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当代文化自信探微
——论梁归智先生“整读学”理念对“大众红学”“人间红学”的方法论意义

2023-03-06 07:46赵悦涵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名作欣赏 2023年5期
关键词:红学读法曹雪芹

⊙赵悦涵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实施方案及其路径

(一)总体思路

立足我国“十四五”规划发展蓝图,结合教育部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时代背景,积极响应“新时代《红楼梦》研究视角”的创新建构,为《红楼梦》“整读学”进行学理建模与阅读实践。通过“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策略的系统化梳理和阅读策略普及,带领读者真正进入《红楼梦》文本的审美、思想、文化等深层次的阅读体验,也就是说由此真正到达曹雪芹的“文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红楼梦》这部极具思想性和审美性的艺术珍品之艺术堂奥,与曹雪芹做心对心之深入交流,领略中华文化史上的瑰丽奇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哲思。

(二)实践价值

1.锻炼思维,合理匹配

《红楼梦》“整读学”,旨在以“整本书阅读”为契机,以激发读者空灵的想象乃至富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为动力,有效整合研究者和阅读者的理性和感性,通过“整读学”的方法和阅读策略,引导读者实现梁归智先生提出的“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灵感思维高度调动和融合,但并不偏执于任何一方”的阅读目标。

2.通力合作,各显其能

《红楼梦》“整读学”,“不同于甲骨学、敦煌学,因为甲骨学和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绝世的艺术极品”①。“《红楼梦》是一个非凡的艺术文本,它的思想和艺术这两个维度都深不可测,而背景的烟云模糊更是让人叹为观止。”②这样,在“整读学”中,就特别显出它的独特性、个性,即考证和理论之外,艺术(审美)感悟也必不可少。由此,“整读学”就需要在三个维度上互相联手,即考据、义理、辞章,或者说史、哲、文,再或者说真、善、美,这都是不可或缺的。

3.精英文学,文化饕餮

“曹雪芹写小说,不可能遵循各种‘主义’或‘斯基’的金科玉律。他是从中华文化传统如‘史’和‘诗’、‘实录’和‘意境’、‘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这一套中汲取营养和生发创造的。文章怎么美怎么算,感觉怎么妙怎么来。”③所以一方面,他“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另一方面,他把传统诗词、文章、绘画、音乐、园林等作法技巧都驱遣于笔端,融会于写作之中。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整读”,充分认识、感受、欣赏盛开在中华文化沃土上的这一株奇异的“花”、无瑕却残美的“玉”。

(三)学理路径

1.基本思想

“整读学”总体设计体现“实践——理论——反思”的学术理路,依循“基础研究——推广研究——评价研究”的研究主线,立足“时代视野——多学科融合——问题导向”的研究定位。

2.实施步骤

(1)“整读法”——首先通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奇特创作方法,对文中的主要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隐喻象征进行揭示和梳理,保证文本的前后一致,铺垫照应不落空、不矛盾、不隐藏。

(2)进而“通过对前八十回做‘整体’的思想艺术分析,研究小说情节与人物命运发展的必然趋势”④和逻辑一贯性。

(3)根据曹雪芹亲友的批语,即脂砚斋等人的批语中所透露的佚稿信息。⑤

(4)《红楼梦》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特征的著作,有着特定的“家族原型”,对其“原型”进行多层次辩证研究,可以理清小说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的脉络,帮助读者进一步走进小说世界。

(5)“整读法”包括对“清代至近代的多种野史笔记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因为这些旁证和补充文献同样透露了一些八十回后曹雪芹原稿的情节,与现存后四十回程高本续书有根本区别”⑥。

“整读法”就此提出了五步阅读法,将文本的整体叙事结构、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含脂批本彼此间的差异性研究)、曹雪芹家世的基本常识、作者曹雪芹的生活原型以及清代以来流传的野史笔记等都纳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阅读体系内。

3.应用手段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学研究,对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文献进行系统研究,提炼要点,学理建模。

