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造像的风格和创新

2023-03-06 17:45王国辉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研究院
天工 2023年33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闽南传统

王国辉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研究院

一、闽南造像的历史背景

闽南地区主要指福建南部地区,而闽南文化是由一定历史成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原因,闽南造像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泉州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记载:“国家绥怀外夷,于泉广二州置提举市舶司。”泉州是国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三个市舶司之一,在长期的对外交流中,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

闽南造像在闽南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古代民间信仰在闽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也对造像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闽南地区对造像的重视根植于当地的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造像也成为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二、闽南造像的类型和特点

闽南地区的造像类型繁多,涵盖了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以下是闽南造像的一些典型类型和特点。

(一)祖先造像

闽南地区非常重视祖先崇拜,因此祖先造像在当地很常见。这些造像通常是祖先的木雕像或石雕像,用于供奉和祭拜祖先。

(二)宗教造像

闽南地区历史上受各种宗教信仰的影响,庙宇和寺院中的造像十分常见。主要包括历代经学家、思想家的像,以及众多神仙、神祇的形象和圣者的像。

(三)文化传统造像

《起舞》 王国辉/作

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也在造像中得到了表达。例如,闽南庙宇中常常能看到狮子和龙的造像,它们被认为具有某些特殊意义。此外,还有一些以传统技艺制作的陶俑、木偶等造像,用于表达当地的民间艺术和习俗。

(四)建筑造像

闽南传统古建筑布局规整、用料讲究、工艺精湛,富有多元创造性和趣味性。多采用硬山屋顶,弯曲起翘屋脊,脊角呈“燕尾式”,十分优雅,大量采用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以及浮雕配合、线雕并用等手法,吉禽祥兽、奇花异木、山水云霞、楼台亭榭、天体星辰水族、历史戏文、风情习俗等题材都可以作为建筑装饰。

《孔子》 王国辉/作

闽南造像的特点包括:细节精致,形象栩栩如生,融汇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元素,采用多种材质创作,如晋江、崇武的石雕,张坂、南靖的木雕和德化的白瓷等都很有特色和代表性,这些造像是闽南地区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珍贵载体。

三、闽南造像的流派和代表作

闽南有中国最大的道家造像老君岩,有中国仅存的草庵摩尼教庙,还有白耇庙等。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 年),兴盛至今。矗立在开元寺两侧的双塔,东叫“镇国塔”,西叫“仁寿塔”,都是我国最高、最大的花岗岩石塔,建于南宋时期。大雄宝殿横梁斗拱上嵌有二十四尊妙音鸟,人面鸟身,分别捧着文房四宝、瓜果乐器,这在全国实属少见。

印度教寺遗存石刻。存世有200 多方,有明初移装于开元寺大殿前须弥座的74 方毗湿奴,相见以狮或人面狮身石雕;有开元寺大殿后两根雕着印度神话故事的十六角形石柱,还有两根同样造型的石柱竖在天后宫寝殿等,这些石刻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由此可见元代泉州的印度教寺的发展情况,以及雕刻工艺的精湛。

清源山老君岩高五米,宽、厚各七米多,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和蔼可亲,整座石像形态逼真、技艺精妙,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石像历经四个朝代的风雨战乱而保存完好,在国内石雕艺术史上实属罕见。

德化九仙山弥勒洞造像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距县城28.5 公里。唐开元年间(713—741 年),由渭人邹天用洞内天然的巨石雕凿而成。弥勒佛通高2.7 米,周长8.9 米,雕工线条简练,神态逼真,雍容和蔼。虽经千年蚀损,表面略有风化,但保存基本完好,为闽南保存较早的造像。

晋江草庵是我国仅存的摩尼光佛、寺庙,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实物依据。草庵依崖壁凿就圆形佛龛,直径1.9 米。圈内利用岩石天然的迥异色彩,浮雕一尊摩尼光佛坐像,高1.52 米,宽0.83米,面圆润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四周镌佛光四身纹饰,雕工精致,风格独特,世称“摩尼光佛”。

同安朝元观在厦门市同安区朝元门外,是同安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宫观。据永乐年间碑记“相传七百余年”及玉皇殿现存嘉靖石柱楹联“拓地遥传七百年”推断,朝元观开创于盛唐时代,比同安置县早二百余年。南宋嘉熙二年(1238 年),琼州安抚使谢图南大规模扩建朝元观,形成天公殿,奉祀元始天尊、三清道祖和玉皇大帝,谢氏成为朝元观的檀越观主。谢图南之女曾在玉皇殿后建观主祠,供奉谢图南神像,朝元观成了谢氏家庙,海外银同衍派谢氏一直把同安朝元观作为祖庙圣地。元至正十四年(1354 年)兵毁,明洪武五年(1372 年)仍故址建玉皇殿。朝元观兴废不一,卓有重修。1947 年,我国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的谢氏族裔曾组团到同安朝元观寻根谒祖,见三清殿圮毁,还运来两根直径约50 厘米的方形番木柱。

四、闽南造像与其他地区造像的比较

闽南造像与其他地区的造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一)形式风格独特

闽南造像注重神态栩栩如生,尤以面部表情和姿势变化多样见长,雕刻精细,并且富有动感。

(二)施材丰富

闽南造像涵盖了泥塑、木、竹、陶瓷、青石、金属、漆线装饰等工艺,形成系统的加工环节与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大丰富了使用场景。同时,各工艺门类互相取长借鉴,形成百家争鸣的良性发展氛围,工艺水准相对较高。

(三)民间信仰与文化融合

闽南地区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民间信仰,闽南造像常常以传统宗教元素为题材,举凡天公、地母、太阳星君、太阴娘娘(月亮)、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表现出民间信仰与文化的高度融合。

《陶行知》 王国辉/作

(四)色彩鲜艳

闽南造像的色彩丰富多样,常常采用亮丽的彩绘描金技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

(五)艺术技巧独特

闽南造像传承了深厚的雕刻技艺,包括微雕、镂空雕、浮雕等,各种吉祥纹饰也广泛利用,如六角龟代表“长寿”,钱纹代表“财富”,石榴寓意“硕果累累、多子多福”,鱼代表“年年有余”,蝙蝠代表“五福临门、福在眼前”等,都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使得造像有强烈的立体感,更加精美。

五、闽南造像传承人的创新性探索

(一) 增加了新时代题材的多样性

传统上,闽南造像以宗教元素为主题。然而,一些传承人开始尝试将现代社会和生活元素融入作品,表达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精神状态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历史与传统的回顾和反思。

(二)在创作技法上利用了高科技

传统的闽南造像技法包括雕刻、彩绘等。一些传承人开始尝试使用新的材料和工艺,如合成材料、金属等,以及灯光、声音等技术手段,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

(三)吸收当代西方艺术概念进行创作

传承人开始将当代艺术的元素融入闽南造像中,如抽象、解构、夸张等手法,从而创造出更具个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四)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一部分传承人尝试通过不同形式和尺度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如巨型造像、微型雕刻等,以及多媒体展示、动画等形式,以丰富观众的体验。

这些创新性探索使得闽南造像在传统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适应了当代社会和艺术发展的需求。同时,这些创新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结论

闽南造像风格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成因(古代对外贸易大港口,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经济繁荣奠定的经济基础,使闽南造像这一综合技艺愈加精湛并发展成熟,有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闽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闽南文化传承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闽南,闽南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