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博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科社(政治学)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以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为根本指向,提出一系列选人用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选贤任能的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人用人新境界,蕴含鲜明理论品格和价值意蕴。
坚持高标准遴选执政骨干力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一定是“由最坚定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并强调相比一般党员,“党的政论家需要更多的智慧,思想要更加明确,风格要更好一些,知识也要更丰富些”[1],深刻阐明了干部标准之于政党建设的战略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和纯正品质,始终坚持高标准锻造组织骨干和事业中坚。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就确立起“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并在用人实践中逐步破除“唯成分论”“任人唯亲”等错误标准理念,明确了“有坚定理想”“有远大眼光”“能够忠诚执行党的路线”等干部选任条件,据此选拔造就了一大批既英勇善战又忠诚奉献的革命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基于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双重使命,毛泽东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延续、充实和丰富了德才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四化”标准,推动一大批年富力强、知识丰富、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让干部队伍重新焕发蓬勃生机。回顾党的历史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德才兼备标准的确立及执行,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构建了坚实可靠的干部人才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也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干部标准的时代课题,科学把握德才辩证关系,开创性地提出“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实现了干部标准的守正创新,树立起选人用人的时代标杆。其一,在坚持“德才兼备”的总体要求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质,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337。此外,针对不同领域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四有”“五个过硬”“四个特别”等具体标准要求,这些要求互有侧重,但内在连贯、指向明确,为组织选人提供了基本标尺。其二,在坚持“以德为先”这一根本原则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政治标准”的首位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3]564政治标准的具体要求则包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3]45。“突出政治标准”进一步明确规定了“以德为先”的内涵,只有突出政治标准,好干部标准才能树得牢、落得实。“突出政治标准”与“好干部标准”是内在一致的,是好干部标准在实践层面的深化发展,反映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是新时代党建新布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组织路线上的深刻体现和全面贯彻。其三,在坚持“专业化”这一干部队伍建设发展方向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培养选拔“复合型”干部的时代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4]新时代的专业化要求不单指专业对口,而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的高度统一,具有“复合型”专业化特征。复合型干部除具备特定的专业素养之外,还突出了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等时代要求以及为民担当、务实创新等从政品格。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干部队伍必须“政治过硬”,能够“适应时代要求”,并且“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这是深刻把握干部德才辩证关系、推进党政机关复合型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
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从新的时代特点出发,创造性发展了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实现了好干部标准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的有机统一,价值意蕴丰富而深刻。首先,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契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坚持组织路线服务和保证政治路线实施的内在要求。其次,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顺应历史方位转换而提出,契合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思路的转型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干部队伍建设由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抓住“质量”和“能力”两个关键变量,体现了高素质导向、专业能力本位,有利于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为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谋复兴提供干部支撑。最后,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体现出强烈的问题导向,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构起吏治标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要全面锻造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执政骨干,治党的关键在治吏,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确立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构了吏治标准。
举贤任能、广聚英才,是执政党肌体永葆活力的关键要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构建宏大执政骨干队伍的前提。中国共产党肩负管党治国理政多重职责使命,既要坚持高标准选人用人又要始终保持宽广视野,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密不可分。早在1938 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他说:“党外存在着很多的人材,共产党不能把他们置之度外。”[5]5261944 年9 月,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6]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指,党要不分地域地吸纳来自各方面人才,只要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都要欢迎他们加入革命队伍。在革命年代,“五湖四海”的最大敌人就是“山头主义”。毛泽东坚决反对在干部使用上的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了反对山头主义的斗争,号召全党“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提出“承认山头,照顾山头,最后消灭山头”的方针[7],有效实现了全党高度统一。邓小平也曾语重心长地说:“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强调“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8]。党在选人用人上历来奉行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广开进贤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贯彻“五湖四海”原则具有时代新意。在2018 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开进贤之路”[3]565。他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2]770党中央严肃查处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一些领导干部,在全党敲响了警钟。坚决克服以个人亲疏好恶、地域行业划线,切实解决好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就要把“公正用人”原则用制度形式确立下来,不在“贤”之外另设价值标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选人用人,实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用人原则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干部工作“一盘棋”思想,强调“除了党政机关,还要注重从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选拔优秀人才”[3]565,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破除选人用人身份障碍、促进干部流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公务员调任规定》等政策法规的制定出台,为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提供了制度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由于领导职数资源在地区、单位、部门之间分配不均衡,制度上会导致干部发展机会不均衡,从全局统筹协调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违背五湖四海原则,主观上以部门、地域、行业划线择人的情况仍然存在,“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妨碍了干部工作的统筹谋划。干部工作“一盘棋”以增强干部工作系统性和协调性为主线、以打破干部的“部门所有”为切入点,强调统筹用好各类干部资源、大力推进干部跨领域跨地区跨行业交流。这有利于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级举贤任能;有利于统筹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领导班子的配比结构,实现“好中选优,好中选强”的选人用人目标;有利于打破选人用人的身份限制、地域限制和行业限制,破除在身边熟悉干部中选人、在小范围选人等选人用人怪圈,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竞相涌流。
