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探析

2023-03-08 22:50:44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理论课人文

谢 春

(广西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00)

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然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虽然大部分的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已经高度重视、 尽心尽力了, 但是其实际效果与我们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相差还是很远。 究其原因, 就是没有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 笔者认为, 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

一、 新时代的教育目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事业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 作出了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 为我们吹响了新的前进号角。 新时代需要新德育,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必须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 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 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从着眼全局和把握关键的大局思考, 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 为谁培养人、 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重大教育问题,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根本要义, 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 各种西方思潮不断流入, 我国高等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教育理论界影响最深的是西方理性主义教育哲学[2]169。 20 世纪中期,西方的教育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其明显特征是工具理性统治了学校教育。 工具理性是以实践为途径来确定工具(或者手段) 的有效性, 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 工具理性本质是物化世界, 是目的与手段的分离, 追求的是效率而忽视精神价值。这种哲学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 这种理性主义作为教育哲学引入学校却出现了一系列的偏离: 把学校当作加工学生的生产线, 把学生当作发展经济的工具来培养,出现了“空心人” 现象。 进入新时代,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这是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所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势在必行。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灵魂所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课程,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大学生键全人格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必须围绕这个根本任务不断推进不断探索, 必须加强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让学生有丰厚的获得感。 例如, 在中医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就是要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医文化的育人功能, 整理和编辑好中医药经典作为教学案例。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案例,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案例、 讨论和分析案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 因为中医传统文化、 中医药名言警句和中医药名家的成才历程, 都蕴含有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是医学生既熟悉又愿意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 其实, 中医经典不但蕴含着丰厚的育人哲理和育人功能, 而且是历代国人教人成才的基本方法。 2020 年9 月23 日发布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要“培养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这对新时代医学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专业技术层面要尽力做到精益求精、 医术精湛, 即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 《备急千金要方》 中 “大医精诚”之 “精”, 还要使自己有心怀良善、 妙手仁心的医学人文精神, 即 “大医精诚” 中的 “诚”。 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职责, 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3]276。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 “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 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 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4]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即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张扬学生的个性, 塑造学生的现代特性, 造就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 以学生为本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因为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绝对的主体,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 这种教育教学观在新时代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 其实,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矛盾综合体,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体的属性, 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 学生双主体的互动过程。 这种认识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路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 自觉性和创造性。 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除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钻研专业基础理论, 把握所教学科知识的发展动态, 关注学科最新的理论成果, 积极探索适应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新路子; 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必须要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实现, 即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以探究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开拓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善于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主体的特征, 并及时把握双主体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条件和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力提升教师“教” 的实效和学生“学” 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离不开教师的主导, 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思考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在启发中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灌输”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 但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坚持理论“灌输” 的同时, 还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教学, 在平等沟通、 民主讨论、 互动交流中, 让学生成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只有从这一点着手,整个教学的成效才能得以提升。

三、 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自身的六种素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

打铁必须自身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政治立场、 政治信仰坚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 要注重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让有信念的人讲信念, 才会有底气、 有生气、 有力量, 理想信念才能传得开、信得过、 扎得下根。 理性之美需要感性之美的烘托, 以文化人离不开以情感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要深, 要在厚植爱国爱民族爱人民情怀上下功夫。 要寄真情于民族、 人民, 寄真情于教学, 寄真情于大学生, 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心系社会, 与时代同频共振, 汲取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养分以丰富思想, 培育宽广而深厚的情怀, 不断践行立德树人,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新时代、 新情况、 新形势、 新目标、 新任务要求新的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维要新, 要在强化理论方法上下功夫。 锻炼放眼全局谋一域、 把握形势谋大事的能力, 不断提升认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要广, 要注重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以知识、 真理和道义的力量获得学生的价值认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律要严, 要注重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强化自律意识, 坐得住“冷板凳”, 耐得了寂寞,经得起诱惑, 守得住底线。 古语说得好: 正人者,先正己。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要正, 要注重在人格魅力感召人上下功夫。

四、 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

中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殊性, 大部分医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医学内容没有相关性,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和成就感不强。 医学生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 参与度不强, 进而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5]248。 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认识错位, 即只重视教师教的主体而忽视学生学的主体, 从而导致整个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缺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双主体互动的过程, 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 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整个教育教学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以全面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中心, 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评价标淮, 为学生的生活、 学习、 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此,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取得成效, 教师首先要树立两种根本的理念。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树立双向互动的理念。

在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教师确立双向互动的教育教学理念, 其本质是强调教育教学过程始终是双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 缺少任何一方参与的教育教学过程都会使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对立统一规律认为: 任何事物内部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这种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 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而矛盾的双方又互为前提和条件, 相互依存, 共同存在于统一体之中, 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个性不断地张扬, 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在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增设了大量的医学人文课程,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加强了中医经典的课程, 学界已充分认识到了人文是人类文化的核心, 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 它集中体现为尊重人、 关心人和爱护人, 是千百年来所有医者与患者的精神桥梁。 中医学从根本上说就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学科, 整个中医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精湛的医学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然而, 现在的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是困惑整个医学教育的核心所在。 究其原因, 就是在整个医学人文教育中只重视人文知识的教育, 以灌输式等方式强加于学生, 结果使得医学人文教育流于过程化和形式化。 医学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让医学人文知识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的机制。 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总之, 时代是思想之母, 实践是理论之源。 德育产生于现实社会, 时代滋养培育人的德性。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除了需要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 最根本的是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 只有这样才能经受起新时代面临的挑战而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理论课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