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神画国内研究现状(上)

2023-03-06 17:45谢石党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天工 2023年33期
关键词:门神年画抗战

谢石党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门神画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民间艺术之一,它不但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更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食粮。清朝末年的蔡省吾在《北京岁时记》中提到“门神即桃符,以辟邪也”,当人们居住的建筑物上出现了门的时候,把门作为抵挡野兽的基本安全屏障而心生敬畏和感激时,门神的观念便产生了。时至今日,中国人在春节依然会在门上贴门神,以祈求一年的平安,这已经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门神对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了新年、辟邪、守护的象征符号,但又远不止这些,因为每一位中国人都知道,门神并不能抓真正的小偷,门神防的是“妖魔鬼怪”,特别是对“鬼”的恐惧,这种恐惧包含了对死亡和失去家园的恐惧,是人们对鲜活的生命情感的真实体验,当人们体会到这种情感时便会被瞬间拉回到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中来。因此,对门神的研究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综述,从早期的研究一直拓展到当前的研究,把门神的研究放在时间的背景下,让我们更清晰地掌握门神研究的发展脉络。由于文章篇幅内容过长,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来发表,本文主要介绍门神画的早期研究、复兴时期的研究以及抗战时期的研究。

一、门神画的早期研究

在有关于门神画的早期研究中,门神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关注的焦点主要停留在全国民间年画的研究上。就年画而言,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有像谢宗陶、凌志、程实等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在1936 年至1948 年,他们分别发表了《说坊间年画》《杨柳青年画》《漫谈年画》等以介绍民间年画为主的文章。这些早期的文章通常浅显易懂,主要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年画,所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述,严格意义上说,还谈不上是研究性的文章,却将年画的研究带入了萌芽的阶段。

1949 年11 月,蔡若虹撰写的《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新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之一,还提出要把年画作为春节文教宣传的工作重点,规定了年画的发展方针,“门神画”在文章中被提及。这篇文章为年画艺术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后续的研究中,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研究成了国内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著作。例如,1954 年,阿英编著《中国年画发展史略》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首部以研究年画发展历史为主要内容并在国内公开出版的著作。1956 年,《美术》杂志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对民间年画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批评与阐述。1957 年,由李静森编写、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年画的题材、故事、寓意等内容。1958 年,阎丽川编著的《中国美术史略》在现代美术章节中专门讲述了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使年画成了中国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62 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角编著的《民间木版年画选》,文中阐述了年画在现实题材中不受欢迎的原因以及年画发展的自身规律。

综上所述,虽然早期的研究没有将门神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而是放在了木版年画中体现,但从历史渊源来看,木版年画中的门神题材是木版年画艺术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而门神更是木版年画中最主要的表现题材之一,几乎所有的木版年画都离不开门神的题材。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将门神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门神画研究的复兴时期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中期,年画研究进入了复兴时期,学术界开始关注和研究年画的特点、规律以及如何振兴和发展年画。至20 世纪80 年代初,随着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的年画出版发行量达七亿吨。在1982 年,文化部专门召开了全国年画工作会议,会议对全国的年画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和要求,对我国年画研究机构的成立、年画出版物的出版、年画专业创作人员和编辑人员的补充等具体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促使年画著作、论文、选集等研究工作进入了快车道。1984 年,第三届全国年画和第六届全国美展年画展评奖在杭州举办,同时成立中国出版工作者年画研究会筹备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清白音任主任,冯真、沈家琳、宗文龙、赵敏、徐震时同志任副主任。同年,由中国出版工作协会年画研究会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主办的《年画艺术》丛刊在天津创刊,文章主要讨论和研究在传统年画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创作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关注了年画的市场规律,发布创作者的创新作品。1985 年5 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年画颁奖大会,同时,在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市委、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出版局领导和支持下隆重宣布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画研究会成立,清白音任会长,《年画艺术》成为年画研究会的会刊,为积极推动年画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6 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发行了由著名美术史论家薄松年编著的《中国年画史》,该书叙述了年画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时代年画的题材、形式等特点,尤其对明清时期不同地区的年画特征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书后附图版达90 页之多。1998 年,薄松年编写了《中国门神画》,该著作以各时期不同类型的门神画图像的收集整理为主要线索,将门神画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首次以著作的形式出版。该著作主要将我国不同产地、不同信仰与不同流派的门神画以图片为主的形式进行了归纳、介绍和总结。

中国民间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顾问、研究员王树村,在国内外出版书籍40 余部,其中大部分与年画有关。他的著作《杨柳青年画资料集》《中国美术全集·石刻线画、民间年画》《中国民间四百宝相图说》《戏出年画》分获德国莱比锡书展银奖、国家出版金质奖、第十一届图书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等奖等重大奖项。1994 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了王树村的著作《门与门神》,该书通过对门与门神崇拜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的研究,向读者揭示了中华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1997 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潘鲁生、唐家路的著作《年画》,该著作研究了年画的发展及历史渊源,并专门阐述了门神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对自然崇拜的观念。

