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林,程晓凤,尹宏林
(1.皖西学院 教育与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皖西学院 图书馆,安徽 六安 237012;3.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21年9月29日,经党中央批准,大别山精神跻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当前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四史”学习教育中,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具有安徽底色的大别山精神资源有机融入高校“四史”学习教育,以增强高校师生的“四个自信”。
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要坚定“四个自信”[1](P125);党的十九大将“四个自信”写进新修改的党章[2](P52)。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3](P8)。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其“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4]。
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3](P12)。大别山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丰碑上的璀璨明珠,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5],通过学习,“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6]。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7](P44)
大别山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安徽高校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推进学史增“四信”的得天独厚的本土“活教材”。以下主要从大别山精神文化资源发掘视角,从两个层面作初步思考。
虽然目前对大别山精神的概括凝练本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其本质为坚凝的党性”[8],乃共产党人的信仰之钙、党性之魂。高校在学习“四史”时,应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弘扬传承大别山精神与大学立德树人守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结合起来,将之有机融入高质量发展,增强“四个自信”。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6]。那么,在“四学”中如何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更加坚定增强高校师生“四个自信”呢?
在新时代学习“四史”有助于提高师生的政治自觉,从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取胜的“法宝”和“秘诀”,增强“四个自信”。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3](P13)坚持和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坚定和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胸怀“两个大局”、理论武装全党、提高政治站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大别山军民坚持红旗28年不倒,写下壮怀激烈的革命诗篇,虽历经艰辛,却始终坚持不怕牺牲,革命到底,“不胜不休”,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靠的就是对马列主义的充分自信与执着坚守,尤其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特别是大别山地区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道路的指导。大别山军民始终坚信马列,一心向党,无比忠贞。置身新时代,要坚持学史明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断强化理论思维,始终坚持历史思维,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不断从大别山革命道路、大别山精神文化中汲取奋斗的营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1](P39)重温大别山精神,重温大别山根据地革命史,大别山革命老区新中国建设发展史、改革开放发展史,展望新时代老区美好蓝图,旨在学史增信,更加增强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中流砥柱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决心、恒心。
大别山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和坚定的信仰力量,无论对大别山革命老区、鄂豫皖三省还是全国来说,都是新时代砥砺前行、守正创新的动力之源。以著名将军县金寨县为例,一部金寨发展史,堪称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浓缩史。金寨以其四个“10万”而闻名全国,生动再现了建党百年来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伟大精神,是金寨坚守理想信念的生动体现。
第一个:为革命牺牲10万儿女,彰显的是大别山精神中的革命牺牲精神特质。民国时期金寨全县人口仅20多万,如1934年23.9万,1944年25.7万①。战争年代,10多万金寨儿女转战大江南北,铁马金戈。金寨的“红”,是革命烈士用鲜血、革命军民用鲜血铸就的。
第二、第三个: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淮大业奉献10万良田、10万库区移民,彰显的是大别山精神中的革命奉献精神特质,体现的是金寨人民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大格局,成就了现今的人间天河——淠史杭工程。
第四个:为新时代脱贫新功绩。10多万贫困人口全面奔小康,彰显的是大别山精神中的革命奋斗精神特质,金寨旧貌换新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崇高价值追求。在高校“四史”学习教育中,尤在学史崇德中,要深刻体悟其中革命为人民、建设发展为人民的人民情怀和人民至上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9](P774)在中国革命史上,刘邓大军孤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堪称战略大转折的经典传奇。在当时没有任何后方根据地的情况下,刘邓大军之所以能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那样,一头捅进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站稳脚跟,扎下根,“根本原因是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10](P121)。
伟大斗争无小事,为人民服务无小事,群众疾苦和群众生活无小事,但能在细枝末节处实实在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就是大事。1947年10月,刘邓大军攻克黄安县城后,当即开仓散粮50万斤赈济老区百姓,并“对于无力背粮的孤苦老人和妇女,指战员们还帮助将粮食挑送到家。群众高兴地说,当年的红军回来了。”[11](P360)
兵马未动,纪律先行。刘邓首长带头亲自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厕所革命”为例,刘邓首长亲力亲为,部署落实。一是高度重视,将之修改写进“八项注意”中。1947年9月在上报中央的《对修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的意见》中,第七条修改为“挖厕所”[12](P47)。二是动员督促。政委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群众最痛恨的就是抛粮食,抛撒稻草,到处屙屎,还有住群众内房。”[11](P371)刘伯承同志指出,“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10](P121)。
由此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像刘邓首长那样始终心中装有人民,才能在实际行动中见真章。对于高校治理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现实的体现就是坚持大处着眼——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小处着手——千方百计解决师生学习生活的关心、操心、担心、烦心“四心”事。
新时代,全党全国上下重温以党史学习为核心的“四史”学习教育,旨在始终牢记革命理想,在前行道路上,回望历史,回望走过的道路,能够从共产党人的伟大崇高精神中不断汲取永不褪色的奋进力量,自觉克服艰难险阻,从而自觉践行忠诚担当,砥砺前进前行。
“四史”学习目的不能仅仅停留于“学”本身,而是旨在立足第二个百年新征程,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之实事,布民族复兴大任之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落点是提高认识与思想境界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身体力行,同心同德,忠诚担当,共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在忠诚担当方面,从大别山走出的李先念同志堪称楷模,始终真信马列,对党忠诚。毛泽东同志称赞“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13](P278);在延安,面对从军政委直降营长,他“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不叫屈[13](P95),毛泽东同志亲自安排他任新四军四支队参谋长。“六星上将”(两授上将)洪学智堪称另一个楷模。他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不顾个人荣辱得失,忠诚担当;“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农场劳改,1971年复出,表态“到哪里都行,只要有工作干就行了”[14](P68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习大别山革命精神,就要学习从大别山走出去的李先念、洪学智,学习他们对党赤胆忠心、对人民无私奉献的事迹和言行,将其崇高品德和智勇人生转化为治学育人的奋斗力量。这些是高校立德树人、学史增信的最好的活教材。
