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理论下农村村民犯罪的动因及防治途径

2023-03-14 16:09杜梦瑶孙凡懿
华章 2023年12期
关键词:场域理论农村

杜梦瑶 孙凡懿

[摘 要]在我国经济、法律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农村村民犯罪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社会学和犯罪学的分析范式之一,能够有效地分析农村村民犯罪这一行为。农村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农村村民犯罪的特点与城市犯罪存在差异,适用于城市犯罪防治的方法在农村并不适用。因此,了解农村村民犯罪的动因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以五指山市M镇社区服刑的村民为例,运用场域理论探讨了农村村民犯罪的动因及防治途径。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农村村民犯罪问题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社区服刑;场域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村民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适用于城市犯罪防治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农村。传统的城市犯罪防治模式在农村地区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使得犯罪问题更加多样。正因如此,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农村村民犯罪,并寻找适合农村的犯罪防治方法。场域理论认为,社会空间中存在着不同的场域,每个场域都涉及特定群体、社会互动、社会规则、文化符号等。通过深入犯罪村民的“场域”环境,可以更好地了解村民犯罪的背景和动因。在分析场域环境时,可以关注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背景。其次,在农村社区,村民之间社会关系密切,某些犯罪行为可能与社会关系中的竞争有关,所以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关系也需要重点关注。如果能够为农村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机会,也可以减少一些村民走上犯罪道路的动机。与此同时,深入了解犯罪前后的村民心理状态,可以更好地理解村民的犯罪行为。通过采用场域理论的框架,深入了解农村村民犯罪的背后动因,可以更科学地制定犯罪防治策略。这些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和遏制农村犯罪,还可以促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一、场域理论及其在犯罪研究中的应用

(一)场域理论概述

场域理论,是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布迪厄用“场域”概念将社会生活划分为一个个彼此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空间,社会就是由各种不同的“场域”,如经济场域,政治场域、文化场域、学术场域等共同组成的。每一个“子场域”都有其自身的逻辑,一方面相互独立,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社会“大场域”就是由这些社会“小世界”构成的共同体。布迪厄认为,不同场域有不同的制约规则,行动者在场域之中受到了相应的约束和限制[1]。人的行动只有在这些场域中才有意义,场域提供了行动的可能性,并且排除了其他行动的可能。人们在特定场域中形成有着性情倾向的惯习以供自己选择某种策略。场域理论强调了场域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对犯罪研究和预防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它不仅关注个体特征,还着眼于环境背景,为政策制定者和社区干预者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视角,有助于创造更安全的社会和社区环境。

(二)场域理论在农村村民犯罪研究中的应用

场域理论在犯罪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它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犯罪现象。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着眼于农村村民所处的多重关系构型,通过对农村村民所处的社区场域、家庭场域以及这些场域联动下的农村村民犯罪成因机制的逻辑分析,最终发现场域参与者犯罪的主要动因[2]。

(三)场域理论在农村村民犯罪研究中的价值

场域理论提供了一个封闭的引力场,它把场域视为一个以特定实践为特征的社会空间,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置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空间中。场域理论在农村村民犯罪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给研究者提供研究视角,研究不同场域中行动者的行为逻辑。通过场域理论,可以识别出在农村环境中可能导致犯罪的关键场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犯罪预防策略。总之,运用场域理论对农村村民犯罪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村民犯罪现象,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村村民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理论支持。

二、农村村民犯罪的动因

(一)经济因素

农村地区通常面临着一系列经济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还可能诱发或加剧犯罪行为的发生。具体到五指山市农村地区,其经济困难表现为有限的就业机会和单一的工作种类。许多农村社区依赖传统种植业,这些领域的工作机会通常有限,尤其是对年轻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者而言。因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长期待业状态和职业前景不佳可能导致一些村民感到绝望。其次,低工资水平也是农村村民犯罪动因的一部分。即使在找到工作的情况下,五指山市农村村民的工资通常较低,难以维持家庭多口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种贫困状态可能使一些人采取非法手段,以寻求额外的经济收入。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滥砍滥伐改种农作物、私自狩猎贩卖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填补生计的缺口。另外,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平等也可以促使犯罪行为的发生。一些村民认为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公平,而对社会感到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可能激发一些人寻求通过犯罪来获得财富。

(二)社会因素

农村村民犯罪的动因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支持系统的破裂或衰弱、家庭经济压力、家庭纷争和不稳定性以及某些文化价值观的负面影响等[3]。这些社会因素对农村村民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犯罪泥潭。农村社区通常具有紧密的社会联系和互助传统,但当这些支持系统破裂或衰弱时,个体犯罪风险就会增加。此外,文化价值观也就影响农村村民犯罪人动因。M镇农村社区根植于传统惯习观念,其中某些观念可能容忍某种形式的犯罪,如狩猎或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等。这些文化价值观可以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他们采取非法手段解决问题或争夺资源[4]。