(2)理论分析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迅速普及和民众关注对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在“整读学”中,理论研究和体系构建工作占有较大的比重,基于此,本方法将深入对学术史的梳理、归纳、演绎、逻辑推演、系统分析、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重视对理论和概念史做综合分析。

(3)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人类学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深入某一地域,通过观察、访谈、参与来获得原始资料的研究过程。真实情感下的《红楼梦》文本阅读就是研究者精神世界中的“田野”,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网络听课、访谈,甚至参与讲解等方式,切身考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易错点和不足点,发现实践中各环节存在的显性与隐性问题。

(4)实例分析法。实例分析是通过授课实例,详细描述并分析研究对象,从中发现或探求规律性和特殊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可选择调研和采集不同学校、面向不同学生群体的有代表性的整本书阅读实例,编制数据库,并对其特点、方法、传播、问题等进行个案分析,绎出具有较大通用性的教授模式与方法。

(5)问卷法。问卷法是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之一。在具体实施中,问卷法将用于调查“整读法”对一线教师和中学生的需求、整读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评价与反馈、整读效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等的研究。

(6)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在整本书阅读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研究者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分析主体目标归纳为不同的层次,对每个层次下的读者做分级推广和进阶式评估,最终形成不同层次下的评估指标权重,检验、指导、完善“整读法”的动态发展。

4.文本透析。

运用“整读法”来探究原著的整体情节轮廓和主要人物命运结局的大体走向,梁归智先生在《四大名著经典要义》⑦中归纳为以下五种,即谐音法、谶语法、影射法、引文法、化用典故法。

(1)谐音法。谐音法主要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姓名上。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姓名是谐音,所谓“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存焉)”。同时,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姓名都有谐音暗示,如“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这对探索曹雪芹的审美悲剧和思想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暗示作用。

(2)谶语法。谶语就是预言,作者有意透露出未来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是“整读法”必备的方法之一,是探索人物性格和验证情节合理、一以贯之、不矛盾、不歪曲的重要依据。而谶语又分为诗谶、谜谶、戏谶、语谶。这些都一定程度暗示了《红楼梦》的结局。

(3)影射法。影射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物之间的互相影射,相当于是写这个人物的行动命运,同时也影射着(代表了)另外一个人物的类似情况和命运。典型的有清代评点家所说的“晴为黛影,袭为钗副”。

(4)引文法。引文法也有两种形式:a.一种是完整回目的故事前后“引伏”。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回目前有一段很长的批语,说这一回和佚稿中的一回“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前后呼应。b.引文法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某个情节的前引后应。比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巧姐和王板儿交换柚子、佛手的情节,就暗示未来贾家败落、巧姐落难时,刘姥姥会救出巧姐,巧姐嫁给了板儿的命运。

(5)化用典故法。最经典的是对“湘妃”之典的巧用。上古圣王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第二代圣王舜做妻子。后来舜南巡途中病死,二女去南方寻夫,把竹子都哭成了斑竹,最终投江自杀而为湘水女神,那些泪点成斑的竹子也被称为湘妃竹。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史湘云的名字里有“湘”字,让人联想万千。

二、核心要素及关键问题

(一)核心要素

1.“整读法”始终强调,严格区分“两种《红楼梦》”是能否将中国古典文学屹立世界文学之林的关键。

2.“整读法”始终把读者艺术感悟力的提升和再造看作是中华文化的“提取码”。因为《红楼梦》是一个非凡的艺术文本,思想、艺术又神圆智方、深不可测,叙事背景神龙见首不见尾,天然地需要我们用诗心、诗性和理性、灵性做综合性体会及研究。

3.“整读法”非常强调对贾宝玉的“情”与“痴”的深入理解,因为这两个关键词关系着中华文化心理的重塑和再造。梁归智先生在《〈红楼梦〉:“拯救”还是“逍遥”》一文中揭示:“曹雪芹写出了贾宝玉的‘痴’,表达了对生活的爱、对世界的情,这种以情入世的形象突破传统以‘逍遥’逃避现实苦难的人生态度,要用满腔情意拥抱不完美的世界。”⑧

