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价值意蕴、现实审视及实践指向

2023-03-05 11:39:26董树功杜哲艺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评价机制劳动教育

董树功?杜哲艺

摘 要 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科学的评价,在校验指导思想、锚定育人目标、发挥示范引领及促成改进优化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现实情况看,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着与普通教育和智育教育雷同的有而不专、缺少基础性和跟踪性评价的无头少尾、评价主体协同性差异导致的散而不通、对支撑五育融合力度不足的存而不优等问题。新时代职业院校应立足于自身类型特色,建立体现劳动教育专有性、坚持评价过程贯通性、强调五育并举融合性及涵盖全场域评价主体的评价机制,助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关键词 劳动教育;职业院校;评价机制;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32-0069-06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培育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以实习实践为教学特色,与生产劳动联系紧密。自实施劳动教育以来,职业院校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能力方面均受到较好的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评价还存在着主体不明确、标准不统一、方法不科学、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因此,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是判断劳动教育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对于发现和解决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质量尤为关键。

一、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价值意蕴

(一)思想校验价值

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问题、成效开展系列评价,是检验劳动教育是否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遵循、是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教育导向、价值取向和育人方向的重要内容。第一,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人类社会、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阐明了劳动与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职业教育阶段实施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职业教育观和实践教育观的重要体现[2],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是检验劳动教育理念是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积极回应。第二,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引领,体现出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职业院校学生生活实际,实现既“立德”又“树人”、先“立德”后“树人”、培養具有正确劳动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时代新人。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意蕴在于检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是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第三,职业院校强化学生劳动认知是教育基础,明确职业教育的实践属性、解构劳动教育的价值属性、秉承劳动光荣的社会属性是前提。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在于检验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及工匠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教育导向的正确性,检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光荣、无私奉献等价值取向的正确性,检验以科学塑造学生劳动精神、渐进养成劳动习惯、逐步提高劳动能力为代表的育人方向的正确性。

(二)目标校验价值

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评价旨在衡量职业院校实际工作目标达成度[3],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充分体现出教育评价对于教育办学的重要引导作用。该文件明确了劳动教育要使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在“树立什么样的劳动观念、体会什么样的劳动精神、形成什么样的劳动习惯”等内容上作了明确说明。职业性、生产性和实践性是职业院校的鲜明特征,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培养目标,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一致性。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意蕴在于检验职业院校是否建立了内外部评价共同体、是否将评价内容细化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准、是否运用了多方位多手段的评价方式、是否做到了科学使用教育评价结果并及时反馈,从而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目标校验价值,引领院校找准方位、科学定位,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育人质量,推动职业院校贯彻劳动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推进职业院校实现劳动教育育人目标。

(三)引领示范价值

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有助于引领职业院校凝练劳动教育特色内涵、落实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实践性以及服务社会的适配性。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以阐明示范性职业院校如何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思想、如何践行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导的劳动教育为核心内容。一方面,将示范性院校评价机制作为工作标杆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参照,帮助未达到标准的院校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梳理、剖析、解决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具体实施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指引职业院校凝练劳动教育发展特色,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机制的引领示范作用,明确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目标、优化评价办法、规范评价程序,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指明方向,推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工作的特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

(四)改进优化价值

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对于负面评价结果具有改进优化价值。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时间较短、可借鉴经验不足,各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导致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差异较大,加之尚无权威统一的评价机制,劳动教育难以真正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重在分析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发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痛点、难点,了解评价工作中的障碍,优化工作方法,提出改进对策,保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科学合理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对劳动教育工作作出科学判断,加强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实时监测,并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常态纠偏、精准改进,最大程度地保证培养目标达成,并将评价结果真正转化为优化完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具体行动。

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现实审视

(一)劳动教育评价方式有而不专

职业院校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特殊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及其评价办法应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由于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时间较短、可借鉴经验不足,尚存在着劳动教育评价方式有而不专的问题。

第一,缺乏类型教育的独特性。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往往陷入与“智育”评价趋同的窠臼。大多数院校沿袭了传统的“一考定胜负”的期末考试考查形式,忽视了劳动教育与智育教育的区别,这种传统的考试测评方法,仅能简单地评价学生劳动知识掌握程度,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课程期末考查的智育教育常用评价方法存在重结果轻过程倾向,忽视对劳动工作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的考查,偏离了职业教育更注重教育过程和技能培养的独特性。

