常炽烈且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爱国诗中。《小雅·六月》是一首描述将士们出征归来后于庆功宴上所唱的乐歌,这次战争是正义的,是为了抵御野蛮落后游牧部族侵扰而发起的自卫反卫,是危急中的“以正王国”之战。《大雅·常武》在形容战争的正义之名与庞大气势时用了“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进行形容,让我们深刻感知了战争的势不可挡,也让我们看到了英勇威猛的气势,由天地褰开风云变色之感,用正义之战捍卫和平。《大雅·大明》为我们展示“武王誓师”“太公领军冲锋陷阵”的场景,将士们气势磅礴奋勇杀敌,最终“一战定天下”。整首诗歌感情基调高亢乐观,将中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用恢宏壮大的气势集中反映。

《小雅·采薇》作者为参加战争的战士,他用亲身经历诠释“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的豪情,有了这样的豪情才有了战场上的奋力厮杀,用胜利维护和平、维护后代的安稳生活。诗中用“棠棣花”起兴,用“君子所依,小人所腓”生动描述战场上将士们的默契配合,而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描述秦地战争时的篇章为《秦风·无衣》,让我们看到民众在国家发布战争动员令时的积极响应,他们用身躯扛起正义与责任,即便无衣无食也愿与国家共患难,用“同袍”“同裳”紧密抱团同仇敌忾。读者读后,虽然明白作者在诗篇中对自己亲身参与的战斗进行尽情书写,但更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心中最诚挚的爱国情感,从而引发共鸣。这种写作特征,还对岳飞及陆游战争诗的写作有较多影响。

《诗经》中描写爱国精神的战争诗如一把精美且值得人欣赏的琴,它用响亮悦耳的音符,动情演绎出令人难以忘却的故事,它振聋发聩用爱国热情激励后人勇往直前,用正义之曲谱写爱国之情怀。同时,《诗经》中战争诗的主人公多为普通士兵,他们用亲身经历述说战争实况,为后人提供大量研究史学的宝贵资料。

四、治国理念——爱民德志,注重根本

(一)以史为鉴,促进发展

追根溯源,至西周中期,大臣凡伯在对前朝兴旺历史教训总结的基础之上,首次于《大雅·汤》篇章中提出以史为鉴的名言“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以此对周灵王过分装饰宫殿进行讽谏。可以说,该诗篇中所提出的以史为鉴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汉代贾谊所作的《过秦论》,以秦朝兴衰为例,提出“以仁义为师”的主张;唐太宗李世民以“以史为鉴”为基础,提出“以史为鉴知得失”。由此可以看出,“以史为鉴”是历代著名政治家的治国箴言,时刻告诫我们在社会兴衰发展中,要积极创新而不要照本宣科,要跟随时代发展特征萃取精华。

(二)以身作则,重视农业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劳动实践,《诗经》对农事进行记载。比如,记载周人禮祀乐歌的《小雅·大田》,为我们展示了重要农事活动,比如春耕、夏耘、秋收等,唐代丞相姚崇还借鉴了其中记载的“火烧蝗虫”的方法;举办籍田典礼乐歌的《周颂·载芟》,描绘了诸侯、大夫等人在周天子率领下携带农具犁地的情景,周天子用耜象征性躬耕其他官员则进行相应劳动。由此看出,周天子躬耕也是周王朝要政之一,天子带头更能激励国人对劳动的热爱;赞扬周成王勤劳王事的诗篇为《周颂·昊天有成命》,该诗对周成王早晚精勤政事夯实前人基业的行为给予褒獎。

即便某些学者认为《周颂》、《大雅》中对最高统治者歌颂的诗歌有留须拍马意图,有意宣扬德威粉饰太平,但当时民众刚从殷纣王残暴的统治中解脱,发自肺腑地对周文王生出敬爱,周武王的以德治国值得人借鉴。而且,在历史上西周前期的君王还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诗仙李白《古风》中亦有“思文王”之诗句,因此《诗经》中的颂美诗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还代表古代文明的具体发展阶段。

(三)不断创新,友好睦邻

历史的发展需要“创新”为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国家民族的壮大。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创新理论可从《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窥见一二,维系周朝命运的核心就是“创新”。用“宜鉴于殷”对周成王及后代君王进行勉励,教诲其要坚持“冗修其德”,大胆任用贤才,“其命维新”,在不断创新中永葆国家稳续发展。

《诗经》中著名政治诗为《大雅·民劳》,这首诗也是“小康”一词的出处,诗中提出的外交纲领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积极与邻邦交好并和睦相处才能让整个国家更稳定,这也是有迹可循的外交纲领,其主旨思想与“矢其文德,治此四国”(《大雅·江汉》)的治国理念高度一致。而《小雅·鹤鸣》中的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较高的价值,指出在与他国交流中要不断拓宽外交视野,要守望相助,这些思想对于今日而言依然有较高的积极影响。

五、结语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与文本载体,蕴含了异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囊括了纯美的爱情、和睦的兄弟情、孝道礼仪、农业文化以及治国方针等,既让我们深刻感知了先辈们的文化审美与长远目光,还让我们领悟到其深沉的文化内涵。《诗经》凝结着中华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象征旺盛的生命力与执着的精神追求。同时,《诗经》还是净化中华民族精神、提升道德情操的重要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造提升国民的审美趣味。

参考文献:

[1]刘伟.先秦孝文化内涵构建及当代价值——以《诗经》为视角[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2]黄根生,郭丽冰.《诗经》的思想和文化价值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

[3]徐志啸.《诗经》与礼乐文化[J].职大学报,2019(5).

[4]于莉莉.《诗经》史诗的艺术美[J].怀化学院学报,2008(10).

[5]刘昌安.《诗经》的文化价值及现代意义论析[J].理论导刊,2006(9).

作者简介:陈丽霞(1978—),女,汉族,山西忻州人,本科,助讲,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诗经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