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2023-03-08 13:37孙瑞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标日语学业

孙瑞奇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面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面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新形势、面对推进教育现代化以及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22 版)》,迎合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基础日语教育的发展。2022 版义务教育课标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在知网、维普数据库的搜索,截至2022 年9月,对2022 版义务课程标准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对课标内容的解读和分析、课标的比较研究。课标的比较研究可以分为国内外义务教育课标的比较、某一科目新旧义务教育课标的比较。目前新旧课标的比较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化学方面。此外,国内对义务教育小语种课程标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比较新旧义务教育阶段日语课程标准,分析其变化和新的特点,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一、框架的比较分析

框架是宏观把握课标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课标文本来看,最为显著的就是框架的改变。

旧课标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分级标准、实施建议四个部分,新课标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个部分。通过表1 可以发现,新旧课标仍存在相似之处,例如附录部分保留交际、语音、词汇、语法、教学和评价实例。但框架仍然做了一定调整。首先,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单独作为一级标题,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地位发生改变,内容也更加充实,凸显了此次日语课标的定位和本质。其次,课程目标部分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目标观由三维目标观转变为核心素养。再次,新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对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作出详细的解释,对学生学习成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最后,新标准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突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

总之,新标准仍保留了旧标准的许多部分和结构,在措辞上或许发生了变化,但仍承担着同样的任务,同时也增添了符合当下时代的新要求和符合当前教育潮流的新要素。

二、具体内容的比较分析

(一)课程性质

新旧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没有改变,都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日语工具性作用,同时借助日语形成对日本的基本认识,对中日的关系形成初步认识。不同的是,旧课标日语学习的成果主要是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和合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而新课标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更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刻认识本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形成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意识。(关键词如下表1 所示)

表 1 新旧义务教育日语课标课程性质的关键词

总的来看,新旧课标课程性质十分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从重视学生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人生观、品格到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其意义和内涵是超出旧课标的,也超越了日语本身的学科属性。

(二)课程目标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是围绕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目标,每个目标包含三个维度。新课标将课程目标细化为清晰的两层:第一层,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第二层,每个要素的三个维度。旧标准的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级目标,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素养、学习策略五个方面入手;分级目标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每个等级以上述五个方面为核心作出要求。然而,旧课标对三个等级的解释并没有细化,只在每个等级作了较为笼统的要求,未解释其深层次的含义。

新课标对于核心素养作了详细的描述,核心素养的核心思想是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理解文化多样性,扩展国际视野,获得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通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实现总目标。与旧标准相比,新课标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事实上也是课程性质中文化自信的又一体现,注重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思维品质在以往的课标中往往是简化于其他内容中,而新课标将思维品质单独提出,注重学生将所学知识实践于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起问题意识。

(三)课程内容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由六个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标中将学生的日语学习水平分为一至三级,与高中阶段的四至六级相互衔接。旧课标按照课程目标的分级要求,提出具体的分级标准,只对语言技能部分进行了三级划分,其他四个要素则是综合性的提出要求,难以看到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具体内容来看,新课标对旧课标进行了一定的删减、改变和增加。其一,新课标增加了 “主题” ,日语课程中包含生活、人文、社会、自然四大主题,要求在教学时应循序渐进,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开始,进而延伸到国际、社会、卫生等有一定理解难度的主题,并且采用任务群的方案,将课程与实践活动、核心素养以及其他课程相联系。其二,增加 “语篇” ,对日语课程的语篇有了更为详细、细致的规定,拓宽语篇的类型和获取渠道,同时强调语篇的人文性与适用性,构建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其三,高度重视日语课程的文化理解。新课标基于核心素养中的 “文化意识” ,增加 “文化理解” 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既注重物质文化的学习,也注重精神文化的学习,双管齐下,对国外的文化形成认识,同时注重学生的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看待中外文化。其四,日语课程不再是旧课标中简单的听、说、读、写,新课标增加了 “看” 和 “展示” 。 “看” 的技能突出发展针对影响图形、标识和色彩等非语言符号体系的识读能力[1],这也符合承载于网络的新兴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在当前新兴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真正看懂日语、会用日语、用好日语。 “展示” 这一技能需要学生真正掌握听、说、读、写、看这几个技能,并将其综合运用,将所学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其五,新课标的 “语言知识” 部分与旧课标都是分语言、词汇、语法,但新课标有更明晰的分级目标,例如语法部分明确要求每个级别应掌握的语法点,一级应掌握 “が、に、の、よ、を” ;动词、形容词的部分词形变化; “こ、そ、あ、ど” 系列指示词。而旧课标只是简单指出了解语序和句子结构、词类基本功能等,并没有分等级阐述。新课标的表述清晰,日语教师一看便知每个等级学生应完成的课程任务,利于教师展开教学。其六,新课标丰富了语言技能的内涵,使其更详细、充实。语言技能分为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前者包含听、读、看,后者包括说、写、展示。

