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推介·
超越边界:智媒时代公民隐私保护的核心逻辑
顾理平(1)
明清之际骈文的演进
吕双伟(2)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体系构建
刘国强(3)
中国古代杂传的文学属性及其价值重估
熊 明(4)
界内与界外:民国时期的租界卫生交涉(1912—1937)
李传斌(5)
跨媒介的故事讲述及其相关叙事学命题
尚必武(6)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罗建文,杨希双(1)
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焦晓云(1)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
吴增礼,胡 鹏(2)
论入党宣誓的政治忠诚意涵
左高山(3)
中国式现代化及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内涵和世界意义
尚 伟(3)
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
刘湘溶,江 琦(4)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
王天民,高涧竹(5)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
吴 恒,陈 晨(5)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方法论的六重向度
尹杰钦,滕茜茜(6)
论中国现代化基本内涵和价值导向的百年变迁
朱前星(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意蕴
唐苇熠(6)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
王雨辰,张 熊(4)
对抗、行动、主体: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齐泽克激进政治哲学探析
孔明安,郭 成(4)
·基层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机构编制的中国特性及时代逻辑
——基于理论、制度和实践的分析
徐 刚(3)
村民自治视域下组级治理的集体行动逻辑
——基于组织—利益—制度三维框架的分析
李 斌,周 欣(3)
·乡村振兴·
中国耕地保护现状、挑战与转型
孔祥斌,陈文广,党昱譞(5)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范方志(5)
·消费经济·
中国居民消费低迷之谜:基于劳动报酬“可支配性”的解释
刘长庚,谷 阳,张 磊(2)
收入冲击、社会网络与消费平滑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分析
陈 彬,何 昀(2)
·数字经济·
数字化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理论
构建
刘 婷,黄 烨(2)
中国数字经济风险测度研究
汤长安,赵新伟(2)
·环境法学·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私属性辨疑
——以“敦煌毁林事件”为切入点
巩 固(1)
环境行政合法性司法审查实践及其规范价值
——以“一湖四水”流域涉水行政案件为中心的考察
肖 爱,张家慧(1)
·海外中国文学研究·
鲁迅作品的域外传播与“世界文学”的发生
——以《阿Q正传》的德语戏剧改编为例
谢 淼(4)
汉拉双语《千字文》手稿及其跨文化意义
陈恩维(4)
1950—1960年代美国的新中国文学翻译研究
纪海龙(4)
·小说创作与阅读·
论科举时空数据中的明清小说创作
胡海义,张雨顺(3)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阅读史研究的思路及意义
温庆新(3)
·辞赋研究·
论谢灵运隐逸行为与思想
——以《山居赋》为中心
钱志熙(2)
论赋无流派的文体机制与创作心理
程 维(2)
郭焯莹“班固结集《楚辞》说”评议
陈松青(2)
·文化传承发展·
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正义
——以城市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的考察
江 凌(4)
尚礼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社区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禹 菲(4)
“揖让而天下治”:中华传统揖让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潘祥辉(5)
异域相合:“剪纸-汉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郭 菁(5)
·数字时代的身份·
话语·权力·呈现:数字身份的生成逻辑
李 伦,孙玉莹(6)
离身认可与具身恐惧:人脸识别公众态度研究
——基于微博数据的情感与主题分析
杨 正(6)
·新时代 新文科 新传播·
新时代新闻学理论体系:语境、问题与取径
操 慧,林 丽(1)
创新与建构: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
陈晓伟,欧阳宏生(1)
认知传播: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融合的理论知识版图
朱婧雯(1)
