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腾 黄静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2]义教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倡导跨学科学习,并强调学科实践。这与项目化学习教学理念有许多共通之处,二者都是围绕课程核心知识,致力于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体系。将项目化学习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立足核心素养,深入研读教材;依托项目,统整单元目标;制作项目清单,搭建学习支架;聚焦项目实践,注重过程监控;构建多元评价,实现“ 教—学—评”一体化等五个角度入手,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点
项目化学习的核心是将学习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生活中的项目或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项目化学习理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强化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避免知识与技能的单一呈现,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与学生的综合素养。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点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针对性强。开展项目化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跨学科整合。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科间的融合,通过设置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能够调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自主学习。项目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以致用。项目化学习追求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评价多元化。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方面。
二、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
在项目化学习背景下,如何开展教学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具体谈谈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1. 立足核心素养,深入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理解的过程。深入研读教材就是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发现教材蕴含的知识、思想和价值,这是教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研读教材,为何要立足核心素养呢?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采访中谈及语文教学问题时指出,把握“立德树人”和“语文核心素养”两点是用好统编语文教材的前提,教师要知道教材和教学的“整体构思”。再结合义教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内涵四个方面的表述可知,语文课程就是要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教材的解读,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珍珠鸟》一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和语文园地,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单元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情感寄托在所描述的事物中,这也是文章表达情感常见的方法。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习作题目是“我的心爱之物”,重在引导学生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是在把内容写清楚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论是作家笔下的白鹭、花生、桂花、珍珠鸟,还是习作中列举的玩具小熊、陶罐、绿毛龟、贝壳等,都是生活中的寻常之物,却都蕴含了特殊的情感。如何读懂作者的情思,读懂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密码,便可作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从教材选文来看,本单元可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中学习品味作品的语言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创意表达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创建‘心爱之物班级展览馆,找寻爱的寄托密码”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2. 依托项目,统整单元目标
一个项目要做到“双向联系、双线设计”。“双向联系”是指,项目首先要与课程标准、教材相联系,要能反映义教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及教材的教学内容;其次要与真实生活、學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有效驱动学生进行持续性探索。“双线设计”是指,设置项目化学习目标时,不仅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关键知识与能力,更要利用项目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高阶思维以及综合素养。[4]因此,目标的确定要以项目为引领,基于“双向联系”“双线设计”两个价值取向,从单元整体入手进行统整。
笔者在项目主题的引领下,将统整后的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为:
●在单元项目学习中积累与运用生字和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把握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能仿照课文,把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并能在班级“心爱之物”展览馆中进行介绍。
3. 制作项目清单,搭建学习支架
项目清单的设计可以表格或者图谱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各个学习阶段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再适时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支架的搭建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精准引导,由扶到放,帮助学生习得能力。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笔者设计的“创建‘心爱之物班级展览馆,找寻爱的寄托密码”项目分为“作家笔下的心爱之物”“我的心爱之物”“家人的心爱之物”三个子项目,三个子项目之下又分为六个项目,即“作家笔下的心爱之物”(作家与动物的情思、作家与植物的情思),“我的心爱之物”(制定“我的心爱之物”班级展览馆公约、“我的心爱之物”展览解说词),“家人的心爱之物”(时光留影机、时光留痕展)。
4. 聚焦项目实践,注重过程监控
在项目实践环节,学生要根据之前搭建的学习支架,通过自主实践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全过程监控:一要创设驱动性的问题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二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不断实践;三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在修改中不断完善项目,形成项目成果。
在“创建‘心爱之物班级展览馆,找寻爱的寄托密码”项目中,笔者设计了“创建‘心爱之物展览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探究郭沫若、许地山、琦君笔下的心爱之物,以及“我”的心爱之物和家人的心爱之物。给心爱之物建立档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予以外化的体现。教师此时不能只作为旁观者,而应该把自己当作班级展览馆的策划人或展览活动的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逐步建立档案,不断提出问题或者修改意见,引导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项目成果。例如,在“‘我的心爱之物展览解说词”这一项目中,学生的心爱之物可能有很多,很难抉择选哪一个存入展览馆。此时教师就要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他们与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帮助学生确定好自己的心爱之物,并写好展览解说词。
5. 构建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义教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體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5]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表现,将评价嵌入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与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在制作项目方案时,要设计好评价量表;在项目启动前,要告知学生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并引导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展开学习,进行项目实践;项目完成后,要依据标准进行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及综合评价。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从学科素养和学生发展需求出发,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项目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在实际情境中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全面地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