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行动学习法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3-15 09:25李晨溪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本科生案例分析

李晨溪,陈 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为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对当前教学环境中的种种挑战,情境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案例行动学习法”(Case Action Leaning)是近年来常用的新型情境式教学模式之一。该方法以优质案例为教学材料,组织学生深入分析案例所提供的事实资料,要求参与者针对案例面临的实践问题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分析、决策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1]。

尽管以案例教学、行动学习为代表的情境式教学方法在国内外教育研究中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它们在应用效果上各有优势与短板。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运用理论工具解构现实问题的能力,但难以兼顾案例情境的动态性与决策实操性[2]。行动学习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授课教师并不一定具备行动学习所需的实践资源[3]。 案例行动学习法综合了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这两种情境式教学方法,它既以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事实分析为基础,又强调了参与者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作为结果[4]。因此,我们对案例行动学习法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期探索和发展这种兼顾实操性与普适性,同时提升培养效率与效果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加适应本科生课程的需求。

一、本科生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教学环境下,社会实践飞速多元发展,学生拥有的信息获取渠道日益丰富。本科教学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学生也不再满足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从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同时,随着多学科深度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使用固定的某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解释实践现象的做法也不再适用,亟待发展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而言,目前本科生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类常见问题。

1.课程所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难以将其转化为有效行动[5]。教师通常在教学中侧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对实践应用的训练相对不足。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挑战时往往束手无策,无法灵活应对问题。此外,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实践项目仅仅由学生进行模拟,无法体验到真实环境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得本科生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最终在职业实践中面临困难。

2.缺乏跨学科融合

当前本科生课程通常过于注重本学科知识,忽视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这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也导致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缺乏综合思考和跨学科的能力[6]。然而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例如,开发新能源技术涉及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由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学生在面对这些复杂问题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难以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但传统的本科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支撑该目标,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问题[7]。现有课程内容往往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使得学生难以通过实践中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创业教育方面的内容也较为有限,很少涉及创业的具体过程、策略和实践经验。以上情况导致学生可能对新兴技术、市场趋势和发展机会缺乏敏感性,无法充分把握和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4.课程内容过时与应对变化的能力不足

我国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日新月异,但本科生课程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往往滞后于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特别是考虑到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面临新兴技术、全球化竞争等方面的重重挑战,课程内容的过时会导致学生缺乏应对这些挑战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8],使他们难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9],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案例行动学习法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案例行动学习法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能因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理工科课程可能更注重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艺术类课程可能更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融入创新元素、解决实际问题,经管类课程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性,与创新创业也紧密相关。为了深入说明该方法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本文以经管类本科生课程教学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而言,案例行动学习式教学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总结三个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通过提供相关预习材料、任务分配以及预测和讨论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在课堂学习阶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后总结阶段,通过案例总结和复盘、实践应用以及反思和讨论等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实践能力。

1.课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准备工作,使其能有效参与到案例学习中。在该阶段,学生需提前阅读熟悉案例,完成教师安排的个人及小组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思路进行梳理,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1)教师提供预习材料。为激发学生对课程及所选案例的兴趣,教师应提供相关预习材料。针对经管类本科教学,这些材料可以是相关领域的经典案例、行业报告、市场调研等,帮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主题,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背景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相关理论和概念的基本了解。

(2)明确学生个人任务。教师需要明确每名学生在课前应完成的具体任务,如思考案例中的启发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构想或者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任务这样分配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为课堂学习注入活力。具体而言,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熟悉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案例的可能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或者未来发展的趋势,自主分析案例,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出个人初步的问题解决方案。

(3)建立小组展开课前讨论。根据学生提交的方案,教师在课前将学生分组并指定小组组长。随后,各小组组长将学生个人报告进行汇总,并按照观点的相似性对本组的所有方案进行分类。通过这样的整理,可以初步梳理出几类思路,供小组成员在课堂上集中讨论。教师还可以设定额外的问题,促使小组成员进行思考。这种活动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观点,并为他们参与案例分析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学习阶段

这是案例行动学习教学法的核心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将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并基于案例进行决策,从而在真实生动的案例情境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回顾案例并分析问题。在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简要回顾案例内容,然后进行问题分析。教师可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针对事先设定的一组分析问题表达他们的观点,从而使课堂互动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可以根据预习材料和个人或小组任务的准备,从多个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包括问题识别、原因分析和影响评估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分析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追问和总结。注意这里的总结是基于讨论中明确的分析框架,而不是简单地基于给定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持续进行反思,并在此过程中围绕这些问题逐步形成正确而深入的理解。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是一个通过集体商议实现知识互补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以及其所设计的解决方案的整体水平。具体流程设计上,首先,针对待解决的问题,各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围绕之前归纳的几类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讨论,尽快形成共同认可的大致思路和基本内容,并进一步共同完善方案细节,最终形成各自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基于自己的分析和观点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相互分享不同的见解。教师还可引入一些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相关角色、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和情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随后,各小组派代表依次汇报方案,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讨论。

(3)提炼案例重点进行总结。在解决问题阶段结束后,教师可进行约10分钟的课程总结,从汇总的解决方案中归纳和提炼出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背后蕴含的管理理论,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并形成体系化的认知,实现教学目标。

3.课后总结阶段

在该阶段,师生需及时获取来自课堂活动的反馈信息。教师需准确了解其教学情况,从而及时有效地对下一次教学活动的进行做出调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学生则应通过课后总结对课堂学习进行归纳和反思,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1)进行案例总结和复盘。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回顾和总结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讨论案例中的关键教训和启示。这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成果,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和应用。该环节还可以包括一些反思和讨论的内容,学生可以反思自己在案例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基于案例行动学习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未来的管理实践中。

(2)拓展学习知识的应用。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同类型管理实践问题中,确保学生充分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可选择一个案例相关的实际商业问题或挑战,请学生运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这样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0]。

三、案例行动学习法在本科生课程教学应用的实践效果及反思

案例行动学习法是一种情境式教学方法,结合了案例教学和行动教学的特点。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这种方法能够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应用环境中,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助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案例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并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该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案例学习中,学生需要分析和评估不同的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和辩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团队合作、协调冲突和达成共识,综合提高协作与沟通能力。此外,该方法提供了一个实践应用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然而,案例行动学习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的问题。首先,该方法对师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筛选和设计合适的案例,并提供必要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才能对学生的分析及解决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指导。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实践经验对该方法的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其次,该方法的实施需要充分的课堂时间和资源支持。作为一种互动式学习方法,案例行动教学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这可能会导致课程进度的压缩。同时,为保证案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还需要准备丰富充分的教学资源,如案例材料、实际数据和背景信息。因此,基于案例行动教学法的课程设计需要更加严谨详细。最后,该方法的教学评估方式也值得探讨。由于案例学习的结果往往是开放性、多样化的,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方式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需要探索和设计适合案例学习的评估方式,如小组报告、案例演示和个人反思等,从而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本科生案例分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