(三)心理因素

农村村民犯罪的心理因素包括心理健康问题、个体的人格特征、应对社会压力和挫折的能力、社交网络和同伴影响,以及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对村民是否参与犯罪有重要影響。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农村地区通常缺乏心理健康服务,导致一些村民未能获得必要的心理治疗和支持。个体可能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驱使他们采取不健康的应对机制,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其次,个体的人格特征也对犯罪行为有一定影响。一些人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有较高的冒险倾向或自控力较差,更容易从事可能触碰法律的活动。当村民面临其他困境时,例如农作物减产、失业、家庭纷争等压力,其中有一些人由于缺乏积极的应对机制,可能选择通过触犯法律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在缺乏适当的支持和资源的情况下,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此外,农村村民的社交网络和同伴影响也是心理因素中的重要一环。一些村民可能受到不良同伴的影响,他们可能鼓励或引导个体参与有关犯罪行为,如私自狩猎、砍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等。最后,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也可以影响犯罪行为。一些人可能对某些犯罪行为持开放或容忍的态度,将其视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态度可能受到文化、家庭背景和社区价值观的影响,塑造了个体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三、场域理论下农村村民犯罪的防治途径

(一)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农村产业,支持农村创业,促进村民就业机会的增加。这不仅可以改善村民的经济状况,还可以减少村民因失业和贫困而参与犯罪的动因。同时,为村民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也有助于提高村民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更容易融入劳动市场。其次,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可以提高村民的生计水平。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这有助于改善村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减少一些村民因贫困而诉诸犯罪的动机。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对于农村地区来说,通常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如日用品、供水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政府可以投资改善这些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这不仅可以减少村民因缺乏基本生活条件感到绝望而导致的犯罪,还可以提高社区的整体稳定性。最后,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可以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经济繁荣可以为社区提供更多资源,支持社会和文化活动,促进社会联系的形成和加强。这有助于塑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减少不健康的社交关系和不良同伴对犯罪的影响。此外,通过建设社区组织和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村民提供情感支持和应对压力的渠道,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和犯罪的风险。

(二)提升农村的社会治理能力

通过培养村民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加强他们在社区事务中的参与和决策,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村民自治能力,减少村民犯罪的机会。同时,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组织和村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犯罪的警惕性。其次,加强农村社会治理需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关注,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此外,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体系,为有特殊需求的村民提供支持,如心理健康服务、青少年矫正等,以减少犯罪的根源。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还需要加强执法机关的能力建设。提高农村警察力量的专业素养和效率,加大犯罪侦查和打击力度,可以有效威慑潜在的犯罪风险。此外,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和社区巡逻制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打击犯罪,增强社会监督力量,提高治安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村执法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执法素养,确保依法公正处理犯罪案件。最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政府、执法部门、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应加强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综合的犯罪预防策略。这包括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危机应对机制的建立,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犯罪威胁。跨部门的合作还可以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协调性,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

(三)加强农村的警务建设

加强农村的警务建设是预防和打击农村村民犯罪的重要途径之一。增加警务资源的配置,确保农村地区有足够的警务人员。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警力覆盖率,减少犯罪的机会。同时,建立农村警务基地和巡逻制度,加强警察的存在感,提高社区安全感[5]。其次,警务建设需要提升农村警察的专业素养和执法水平,为农村警察提供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犯罪威胁。警务建设还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建立有效的犯罪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更好地了解犯罪模式和趋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打击措施。此外,建立警民互动平台和举报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打击犯罪,增强社会监督力量。最后,警务建设还需要加强警民关系的建设。警察应积极参与社区工作,与村民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促进警民互信。警察应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关切,积极解决社区问题,增加社区安全感。同时,应建立警民沟通渠道,使村民能够随时向警方报告问题和提供信息,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

结束语

农村村民犯罪是一个由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复杂问题。为了有效减少农村村民的犯罪行为,政府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强警务建设等。只有在政府、社会组织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创造更安全、和谐的农村社区,减少犯罪的发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农村村民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因地制宜,因地区差异而采取不同的策略。

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和犯罪问题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应持续地关注和合作,不断改进策略和措施,以应对不断變化的犯罪挑战。通过坚定的决心和协作,可以创造更加安全、繁荣的农村社区,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志豪.场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会治理的探讨[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20.

[2]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J].理论探讨,2008(6):57-60.

[3]朱亚丽.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惯习建构[D].重庆:西南大学,2022.

[4]魏小涵.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矫正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4):145-147.

[5]沈丽飞.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法律援助问题:以场域理论为展开[J].求是学刊,2023,50(4):102-111.

作者简介:杜梦瑶(1999— ),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司法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孙凡懿(1998— ),女,汉族,山东寿光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临床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场域理论下农村村民犯罪的动因及防治途径——以五指山市毛阳镇社区服刑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HDYC-202301。

猜你喜欢
场域理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翻译社会学核心概念“场域”探究
基于场域理论的研究型立体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分化与共生:布尔迪尔场域理论的当代阐释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建构研究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体育新闻专题策划的发展研究
关系、结构与惯习:场域理论对于学术失范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