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苇熠
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现代化”已成为重要主题,关系到中国的存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全面系统的深入阐述成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亮点、创新点,同时也是对党的现代化理论内涵的重大丰富与拓展。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并发展,与西方现代化不同,它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结构。此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归属于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谱系,始终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呈现出人类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普遍特征。基于此,如何正确认识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辩证关系、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从哲学层面,以更为深入的逻辑理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开相关思考。
马克思认为,现代化生成于“现代资产阶级生产”[1]的过程,而资产阶级生产的过程其实就是资本逻辑的展开过程。在资产阶级社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资本逻辑呈现出革命性的一面,在创造出巨大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社会关系简化成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由此开启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进而实现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但由于资本增值本性的驱动,其非理性的一面无限制的扩大,引发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唯有从实践维度超越和驾驭资本逻辑,并对其加强引导,才能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现代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历史转向的显著标识,因此呈现出相似的普遍性规律。这是任何国家、民族皆不能超越的共识性规定,这也是它们无法超越的一般特征。在遵循现代化共识性规定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因民族的历史传统、现实境况不同,决定了它们选择不同的现代化走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22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取得一系列历史成就的关键在于以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为前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之路,在推动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其所呈现的样式存在显著不同,并带有自身的特殊性。基于此,强调现代化道路多元性的同时,要始终坚持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人类现代化规律作为遵循的前提,它是人类现代化普遍规律在中国土壤中茁壮成长的重要成果。在现代化作用下,人类社会开始出现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3]。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进程其实是一种在打破迷信与专制基础上的对理性、科学、自由与进步的追求。从实现程度与表现形式来看,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但是从其呈现的特征而言,它都表现在产业上的工业化、空间上的城市化等方面。
现代化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流变与生成之中。不同国家现实国情与历史传统并不相同,这也导致其最终选择的道路与方案也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压迫下,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是被迫的,也是紧迫的。简而言之,中国现代化问题并不是主动产生的,而是在外部力量催促下的被动产生,先从思想、政治等不同维度引起更为深刻的变革,进而引发经济领域的变革。当现代化被提上日程时,中国的实际境况可用“一穷二白”来形容。这种“‘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4]。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程度与难度是特殊的,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尤其要注重如何在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以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目标。最终,回归实践维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个体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直接诠释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待资本的明确态度,确保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合理驾驭资本。即以公有制为主体保障我国的社会性质,以多种所有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以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批判和摒弃资本的非理性面,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再基于以上基本制度的确立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消解资本逻辑所造成的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23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的现代化有效克服了资本逻辑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以及生态危机。在人与物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作为价值目标,物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工具,物的现代化始终围绕着人的现代化展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人的现代化而言,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正是二者的融合与协调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所主导的以物为本质的现代化。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单线发展观与整体发展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有机统一,也体现出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5]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政治道路,这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作为质的规定性。与西方以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为枢轴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同,与苏联模式也不同,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中国特色意蕴始终凸显,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基本前提,以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为基石,不断改革与创新,不断丰富与拓展其内涵,彰显强大的生命力,从方法论上实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基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本质属性作为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言,“中国式”一方面是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另一方面也包含其内在蕴含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以这种特殊性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本质地区别开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风险以及西方现代性强权的压迫,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成为一种不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历史必然,但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现代化事业才得以彻底全面地展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辩证扬弃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概言之,这是一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实践与理论层面共同推进的伟大实践运动。此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全把人作为现代化的主体,这与西方现代文明资本逻辑框架中的人不同,后者所谓的人是一种在资本逻辑操控下的抽象存在的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在于对自由人联合体的构建,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立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其根本目的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时代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得到进一步明确,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23-24。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集中凝结着根本属性、关键要素、内在联系与实践逻辑,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规律体系。其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探索出来的规律体系。中国共产党在追求现代化与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注重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其进行凝练概括与精辟表述。其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包含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实践指导体系。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背景不同,各国现代化的历程不同,其结果也存在不同。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而是各国共同特征与民族自身特色的综合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也必然符合各国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统一。其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过程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后,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揭示了实现这一中心任务必须遵循的规律体系。其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逻辑的思想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所以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体系,原因在于其本质意蕴反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尤其是反映出新时代成功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守正,为其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创新,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反复思考,才能透视其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创新既指要对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各类重要问题做出原创性的阐释,也要立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国情基础,探索出一条与国内发展内在要求相契合的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个具体概念,这里的“具体”意指理性具体,即多样性的统一,需要我们辩证地对事物诸多本质进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实际进行深入把握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创新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换言之,依据现实问题的多样性,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在“两个结合”的场域中,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论得到不断深化,并最终生成。我们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指导,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持续探索与拓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方法论。从方法论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性贡献进行准确把握,必须坚持与运用好中国道路生成与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在如何看待与如何走好的结合中把握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在中国的时空方位中,实现了对现代化的创新探索,并在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探索的同时,逐渐发现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正是这种本质上的关联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6]。