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菲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思政成为当前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1]。体育课程思政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元素,依托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来实现“以体育人”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内容,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是体育教师一直以来致力于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耐久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一课为例,旨在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设计的小学体育教学新思路,以期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要以体育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构建由专业知识技能点、思政融入点、育人目标点为一体的课程目标[1]。因此,教师需要先分析运动技术,然后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这样才能实现“明德”与“精技”的互融,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能习得运动技术,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思政教育。
耐久跑是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耐久跑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学会合理分配体能,克服“极点”;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体育品德。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其中所涉及到的思政元素也有很多,如学习一些建党、建国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学习中国共产党优秀的精神品质等。结合耐久跑的运动技能特点,笔者计划在耐久跑教学中渗透建党、建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同时让学生学习和感受中国共产党员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等思政元素。
因此,在分析运动技术与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耐久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让学生熟练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合理分配体能;2.在耐久跑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敢于超越自我、团结合作的体育品德;3.通过游戏和活动体验,让学生了解建党、建国的相关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
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应让学生在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练习中实现思政的培养[2]。《耐久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一课以耐久跑作为体育知识学习,在耐久跑的练习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适时、适当地融入思政目标。本课设置了四个主要练习活动。
让学生充分热身是体育课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本练习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由散点慢跑过渡到短距离慢跑,为接下来的耐久跑做准备。此外,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是1921年7月1日,也在慢跑的热身中增加了趣味性。
首先,学生分散到场地进行自主热身慢跑,接着教师进行喊数抱团游戏,从数字“3”开始,让学生先熟悉规则,逐渐过渡到数字“1、9、2、1、0、7、0、1”,共8次,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喊出的数字集中相应人数的小组并迅速在原地手拉手围成圆圈。其中,当教师喊到数字“0”时学生需原地抱头蹲下,喊到数字“1”时学生需原地双手叉腰直立站立。游戏结束后,师生交流活动一的感受,再次巩固建党纪念日知识(图1)。
图1 “开天辟地一声雷”游戏示意图
通过初步练习,得到充分的热身,且通过师生交流,学生已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经过充分的热身后,教师向学生渗透耐久跑的呼吸方法:跑步时要有节奏,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三步一吸气,两步一呼气。接着,让学生进行“南昌城楼一声枪响”的游戏,在游戏中开始慢跑练习,同时了解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学生先自由散点慢跑,听到哨声后,学生需要迅速向中心靠拢并完成四列纵队的集合,集合完毕后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摆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日1927年8月1日)的数字“1、9、2、7、0、8、0、1”八个序号桩跑,每跑完一个桩后需要折回中心再往下一个桩跑,完成最后一个序号桩后再慢跑到中心点集中。在跑动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渗透耐久跑中途中跑的技术要领。经过练习,学生已经由短距离的慢跑逐步转为长距离的耐久跑,部分学生的体能也已消耗较大,出现“极点”征兆,但通过团结合作,每列小组均能成功完成任务(图2)。
图2 “南昌城楼一声枪响”游戏路线图
经过“南昌城楼一声枪响”的游戏,学生基本上能掌握途中跑的技术,控制跑步时的呼吸节奏,体能也消耗了不少,因此,练习活动三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尝试挑战突破身体“极点”,并在“漫漫长征路”这个过程中感受长征路途的艰辛,充分体验顽强拼搏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此环节是让学生组成四路纵队跑步,跑步路线是中国工农红军四路红军长征途经的14个省,即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西康、河南、陕西等地(每个省名均贴在序号桩上)。跑步方式是用纵队跑的形式进行,同时穿梭式耐久跑。每列纵队可选择不同的省(序号桩)出发,但一定要跑完14个省,且每次跑完1个省后必须返回中心再出发,从而让学生在耐久跑的练习过程中重温漫漫长征路(图3)。
