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

2023-03-05 06:54
中国电化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立德公平高质量

雷 浩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 200062)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监测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础教育实现创新性变革的两个关键方面。其中,基础教育监测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当前发展状况参考和未来关键问题解决的引领,形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教育监测提供了方向引领,参考基础教育监测结果对基础教育发展做出合理调整,适时优化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正因如此,国家相继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明确指出要健全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基础教育取得长足进展,更为基础教育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推进了中国特色高质量基础教育的进程,为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需要指出来的是,在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尚存在忽视基础教育育人目标、扭曲基础教育监测本质等乱象,造成了基础教育监测与评估形式单一,部分学校过于看重分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基础教育的唯一指标,甚至将考上名校作为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标准等误区。总之,传统基础教育监测在价值定位、发展动力、监测方式以及判断标尺等方面亟需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这是在党的最高行动纲领中首次纳入教育评价改革相关内容,这为基础教育监测提出了要求和发展方向,也为基础教育监测改革提供了契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完善学校管理功能,充分尊重教育规律;也需要在已有基础教育监测与评价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基础教育监测在普及、质量、公平、结构等方面的整体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础教育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引领基础教育监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在推进中国特色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真正发挥基础教育监测的正向推进功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基础教育监测的现代化要义,在解决传统基础教育监测误区的同时着力深化基础教育监测改革,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监测的现代化进程。

一、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之一,这是党对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同时,党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任务,也明确了中国基础教育现代的发展方向和基本遵循,为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指明了航向。基于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础教育监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站在这一立场上,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在平等互动的前提下对基础教育监测内容、方式以及结果等达成共识,明确基础教育监测的本质和初心,共同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智力贡献。正因如此,基础教育监测中如何能够准确、有效地判断“立德树人”的真实状况,促进其满足社会发展所需成为必须回答的问题。

基础教育监测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存在,基础教育监测与立德树人是相辅相成。具体而言,基础教育监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客观科学的测评方式能够促进基础教育与素养发展在相互影响中形成发展共同体,以监测为契机引导基础教育走向卓越共生发展的轨道。然而,既往的基础教育监测和评估目标被异化,基础教育监测与核心素养发展处于两张皮的状态,监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发展规律,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排名以及学校声誉,对核心素养目标大多是“高高挂起,轻轻放下”等,这类现象导致了基础教育监测违背了初心和使命,背离了基础教育监测和素养发展的生长轨迹,难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因此,在新时代要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的目标,需要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旨归,以核心素养为重要路径,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遵从基础教育监测与核心素养之间一致性关系,树立素养本位的基础教育监测观。基础教育监测应该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收集学生素养发展的数据,为学生素养发展提供证据支持。其二,达成基础教育监测共同体对素养发展的专业判断共识。现代化的基础教育监测并非简单对学校和学生进行排名,也不是对学生进行监控的依据,而是对基础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进行动态化的跟踪指导和及时反馈,通过监测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互相共生的环境中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常态,增强基础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其三,建立学生素养发展反馈机制。为有效了解学生素养发展,通过多元监测的方式,收集学生素养发展信息,并且根据发展状况及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反馈信息,为学生素养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二、以促进公平作为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的发展动力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十大报告中在部署未来五年教育工作中明确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建构着教育生态。需要指出来的是,不同时代的教育公平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新时代,如何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公平需要迭代升级,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从教育公平的特征来看,主要关照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方面,因此高质量教育公平的核心便在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

高质量教育公平引领着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其一,教育机会公平是指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和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基础教育监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及时跟踪教育平等现象,为教育机会均等提供支持。正因如此,要实现教育机会公平需要基础教育监测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树立服务社会的教育监测理念;其次,从源头上建构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监测指标体系;最后,建立基础教育监测的及时反馈机制。其二,教育过程公平关注适合每个人的教育过程,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即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而是关注每个人需求的育人过程。这提示,基础教育监测为了能够实现对教育过程的监测,尤其是关注到教育过程适应学生的情况,应该充分收集过程性证据,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出较为合理的推测和反馈。其三,教育结果公平指的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结果完全一致,而是聚焦于提高基准水平和缩小差距。这提示基础教育监测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持续的监测。综合上述分析,教育公平对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提出了方向、内容和方式上的要求,即方向上关注促进学生发展、内容上聚焦学生动态的持续增长、方式上关注持续追踪策略。

三、以数字化测评作为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的实现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评价相关工作。此后,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教育发展应该以创新为核心,努力为每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为教育监测与评价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引。在这一大背景下,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急需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来提升监测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聚焦数字化测评系统开发,着力推进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新时代教育改革以具有情境性的核心素养为纲,而教育监测的主要参考依据——学业质量是对核心素养的细化与深化。当前学业质量的监测主要来自教师基于教学文本的评估,可能存在片面性、主观性、机械性等问题,难以回应当前教育改革中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因此,现代化的教育监测评价应该基于数字化的角度加以开发,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测量等手段提升监测的科学性、客观性。另一方面,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监测主要关注学生完成考试评价任务的过程,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监测需要反映系统性,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得失,优化学习节奏,进而学会自主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由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监测应该关注情境化测评系统的开发,以评价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并且数字化测评系统的开发需要在学习单元的视角下将学科知识融入相应的真实情境之中。基于此,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一步突破:第一,数据收集。需要使用程序、脚本或其他方法从单个或多个来源收集数据。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例如,服务器日志),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例如,注解),收集活动的具体设计由学习分析项目的目标决定。第二,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质性和量化分析的适当结合,其中非结构化数据通常在分析之前被赋予某种结构。第三,数据报告。使用可视化、表格、图表或其他类型的信息显示组合来报告分析结果。

四、以人民满意作为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的判断标尺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和发展本质,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标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期待相一致的理念,要求教育既根植于人民又立足于人民,要求教育既要尊重个体差异和人才培养规律,又要符合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正因如此,人民满意为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指明了判断标尺,而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能够更好促进教育朝着人民满意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及时了解人们的不同需求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基础教育监测正是获取这些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人民满意也可以成为检测基础教育监测方向和实施程度的重要指标。上述两者相辅相成,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

基础教育监测服务于人民,提升人民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是基础教育监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解决教育的宏观问题是基础教育监测的首要要求。例如,针对基础教育中的家庭贫困问题,需要监测基础教育的质量,通过发展教育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针对基础教育中的城乡差异问题,需要监测不同区域的分配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投入;针对基础教育中的需求差异问题,需要监测各地的实际需求,提供丰富有选择性的资源。

此外,为提升人民对于教育满意的感知度,基础教育监测在解决宏观问题的同时也要着力于在微观上回应人民的呼声。其一,在基础教育监测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人民关注的关键点,将人民关注转化为全力所为。譬如,在方案形成、教材编写等过程中充分调研民意,并且做出相应回应。其二,找准人民重视和在意问题的切入点,并且形成问题解决的关键策略。譬如,针对新时代教材建设问题,应该充分分析当前社会大众对教材审美的需求。其三,为了进一步增进人民对基础教育监测的理解,有必要针对基础教育监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让人民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基础教育监测。

猜你喜欢
立德公平高质量
公平对抗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怎样才公平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笨柴兄弟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