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淼鑫
摘 要:戏曲是我国经典传统艺术,其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洗礼后,发展为如今成熟、完备且富有中国风韵与内涵的艺术门类。在新时代,悠长缓和的戏曲通过新兴的跨媒介融合表达方式,获得了年轻群体的广泛关注:与综艺结合的体验式表达、与影像结合的影视化表达、与视频平台结合的年轻化表达。这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戏曲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新风貌,同时传统文化也为现代艺术创作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对新时代戏曲相关的文艺创作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创作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机制。
关键词:传统戏曲文化;现代艺术创作;跨媒介;融合
戏曲的发展贯穿了中华文明史,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汲取各个时期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古往今来,听戏、看戏一度成为中国大众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很多国人开始关注西方的文学艺术,逐渐冷落了戏曲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戏曲通过与综艺、影视、短视频等现代艺术创作实现跨媒介融合,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人们展现戏曲的魅力,使社会上重新掀起了一股“戏曲热”。现今的“戏曲热”从何而来?戏曲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实现了哪些新形式的表达?基于戏曲的新发展,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又给人们的创作带来了哪些启示?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一探索,并为我国未来民族性的文艺创作发展打下基础。
一、时代与机遇:新时代点燃国民“戏曲热”
过去,很多人认为戏曲太无聊,唱词太拖沓,只有老年人才会去听戏;现在,戏曲的受众则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时代环境因素的催生、主流媒体的号召以及跨媒介传播的形成,使一股“戏曲热”在现代人的心中燃烧起来。
首先,客观的时代环境因素带来了国人对文化认同的审视契机。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个国家需要增强国民的民族意识,从而共同应对时代的挑战。人们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人与物,属于国人的精神和情感联系得到空前增强,从而使国人紧紧连成一个情感共同体。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再度回归,出现了更多弘扬国粹、激发民族自信的作品,传统戏曲文化也在这时获得了发展机遇。国民的“国潮热”带动了“戏曲热”。
其次,主流媒体的号召也是推动“戏曲热”的重要力量。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起便有了京剧表演节目;在2014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京剧节目《同光十三绝》将《穆桂英挂帅》《红娘》《定军山》等经典曲目的精彩高潮片段集中呈现,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快速了解京剧、“入坑”京剧。如今,京剧片段精选也成了每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固定节目。
最后,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艺术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内容上更多要求体现深刻的文化底蕴,形式上则是将媒介间的界限和壁垒打破,以实现更多的创新。戏曲与综艺、影视、短视频等的跨媒介融合,使戏曲以崭新的表达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艺术作品拥有了戏曲的文化内涵,戏曲融合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现代跨媒介传播让人们看到了戏曲等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为当下的“戏曲热”注入了更多的新生力量。
二、传统与现代:跨媒介再造别样戏曲魂
(一)戏曲与综艺:体验式亲历传统文化