图3 “漫漫长征路”游戏路线图
经过漫漫长征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学生再分成四列纵队往中心点集合,集合完毕后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依次跑出1949年10月1日,即“1、9、4、9、1、0、0、1”数字序号桩,每次跑完一个数字后须返回中心再出发。针对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允许其跟随在队伍后面,以快步走的方式完成小组任务,先到达终点的组员需要一起为他们加油鼓励,所有成员全部到达终点后,小组成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游戏,巩固呼吸方法和克服身体“极点”,充分体验团结合作和顽强拼搏的快乐,并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斗的情感。
经过前三轮的练习,每列纵队中均存在部分体能欠佳或意志薄弱的学生,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挑战身体“极点”,实现小组内“不抛弃、不放弃”,感受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此次练习,教师让学生自行调整小组成员的顺序,将体能好、意志坚强的学生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而体能较差、意志薄弱的学生则排在中后位置,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尝试突破身体极点。重新排好队伍后,学生先按4路纵队集中到中心点,教师在场地四周的序号桩上贴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接着,学生在听到教师的口令后,迅速跑向指定的序号桩,在跑到序号桩时需要大喊该词语,随后再跑回中心点,以此反复12次。经过这12次的耐久跑,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能已经被消耗的所剩无几了,但他们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方式克服困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坚持跑到最后,顺利完成并克服了身体“极点”,少部分学生也以快步走的方式完成了小组任务,挑战了自己的身体“极点”(图4)。
图4 “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游戏路线图
耐久跑这节课重点是掌握耐久跑中途中跑的技术以及正确的呼吸方法;难点是合理分配体力,克服“极点”。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本课结合了思政元素,设置了三个情境,分别是“南昌城楼一声响”“漫漫长征路,建国何其幸”“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在这三个练习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不同的情境,不但增加了耐久跑的趣味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慢跑练习中了解建党、建国的相关历史知识,从而渗透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思政教育。
本课的耐久跑共分为三次不同形式的练习,且每次练习均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情境创设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每次练习耐久跑的时间逐渐延长,跑步难度也逐渐增加,学生从围绕中心点跑8次逐渐增加到14次,随着体能被逐渐消耗后又跑了12次,真正做到了耐久跑,学生的练习密度非常大,体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有效地实现了让学生掌握途中跑的技术、正确的呼吸方法、合理分配体力、克服“极点”这一重难点。此外,针对体能较差、意志薄弱的学生,教师则采用调整小组成员顺序,小组内互助鼓励,适当降低要求等方式,从而帮助他们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而在三次不同的训练中,教师均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即体验建党建军之不易,漫漫长征路之艰难,建国之幸,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憧憬,随着创设情境的演变,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也越来越强烈。每次活动结束,教师均会进行师生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总结耐久跑的方法,分享活动中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很清晰地体会到,虽然在这些活动中身体会感受疲惫,但通过个人和小组的努力,更多是体验到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意义和快乐,感受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自豪,从而突破本课的情感培养。如在活动二“南昌城楼一声枪响”的游戏后,教师让学生交流两个问题:“刚才8次跑步的数字换成日期是什么时间?慢跑过程中自己是如何克服疲累,控制好呼吸的?”经过引导,学生可以很快了解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是在1927年8月1日,教师借机引导学生重温其历史意义,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每一次喊数抱团都不容易,学生不仅需要认真观察,更需要得到同伴的配合才能完成,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中的不易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又如在练习活动三“漫漫长征路,建国何其幸”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交流两个问题:“在跑步的过程的时候,心情如何?”在完成最后一个序号的慢跑时,心情又如何?学生就能充分感受红军长征的不易和建国的快乐,并在跑步的过程中体验团结合作、奋勇拼搏的快乐。
《耐久跑——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梦》一课让学生在不同程度的慢跑过程中学习耐久跑的方法,并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重要节点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团结合作、奋勇拼搏的精神品质意义和快乐,顺利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实现了“明德”与“精技”的互融。体育课程思政是当前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育中应多分析体育教学内容,并寻找契合的思政元素,从而真正落实“以体育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