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廊道下的文化景观设计研究

2023-03-06 17:45朱慈君
天工 2023年33期
关键词:场所景观设计黄河

刘 阳 朱慈君

1.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2.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应大力保护、传承、弘扬。2021 年10月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需推进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着力保护沿黄文化遗产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近年来,沿黄各省市先后开展了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及多项黄河文化宣传项目。

本文旨在探索黄河廊道建设背景下文化景观设计,提出黄河主体展馆及文化景观设计策略及理念,以期为黄河生态廊道长期建设、维护、文化传承提供思路。实地调研了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文化公园、黄河黑岗口、黄河博物馆园区、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园区、开封博物馆等地,通过对多个黄河主题园区深入观察体验并分析受众游览过程,对场所相关负责人和受众开展访谈,了解到场所发展历程、发展规划、受众人数及受影响的因素、受众偏好等,发现现存黄河主题场所存在景观未能较好地融入文化、交互形式单一、空间布局单调、缺乏推广等情况。笔者通过制定周密的网络问卷,以网络传播网的形式收集问卷调查结果,其中包含老师、学生、商人、博物馆工作者、设计师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大众,收集他们对黄河主题场所建设的期望。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可知,在有限的游览时间下,游览者通常注重游览过程信息获取的趣味性及效率。

本文从多个方面开展黄河廊道下的文化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巨大的主题场所建设需求面前,形成系统性场所设计理念,有利于提升建设品质。本文设计成果有助于培养民众创新精神,实现文化输出质量提升,推进社会创新发展,打造城市名片、黄河文明世界窗口,反映河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分析黄河文明近代发展史对于阐述中国近代文化和文明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黄河主题景观设计要素

第一,黄河主题景观设计应着重保留传承文化属性,需要着重突出主题与地方特色。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遍地都是千篇一律的商业场所,逐渐丧失了个性。如今文化生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题景观空间则是宣传文化及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场所。国内现有的景观空间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景观空间趋同,没有体现出时代性,只是对传统景观样式的简单套用。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师可以从大自然中提取相关元素进行再塑造,最终体现在景观设计方案中。这样参观者可以清晰意会场所蕴含的内在文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具体的塑造方式是将自然元素或文化元素抽象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体,而后转化为方案中的设计元素。

第二,黄河主题场所设计要考虑场地地域性,根据原有地势的特征,适应地势而建造,或走势顺应等高线,或垂直于等高线,或随等高线块状分布。深入考察场地所处位置的光照、风向、水文、气候、原有动植物等自然元素,以维护选址本身的生态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例如,地景建筑武科瓦尔文化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地形相契合,蜿蜒的屋顶也以室外景观的形式呈现,仿佛与地形融为一体,丝毫不破坏与周围空间的整体氛围(见图1)。另外,场地总体布局应结合场地人文环境,考虑到选址区位与整个城市轴线的关系。选址与城市轴线或平行、或重合、或垂直于城市轴线,方能与整个城市的人文空间轴线相契合,方能与整个城市人文环境规划相协调,形成区域优势,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商业活动的干扰。

图1 武科瓦尔文化博物馆(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黄河主题场所设计要考虑场地的区位属性,场地所处的区位以及交通条件是影响该场所人流量首要的原因。在景区范围内的场所虽然大多有合理的路线规划,但依然有景观选址偏僻并且交通不便的弊端,这会影响组织性群体和非组织性单个参观群体的积极性。很多展馆是近些年新规划建设的,且城市空间趋于饱和,所以选址只能在城市边缘。部分景观有一定主题,因为受到其主题的影响,选址需要紧挨某些遗址或为了追求一定的在地性,选择较为偏僻的选址。景观场所本身也要有一定的停车场,适当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第四,黄河主体场所设计应考虑方案的互动性,注重科技与审美的结合,美轮美奂的场景最能调动公众的积极性。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唯美的室内外场景中进行交互活动,继而更能调动自身积极性。注重采用智能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展博资料信息进行优化筛选和整合,以便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和交流。改变观众以往游览传统景观场所的固有习惯和理念,通过积极调动观众参与,更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让观众在虚拟世界体验到最真实的感受,实现人机交互。

