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学习的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3-03-13 10:11庄晓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实践导向

庄晓莉

[摘 要]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关注综合实践问题的解决。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以真实学习为出发点,克服目标虚化、形式泛化、评价弱化等弊端,突出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融合性原则,以融合为策略,注重内容、形式和评价的相融,使不同学科知识实现联动,为解决问题服务,使学习真实有效发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跨学科作业;真实学习;整体思维;实践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1-0053-04

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分科课程走向综合课程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不仅在课程理念中提出“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且专门设置了“跨学科学习”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实施体系中。语文跨学科作业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复杂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跨界思维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现状

由于跨学科课程整体规划缺位,教师的学科背景、教学理念等存在差异,以及教师对跨学科作业认识不足等,导致当前实践领域中的跨学科作业设计就“真实”而言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目标虚化,缺乏真实导向;形式泛化,缺失真实学习;评价弱化,缺失真实效果。

鉴于此,教师应以融合为策略,让不同学科知识实现联动,使学习真实有效发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面向真实学习的跨学科作业设计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跨学科学习基于学科学习,模拟社会实践,要求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即“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做到“为真实而学”,就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主动且有深度地进行多学科融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性原则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不同。基于此,跨学科作业要体现开放性。相比传统的书面作业,如抄写、背诵、书面练习等,语文跨学科作业更加注重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语文实践中,自然地、综合地发展语言能力。跨学科作业不局限于课本知识,不局限于某个学科,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注重校内外沟通,注重学科间融合,精心选择主题和内容,在开放性实践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立体地学习、发展应用语言,又能够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三)融合性原则

语文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跨学科作业注重学科的融合,突破学科壁垒,激活知识的横向关联,整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联结课内外,融通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产生新知,创新发展,使学生由学科素养走向跨学科素养。

三、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和实施要有科学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要突出整体思维和实践导向特性,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做到“为真实而学”,融学科知识于现实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重构知识的多维立体关系,形成跨界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形式之“融”——基于真实目标,凸显思维,优化结构

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而是关注综合实践问题的解决。可见,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学科关联的出发点和驱动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以问题解决需求为依据,突破语文学科的边界思维,以多学科协同的方式,有机融合统整,以跨学科实践活动为载体,重构知识的多维立体关系,使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实现联动,为解决问题服务,使学习真实有效发生。

1. 确立目标,凸显整体思维

为了确保跨学科作业能够发挥其导向功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教师在设计目标时,应关注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关联,突出整体思维,确定多维立体的目标,增强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以“过节礼物巧包装”为例进行说明。这一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目标是引领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思维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了解美术的色彩概念、数学的长方体相关概念,了解习俗文化,感受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2. 设计导图,建构立体思维

为避免学科分类造成的整体性联系割裂或内在逻辑缺失,跨学科作业设计应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和衔接,设计结构化思维导图,确保逻辑起点体系化。作业应以导图的形式科学而完整地细分一个主题的各项学习任务单,把学科知识置于其立体关系结构中,化繁为简,一目了然,依据主题调整和安排作业的内容,确保整份作業在内容上有衔接性,在水平上有进阶性,在要求上有差异性,使作业结构合理。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者结合单元主题设计了 “致敬英雄”跨学科作业导图(见图1)。

这一案例,以“致敬英雄”为主题,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美术知识、反映时代背景的战斗影片关联起来,以导图形式让结构化思维可视化,适度、适时、适量而跨,凸显了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

(二)内容之“融”——基于真实情境,有机统整,呈现多维

相比单一的学科作业,语文跨学科作业更强调作业类型的多维组合,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能凸显跨学科作业的课程育人功能。因此,教师要拓宽学习时空,拓展学习资源,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整体思考设计作业,采用多维组合的方式确定作业的类型,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情境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1. 统整内容,依情境而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跨学科学习要以“学习主题为引领”。在设计跨学科实践作业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从作业操作方式出发,创设有意义的、学生相对熟悉的、便于实践的真实而具体的情境,并将学科知识融入情境中,支撑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类作业的开展。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经历学科知识的生成或综合运用,解决真实问题。例如,结合厦门的“博饼”文化,笔者设计了“斗阵来博饼”的学习主题,由此可设计多形式的跨学科作业,如听说类“听博饼故事”、动手合作操作类“做圆花式月饼”,合作类 “斗阵博饼乐无穷”等。学生在作业的指引下开展语文、美术、科学、劳动学科之间的探究体验活动。这样的作业,适量、适时、适用,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提高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2. 嵌套内容,循主题而跨

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是学科越多越好,也不是多学科平均用力,而应该遵循“1+X”的新课程理念,“1”就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干,“X”即项目关联的其他学科。作业设计要坚守语文学科的主体本位立场,根据各主题(问题)特點,合理把控关联学科的数量和主次关系,综合相关学科知识,通过设计富有“语文味”的言语作业题,落实语言学习和运用,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例如,“我是探险小说家”语文跨学科作业(见表1)的设计,可通过学习活动群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在跨学科空间里培养学生的多学科整体素养。

3. 调适内容,因自主而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跨学科作业,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发言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可搭建支架,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和获取跨学科知识,并通过实践获得对知识的丰富体验和深刻理解。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第四单元后,笔者开展了“奋斗的历程”综合主题课程活动,并设计了跨学科同步作业(见图1)。在“英雄在我心里”这个板块的作业中,有表演特长的学生可以合作编排诗朗诵、课本剧表演,以演促学,以美育情;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绘制一幅独特的作品,参加“英雄人物展”,以画传情;文笔好的学生,可以写“英雄颁奖词”。自主选做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虽然所接触的内容不同、体验不同,但都兴致盎然、主动参与,从而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三)评价之“融”——基于真实过程,发挥功能,“教学评”一体

评价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学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标强调“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这些新理念需要教师在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中大胆实践,探究多种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诊断和反馈功能,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力。

1. 突出评价的持续性,体现“教—学—评”一致

深度学习理论,要求学习评价要有持续性。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语文跨学科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

跨学科作业的评价主要依据学习环节和内容而进行,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达成预期的目标。学习评价量表需真实指向目标,可以在量表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依据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式的分析、诊断和改进。例如,在“我是探险小说家”跨学科学习中,过程性评价量表的要点包括:(1)故事评价——内容(围绕探险)、特点(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贴近现实);②配图评价——内容(故事情节清楚)、特点(形象鲜明)。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可视化成果交流中体会到价值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既形成对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形成跨界思维,又能够取长补短,调控作业质量。

语文跨学科作业的时空相对宽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跨学科作业,需要过程性评价的持续跟进,也需要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估,总结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中反思与总结,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仍以“我是探险小说家”跨学科作业为例,笔者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了终结性评价量表(见表2)。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2. 突出评价的多维性,彰显育人功能

评价在跨学科作业的实施过程中,能有效促进跨学科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育人价值。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评价,既要凸显语文学科课程目标中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等要素,又要紧密结合其他学科课程内容之间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等相关内容,还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方式,以多维性的评价来提升跨学科作业的育人功能。

总之,语文跨学科作业既是促进每个学习者真实学习的有效途径,又是一个学生彼此合作学习的过程。真实的情境、开放的活动,辅之以适时、多元化的评价,能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并得到鼓舞,从而增强学习兴趣,获得个性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月芬.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实践导向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创新的路径
以“职普渗透”拆解中职招生就业困境的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基于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
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研究
试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浅谈基于实践导向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以实践为导向探索《DSP原理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新闻学理论范式的实践导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