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持续深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幼儿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平衡幼儿自主与发展目标的关系,通过什么途径支持幼儿自主,幼儿有哪些自主表现行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为此,文章对幼儿园自主教育展开了课程研究与
探索。
【关键词】幼儿;自主;生活;课程;選择
作者简介:王培春(1980—),女,江苏省淮安生态新城实验幼儿园。
在幼儿教育中,自主是一个关键词,它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相信儿童的儿童观,以及支持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方式、能力生活的教育观,这也是教师开展自主生活课程探索的初心[1]。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体现了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与呵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儿童自己做主。
一、自主教学与幼儿个体发展
开展自主教学,是对幼儿教育主体地位的尊重;养成自主能力,是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支持。
(一)支持幼儿自主的表现
自主,是指自己主动,不受别人支配。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教育要服务于人的终身发展,而自主性是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属性。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阶段,幼儿的自我概念逐步形成,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尊重幼儿独立的人格,以及支持幼儿主动探索,这是对幼儿成长最好的支持[2]。
对幼儿自主的支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材料和机会,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二是尊重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营造宽松环境,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获取生活经验。比如在幼儿园生活中,将规则要求变成环境的暗示,体现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尊重;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动作发展水平的取餐工具,体现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尊重;平衡营养标准和幼儿个体的需求,体现对幼儿人格的尊重。
(二)支持幼儿自主的要求
皮亚杰提出,幼儿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来适应环境和建构经验的,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主动参与,这样才能够使主客体产生作用,形成新的认知图式。以幼儿在园起床穿衣服为例,幼儿如果每天都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帮助,就很难形成自主起床和穿衣服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用语音、音乐、光线等环境暗示幼儿起床时间到了,并为其提供穿衣服的垫子、镜子等环境材料,或是提供示范,使幼儿在反复训练后积累起床和穿衣的经验。让幼儿主动参与,这才是其有效学习的重要表现[3]。
(三)实际教学中幼儿自主发展存在的不足
在幼儿园生活教育实践中,对于自主的理解有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倾向是理念上支持幼儿自主,但是在行为上限制幼儿自主。限制行为主要表现在环境材料的提供和规则的要求方面未能满足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的需求,甚至包办代替。例如,保教人员虽然安排了自助用餐的活动,但是又要求幼儿集体洗手、集中排队,给幼儿提供单一的取餐工具,取餐流程、取餐量也设有限制,“自主餐点”徒有形式。
另一种倾向是完全放手的自主,一味追求自由自主,而模糊了幼儿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例如,保教人员只提供午餐和工具,怎么取餐、取多少餐、如何进餐、如何做餐后清洁等完全让幼儿自己去解决,长此以往难以保障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应摄入的营养量,难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和发展。
二、将生活元素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
生活,既是幼儿获取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开展幼儿自主生活课程的课题研究
为进一步支持幼儿实现自主,笔者所在的淮安生态新城实验幼儿园成立了课题组,结合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观点,开展以“幼儿园自主生活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为项目名称的课题研究。“以幼儿为中心,注重他们实际经验的获取”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幼儿自主”与“教育目标”如何平衡是课题研究需要攻克的难点;“最大限度支持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进行生活”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初心;“最大限度”隐含着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不断权衡幼儿自主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和价值的过程。
(二)找准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园开展自主生活课程的探索主要从幼儿发展、教师支持、保教质量提升这三个方面出发,落点在以下三个目标上:使幼儿能够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开展日常活动,有更多自主的行为表现;教师提供环境材料支持,最大限度地放开手,真正做到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初步形成幼儿自主生活课程的园本实践框架,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认识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从基础做起,调整教学目标,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避免幼儿出现抵抗情绪,如此才能更顺利地完成教育指导工作。
(三)梳理细致丰富的自主教学内容
起初,课题组针对入园、盥洗、就餐、喝水、如厕、午睡、离园、自由活动八大生活环节展开研究。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内容是高度重复交叉发生的。例如,在一日生活中,盥洗可以是一个单独环节,但它也有可能在入园、午睡、自由活动等其他环节中出现。因此,课题组各研究成员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结合原有八大生活环节进行生活内容的梳理,总共梳理了如自主早点、自主盥洗、自主整理衣柜、自主增减衣服等几十项自主生活内容。