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重要理论来源,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只有这样,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做的主体选择才是正确的。“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7]目前,我国已开始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我们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在社会主义实践逻辑与价值导向的作用下,发现并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世界历史的大区间中,我们要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纳入其中进行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才能妥善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律性的世界意蕴才能得到彰显。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与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革命道路,一方面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也为世界上其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提供了中国式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既推动了本国发展,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新时代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进行了拓展,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与民族提供了更多选择。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又要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以更为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互动逻辑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其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20守正创新的方法论精髓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要始终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逻辑,始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在守正创新中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理论的话语表达、体系构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2]20这就要求我们从新的基本国情出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把握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以拓展和坚持中国道路的能力与自觉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最后,我们党始终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坚持系统观念,进而不断深化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要坚持系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在回答中国之问的实践中拓展与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持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原创性贡献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基于系统的工作方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进行整体谋划,既能统筹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又能抓住关键地区与关键环节,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更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也是充满变革、稳定的辩证统一过程,对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的结合,充分发挥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革命战争时期所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到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及“四项基本原则”这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底线,这些重大战略政策的制定表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关于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底线设定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辩证统一,鲜明的底线意识也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被凸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对战略思维前瞻性与稳健性有机统一的呈现。在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站在战略布局的制高点,我们党能够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目标,科学设定底线,最终防范与化解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坚持以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相结合的方式武装思想,我们必然能够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西方现代化“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8]。与其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典型代表,这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崩溃论”等预言破灭,同时也对“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问题做出了回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问题的源头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价值,以问题导向带动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得到凸显。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统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如何促使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结合,既是新时代场域赋予的时代使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应处理的重要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以对科学理论的实践需要作为重要前提的。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首先要将其回归至马克思主义视域之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停留在空洞抽象的状态,摆脱对现代化的曲解,而这也说明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得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用事实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重要问题。
立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以实现人类根本福祉作为实践目标,通过严密的逻辑关系揭示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深刻剖析并阐发共产主义新世界的特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作为一般规律被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与深化,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现代化建设内容,使其逐步趋向于全面的价值目标。同时,从本质出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西方现代化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超越了现行资本逻辑主导下全球治理体系的剥削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的一条与本国国情相契合的新型现代化之路。“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9],简而言之,对现代化而言,它是一种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重要作用,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统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发挥重要的作用,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积累方式是“以劳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10]。对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进程而言,资本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也为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同时也催生了更为深刻的矛盾,人成为异化的产物。基于马克思主义批判视角,对资本主义自身而言,它已无力解决现代性危机,消灭私有制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路径。“‘驯服资本’的道路就是一条超越‘资本的文明’的道路。”[11]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性分析,一方面是肯定资本的重要文明作用,另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私有制文明的限度得到揭示,开启了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指向未来文明的现代化,它以破除资本逻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题中之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处于21世纪世界格局的视域之下具有独特的文明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现实而言,它呈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优越性,而基于文明逻辑的视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工业文明霸权地位的一种超越,在中国自身发展逻辑与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之中,这种超越皆是成立的。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处于现代化之中的中国人民的精神被动性,从根本上扭转了东方现代化从属于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局面。并且,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相比较而言,它是一种程度更高的先进文明形态,在人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文明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相融合的催生下应运而生,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强大的文明效应、文明前景,对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皆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统回答了“如何建设美好现代性世界”的“时代之问”。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人类社会已进入大变革、大发展与大调整的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群体性的崛起推动了全球治理格局的改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取得的重大成就改变了原有的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格局。与此同时,在此大变局之中,文明冲突论、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涌现。国际上少数敌对势力故意制造矛盾,并将这些矛盾上升至政治层面,大肆干涉他国内政,损害他国正当利益。回看人类社会发展的现状,世界范围内的治理赤字、和平赤字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进程中,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特点,中国在顺应历史发展与把握历史大势的前提下,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为根本遵循,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在一起,将本国人民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结合在一起,系统回答了“如何建设美好现代性世界”的“时代之问”,为美好现代性世界的建构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人类社会在新理念、新实践的推动下逐步迈向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的哲学思维,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作为“中国样板”,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探索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实践模板。如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形成双向互动,推进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同线同标同质,实现标准一体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和谐世界,建立人类社会关系的新愿景。这些大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建设美好现代性世界”的创造性回答,而这些充满哲学逻辑思维的主张、倡议为世界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也为建构美好现代性世界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