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

2023-03-13 22:04王业林王雪婷
公关世界 2023年23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引言

王业林 王雪婷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岗位要求逐渐提高以及用人单位减招等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复杂。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意愿缺少或不强、就业信息断层,个人定位不合理、盲目跟风等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家校合力、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学生就业针对性,增强大学生的竞争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问题;措施初探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岗位要求逐渐提高以及用人单位减招等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复杂。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人们对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也在不断变化,一些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薪酬待遇有所调整。一些企业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减少招聘数量,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失去了竞争优势。同时也造成了毕业生个人定位不合理、盲目跟风等现象。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意识,缺乏专业知识积累,导致择业时容易陷入盲目,缺少正确选择的能力,不能认清自身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因此,需要通过家校合力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工作针对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现状

(一)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竞争日趋激烈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第一大事,也是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承载着每个家庭的期望。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874万,2021年达到了909万,2022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了1076万人[1]。与2021年相比,2022年增加167万人,这是大学毕业生首次超過了一千万,并且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数字的增幅是最大的。2022届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和增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就业的困难也进一步增加。

(二)就业岗位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提高

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的发展方向正在向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等产业与行业加重支持比例。例如,新能源的持续发展,清洁能源与节能环保的设备生产等[2]。这些新的行业对员工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这就造成了一个两难的情况,一方面,各个公司都缺少人才,另一方面,数以千计的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在目前经济发展大环境下,许多中小企业因资金链短缺、人员调动等因素导致抵抗风险能力减弱,为了保证能在当前环境下继续发展,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会通过选择裁员、降低工薪等方式以节约成本,积蓄资金为后续项目奠定基础。第二,中小企业是市场的重要力量,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裁员会给整体的人才市场带来重大的影响。规模较大的公司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也会对招聘计划进行调整,多数公司出现对人员进行减招或人事调整等现象。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不仅体现在企业对毕业生的招聘需求急剧下降,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和企业之间了解交流较少以及线下招聘活动缩减,导致企业招聘受阻。

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需求减少,高质量岗位稀缺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线上招聘对毕业生就业择业也有一定影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意愿多样化,逃避就业难题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出现了一些学生在学校中“不学无术”“学无所得”的现象,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0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著居民”受互联网“躺平”“精致利己主义”“极致自由”等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不愿努力,缺乏主动竞争意识,不愿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同时部分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容易产生“妈宝”“啃老”思想,在找工作时依存在依赖思想,依靠社会上的“人脉网”找关系来进行就业,如等待老师、同学、家长为其介绍或安排工作,不积极主动参与春招、秋招以及校园招聘等,进而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致使其逃避就业择业。

在就业过程中,人们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时代”,竞争影响着人们的各个方面,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但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对未来没有规划,在思想上,对就业问题不是很重视,没有认识到其必要性。在问卷调查中发现[3],大学毕业生就业信心指数为-1.91%,就业信心相对不足,许多大学生对就业产生消极态度,就业意愿不强,思想上产生“等、靠”等想法,外加“躺平”等不良舆论的引导,使大学生就业积极性进入低谷期。

(二)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信息缺口与就业渠道窄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资源充足,就业渠道畅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择业的重要保证。现在的大学生对就业的了解很少,所了解的就业途径也很简单,仅仅靠网上和人才市场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高校招聘会上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的规模较小,吸纳的人员也不多,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着夸大的宣传、不实的信息和性别歧视等,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途径比较狭窄。

(三)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大学生对个人定位的不合理、不理性

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在学校里所受到的教育大多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的实践。他们中有不少人缺乏主观意识,在毕业之前仍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部分大学生习惯于大学生活,刚出学校这座“象牙塔”,对社会就业形势尚不了解,一味“仰望星空”,“眼高手低”,追求高薪工作,还有部分大学生就业功利性强,选择上趋向于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导致大城市岗位竞争大、人才集中、供不应求而增加了个人就业压力。用人单位选择不当、初次就业成功率较低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对大学生及企业的长期发展都是不利的。传统的大学就业指导以大学毕业生为主,只局限于对大学生目前的就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只是局限于对就业政策的讲解、对就业信息的收集、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忽略了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让学生缺乏一个清晰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

(四)大学生“考研热”“考公热”等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据有关数据统计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465万人,同比增长85万人,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近些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报考人数也逐年递增,出现了“考研热”现象。例如毕业时,部分大学生容易出现三心二意,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精力分散,最后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同时,部分大学生受父辈及传统观念影响,逐渐意识到考公务员相当于拿到“金饭碗”,出现集中扎堆“考公”现象[4],“考公热”较往年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了几千人争一个岗位的现象,这种竞争下将会导致毕业生一旦考不上就会错过最佳就业时间,从而致使就业困难。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一)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家校合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

高校应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实际情况、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针对低年级学生:第一,学校应尽早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教学中关注社会需要,做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化、有效化、精细化。第二,与家长密切联系,通过家校合力,减少学生出现“啃老”现象。[5] 除了选择职业观、价值观、诚信观和创业观等方面教育外,还可以对其进行就业思想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让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从自己的无序推荐变成了学校的有序推荐。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就业的必要性,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和价值观取向, 拓宽技术和眼界层次。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要结合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状况,主动地为大学生制定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制度,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要对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就业指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能够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计划;掌握行业发展趋勢,提升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基本礼仪、诚信意识以及面试技能等方面得到提升。同时,要组建一支专、兼两个方面的职业指导人员,他们不仅需要熟悉职业指导的方法和技能,还需要了解国家和当地的就业政策,为同学们提供理论教学和形势分析。又要有兼职的行业内部成功人士或相关经验,给学生提供求职实际过程中的指导和建议。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避免课程理论化而缺乏实践性;另一方面,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掌握更多的就业知识,减轻学生就业压力。

(三)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更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6] 。首先,辅导员应全面了解未就业学生信息,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就业方案。对于就业工作出现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老师应加强关注,尽快制定并实施“一生一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用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辅导员在帮助大学生职业选择时有较强可信度和针对性,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实习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可雇佣性,增加他们找工作的成功率。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辅导员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

(四)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竞争力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要通过学校、老师、家长的努力以及政府政策支持,更要增强大学生自己的能力。[6]站在学校层次上,大学应该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鼓励与帮助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具有直接性、及时性和现实性等特点,能够直接弥补传统教育过多依靠课堂教学的缺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7]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设英语口语课、口语能力训练课、商务礼仪课等;学校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的环境,如组织学生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并积极创建实习基地等。[8] 同时,高校还应积极组织相关就业活动,例如邀请长期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进校宣讲,向学生讲解有关就业的内容与技巧等。大学生承担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应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9]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注重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同时,高校学生也要关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与情况,充分地做好自我准备。

结语

国家的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10]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一定程度的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地理要素对高校毕业生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的影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等,高校应当用科学的就业指导理论,帮助大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评估和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积极寻找相关就业信息,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适应岗位要求,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做红色江山的继承者,发展者。

参考文献:

[1]吕巍.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文章”[N]. 人民政协报,2022-08-17(012).

[2]程道俊.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

[3]张鹏月,吴雪梅,王芳,孙志鹏.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信心指数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4):145-146+184.

[4]吉祥佩,李宜江.近年来考研热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引导策略―― 基于布迪厄场域和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25(03):83-89.

[5]朱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

[6]王德文.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N].光明日报,2009-02-05.

[7]张函.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应对措施[J].教研教改,2008( 7) : 29.

[8]曹振杰.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206.

[9]何晓丽.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04):20-23.

[10]陈永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8(09):1-3.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责任编辑:宋宇静)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引言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