(四)利用检核表记录幼儿行为
为了解教学策略是否有效,课题组根据不同年段、不同班级、不同生活内容设计了生活内容的“幼儿自主行为检核表”,并利用检核表对幼儿的自主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例如,为了解小班幼儿在喝水环节中是否有主动喝水的意识和行为,教师设计了“小班幼儿自主喝水行为检核表”,内容有“主动/在成人提醒下、取水杯/小碗/果汁杯、走到茶桶/饮水机前、打开水龙头/求助成人打开水龙头、接了一满杯水/半杯水、找到座位坐下喝水/走到同伴身旁喝水/站在杯箱旁喝水/走到区域(室外)喝水”等,将幼儿在喝水过程中的动作行为一一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
(五)在评价过程中动态调整教育策略
设计检核表,观察并记录幼儿动作行为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和行动过程。首先,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能够反思自己提供的环境材料、教育策略是否贴近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是否有利于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在使用检核表时不断调整表格设计,力求准确概括幼儿所表现的自主行为。最后,教师在记录幼儿行为时若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反思所提供的环境材料、规则要求是否能够促进每一个幼儿都能自主地开展生活活动。
例如,教师在利用“中班盥洗环节自主行为检核表”观察时,看到幼儿排了较长的队在等擦脸、照镜子,就反思自己设置的环节是否偏向于集体行动,材料提供是否单一,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性。于是,教师将盥洗和其他生活内容或游戏整合在一起,并且提供不同的镜子、梳子、小毛巾等。教师通过调整环节设置和丰富材料,让幼儿更能自主决定盥洗的时间、方式和地点。
(六)进行班本化的理性思考
如何厘清自主和自理的关系是研究过程中经常碰到的疑问。有教师提出,拿杯子接牛奶等行为只是代表幼儿为自己服务,并不能判断幼儿是否自主。针对这个观点,课题组展开了研讨。有的认为,幼儿只有先会自理才谈得上自主,自理是另一种程度的自主;有的认为,自理是基本生活能力,它不能反映幼儿是否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開展生活活动,不应该在研究范围之内。两派观点都具有一定的道理,经过进一步的研讨和尝试,不少班级将检核表中的“关键行为”进行了分类,一类是完成生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也就是“自理行为”,另一类是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方式开展的行为,可以称为“自主选择行为”。小班的检核表中出现更多的是“自理”的关键行为,而中大班的检核表中出现更多的是“自主选择”的关键行为,并且同一个年段的班级的检核表内容也各有差异。各班教师都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课题的研究。
(七)平衡幼儿个性与发展目标的关系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和自由的边界如何把握一直困扰着教师们。如保健教师提出了问题:开展自主后幼儿进食的量达不到营养标准怎么办?
在研讨中,有教师认为,进餐环节不能过于自主,因为幼儿膳食配置是专业保健人员根据幼儿的营养需求科学设定的。另一部分教师认为,营养需求因人而异,我们鼓励幼儿自主就是要鼓励幼儿表达个性需求,因此进餐必须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经过观点的碰撞,最后教师们达成共识,今后再遇到此类问题时,需要结合问题的情境,在给幼儿自由自主和发展目标间做判断并取得平衡。以吃早点为例,在天平的两端,一端是幼儿自己选择吃什么吃多少,一端是幼儿身体发育的需求。如果幼儿选择少吃或不吃,教师就需要考虑和评估这些行为对幼儿当下的健康和未来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研讨中,教师们深深认识到,自主往前一步是放任下的自由,很容易模糊幼儿的发展目标;自主退后一步,是规则下的控制,这样的机械控制,是眼中无幼儿。只有平衡好发展目标,做到眼中有幼儿,才能培养出自主、自信的儿童。在实践中,教师们主动打破自己以往的惯性思维,遇到困惑,学会了观察、等待和对具体事情进行分析与判断。
三、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支持幼儿选择
选择,是幼儿在多种材料和行为路径中做决策的过程,也是幼儿具有自主能力的体现。
(一)选择是幼儿在生活中自主的主要表现
在使用行为检核表记录时,教师们发现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开展活动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贴近自己经验的工具材料进行生活活动的幼儿具有更强的自主行为表现。因此,教师们将促进幼儿自主做出选择作为支持幼儿自主生活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在自主早点环节,幼儿能在3到4种取餐工具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是幼儿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主要表现。
(二)基于对幼儿的了解支持幼儿选择
教师只有了解每位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策略,才能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大班幼儿自主盥洗为例,因为大班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较高的自主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地完成盥洗。
(三)创设宽松的环境氛围支持幼儿选择
愉悦和自主是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应该呈现的状态。只有师幼互动和谐、活动规则开放民主,幼儿才会有自主的兴趣和动力。以中班幼儿自主整理衣帽柜为例,幼儿选择在什么时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整理,都需要有宽松的环境氛围和规则支持。例如,在整理衣帽柜的时间上,有的幼儿想在餐后整理,有的幼儿想在起床后整理,有的幼儿想在离园前整理,这就需要宽松氛围的支持。可见,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重要前提。
结语
通过研究,课题组收获最大的是幼儿的自主能力和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们学会了用辨证的方法平衡幼儿自主与发展目标的关系;对幼儿的自主、自理、自由有了自己的理解与价值判断;对自主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有了具体的策略;能自主设计评价幼儿自主行为的研究工具等。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更多的幼儿自主能力培养路径值得教师继续去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白晓霞.生活知行 游戏获真:幼儿园求真课程的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2022(07):32-35.
[2]本刊编辑部.建构有益经验,推动课程向上生长[J].教育家,2022(03):41.
[3]顾丽娜.解读幼儿游戏行为 发现幼儿真实需要:“无边界学习”理念指引下课程游戏化的开发研究[J].教师,2019(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