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梅娟,陈淑琴,李静菡,邱静静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351100
急性脑卒中(CVA)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对病人的家庭及生命造成严重影响[1-2]。急性脑卒中病人发病急且发展迅速,有效缩短急诊至溶栓的时间,在狭窄时间内提高救治效率尤为重要[3-4]。目前,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脑卒中病人最有效的方法,但其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溶栓时间越早其发挥作用越高,因此建立高效的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减少院内延误、缩短溶栓流程时间,对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优化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实施常规急诊救护模式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采用优化后绿色通道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1~74(62.14±4.33)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2~75(62.17±4.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病人;②发病时间<4.5 h。排除标准:①患脑动脉瘤、颅内肿瘤史;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25分者;③凝血障碍、溶栓禁忌或妊娠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救护模式,具体步骤为挂号、评估病情、缴费、相关检查、急救分诊。观察组给予优化后绿色通道流程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3.1 优化绿色通道筹备
①建立绿色通道小组:成立以急诊科为主体,检验科、影像科、药剂科等多科室为辅的一体化急性脑卒中治疗小组;通过考核筛选一批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的急诊医生及护士组建卒中小组,卒中护士需统一佩戴卒中袖章,穿红马甲(标明:卒中胸痛找我),病人就诊后,快速评估病人病情,并全程陪同救治过程。②培训:定期培训和演练,确保优化后绿色通道流程的衔接性、规范性。③设施准备:在抢救室设立溶栓专用床位,备好溶栓常用药物和急救设备,并定期对药物和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完好备用状态。
1.3.2 制定急诊无缝隙护理流程
制定病人从入急诊到出急诊的无缝对接,将无缝隙护理流程与绿色通道相结合,形成分诊-接诊-开放静脉通路采集血液标本-CT检查-血液检测-取药-溶栓一站式的无缝对接护理模式。
1.3.3 优化后绿色通道流程实施
①疑似急性脑卒中病人入院后,卒中护士采用面、臂、言语、时间评分量表(FAST)初步诊断病人,出现问题,立即将其送入抢救室,并向医生说明病人状况,经医生查体后,若需溶栓治疗,立即启动绿色通道,通知卒中小组成员。②静脉通路启动后,相应辅助科室需相互配合,所有开立的检查单均有“急”字样,所有科室见“急”检查单,第一时间给予处理,确保病人无阻就诊;病人进入绿色通道后,护士为病人挂上卒中优先标识,肘正中开放静脉通路,同时抽血化验,血液标本贴卒中标识,第一时间送检。并由卒中小组、神经内科、介入科急会诊,陪同完成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直接地磅称重,根据化验结果及检查报告,与适合做溶栓病人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下达溶栓决策。
1.3.4 急诊救治
①抢救室接到溶栓通知后,立即备好床位、血糖仪及心电监护仪等设备与溶栓药物。②卒中护士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溶栓的副作用及并发症,治疗中,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若有出血征兆,通知医生实施抢救。
1.3.5 信息反馈
定期评估小组成员救治流程各环节,召开卒中质控协调会,每月1次,共同讨论缓解延误原因及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各项救治环节。
比较两组溶栓流程时间、关键环节时间、救治流程满意度。①溶栓时间。记录两组病人入院至溶栓实施时间。②关键环节时间。记录两组病人关键环节所用时间包括医生评估时间、开单时间、护士抽血时间、血液送检时间、取药时间、办理入院时间、护士转送病人至病房时间。③救治流程满意度。干预后,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5,重测效度为0.87,由医护人员对救治流程中的9项环节进行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满分1~5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观察组入院至溶栓时间为(51.47±4.96)min,短于对照组(62.12±5.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48,P<0.001)。
观察组关键环节各时间比较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关键环节时间比较 单位:min
观察组救治流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救治流程满意度比较 单位:分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由不同危险因素、病理改变、病因所致。急性脑卒中病人临床症状表现为昏迷、四肢麻木等,发病后脑细胞代谢及神经元会迅速发生变化,当病人丧失意识后,细胞坏死,严重可致病人死亡[6-7]。因此,优化绿色通道流程,完善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1 h内完成院后至溶栓时间是国内外指南的共识。
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是一种新型急救模式,该模式主要在于优化绿色通道,成立专业的一体化无缝衔接小组[8]。优化后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具有连贯、科学、系统等特征,与常规急诊救护模式相比,优化后绿色通道将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中每一环节有效整合,制定一站式无缝衔接流程,保证病人无阻就诊[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至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关键环节时间短于对照组,救治流程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优化后绿色通道利于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溶栓时间,优化各关键环节时间,提高救治流程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优化后绿色通道流程通过将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药剂科等科室相结合,加强了各环节的衔接、连贯性,利于加快病人缴费、抽血、血液送检、取药环节时间,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院前就诊时间。通过对小组成员定期培训演练,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知识技能及熟练度,利于提高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度,使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更加规范化。同时提前准备好急性脑卒中病人专用床位、抢救设备及溶栓药物,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及药物的完整性,利于缩短病人转送环节和溶栓时间[11-12]。通过对实施过程中出现延误环节的讨论、总结,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流程,优化各关键环节时间,利于提高救治环节的满意度,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急诊至溶栓时间各关键环节时间,提高救治流程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优化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利于提高一体化无缝衔接模式完善度,缩短溶栓时间和各项关键环节时间,提高救治流程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