·网络“守门人”·
“守门人”的守门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范式转变
方兴东,钟祥铭,张 权(1)
是非“守门人”:国际互联网超大型平台治理的实践与困境
申 琦(1)
·馆藏文化传播·
文本叙事与认同建构:解析湖南博物院的公共传播
蔡 骐,刘瑞麟(2)
作为亚文化资本的NFT数字藏品及其交往实践意义
陈 龙,经羽伦(2)
·哲学·
阿格妮丝·赫勒未来社会共同体构想及其当代意义
宋建丽,贺东游(1)
论《精神现象学》中诸意识形态转化的道路、原则和结构
荆 晶(1)
文明互鉴视域下“本己”与“克己”差异性分析
孙冠臣(5)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规律”论的生成路径与三个维度
罗叶丹(5)
王阳明实学思想探析
吕本修(6)
·经济学·
新形势下多国出口限制与我国资源性农产品安全保障研究
钟 钰,甘 林(1)
家庭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成因及空间差异
张俊英,申 婧,雷 芳(1)
双向FDI协调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仇 怡,胡 慧(3)
高校研发对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分析
——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
陈 朴,孙 丹(3)
产业升级的逻辑内涵、现实困境与出路
——基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分析
袁冬梅,李恒辉,金 京(4)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提升居民幸福感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赤平,卞安雯(4)
气候变化与农户相对贫困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刘 波,王修华(4)
资本市场的类群关系及其宏观调控手段解析
赵建群(4)
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5)
20世纪中叶中国生物技术重大突破的经济学阐释
陶文娜,欧阳峣(5)
教育公平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与政策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楚尔鸣,肖文琛(6)
·法学·
跨国追赃没收裁决承认与执行法律机制的革新走势
蒋新苗(3)
论环境保护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运行优化
周 珂,潘 杰(3)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确认违法判决的适用困境及其应对思路
唐绍均,王国平(6)
中国《对外关系法》的全球治理观阐释
银红武(6)
·文学·
元代咏史散曲的思维特质与价值追求
马 昕(1)
卞之琳的智性诗问题考辨
王小林(1)
从《巫女》探析契斯纳特笔下的“地方色彩”
刘肖栋(1)
陈用光与桐城诗派的传衍
李剑波,吴大平(2)
纬书中大禹政治叙事谫论
张玖青(5)
仙境、梦境与诗境——王维《桃源行》重绎
陈才智(5)
论《讲话》与革命现实主义叙事话语的生成及张力
熊江梅(5)
出位之思:图像《孔乙己》的批评功能研究
张 惠(5)
“侧附”说与赋体创作生态
许 结(6)
乐府赋题法与唐代歌行体的形成
吴大顺(6)
孙吴国史修撰的正统新塑和文学新变
徐昌盛(6)
·传播学·
从平移到颠覆:技术可供视域下数字广告的发展演进
曾 琼(2)
在“量化自我”与“质化自我”之间:智能可穿戴系统技术实践中的
数据解读与互动
刘于思,杜 璇(2)
“双一流”背景下学科与期刊融合发展机制研究
张 赓(2)
专业媒体重塑新闻真实的社会责任与实践策略
蔡 雯,汪惠怡(3)
死亡的媒介化配置:赛博格与数字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
刘 涛,汤志豪(3)
知沟弥合:家庭传播研究的国际前沿与自主构建
朱秀凌(3)
范式重构、人机共融与技术伴随:智能传播时代理解人机关系的路径
喻国明,苏 芳(4)
平台使用、污名与认同:平台化二次元沉迷机制研究
李耘耕,孟筱筱(4)
数字鸿沟:定义域的扩展与实践场景的分析
刘 淼(4)
作为媒介的汉字:媒介环境学派的汉字观及其反思
李 红,叶 铖(5)
高校官方微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赋能路径
——基于启发—系统模型的实证分析
杨 果(5)
“深度伪造”侵犯肖像权问题研究
彭桂兵,张凤逸(6)
互动仪式视域下弹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肖 芃,王耀宗(6)
·历史学·
出入“道统”:荀子从祀孔庙的历程及其内涵
刘延福(2)
清代内务府与政府管理机构在奉先殿祭祀中的职责研究
张语延(2)
清华简《越公其事》的文本性质及其所见战国国家统治思想
李健胜(4)
“道论”和“天论”:从《黄帝四经》论“老学”至“黄老学”的世界观演变
袁承维(4)
·语言学·
基于事件变化的现代汉语体貌系统构建
朱 斌,陆方喆(3)
构式“X得不能再X”主观极性义的多维度分析
杨 彬(3)
·青年论坛·
大规模食品安全损害法律救济的实践审思与体系重塑
——基于公私协力的进路
刘春一(6)
明代性理诗人的诗歌传统及其理路
渠嵩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