综上所述,20 世纪70 年代中期,随着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门神画也随着学者对传统年画的研究而进入复兴时期,并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被广大学者所关注。从复兴时期的研究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学者们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研究,对门神画的本原有了深入的发掘,对后续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后续的研究来看,不管是对门神画的创新应用研究还是与其他研究领域结合的创新研究,都与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息息相关,由此可见,这个时期对门神画的追踪溯源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三、抗战时期门神画的研究

抗战门神画是中国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关于它的研究,早期主要有赖少其在1939 年2 月2 日《救亡日报》上发表的《关于“抗战门神”想起的一二》,该文章主要以作者自身的创作体验为主线,通过介绍他在改良门神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想办法进行突破的亲身经历来表达自身的思想。例如,在文章中他详细介绍了借鉴杨家埠木版年画《状元游街图》的艺术形式创作了《抗战门神》,对创作过程的描写相当详细,为其他艺术工作者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他也在文章中表达了抗战门神画创作带来的收获,认为抗战门神对增强抗战实力和扫除封建毒瘤起到了积极作用。

1945年,余聿发表的《关于年画利用灶爷形式问题》的文章中认为要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学习和利用,只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才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1945 年4 月,力群、王朝闻、古元、江丰、彦涵、祜曼等学者在《解放日报》发表了《关于新的年画利用神像格式的问题》,文章对当时年画创作的现状问题做了严肃的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在整体思想上认为对旧年画形式的利用要权衡利弊,对封建迷信的东西该摒弃的一定要摒弃,对宣扬新时代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主张保留和发扬光大。1956 年,慕迅在《美术》第1 期发表了《谈门画、历画创作》,文章指出要把门神画、历画作为抗战宣传的重要阵地,强调门神画的创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认为艺术工作者对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如果创作者轻视普及工作及忽视群众的表现,会直接阻碍门神画的创作。1956 年,王树村在《美术》第12 期发表了《关于门画、历画问题》,文章对慕迅先生提出的“要想创作出真正为群众喜爱的优秀门画、历画,除了必须纠正轻视门画、历画的思想,深入生活、熟悉政策、提高表现技巧之外,还必须很好地研究门画、历画的特点和向民间的门画、历画学习”表示认同。同时也指出慕迅所分析的门画、历画的特点不够详尽和比较片面的地方,认为门画很少以历史故事为题材,更不能把“必须两边对称”看成是门画的主要特点,作者还认为门神画的题材虽然可以扩大,但终归属于家庭装饰,有一定的局限性,国际大事和国家建设题材不一定适用于门神画,门神画创作要和情入理地融入人民的生活和愿望。

1982 年,薄松年在《美术研究》第1 期发表了《门画小史》,文章阐述了新门神画在抗日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段时间的发展情况,作者认为新门神画的创作揭开了年画史新的一页,对美术工作者在实践中对民间美术遗产的尊重和改造、继承和发展,并产生了把革命内容与崭新的民间形式相结合的伟大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认为新门神画对探索民间美术的发展与革新以及发展新民俗学都有重要意义。

2015 年,吴继金在《党史博彩·纪实(上)》第3 期发表了《年画中的抗战》,文章认为在抗战期间,革命美术工作者充分利用了贴近群众生活的年画形式,把年画变成了教育、动员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宣传工具,对抗战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特别提到了抗战门神,描述了抗战期间家家户户过春节贴新门神的形象,分别详细描述了在西南的桂林及周边农村地区张贴的由著名木刻家赖少其创作的《抗战门神》,重庆的《恭贺新禧》年画门神以及钟馗手持宝剑脚踩小妖的门神画,这些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抗战色彩,还有河北武强的爱国年画艺人在传统门神上加印了“打日本救中国”的抗战口号,赞扬了把革命主题与传统门神结合,把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融为一体的创造性精神。

2015 年,张文芝在《云南档案》第2 期发表了《独具特色的抗战新门神》,文章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全国大量美术工作者云集武汉、重庆以及晋察冀边区等地,将抗战救亡的现实内容与传统门神的艺术形式结合创作了一批抗战门神。文章认为抗战门神包含了爱国主义、惩恶扬善等传统优良品德,是爱国教育的宝贵财富。