“创业难,守业更难。”[15]处在两个百年交汇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如何全面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顺利交棒青年一代,事关红色千秋基业的代际传承创新大计。
大别山精神虽历经百年形成、发展、转化和演化历程,却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历久弥新,常说常新。将之作为新时代的“四史”学习教育资源,有助于我们从大别山革命28年红旗不倒中补钙铸魂,汲取信仰之钙、党性之魂,汇聚磅礴的“四个自信”精神伟力,固本培元,引导师生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砥砺前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道路事关前途命运,是革命之要。“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6](P21)。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7](P16)。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别山精神都是这条道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大别山军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走过了一条彪炳史册的28年红旗不倒的道路,这是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最好践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其“两源一基地”的历史定位。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寨。他深情地说,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1][(P108)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新县调研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1](P261)。
概括起来讲,大别山军民践行的这条道路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定位,就是“两源一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
1.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敌后抗战大后方;解放战争时期,揭幕战——中原突围,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转折,战略反攻——刘邓率中原野战军参加淮海大决战。
2.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以工农红军为例,有研究显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16省、80多个县级单位先后组建150支师级以上建制主力红军队伍,湖北29支(全国第二)、安徽15支(全国第四)、河南7支(全国第八),鄂豫皖三省合计50支,占全国1/3[18]。“寻根溯源,红四方面军、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其根、其源、其始,皆在大别山区。”[12](P349)而在县级区域单位,金寨堪称“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县”[18]。
3.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以党史人物为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陈”即为大别山人陈独秀(怀宁人),中共一大12名正式代表,大别山人董必武(黄安人)、陈潭秋(黄冈人)是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列席一大的包惠僧,是陈独秀派出的代表,是当时武汉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也是黄冈人。再以安徽早期党建为例,直属中央的第一个城市党支部(中共安庆支部,1923)、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寿县小甸集特支,1923)都诞生在大别山,而且第一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是大别山人(岳西)。
在28年大别山血与火的征程中,大别山军民以自己的革命斗争实践,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两源一基地”华章。在新时代,安徽高等教育要走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笔者以为,立足长三角与安徽省情,坚持扎根江淮大地办大学,尤其是“坚持战略定力,持续坚守发力省域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铸安徽高等教育品牌”依然是扬皖所长、“办出高等教育的徽风皖韵”的不二选择[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20](P66),这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17](P16-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21](P498)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旗,将之作为行动指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力量,但前提是群众先真懂、继真信、再真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22](P222)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无论身处革命高潮、低谷、转折乃至生死存亡的关口,大别山人民始终忠贞坚定,一心向党,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大别山精神的源头和内核主要是在这28年伟大革命斗争中凝炼形成的。
新时代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从浩气长存的大别山精神中补足精神之钙,淬炼党性之魂,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以全面脱贫攻坚为例,大别山作为中东部最大的脱贫攻坚片区,老区人民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中,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践行“两山”理论,走出了一条红色铸魂、绿色振兴之路。
制度自信是“四个自信”能否落到实处的体制机制保障。再好的理论、理想、理念,如果没有好的制度设计与落实机制保障,也会变成空中楼阁。
制度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不断将正确道路、科学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转化为制度设计与保障落实的举措,所打造的制度优势。鄂豫皖苏区的治理制度探索,尽管条件非常艰苦,随时面临敌人围追堵截,但是其中的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一心一意为劳苦大众的为民情怀、不等不靠、“不胜不休”、大胆革新探索等,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以军事斗争为中心,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形成与国统区完全不同的新天地。
以苏区教育制度体系建设为例,总体形成了服务革命战争实践需求和巩固加强苏区建设之亟需的立体式教育结构,教育体系包括红军教育、革命党政干部教育、带有职教性质的专业教育、以初等义务教育为核心的普通基础教育(尤其列宁小学体系)和带有工农业余教育性质的社会教育等,革命特色、教育特色鲜明以苏区普通教育为例。“六安县苏区办起了五十七所列宁小学,霍山县苏区办起了三十六所列宁小学”[23](P182),而保存至今的金寨县列宁小学成为了见证苏区教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鄂豫皖苏区军民的治理体系探索对于安徽高等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制度自信。在这方面,安徽创新推出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水平、应用型高水平、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分类发展制度设计及其标准建设颇有特色;省级高峰学科Ⅰ、Ⅱ、Ⅲ、Ⅳ类(培育)分级建设方略无疑也是安徽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探索。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脱胎于党百年来的精神追求,植根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别山精神作为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首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其存在、传承与弘扬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表现。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大别山精神的红色基因、红色资源融入“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中重温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发展理念,永葆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进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在大别山革命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进程中,革命军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一批批英雄、英烈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奋勇向前。革命年代,他们的壮举给予革命军民以巨大鼓舞,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党绝对忠诚精神、顽强斗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仍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注 释:
①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微省金寨县委员会编《金寨文史》(第9辑),内部资料,1995年,第2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