(二)问题导向

1.深入了解曹雪芹的整体叙事结构和美学宗旨

(1)叙事结构。根据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曹雪芹原著《红楼梦》共一百零八回,具有盛衰各五十四回之“两扇门”的小说结构,即《红楼梦》是每九回一个大段落,共计十二个大段落,构成一百零八回,迷失的是三个九的数。第一个九回,笼罩全局,独领风骚;第二个九回,一丧一喜,乐极生悲;第三个九回由盛转衰,家族矛盾;第四个九回,宝玉挨打,暗含兴衰;第五个九回,元宵中秋,盛衰枢纽;第六个九回,长幼矛盾,嫡庶交锋;第七个九回,金玉良姻,木石前盟;第八个九回,红楼二尤,影射悲剧;第九个九回,邢王相争,两败俱伤;第十个九回,三春既去,诸芳散尽;第十一个九回,元春薨亡,贾家覆灭;第十二个九回,时存人物,苍凉作结。

(2)美学宗旨。梁归智先生在《〈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美学——“空灵”与“结实”的奇观》中指出:“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奇观,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既是对‘瞒与骗’这种封建‘劣根性’的叛逆,又是‘空灵与结实’‘不落言筌’这种最高境界的民族审美观的肖子。既扬弃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不足,与以‘善’(伪善)为核心的审美观彻底决裂;又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把‘虚实相生’‘意境’这一审美传统推向了极致。”⑨

2.严格区分曹雪芹现存八十回《红楼梦》和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梁归智先生始终强调,要把中国的历史感受和审美体验结合西方的现代学术范式,在此基础上,方能将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做真正深入阐发,从而辨析原著与续书“两种《红楼梦》”在精神(包括思想、艺术、审美、文化等)层面的同异之争所包含的涉及民族灵魂的重大意义,并努力使这一切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领受。

三、整读法的时代意义

(一)诗与学的分野:用文化美学代替文学鉴赏

“整读法”的建立是通过对新红学百年发展历程的研究而日趋成熟的,正如前文所论,所谓“索隐派、考证派和文学批评派的现象名目,只有归结到对‘两种《红楼梦》’的严格区分和深刻理解,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⑩。因此,“整读法”即创造性地建立在梁归智先生对于百年新红学阅读史、研究史的深刻把握上,即“以胡适和周汝昌为节点,其实一直贯穿着此前此后二百年的红学演变,几乎有关红学的一切纠纷、争论、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都是这个情结在起作用”⑪。据此,《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深刻倡导用诗性的眼光、艺术感悟的方式,并通过科学的、理性的、形象的思维加以考证和论证,不偏不废地对《红楼梦》进行把握。

(二)将脂砚斋批语、《红楼梦》版本、曹雪芹家世和野史笔记纳入阅读范畴

“整读法”是以全面追求曹雪芹“原意”和原著《红楼梦》“全部意义”的薪尽火传和发扬光大为宗旨的科学研究和阅读实践。终极目的是搞清曹雪芹原著完整的艺术构思,方可把握曹雪芹创作的思想、艺术、哲学、审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和特点。研究者通过“整读法”的五种方法消除续书的不合理构思,综合脂学、曹学、版本学等红学成果,将阅读效果、成果、结果与脂砚斋批语、《红楼梦》版本、曹雪芹家世、“旧时真本《红楼梦》”互相印证。

①“红迷驿站论文选编”编辑部,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编:《还“红学”以学》,阅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3页。

②③⑧⑪ 梁归智:《红楼梦:芝麻开门》,三晋出版社2019年版,第248页,第265页,第243页,第222页。

④⑤⑥⑦ 梁归智:《四大名著经典要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63页,第163页,第163页,第162—169页。

⑨ 梁归智:《红楼梦探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97页。

⑩ 梁归智:《百年红学大PK:〈红楼梦〉研究简史》,三晋出版社2018年版,第1页。

猜你喜欢
红学读法曹雪芹
“0”的读法和要领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新中国红学第一人——追忆李希凡老师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
红学研究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