2021 年,宁柠在《美与时代》(上)发表了《抗战时期的门神年画改造—以黄尧〈抗战门神图〉为例》文章通过分析漫画家黄尧于1939 年在重庆创作的木刻版画《抗战门神图》,阐释了创作者如何适应战时需要对传统年画进行艺术改造,以及与自身从事的漫画创作相结合的艺术探索。作者认为抗战门神既具有民俗艺术美感,又突出抗战救亡主题,这种“取之民间,用之民间”的方式不仅为民众喜闻乐见,鼓舞民众士气,还发挥了艺术在战时的宣传和鼓动作用。2021 年,徐也可在《美术界》发表了《抗日战争时期木刻艺术的民族化之路—以〈抗战门神〉为观察中心》,文章以赖少其的《抗战门神》为观察中心,联系同时期的木刻作品,结合文献和图像,重点论述战时木刻艺术民族化的背景、方式及其价值,作者认为抗战年画是传统的木版年画顺应时代需求的自然转向。

除了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也有不少关于抗战门神画的研究。2007 年,南京艺术学院尹毅的硕士论文《抗战年画研究》,通过梳理抗战年画的发展概况,分析抗战年画的内容、形式语言、艺术特点,从抗战年画的宣传推动作用、赋予新时代意义、开创新的政治宣传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抗战年画的历史意义。作者认为,抗战年画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历史规律,是自身所处时代以及政治经济环境等各种综合因素造就的必然结果。2017 年,毛宁的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论文《“向民间去”的美术理想与民间传统的发现与融合(1919—1945)》,文章第四章专门讲到了抗战门神的兴起与改良。作者认为武强抗战门神的兴起与武强年画自身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规模紧密相关,更与当时的艺人及文艺工作者的爱国精神紧密相连,是两者将革命精神与民间传统融合到了一起。2017 年,姚然的中央美术学院的硕士论文《家国护卫观念的变迁—1938—1996 新门神武装力量图像研究》,文章论述了门神历史渊源、将军作为守护神的传统以及对新门神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新门神的形象与姿态、武器道具、军人的国家使命展开分析与论述,并大胆提出了守护观念变奏的观点,认为新门神是在传统门神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内容和题材,是历史使命的重要承载。2020年,李雨倩的西南大学硕士论文《救国图存的祈愿—抗战门神版画研究》阐述了抗战门神产生的背景、图像特征及艺术语言,并研究了其对抗战、对当年的年画及后期年画的影响。作者认为,抗战门神的形象由原来的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和尉迟恭变成了生活中的民兵战士,抗日战争中的革命英雄成了门神,抗战门神的形象对宣传对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战斗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同时认为,抗战门神画面上出现的妇女和儿童的形象是老百姓对新生活的期盼和写照。作者还认为抗战门神引领了新年画的发展,体现了20 世纪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宝贵财富。

关于抗战门神画的研究,除了论文以外,其他研究成果中也多有提及。在王树村的著作《中国民间门神艺术史话》中,对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期间门神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概述,阐述了在抗战大后方的美术工作者如何创作抗战门神的历史故事。薄松年的著作《中国门神画》则通过丰富的门神图像展现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门神画的风貌,为民间美术的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书中收录了一对河北武强地区的进宝鞭锏门神,在敬德画像上加印了“打日本救中国”的口号,被认为是最早的抗战门神图像(见图1)。

图1 抗战门神 进宝鞭锏 河北武强年画

从上述关于抗战门神画的研究来看,抗战门神的出现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那样的特殊时期,人们怀着特殊的心境,即关注和希冀于传统,又希望改变和革新,既希望从自身文化中找到力量,又顾虑于回到过去而不能自拔。但总体而言,抗战门神画的出现依旧体现了创新和变革的趋势,抗战门神充分体现了历史当下的精神需求并结合传统文化和形式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后续的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这个时期的研究内容包含了抗战门神画产生的时间、背景及社会根源,探究了抗战门神的形式以及图像元素的特点,对其艺术语言、社会作用及历史地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因此,从研究的内容来看,站在创新研究的角度,抗战门神的创作过程及创作精神依旧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借鉴。

四、结束语

基于各种因素,以上研究在时间的跨度上并未能包含所有关于门神画的研究内容,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关于门神画的研究并未在本篇幅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放到了另一篇文章中专门研究。但从上述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从早期的以介绍为主的文章逐渐走向对其艺术形式、地域风格以及背后的故事和社会人文功能的研究。研究的方法也从简单的观察走向文献查找、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也随着时代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变化,正如今天,我们正看到更多关于创新与保护的研究,如何创新和保护则更需要我们对过去有更清晰的了解。因此,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门神画的创新和保护研究提供更完善的文献资料。

猜你喜欢
门神年画抗战
足球场上的“门神”
牛年画牛
小小的家
年画
有趣的门神
缸鱼年画之旅
我们家的抗战
门神都是什么样
忆·抗战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