新时代干部工作“一盘棋”具有鲜明的政策指向,特别要求营造有序开放的干部任用环境。首先,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的优秀干部人才进入党政机关的渠道和机制。着力打通地域、条块、行业壁垒,除了逢进必考的公务员招录以及体制内程序化干部选拔之外,采取直接引进、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办法,向各条战线优秀人才开放渠道。其次,积极推进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干部交流。开展制度性探索,打通干部在体制内部和不同体制之间的流转通道。根据不同层级、部门、行业领域特征加大干部资源配置,强化配置性交流和培养性交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当然,这种双向流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制度规定,严格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严肃人事纪律,防止滋生人事腐败,匡正不正之风,真正把各方面优秀干部人才合理地集聚到事业中来。
科学合理的机制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制度保证。“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2]344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2]34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选人用人机制上作出重大调整和创新,探索构建起了精准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一是强化了体现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的“组织选人”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两次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均突出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纠正“四唯”取人偏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防止出现过度依赖票数、唯票取人,解决“唯分”取人的错误做法。2019 年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将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贯穿于动议、提名、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全过程、各环节,有力推动了组织选人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二是构建起体现事业为上原则的“以事择人”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写“坚持事业为上”,党章修正案也增写了选拔干部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要求,很好地彰显了价值取向、明确了制度要求。“事业为上”原则回答了选人用人的出发点问题,体现“以事择人、人事相宜、人岗相适”的要求,注重从岗位需求、班子结构、专业能力建设出发用人所长,这有利于纠正用人上的“人”“事”脱节现象,有利于破除选人用人长期存在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因人设岗等不良现象,也有利于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的关系,有利于把合适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
三是以精准化考核为中心构建“精准识人”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度层面对干部考核“考什么”“怎么考”作出重要调整。针对一些地方对干部考核偏向于一般化、表面化、流于形式的问题,提出“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9]。针对“重选拔轻管理”“提拔后就万事大吉”“不提拔就没有压力”等问题,强调合理定位“考核”与“考察”的功能,前移干部考核关口,做实日常考核工作。针对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干部考核中出现的“唯GDP”现象,提出“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2]344。新修订的《干部考核条例》进一步扩展考核内容指标,注重民生保障、发展潜力等多项指标,强调根据不同地区的功能划分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
四是构建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能上能下”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新时代选人用人机制创新的重要课题。由于历史、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干部管理工作的一大难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10]55。在制度层面,2015年党中央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2022 年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重点对领导干部“下”的情形和程序作出了规定,成为推动新时代干部能上能下的政策依据。干部能上能下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不断拓展,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鼓励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
1.绿色债券定义。国际上,世界银行以气候变化为基点,将绿色债券定义为一种由政府、跨国银行或企业发行的,为促进低碳经济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筹集必要资金的固定收益债券。国际资本市场协会认为,绿色债券是包括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将绿色债券界定为募集资金只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并按计划将资金投放到绿色产业项目的债券。
五是实施以监督关口前移为重点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同步深入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2019 年中央印发《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从制度层面构建起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推动建立全程纪实、任前事项报告、任前公示、专项检查等具体监督机制,在实践中对用人腐败、失察失误等进行严肃查处,全面深化了对选人用人的监督。
新时代选人用人机制创新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民主推荐机制、政治素质考察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等。这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了选人用人的方法程序,推动选人用人机制更加精准、科学、有效。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党选人用人的源头工程,事关长远和大局。改革开放以来,在“四化”方针指引下,党持续有效推进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干部队伍吐故纳新速度明显加快。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简单以年龄划线的“火箭提拔”现象,二是重使用轻培养的“拔苗助长”现象,三是干部监督领域的“腐败年轻化”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党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原则和初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视野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出新的深刻谋划。一是阐明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战略意义,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11]二是着眼战略全局,纠正了长期以来干部队伍年轻化问题上的认识偏差,指出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并不意味着提拔任用每个干部都要是年轻的,也不是每个班子都要硬性配备年轻干部,更不是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2]347,明确提出要避免“唯年龄论”,纠正“以年龄划线”的认识误区。三是明确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基本方式方法,强调要遵循客观规律,既不能论资排辈,也不能揠苗助长;既要经历必要的台阶,也不能唯台阶论。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进行动态调整,“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搞成特殊群体,不能像‘储君’一样供在那里坐等提拔”[12],强调要在干部工作全局中推进年轻干部工作,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四是指明了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正确路径,强调“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10]55,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艰苦岗位和复杂环境里面锤炼意志、磨砺品行、增长才干。