第五,黄河主体场所设计需合理运用空间进行叙事,通过空间叙事来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同时也丰富了空间的内涵。主题场所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还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其空间叙事内容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设置富有逻辑的展示空间叙事流线,以便规划观者路线,营造叙事空间,加深受众的印象,增加空间的生动性。可调整叙事空间叙事的顺序,以便把握空间叙事节奏,设置伏笔场景和出乎意料的场景等。

二、黄河主题场所设计原则

黄河主题场所营造应从多学科不同角度深入考虑并分析问题。除建筑及景观设计外,城市规划方面考虑建筑选址、活动策划等,生态环境方面考虑对自然生态的维护,社会经济方面考虑受众及社会需求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景观空间的作用。

(一)在地性原则

国内很多场所景观设计良莠不齐,部分风格雷同,沦为面子工程,当地居民无法形成认同感。为此,首先,景观存在于环境之中,顺应当地自然,针对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来制定相应的景观营造方案,充分考虑光照、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也可以加以利用来烘托场地氛围。其次,位于城市的场地应考虑与城市轴线的关系,其场地的独特性,以及周边建筑的尺度、风格、形象塑造、空间运营等方面,营造贴合城市文脉的标志性景观空间。再次,景观特色与地方人文及传统密不可分。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提取当地文化元素进行再塑造并体现在景观设计中,另一种是对当地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改造与再设计。最后,在建筑材料及工艺方面,适当考虑本土工艺与材料,节省运输成本,体现地域特色,建造出来的作品必然是最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

(二)互动性原则

景观作为服务型的空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交互特性。当设计师将交互作为设计方法运用在空间设计中时,则能使人们拥有更丰富有趣的体验。为了提升观众在游览过程中对场地的理解,调动参观积极性,将颠覆传统的数字化展示手段运用在叙事空间中,能增强景观空间的艺术性。参观者接受信息变得更快捷,内容更全面,形式更新颖,更具有感染力和参与感。随着景观交互体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叙事性数字化景观设计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应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并考虑空间执行的可行性及认同感。经过调研分析发现,景观设计偶有出现缺少对人的考虑的问题。加强景观空间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联系,使游览主题公园更常态化。这就关系到景观选址地周边人口密集程度及景观本身的受欢迎程度等。设计时,设计师应考虑观众与景观以外的其他娱乐休闲的联系,使景观空间的功能更全面,从而增强空间的趣味性。在参观过程中,着重考虑提高观众积极性的设计因素,适当融入展博内容,增强叙事逻辑性,融入数字化展示,紧抓观众的眼球。另外,也要重视参观过程中观众之间互动交往的需要,将观众作为场地的主人公融入设计过程中,让观众在互动中了解场地的奥秘。

(四)可持续性原则

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在景观设计方面,生态可持续性也是当今发展的大趋势。具有生态可持续性的景观设计可改善社区和自然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不同于传统景观,生态可持续景观着重于建设完毕后的维护、运营、管理,政府持续积极主导,强调居民的积极参与和维护。

三、黄河主题景观设计理念

(一)景观空间营造

景观环境是人们对某一场地的第一印象,是该地的第一道门,丰富且具有趣味性的景观营造可以使观众更快融入黄河主题空间。例如,可以从自然黄河景观“九曲十八弯”中获得灵感(见图2),提取黄河自然形成的河道流线,进行再塑造,成为水体流线。可在场地内打造永续观景廊道(见图3),是可作为观景平台观望自然黄河的景观装置,灵感来源于黄河流域“九曲十八弯”的天然地形,从中提炼弧线进行设计。廊道底面使用镜面元素,廊道下是辫状水域和植草地,镜面廊道与周围环境相互反射,丰富空间层次,增加趣味性,传达了黄河生态系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永恒命题。

