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是幼儿自主再现和实践生活经验并伴有愉悦情绪的活动,也是幼儿自发、自主和自由的以满足过程大于结果的非功利性活动。在幼儿园的游戏中,我们还经常在游戏现场看到混乱无序的游戏场景或简单重复的游戏行为,还有可能出现教师显性、不适宜的介入方式或灌输导演式的游戏指导倾向。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努力尝试提高指导幼儿游戏的水平,但对于如何最有效地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游戏活动,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还有诸多困惑。教师们比较缺乏观察游戏生长点、促进幼儿游戏水平发展的实践方法。本文基于游戏 “观察—解构—重建” 的循环改进路径图,开展游戏动态研究,梳理幼儿园游戏支持的实践路径、实施步骤与游戏指导要点,为教师构建初步的游戏指导实践支架,帮助教师在游戏开展中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适度助推,不断引发幼儿持续地向富有成效的高水平游戏发展。
游戏中,儿童心理层面的 “愉悦” 和精神层面的 “自由” ,是他们在游戏中的原动力。尊重、欣赏幼儿自发的游戏情节或游戏主题,在观察中找到 “支持” 游戏的契合点,护持幼儿游戏的激情,才能有效助推游戏向高水平发展。因此,游戏指导的改进路径蕴含了 “观察—解构—重建” 的循环延伸和多种发展的可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 “观察—解构—重建” 循环改进路径图的构建思路,首先是探寻和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游戏兴趣,厘清并找准幼儿游戏的生发点;其次是梳理支持游戏的策略和游戏助力方式,也就是a 游戏如何到b 游戏,教师可以建构哪些适宜的支架,助力游戏角色、内容或行为的不断生发,使游戏不断走向更多的发展可能,最终成为较高水平的n 游戏;最后是梳理支持游戏发展的策略,支持幼儿的游戏水平持续上升,向富有成效的高水平游戏发展[1]。
图 1 “观察—解构—重建” 循环改进路径图
依据 “观察—解构—重建” 循环改进路径图的构建思路,如图1 所示,循环改进路径图的内容主要涵盖了观察游戏行为—解构游戏生发点—重建游戏内容、环境、材料或支持方式等主要步骤。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反复依托 “观察—解构—重建” 循环改进路径图的指导流程,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持续收获较高水平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游戏经验的拓展与幼儿经验网络的构建路径是同步发展的,幼儿在游戏中旧经验不断重复改造,新经验不断产生是幼儿游戏发展最有动力的源泉。因此关注游戏过程,在游戏中与幼儿 “对话” ,适度引发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发挥教师的游戏指导作用,让游戏的吸引力和挑战性同在,方才能发展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和重构力,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 “有痕” 发展。因此, “观察—解构—重建” 循环改进路径图的实施步骤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第一,持续观察,透过幼儿平等的游戏视角,给予幼儿游戏主题、情节、玩伴、环境的主导权,让其充分享受游戏过程的愉悦和自由。
第二,给予幼儿较为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观察记录和评估幼儿的游戏行为,从幼儿的游戏逻辑入手,捕捉幼儿游戏的关注点和兴趣所在,研判游戏的价值取向。
第三,持续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析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游戏已有经验、空间和材料利用、同伴合作、游戏走向等多方面分析幼儿可能需要的支持策略,巧妙搭建问题支架,引发幼儿的注意和思考,让游戏中的 “问题” 带着孩子 “走进” 游戏,使游戏经验的拓展和建构与幼儿经验网络的构建路径同步,推动游戏情节的不断生发。
1.空间和时间支持策略
游戏中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幼儿游戏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寻找适宜的游戏介入时机,试探性地尝试参与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充分的游戏空间和时间的支持下逐步提升游戏水平。在游戏中,幼儿既遵循生活的逻辑,也表现出游戏的逻辑,游戏中的幼儿是游戏的主宰者,是自我意志的主动把握者。游戏中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也要放慢自己的 “步伐” ,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与所作所为,让幼儿感受游戏带来的 “即时快乐” ,寻找适宜的介入时机,通过调整材料或丰富游戏经验等方式来支持生发的游戏主题和情境,让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和材料支持下,收获归属感和愉悦感。
2.对话 “问题” ,互动推进策略