第二,缺乏职业教育的鲜明性。职业教育不同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定位的普通教育,它是以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4]。当前,职业院校将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专业的操作技巧和实践技能与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劳动精神混为一谈,同时,在提升学生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中与劳动教育评价结合不够,在实施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未能体现出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劳动教育评价与人才培养过程相脱节。

(二)劳动教育过程评价无头少尾

职业院校以培养职业化、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实施劳动教育评价工作时应具备全局意识,将劳动教育评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過程无头少尾问题较为突出。

第一,缺少基础性评价。大多数职业院校片面重视劳动教育成果评价,对学生入校前所具备的劳动基础知识与技能、劳动精神与劳动观念的分析评价不够充分,忽视学生入校之初的基础水平差异性,未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进而影响学校差异化教育的有效实施。

第二,缺少过程性评价。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多采用劳动总结、劳动调查报告等终结性评价形式,缺乏对学生各学期劳动学习过程实施阶段性评价,对不同学段学生是否领悟劳动的内在要义,是否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与劳动品质的评价力度不足,未能有针对性地起到强化职业院校学生树立职业劳动意识、养成劳动品质、形成劳动观念的作用。

第三,缺少跟踪性评价。职业院校往往忽视对毕业生的延伸性评价,缺乏对毕业生是否具备甘于奉献、吃苦耐劳、一丝不苟、团队合作等方面职业素养跟踪性评价,难以反映学生劳动教育成果的真实情况。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毕业生劳动教育协同评价较少,导致评价断层、评价延时,对毕业生劳动教育质量的增值评估与反馈不够,不利于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校正与改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三)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散而不通

新时代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有深刻意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校、家庭、学生、行业、企业等主体应密切协作,整体推进。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忽视了其他主体的作用,使得评价主体散乱、内容浅显、反馈不畅,导致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散而不通。

第一,家校社评价主体散乱。学校是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也是劳动教育评价的重要参与者,但劳动教育评价工作的展开需家校社三方协同进行,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家庭发挥基础作用,社会发挥支持作用。当前,职业院校并未建立起家校社长效评价机制,对于“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评价认知存在偏差,仅将学校作为劳动教育评价的场域,忽视家庭与社会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意义。

第二,家校社评价内容浅显。一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仅着眼于碎片化、阶段性的劳动实践活动,仅以表面结果衡量劳动教育的优劣,忽视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的养成。家庭仅依靠打卡监督、打分评价等方式进行劳动技能水平评价,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完成劳动过程中的经验与感受、态度与情感、沟通与合作的关注。社会实习实践评价只看重实际工作能力与任务完成效率,淡化对学生勤劳奉献、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的评价,出现学生基础劳动素养与岗位要求不符的现象,影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三,家校社评价反馈割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直接对接社会,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与社会、家庭评价存在脱节、断层和重复等情况,家校社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质量监测以及劳动成果优劣的评价仍未达到相互借鉴、协调评价格局。一方面表现在由于企业与学校学生劳动成果评价信息脱节而造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的劳动岗位较就业需求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家庭不了解学生在学校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掌握的评价结果,而能为职业院校提供的学生日常劳动表现情况与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要求不符,导致评价结果对于双方的借鉴意义不大,未能真正实现劳动教育评价递进性目标,影响劳动教育价值体现及其实质性功能。

(四)劳动教育评价效果存而不优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劳动教育评价的逻辑起点和终极价值追求。劳动教育评价的核心指向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目标,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更注重实操和技能,与劳动教育密不可分,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渗透在职业教育全过程,无法单独抽离。因此,职业院校在注重评价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劳动要素的评价,将劳动教育评价分散于五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全要素、全方位评价。目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工作对五育融合的意识不强、对劳育支撑五育的认识不够,评价效果存而不优。

第一,以劳树德高度不足。职业院校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基于其自身与劳动教育紧密相连的特征,劳动教育评价机制需聚焦劳动教育参与并促进品德教育情况。大部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工作并未围绕学生是否养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是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形成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意识等方面开展评价工作,导致评价机制片面化和表象化。

第二,以劳增智效果不显。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学生养成职业劳动素养,激发劳动创造能力,动手动脑,全面发展。部分职业院校仅着眼于用分数评价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缺少对学生劳动创新性与创造性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分享与应用技能、劳动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技能的评价,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甚至存在不劳而获的不良心态。

第三,以劳强体表现不够。新时代劳动教育在追求身心协调方面集中表现为劳动教育与体育相结合。大多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工作并未关注学生心理素质、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与身体素质发展的关联度与契合性,缺少通过劳动过程实现体能训练方面的评价指标,割裂了劳育促体育的天然联系。