图2 黄河自然景观元素提取及演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永续观景廊道俯视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将水体流线应用在景观设计中,绘制平面草图,使其贯穿场地内建筑,形成最终方案(见图4)。黄河沿岸水域丰富,通过营造场地内水域,河道延伸出去串联基地附近水体,辅以植草地填补场地空白。整体景观规划线条流畅,迎合黄河本身的韵律感,呼应黄河文化主题。

图4 黄河主题场地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将叙事手法运用在景观空间营造中,从主入口开始,场地就以景观节点的形式进行“叙事”。黄河故事从踏入场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讲述。东侧为主入口,地面自由曲线从黄河历年改道图中提取河道变化流线,进行曲线转化,并运用在广场设计中(见图5)。所表达的潜在含义是黄河历经千万年改道依然殊途同归,最终汇入渤海,观者跟随地面线条指引,从宽广的入口最终走向场地建筑。

图5 入口广场元素提取与演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方案可从辫状河流提取曲线元素,并将其应用在绿地设计中。黄河大多为弯曲河,部分河道较平坦,一些河流由于泥沙沉积导致河床凹凸不平,使得上面的水流不断地分叉又汇集,从远处看,就像大地扎着许多小辫子一样,被称为辫状河或分汊河。提取黄河自然景观辫状河道元素,精简辫状河道隔离出的地表弧线,使其或作为水域或植草地铺于硬面广场,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见图6),创造出水与草地、天空交映的美景。

图6 辫状河元素提取与演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二)地景建筑塑造

作为城市地标,黄河主题建筑要具有独特的建筑形象。建筑本身可以作为景观场所设计的一部分规划地景建筑,丰富了空间趣味性,给人带来探索空间与奥秘的力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将黄河相关的自然、文化、社会等元素提取再塑造,如从黄河石层层叠叠自然形成的弧线纹理进行建筑元素提取再塑造,转化为建筑顶面层层叠叠的台阶(见图7),形成地景建筑,每层台阶高度正好能供观众登高望远。可取部分做植草屋顶,与周边绿化协调统一,呼应整个郑州黄河文化带浓郁的生态绿地属性。可选取部分弧线围合的长曲面作为建筑天窗,美观的同时优化建筑的通风和采光,具有展览、搜集、研究、保存、修护、娱乐、教育等功能。

图7 黄河石、沿岸山脉元素提取及演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建筑可设置夜晚媒体建筑效果,与观众产生行为交互。信息技术是这个时代产生变革的关键动因,已经渗入传统的城市和建筑等实体空间之中,媒体建筑开启了城市中场所营造和空间交流的新形式。通过建筑媒体光影表达,丰富了黄河文化的传播形式。可在建筑外立面部分打造电子化的媒体立面,辅以流动的古人治理黄河等黄河主题光影动画。当人们靠近建筑时,屏幕会呈现出观众剪影,趣味性、互动性很强。

(三)交互空间创造

黄河主题景观设计所面向的受众广泛,以传播黄河文化、教育、激活城市业态等为目的,对应的是学生、教师、居民、游客等。基于此黄河主题场地打造相应的交互空间,以期能通过增加互动更好地传播黄河文化。交互形式可包含人体感官交互、行为交互两大类。感官交互空间如辫状绿地、展品展示空间等,行为交互空间如镜面廊架、人机交互空间等(见图8)。

图8 场地交互行为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四、小结

黄河廊道下的黄河主题文化景观设计是黄河文化凝聚的体现,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本文针对黄河主题场地中景观、地景建筑的设计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希望能为黄河主题场所设计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黄河主题景观设计应注重在地性及黄河文脉传承,融入相关主题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场地的叙事性与交互性。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探索方案设计的更多可能性。好的场所设计除了能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让受众在其中有较好的体验,还能激活周边业态,带动城市发展,带来更多就业岗位。

猜你喜欢
场所景观设计黄河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听的场所
『黄河』
远离不良场所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