游戏精神凸显师幼的对话特质,这是一种双向的关系。这意味着在游戏中教师放下权威和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在观察和聆听中共同探寻和尝试解决游戏中发现的游戏材料不足、经验支持不到位、游戏环境需调整、操作技能不足、游戏同伴冲突等各种问题。通过与幼儿对话,回顾游戏过程、探讨游戏推进方案、讨论人际冲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回到游戏问题产生的原点,在游戏问题的发现和尝试解决中不断发展自主学习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在教师和幼儿的 “对话” 中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和自我规范,感知幼儿游戏的发展的真实需求,在满足需求中促进幼儿游戏的 “有痕” 发展[2]。并且,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真实体验和探索,注重游戏内在动机中的过程体验,在顺势助推下,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 “身体、情感、认知投入的整体连通发展” 。在互动中接纳游戏的冲突和矛盾,使 “问题” 成为游戏的助力,支持幼儿自主能力的建构,鼓励幼儿链接 “我的思考” “我的情绪” “我的尝试” 与 “我与其他小伙伴的关系” 等问题,慢慢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游戏。
3.环境和材料支持策略
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游戏的环境和材料是高水平角色游戏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高质量游戏开展的物质基础,更是高水平游戏的前提条件。在游戏环境和支持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忽略了游戏物质环境对幼儿游戏水平造成的影响。
第二,游戏环境和材料缺乏定期伴随幼儿游戏兴趣的更新和调整,物质环境制约了游戏质量的发展。
第三,游戏环境多为教师参与创设,关注细节的逼真和美感、游戏材料成品材料居多,半成品或者低结构材料较少,缺乏对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局限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游戏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的规划中来,与幼儿共同收集和配置多元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满足幼儿游戏的物质需求。例如,在角色游戏中支持幼儿对游戏环境和材料的多元利用和个性表征对开展更高水平的角色游戏尤为重要。教师逐步投放多元的半成品材料,如蛋糕坯、画了一半菜单的菜谱、卡纸做的门票等供儿童自选,支持儿童多元探索和表征。并且尝试着在各游戏区放置部分开放的材料如空白的牛皮纸袋、便笺纸、各色卡片等来诱发和支持幼儿的表征行为。因此,在游戏中可以看到生日蛋糕订单上的奶油装饰记录;服务员记录菜品的份数、小剧场中的演出单等。这些以涂鸦、粘贴、打钩等多种方式来表征自己经验的特殊符号,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为游戏拓展更多的思路,幼儿思维的多维性和创造性也在游戏中不断发展[3]。
4.互动评价引导策略
在游戏的发生过程中,教师要善用游戏的梳理评价环节,引发幼儿对游戏环境材料、游戏感受、游戏行为的互动交流和回顾梳理。例如,科学活动区游戏 “有趣的纸牌屋” ,可以列举出 “我们搭高楼” “高楼站不稳” “合作搭高楼” 等多种游戏挑战,通过互动评价引发幼儿对纸牌屋倒塌原因的探寻以及怎样合作搭出更高的纸牌屋的尝试,也促进幼儿坚持、合作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持续循环改进的游戏中,教师的不断调试和有效支持,引发幼儿感受和学习基本的同伴人际关系、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自我情绪的调节和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持;他们在游戏中持续发展认知技能和语言表达,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学会物品的替代和多元利用;游戏中幼儿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判断角色间的各种不同差异;游戏中的问题发生也激发了幼儿学习和实践各种新的技能,尝试整合各类新经验新信息,游戏给予了幼儿诸多学习的可能和发展的空间。
如图2,案例《建构游戏:我们搭滑梯》的 “观察—解构—重建” 循环改进路径图所示,游戏也以各种方式支持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图 2 案例《建构游戏:我们搭滑梯》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衡量游戏质量的标准是 “幼儿” ,是幼儿对游戏的喜欢,高质量游戏需要适时适宜的支持引导。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真实的游戏情境,有效和科学地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关注游戏的过程体验,通过游戏的观察关注幼儿游戏的生长点、客观评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环境材料、游戏同伴的互动,助推游戏水平的不断提升。
“观察—解构—重建” 循环改进路径图实施的关键就是共建、共创、共享中把握游戏的生长点。在游戏的指导中,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补充幼儿游戏中缺失的经验或者某方面能力、关注幼儿与同伴的共构和互动,在共构共生中顺应幼儿游戏的意图和想法,在儿童精神的指引下把握游戏的生长点,推动游戏从开始的简单重复不断生发为富有精神力量、促进学习和发展的高质量游戏。在循环改进路径中放慢步伐,依托问题支架,让游戏中的问题带着幼儿持续 “走进” 游戏。隐性助推可以让幼儿在充分的游戏体验中逐步提升游戏水平[4]。
游戏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最重要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动机,有机融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价值,以 “观察—解构—重建” 的循环改进路径图为载体,站在引发幼儿高质量游戏的角度,不断调试游戏的指导方式,支持和引发幼儿从简单、重复的游戏向富有质量和成效的高水平游戏发展和提升,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