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理论创新,体现了对干部成长规律的尊重和运用,强化了年轻干部工作的战略思维。一是突出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全局性。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关乎全局的根本大计,需要从战略上来考虑,不能唯年龄是举,不是越年轻越好。二是顺应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和年轻干部队伍实际,强调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要做到“信念坚、政治高、本领强、作风硬”,鲜明树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时代标尺。三是强化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系统性。坚持用系统观念、辩证思维来解决过去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坚持统筹使用与梯次搭配相结合,坚持数量充足与质量优良相结合,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四是增进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科学性。在新的工作部署中,党的组织部门对干部破格提拔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规范了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情形和程序,换届选举中简单以年龄划线的问题也得到有效遏制,为年轻干部储备上充足、选择上有空间、使用上有梯队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
公道正派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秉持的选人用人原则,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的文献中,毛泽东首次使用“公道正派”来表达党的选人用人原则。在1938 年10 月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泽东针对当时“任人唯亲”错误观念提出“公道作风”,强调在干部政策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借以巩固党的统一团结[5]57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政治机关的干部,特别是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13]。曾担任中组部负责人的胡耀邦也谈到,组工干部要有一个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自觉性,要有一种公道待人的好作风,要有一股刚正不阿的革命正气[14]。
“公道正派”核心理念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一是明确了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价值追求。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选人用人风气。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很多,包括业务过硬、严守纪律、联系群众、甘为人梯等,但核心是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只要坚持公道正派,其他都会变得简单起来。二是提供了有效遏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总体来看,党选人用人的风气是好的,但少数地方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比如任人唯亲、带病提拔、暗箱操作、封官许愿等现象,选拔了问题干部、冷落了实干干部、寒心了多数干部,破坏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倡导公道正派、公正用人,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形成重实干、重担当的鲜明导向。三是有利于净化党风政风。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有利于引导干部通过工作实绩来获得提拔和重用,消除投机取巧、跑官要官等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从而树立正确的风向标,从根本上净化党风政风。
新时代选人用人创新不只是体现在某一环节、特定领域,而是干部选拔任用方法论的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选人用人由制度规范向思想理论的跃升、从实践的感性走向理论的升华。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定力。新时代选人用人创新是党坚持和加强全面领导的政治成果,以强大的政治定力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强烈的政治担当,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了新的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创造,干部选拔任用领域的革新集中呈现了党坚持全面领导的政治定力。坚持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定向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牢牢把握住干部路线、干部方针、干部政策的主导权;突出强调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政治要求贯穿到选人全过程各领域,充分彰显了选人用人的政治属性,坚定了选人用人根本政治方向。
坚持事业为上的价值理念。科学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党的干部、党的组织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新时代选人用人坚持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充分体现了未雨绸缪的战略思维、放眼全局的宽阔视野和治党兴国的使命担当。强调把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事业为上原则的形成和贯彻实现了干部成长和事业发展的辩证统一,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坚持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时代特质。新时代选人用人充分吸收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执政党建设思想,但这种继承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基于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的创造性继承,富有时代气息、充满新鲜活力。例如,在坚持“德才兼备”这一总体标准基础上,提出好干部标准“历史性”“具体化”的重要论断;在坚持“以德为先”这一干部选拔任用基本方针基础上,提出“突出政治标准”的首位性要求,等等。这些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实现了选贤任能规律性认识的与时俱进。
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理性。新时代选人用人是求真务实实践理性的具体运用,有力地深化了对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的规律性认识,强化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释放出强大真理力量和变革动力,破解了选人用人中一系列实践难题。比如,创造性地将协商民主形式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破解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相结合的难题;明确构建日常考核和分类考核互补、近距离考核和全方位考核互促的干部考核体系,有效破解了知事识人、序事辨材的实践难题。实践证明,新时代选人用人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锻造了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的思想武器。
坚持精准科学的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把唯物辩证法娴熟运用于执政兴国、选人用人,强化了选人用人重要工作领域的战略全局性。例如,辩证看待干部队伍年轻化,既强调“根本大计”的重要性又注重在干部队伍整体中谋划,既尊重干部成长一般规律又兼顾年轻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辩证看待干部工作民主,强调民主形式的多样性,坚持发扬个别谈话、实地调查、酝酿动议、沟通协商等程序中的民主因素,实现党管干部和发扬民主的辩证统一,等等。这些辩证方法的具体运用推动了新时代选人用人方法论创新。
坚持统筹全局的系统观念。系统观念体现为用全局视角分析事物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和趋势。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特质,也是新时代选人用人的重要方法路径。比如,提出干部工作“一盘棋”思想,从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选拔优秀人才,强化了干部资源的统筹配置;构建干部队伍建设“五大体系”,在干部队伍建设全局中谋划选人用人工作,做到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强化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