(四)学业质量

在2022 版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中,第一次出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相应也增加了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可以直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和教育评价,是促进核心素养进入学科和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育评价的桥梁[2]。

日语新课标首先介绍了学业质量的内涵,其次以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为依据描述学业质量标准。新增的学业质量要求学生从接触到的语篇、生活现象中,根据情景、任务调动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做到明确表达自己,最终习得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资源管理能力等。如此,学业质量标准就可以将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考试、评价相互沟通、相互连接。

(五)课程实施

新旧课标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阐述课程实施,但新课标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更加直接有效,倡导教师在日语课程中通过 “理解与梳理” “表达与交流” “探究与建构” 三个路径组织 “日语实践活动” ,并且提供了相关的教学活动示例,清晰易懂,利于教师理解并将其用于课堂中。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程创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培养自身的各项能力。

第二,在评价建议上,旧课标以实现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一课程目标为核心,考查学生日语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则倡导课程评价要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且期望以评价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提出了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与期末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具体做法。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命题依据、命题规划、命题要点、命题步骤等。新课标的课程评价并不是单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评价,它不是为了单纯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级目标多层次,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

第三,在教材编写建议方面,旧课标只是简单地给出了编写原则,新课标则提出了具体的教材内容选择和教材结构设计,相较之下具有鲜明的指导性。

第四,由于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课标增加了一类新的课程资源,即数字资源,与其他两类共同推动课程的实施。此外,新课标对教师选择课程资源提供了一些思路,给教师较大的自主权。

第五,新课标新增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一方面是指教师接受新课标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唤醒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培养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2022年版义务教育日语课标的新特点

(一)突出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力的重要性

与旧课标相比,日语新课标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通过教材中的语篇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认识日本的文化,发现日本文化与我国文化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更好理解日本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自觉和精神,即积极宣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自觉,以及形成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尊重别国文化的同时也热爱本国的历史、文化、精神、习俗,并将其推向世界。

(二)重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与科学研究相比,教学研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它应当融入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自觉、专业生存智慧和专业生活方式[3]。2022年版日语课标增加了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视。一线教师往往被认为应当专注于教学,而教学研究往往被认为是专家或学者应当关注的领域,但实际上,教学研究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事务,而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生活息息相关的。2022 年版新课标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并积极倡导广大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中,获得更有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一方面,教师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在教师自身亲历的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以解决此问题为导向,收集学生和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同时提高教师自身能力。

(三)明确学业质量的内涵与标准

2022 年版日语课标针对学业质量内涵作了详尽的说明,学业质量并不是自成一派的,而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与课程内容相联系、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日语学习规律为参考。学业质量通过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的综合表现来体现学生的日语学习水平,借助学业质量标准,能够指明日语教材编写的方向,指导日语考试命题,更好更全面地评价和判断学生的发展水平,从而引导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达到要求,拥有新时代所需人才的特质,发挥新课标的育人功能。

(四)树立跨学科学习观

英国学者吉本斯(Michael Gibbons)等人提出 “知识生产模式” 理论,指出知识生产的两种模式——模式Ⅰ与模式Ⅱ。模式Ⅰ是基于学科的传统知识生产,而模式Ⅱ的知识是在跨越学科的社会和经济情境创造出来的[4]。2022 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强化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大力倡导跨学科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显著特点[5]。在日语新课标中,跨学科主要体现在日语实践活动和教材编写中。在组织日语实践活动时,选择能够呈现跨学科的主题,设置情境化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跨学科性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跨学科的特点将主要体现在语篇的选择中,将日语学习与艺术教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等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

四、结语

义务教育日语新课标是在2011 年版课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创新,它不是对旧课标的全盘推翻,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旧课标的完善与发展。新课标删减了落伍的旧形式,增加了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内容,它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以育人为最终目标,阐述了日语课程性质与日语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明确学业质量的内涵与标准、引导学生树立跨学科学习观。2022 年版义务教育日语新课标或许并不完美,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课标将持续发挥其优越性,继续推动日语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猜你喜欢
课标日语学业
艰苦的学业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