第四,以劳育美成效不及。“以劳育美、以美促劳”是新时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劳动教育能够为美育提供实践场所。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将美育与劳育割裂,缺少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美、成就美、欣赏美所获得的快乐感和满足感、是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评价。

三、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实践指向

(一)专有性:聚焦劳动教育特色性评价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应紧紧围绕“培养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构建具有劳动教育鲜明特色和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的评价机制。

第一,评价体系综合化,满足全面育人要求。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开展评价的根本思想遵循,一方面,各职业院校须摒弃以甄别和选拔为主的传统评价模式,以职业教育所注重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根本,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目标,从根本上保障劳动教育目標实现。另一方面,须将职业精神养成的教育评价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激励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第二,评价标准特色化,彰显职业教育特征。一方面,围绕职业教育学段特点,根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目标要求建立评价标准,注重结合学科专业,围绕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职业荣誉感设计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标准,结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行业性特征,把学生专业就业对口率、就业单位满意度、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作为评价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质量的指标,形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第三,评价机制科学化,突出人才社会属性。一方面,形成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机制。将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知识”“劳动习惯”等具体性数据进行量化评价,实现劳动教育成果横向与纵向比较,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5];同时,对于评价过程中一些不易测量的评价指标,如“劳动情感”“劳动精神”进行质性评价,实现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各职业院校须坚持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统一。将过程性评价贯穿于职业院校学生整个学习周期,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特征制定评价细则与具体内容,同时建立结果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在校学生及校外实习实训学生的劳动表现,考核其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劳动教育实际效果,突出职业院校学生人才社会属性。

(二)贯通性:搭建劳动教育全过程评价

新时代职业院校应搭建从知识学习到生产再到应用的全链条教育评价机制,实现从阶段性评价到全过程评价的转化,构建衔接性、递进性和适度性的全过程评价机制。

第一,关注评价过程,遵循衔接性原则。职业院校应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各项劳动教育学习的考核结果,可以以每一个学期为单位设计劳动任务清单、校内外劳动实践过程记录表、学生劳动成长档案等,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师对学生日常专业课、实践课、技能课开展集中评价,评价过程中须注重对学生劳动过程中劳动观念的形成、劳动精神的培育、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及劳动品质的树立情况进行实时性记录分析,以实现学生劳动教育的精准评价。

第二,关注评价主体,遵循递进性原则。首先,对入校新生进行劳动素养初评,主要着力点在于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习得情况进行大致了解,为后期劳动教育目标以及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其次,以学段为时间节点,针对不同学段设置相应阶段性评价指标,重点包括学生职业劳动理念形成情况、劳动品质塑造程度、劳动反思与劳动情感的提升,以及毕业生劳动职业选择理念、劳动素养等。最后,开展毕业生毕业前终评,注重与企业评价对接,包括实习单位总结性评价、用人单位岗位适应性评价等,为学生从校园生活走向社会工作搭建桥梁,有效实现职业人才供给与技能市场需求的平衡。

第三,关注评价方式,遵循适度性原则。首先,要采取知识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适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劳动知识、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劳动习惯等开展易于量化的、形式具体的考评指标;其次,要采取展示型与竞赛型相结合的适度评价方式,通过劳动知识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会、校内仿真实习实践等形式开展综合测评;再次,要采取“量”与“质”相结合的适度评价方式,不能仅仅以“劳动的多少”作为评价依据,还要看劳动成果、劳动收获、劳动体验等,全面客观地反映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融合性:健全劳动教育全方位评价机制

“以劳促全”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显著标志,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秉承“五育并举”的理念,把握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特征、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凸显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性特征,实现全方位多主体参与,遵循全方位育人的根本宗旨,健全劳动教育全方位评价机制。

第一,坚持互促性原则,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效能。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要使劳育位列于与德智体美四育平等地位,而且要凸显劳育对德智体美四育集中检验的功能。职业院校需实施综合评价整体考察学生的劳动素养,制定与普通院校评价机制不同的指标体系,以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四育的重要载体,发挥其综合育人效能,实现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协同共进;同时,职业院校应通过专项评价从不同维度考察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学习是否养成优秀的品德与坚强毅力、是否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是否达到身心健康以及是否具备美感意识与正确的审美观,进而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反馈,体现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差异性特征。