近年来,真人秀综艺十分火爆。明星们来到实景场地亲身完成各种节目任务,将真实的体验过程展示给观众,使观众通过观看他人的真实体验而获得一种假定的临场感。有这样一档综艺节目既承接了爆款综艺的成功经验,又创新地融入了戏曲文化主题,即北京卫视推出的《最美中国戏》。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提出了“体验式经济时代”这一名词。体验式综艺节目是一种新的电视媒介传播形式,广泛运用体验元素,让观众的视听体验和身心感受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体验式综艺节目的构成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构思体验主题、设想体验主体、设置体验内容、选择体验情景与氛围。《最美中国戏》作为一档出色的体验式综艺节目,在这四个方面的精心策划成就了节目的成功。
首先是体验主题方面,選择戏曲表演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为体验主题。第一期以东西方戏剧作家的代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超时空对话为引入,之后每期介绍一个行当角色或重现一个名著经典。通过介绍戏曲最基础的行当角色和人们熟悉的四大名著来展现戏曲文化的广阔天地,对于大众而言,欣赏门槛较低,也更富有趣味性。在体验主体方面,综艺每期都会选择与主题相契合的体验主体,比如介绍滑稽的丑角时邀请杨迪、沈梦辰两位活泼、幽默的明星作为嘉宾,介绍旦角时邀请宋轶、曾黎、张馨予几位容貌姣好的女演员来扮演旦角。嘉宾与体验主题相契合,有利于观众更好地领会戏曲文化的深意。在体验内容方面,每期邀请的嘉宾需要在京剧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段戏曲,并亲自上台完成表演。嘉宾学习戏曲的过程也体现了戏曲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在体验情景与氛围方面,综艺选择在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中进行实景拍摄。园林风景秀丽,保留了大量传统的庭院和楼阁建筑,成为古今联通之场所。
《最美中国戏》将戏曲文化与真人实景体验式综艺的表现形式相融合,使广大观众可以通过观看真实的体验过程去理解戏曲文化,感受戏曲艺术的厚重与精彩纷呈。
(二)戏曲与电影:影视化具象经典魅力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采用的是程式化表演模式。其中程式化表演的主要特征之一即虚拟性。戏曲表演的虚拟性体现在其抽象的表演中——传统戏曲表演一般在戏院舞台上进行,由于舞台环境和道具有限,戏曲演员不能完全还原剧中场景,需要借助特定的动作、表演道具以及一定的想象力才能理解剧情。比如,演员会用推拉门的动作表示门的开关,举起一根马鞭表示骑马,将两面轮子旗架在身旁表示乘车等等。这种表演形式虽然抽象,但在历代传承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表演形式,是戏曲表演的一大特色。
当戏曲与电影结合,频繁变换的场景、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真实炫丽的特效,将会使戏曲抽象的表演变得具象而生动。2021年5月20日,电影《白蛇传·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演出。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从经典民间传说《白蛇传》中取材,聘请专业的戏曲演员,采用粤剧唱腔,打造了一部高水准、高质量的戏曲电影。传统的戏曲与影视结合,采用4K高清技术和国画水墨风格,打造了一场科技与人文的盛宴,让观众看到了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影艺术的精妙融合。《白蛇传·情》由国家一级演员曾小敏和文汝清领衔主演,王燕飞、朱红星联合主演。演员功底扎实,表演生动传神,表现出传统戏曲艺术之精深。同时,电影的画面语言让戏曲情节更加具有代入感,比如许仙和白素贞在西湖边相依,画面中的窗棂、小桥、桃花与雾气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水漫金山是全剧的高潮部分,长达6分钟的特效将白素贞与法海斗法时石破天惊、巨浪滔天的紧迫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的视听盛宴让戏剧场景更加生动、宏大,上演了别开生面的白蛇惊世情。
传统戏曲结合现代电影,大幅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电影的丰富场景与逼真特效,让戏曲更加具象、生动。技术让文化创新出彩,文化赋予技术深刻哲思。
(三)戏曲与短视频:年轻态对话历史新潮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传播形式,正获得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青睐。在新时代,短视频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优秀的文化通过短视频走进大众的视野。国家大力要求提高短视频内容的质量和水平,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了当下的一种新型传播模式。戏曲与短视频的结合,将为年轻群体提供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新平台。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戏曲时常难以调动年轻人的兴趣,面临着传承艰难的困境。有些地方采用将戏曲带入课堂、组织学生去剧院参观等方式来传播戏曲文化,但最后结果都不尽如人意。2021年,五名上海戏剧学院的女生——边靖婷、杨淅、程校晨、朱鹮、朱佳音,因在毕业前夕发布了一条用京剧唱腔演唱古风歌曲《赤伶》的短视频而火爆全网,此后她们在自己的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更多京剧演唱片段和京剧知识。京剧唱腔的历史积淀与流行歌曲的新潮灵动交织,激发了大批视频观众了解和学习京剧的热情。随后五人以“416女团”的组合名出道,受到了《元宵奇妙游》《bilibli上元千灯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邀请,越来越多的人因她们而了解和喜欢上了京剧。抖音、哔哩哔哩弹幕网等短视频平台对“416女团”视频的受众进行了统计,同时调查了平台其他京剧题材的视频数据,发现同期相关类型的视频观看人数大幅增多,同时“90后”“00后”的观众成为主要流量贡献者,这充分表明了戏曲与短视频结合的年轻态传播带给了年轻人与传统文化对话的场域。
