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草莓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及解决措施

2023-03-07 18:09刘珮君何静静
上海蔬菜 2023年4期
关键词:土传草莓植株

查 俊 刘珮君 田 岩 何静静

(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陕西 榆林 718300)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口感佳,被誉为“水果皇后”。设施草莓的采摘期一般为12 月至翌年5月初,供应期长,种植效益高。随着设施草莓的大规模种植,土壤问题、极端气候和土传病害等草莓栽培的三大难题凸显,严重阻碍了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设施草莓的种植水平,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设施草莓种植主要障碍因子的形成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草莓生产实现“双减”增效和提质增产提供科学依据。

1 影响设施草莓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

1.1 土壤问题

土壤问题主要涉及土壤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环境3个方面,不合理施肥和连作导致草莓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

1.1.1 土壤化学性质恶化

土壤化学性质变劣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土壤养分含量失衡、土壤盐渍化和作物根系自毒作用。(1)土壤酸化。高亚娟[1]研究发现,草莓连作2~4 年后土壤酸化明显,土壤pH 值呈5.8~5.9。(2)土壤养分失衡。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重施大量元素、轻施中微量元素或未根据草莓各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施肥等,易造成土壤养分失衡。李婷等[2]调查发现,有些草莓基地基施化肥养分(N+P2O5+K2O)比例过高(约占化肥总用量的51.78%),N、P2O5和K2O 平均投入量分别较植株需求量高8.00%、645.83%和43.64%,P2O5的投入量远超草莓的需求量;重施化肥还使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导致土壤富营养化,颜色呈绿色、红色和白色等。(3)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是目前设施草莓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草莓生长发育。一般认为,土壤中含盐量为1~2 g/kg即发生盐渍化。马爱军等[3]研究发现,草莓连作多年后土壤中Ca2+、N03-和S042-明显增加,土壤总盐量可达1.1~1.4 g/kg,盐分主要集中在0~5 cm 土层中,5~20 cm 土层也有不同程度积累。(4)自毒作用。自毒作用是植物根系分泌和残茬降解时释放出的次生代谢产物,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是草莓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中具有自毒作用的重要化感物质,对草莓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4]。齐永志等[5]研究表明,对羟基苯甲酸能加重草莓枯萎病发生。

1.1.2 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草莓根系较浅,喜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土壤物理性质变劣主要表现为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土壤板结严重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1.1.3 土壤微生物环境恶化

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由“细菌型”变为“真菌型”,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从而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高亚娟[1]研究发现,草莓连作2~4年后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背景田块7~8倍。

1.2 极端气候

冬春季是设施草莓生长的关键时期,而这段时间棚内气候变化剧烈,其中低温冻害和光照不足对设施草莓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草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 ℃,若土壤温度较低,草莓根系生长不良,植株长势弱,造成开花坐果延迟、畸形果增多、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发病率升高,棚内温度低于5 ℃时草莓进入休眠期,棚内温度低于-5 ℃时植株发生冻害。阴雨、下雪、雾霾天气造成的光照不足,会影响草莓的光合作用和植株对钙元素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1.3 土传病害

我国草莓重茬病原菌主要包括镰刀菌属、丝核菌属、轮枝菌属、疫霉属、腐霉属、拟盘多毛孢属和炭疽菌属等致病真菌,这些真菌是引起草莓枯萎病、根腐病和炭疽病的主要菌类,也是导致草莓死苗、烂棵、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甄文超等[4]研究发现,土传病害严重的草莓苗地,植株抗逆性低,死苗率高达40.9%,可造成减产50.1%。

2 解决措施

土壤问题发生机理相对复杂,各因素间相互影响,极端气候会进一步影响草莓生长。应采取土壤改良、促进草莓根系生长和提高植株抗逆性等有效措施,减少不利因素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2.1 土壤改良和土壤杀菌消毒

2.1.1 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及聚丙烯酰胺、免申耕等土壤调理剂,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根据土壤的酸碱度合理增施硅、钙、钾、镁肥和牡蛎壳等土壤调理剂,可调节草莓根际土壤pH 值;对于盐渍化严重的土壤,可在夏季换茬休棚期提前揭除棚膜和地膜,延长自然降水的淋溶时间,以降低表层土壤的含盐量。

土壤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在定植时、苗期、生长期,将细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通过灌根方式施入土壤,或将微生物菌肥作基肥施用,可起到抗病、抗逆、解盐、促生等作用,不仅能使微生物群落结构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还能降解苯甲酸等自毒物质,减小自毒作用,以减轻草莓土传病害[6]。

2.1.2 土壤杀菌消毒

夏季休棚期采用高温闷棚及配套技术,可杀死土壤中大部分病原菌。沙宏锋等[7]连续2年采用“秸秆还田+高温闷棚消毒”配套技术,设施草莓土壤的pH值、含盐量稳定性好;“高温闷棚区+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10.4%,接茬种植3 年的草莓植株长势健壮,未出现连作造成的缺棵断垄等现象,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张卫东等[8]在保护地草莓使用“太阳能+石灰氮+秸秆+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方法,提高了草莓定植成活率,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病率,明显改善了耕作层土壤容重等物理性状。

2.2 合理间作或轮作

选择与草莓亲缘关系较远、生长习性差异较大的作物轮作或间作,可调节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结构,降低土壤中过多的盐分,是解决土壤问题较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南方地区采用草莓、水稻轮作模式生产草莓,综合效益较高;草莓与紫花苜蓿、芥菜、羽衣甘蓝、黑麦、甜玉米等轮作,可有效提高产量[9];草莓套作玉米能有效减轻连作障碍,死苗率较连作降低28.9%,同时可促进草莓植株营养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10]。

2.3 科学施肥

草莓为忌氯作物,切勿施用含氯肥料。草莓整个生育期对N、P2O5、K2O、Ca 和Mg 的吸收比例为100∶70∶143∶26∶22[11]。设施草莓没有休眠期,且有二次采果高峰期,因此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进行,需肥规律也呈周期性变化。营养生长期,植株对氮的吸收比例较高;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时,尤其是果实膨大后,植株对磷、钾的吸收比例迅速升高;开花至膨果阶段,植株对磷、钙、铁、锰的吸收量达到最大值。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施用基肥,一般每667 m2施平衡型复合肥20~40 kg,同时配施微生物菌剂、农家肥和土壤调理剂;苗期可施用芸苔素内酯、腐殖酸、海藻酸和壳寡糖等促进草莓根系生长,根据植株长势,每667 m2配施1 次平衡型水溶肥5~10 kg,促进壮苗;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草莓植株对养分需求量增大,可多次追施高钾型水溶肥,每次每667 m2施5~10 kg,并可采用叶面喷施和灌根等方式补充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防止缺素症的发生。

2.4 化学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草莓病害防治。育苗期可用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农药预防炭疽病;枯萎病和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在定植时和生长期使用噁霉灵、咯菌腈等药剂灌根防治。

2.5 适当加温、补光

低温天,大棚顶部应覆盖棉被,并按需揭盖(阴天迟揭早盖,晴天早揭迟盖),以防冻害发生。光照不足时,棚内应安装白炽灯或在棚内北侧挂反光幕,以补光、增温。

猜你喜欢
土传草莓植株
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与园林树木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
草莓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察右后旗马铃薯土传病害防治试验总结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空腹吃草莓
土传疾病的生物解决方案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