第二,坚持统一性原则,促进劳动教育全面育人功能。职业院校应拓宽评价广度,丰富评价内容,从知识、能力、情感、行为和社会等层面共同评价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在选取评价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将劳动观念、兴趣、意愿、情感和精神等精神层面因素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6],同时将劳动信念、态度、价值观、意识和习惯等行为层面的内容加入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劳动教育评价从分散走向统一,客观全面地反映劳动教育工作成果的真实情况,确保劳动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第三,坚持完整性原则,彰显劳动教育全方位育人特征。劳动教育涉及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并非仅仅局限于使学生具备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劳动观念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院校应构建三级评价内容,保证劳动教育评价的完整性。一是结合学生是否形成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作出基本劳动素养层面评价;二是结合劳动教育培养目标,根据学生校内外劳动实习实践成绩、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水平作出评价;三是结合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重点评价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经验、岗位认知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提升,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达成劳动教育育人目标。

(四)全场域:建构劳动教育多元评价方式

新时代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并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型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7]。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联合搭建劳动教育评价平台。

第一,丰富评价内容,凸显劳动教育时代特征。新时代要转变“为评而评”的传统机械式劳动教育评价观念,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数据共享机制,在考虑不同专业学生未来对接职业特征的基础之上,分别将劳动态度、劳动强度、劳动密度、劳动技能的创新性等因素有机地融入劳动教育评价工作实践当中,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体化评价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评价数据在职业院校不同学段的共享与衔接。同时,注重评价结果分析与反馈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一方面,可借助可视化技术,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对劳动教育评价结果进行表征与解释[8],更直观地反映学生劳动教育成果;另一方面,依靠新时代技术为劳动教育评价工作提供动态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评价结果反馈,对各年级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实时检测,既能精准反馈评价结果,又能及时调整评价手段,协助职业院校持续改进劳动教育评价工作。

第二,优化评价手段,把握数字时代科技优势。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工作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一方面,利用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教育评价系统对学生劳动教育成果进行大数据采集、分析,注重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形成多模态数据,可实现对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劳动精神的精准评估,自动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9];另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劳动教育质量智慧监测方式,记录学生劳动教育成长变化过程,将学生劳动教育成果通过区块形式散布在链条之中,可方便专业课教师、实习实践导师、社会用人单位等主体随时访问学生数据,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劳动教育评价”融合创新,制定适合于学生阶段发展的评价机制,提升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创新性。

第三,完善评价主体,实现校企家庭协同共促。各职业院校须坚持三位一体协同性评价,即以学校、家庭和社会用人单位多个评价主体形成协调联动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一是坚持职业院校主体性评价。作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者,职业院校要制定与劳动教育特色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目标,从根本上保障劳动教育目标实现,重点围绕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进行评价,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劳动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观念的形成。二是坚持家庭基础性评价。家长按照劳动教育评价项目对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其纳入最后的评价考核之中,强化家庭对劳动教育成果的反馈作用,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劳动价值观与精神品质及时评价与反馈。三是坚持社会用人单位支持性评价。社会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实践基地、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提供劳动实践平台或者接受劳动服务的单位积极参与评价,针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进行评价,充分发挥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支持劳动教育评价的协同责任,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提供更为宽广的环境支持。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30.

[2]董树功,张越.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22(6):48-55.

[3]张志勇,杨玉春.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思想与新论断[J].中国教育学刊,2020(4):1-4+61.

[4]李永生,蔡芳.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及其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8):5-12.

[5]赵阳.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原则、内容体系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5):13-20.

[6]邓宏宝,刘策,吴东照.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实施——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22(1):6-11.

[7]刘运体.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实施困境及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7):23-27.

[8]张进良,杨苗,谈桂芬.智能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然困境与路径选择[J].中国远程教育,2023(2):18-27.

[9]郑燕林,柳海民.大数据在美国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25-31.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alue Connotation, Realistic Review and Practical Direction

Dong Shugong, Du Zheyi

Abstract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imely, effectively, comprehens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in verifying guiding ideology, anchoring educational goals, demonstrating leadership, and promoting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yet sound, and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being similar to general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 lacking in basic and tracking evaluation without any beginning or end, scattered and inconsistent evaluation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synergy of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insufficient suppor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ive educations. In the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mechanism that reflects the exclusivity of labor education, adhere to the continuity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emphasi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ive educations, and cover the entire field of evaluation subject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valuation mechanism; five educations simultaneously

Author  Dong Shug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Du Zheyi, master stud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作者簡介

董树功(1981- ),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天津,300222);杜哲艺(1997- ),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耦合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CJE220058),主持人:董树功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评价机制劳动教育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2:07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2:02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