如今,二次元文化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游戏、动漫等也成了文化传播的新媒介。在游戏中加入传统民族文化内容,不仅能让游戏产品更有民族特色,还能让传统文化更有现代魅力。2022年初,国内知名游戏《原神》的新角色——云堇的剧情预告片《神女劈观》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围观,观众涉及二次元爱好者、老戏迷、专业戏曲表演艺术家等不同圈层。同时,戏曲文化也通过游戏平台走向国际,让国外玩家感受到中国戏剧的魅力。《原神》这款国产游戏在其世界观架构中就包含了多国的文化背景,玩家们能在游戏中体验到各个国家的文化风情。其中云堇的身份为游戏中的戏曲名家,《神女劈观》是其创作的用以祈福的一出戏曲表演,视频中云堇身穿独特的戏服改良服饰,国家一级演员杨扬为云堇献声,背景为剪纸皮影风格,以二胡、古筝等乐器进行民乐演奏,同时参考传统戏曲武术的耍花枪表演,整个视频精美且富有文化底蕴。视频一经发布就获得大量点赞、转发,持续高涨的热度吸引了大批传统艺术家们进行二次创作,粤剧、淮剧、秦腔等“国家队”相继“请求出战”,同时还有跨门类的二次创作,如评书、评剧、京剧大鼓等版本。《神女劈观》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上线170多个国家和地区,YouTube平台上播放量超500万次,其中在英、日、韩等国家的翻译中都保留了中文唱腔,最后在2023年1月14日的央视2023网络春晚上由杨扬再次演唱。
“416女团”、游戏《原神》都以年轻人的共同话语形式对戏曲进行传播,极大地提高了戏曲传统在现代语境下的接受度。传统文化不曾以教化的形式走入年轻群体的内心,但其与短视频等新媒体结合,进行跨媒介融合傳播,能够让年轻群体以平等对话的形式逐渐了解传统文化的别样新潮。
三、文化与技术:数字化创新风格民族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技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立身之本。文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其风格日益多彩;技术随着文化的前行,其发展更加多元。
近年来,国家强调提升民族自信,鼓励现代艺术创作更多与传统文化融合,从而向民众、向世界展现中国深厚的历史积淀。例如,虚拟偶像洛天依借助全息投影技术与京剧演员王珮瑜跨界合唱经典曲目《但愿人长久》,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运用AR技术展现唐代仕女的生活图景,冬奥会开幕式运用8K超高清技术还原古典水墨风格。文化不会因科技发展而黯淡,数字技术的革新让现代文艺作品的呈现愈加清晰化、视频化和沉浸化,这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是一个新的突破。戏曲等传统文化与新媒介的融合,让现代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同时更富有人文价值、社会意义。数字技术的大众化与普及化让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扩大其受众面,对内让新时代的国人更加了解经典,提升文化自信;对外实现文化友好交流,让优秀文化走出去。因此,在未来的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实现文化与技术的融合,让技术发扬文化,让文化提升技术。人文与科技协同并进,将是现代乃至未来艺术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传统戏曲文化通过跨媒介融合的新表达方式迎来了新时代的大众“戏曲热”。戏曲文化与综艺结合的体验式传播、与电影结合的影视化呈现、与短视频结合的年轻态对话,无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高度契合性。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文化和技术的进步,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将不断促进当代艺术的民族性创新,这将是未来艺术探索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晨,石磊.实景体验与文化传承:从《了不起的长城》看文化体验类节目的创新[J].中国电视,2021(2):50-53.
[2]邵雯艳.戏曲电影作为“跨媒介”艺术类型的认知反思与实践思考[J].电影艺术,2022(5):54-59.
[3]郑娜.这位“少女”火到海外 中国戏曲打开出海新锦囊[J].现代青年,2022(4):42-43.
[4]宣晶.上海自研游戏成中华文化出海新兴载体[N].文汇报,2022-09-08(5).
作者单位:
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