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主题为指导升华对新征程思政教育特质的再认识

2023-03-05 06:54王东虓魏晓璐
中国电化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征程马克思主义育人

王东虓,魏晓璐

(1.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1;2.河南省育英素质教育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52;3.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党的二十大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需要升华对新征程思政教育特质的再认识,这是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习近平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就是对党在新征程中坚持举什么“思想”大旗、走什么“政治”路线的鲜明点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后简称“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说,全面贯彻“教育的根本问题”,认真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思政教育的基本特质。纵观报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质的界定,我们可以把新征程的思政教育特质概括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培养什么样的人四个基本特质。

一、举什么旗是新征程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

如何认识和把握二十大主题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征程中的重大意义:

1.高举思想大旗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深刻把握之上

毛泽东早在建党前的1920年11月就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毛泽东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党的“旗子”就是党的指导思想,高举党的思想大旗,党“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的生存发展价值。习近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关于“主义譬如一面旗子”,习近平关于“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以及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等经典论断,为我们把握思政教育的首要特质——“举什么旗”,提供了价值论、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明确了在新征程中引导广大青年深刻领悟“举什么旗”的意义、内涵和发展脉络等思政教育内容的极端重要性。

2.高举思想大旗“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这就明确揭示了新征程思政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提出的“时代问题”和“实际问题”才能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

3.为什么新征程思政教育必须锚定“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其一,坚持问题导向,回答“时代问题”是思政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我们要培养能够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的人,就要聚焦“理想”教育,着力培养能“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的时代新人。

其二,问题是实践的回声,回答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是思政教育的另一根本任务。要培养能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人,就要按照报告要求,聚焦“能力”培育,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广大青年的综合能力,方能彰显教育活力。

总之,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要聚焦“理想”教育,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要聚焦“能力”培育。一手抓“理想”教育、一手抓“能力”培育,把“信心和能力”教育紧密融合,应是新征程思政教育“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其三,高举思想大旗必须深刻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从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大旗。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找到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引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探索、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过程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四,思政教育要落实报告提出的“从思想上固本培元”,自觉高举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思想大旗的要求,就要下大力气引导青年清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脉络及其思想内涵的一脉相承性和不断发展创新性。就要下大力气引导青年深刻领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具体实际的历史发展逻辑,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理论创新规律。就要下大力气引导青年从党的理论发展过程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这一基本功,从而真正认识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更好地焕发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二、走什么路是新征程思政教育的政治趋赴

1.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是习近平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逻辑关系的科学论断。如果说“举什么旗”是思政教育的政治灵魂,那么,走什么路就是思政教育的政治趋赴。政治趋赴又包括政治奋斗目标和政治发展途径两个方面。二十大主题明确指出: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思政教育要引导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持道不变、志不改”的政治奋斗目标,并准备在这个任重道远的前进道路上,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报告科学全面地从方法和道路上指明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政治发展途径,即“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三者有机统一”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

“报告”指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新征程思政教育要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三者有机统一”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地发挥。

其一,要深刻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而找到的,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在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上,青年毛泽东用“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表达了我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心声。100多年来,我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付出巨大牺牲才逐步摸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之路,取得了由落后的农业国迈进世界工业大国前列的胜利。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党科学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民意的改革开放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前进道路上,我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发扬斗争精神等重大原则,开创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走什么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

其二,要深刻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必要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使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自信才能自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使我们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习近平指出: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证了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党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通过自我革命这条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以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其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题中应有之义。“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场深刻革命。这三个“关系”是对“三者有机统一”伟大创造的价值解读。它引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法治保证。

再次,“三者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西方“三权鼎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是警惕和防范西方政治思潮侵蚀影响的坚固政治屏障。习近平指出:我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成败得失中深刻认识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新征程思政教育要引导青年树立“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坚定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增强本身防范西方敌对势力及政治思潮侵蚀影响的硬本领。

三、保持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是新征程思政教育增强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精神感召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十大主题提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概括凝练了党的“精神品质”。其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是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党在长期奋斗中锤炼出的鲜明政治品质。本文将中国共产党人以“顽强奋斗精神”践行锤炼出的“鲜明政治品质”,归纳升华为政治品质、理论品质、革命斗志、道德品质四个方面,作为思政教育“精神品质”培育的基本遵循。

1.以“自信自强”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品质

“自信自强”是共产党人顽强奋斗精神的体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对“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鲜明概括。共产党人为什么能“践行初心”,因为有“自信自强”的信心信念支撑;共产党人为什么能“担当使命”,因为有自觉自为的历史责任支撑。

习近平指出:我们“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驱动,才能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报告”提出要把“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而自信自强作为“精神力量”的重要驱动,是抓好“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的必须前提。所以,以自信自强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品质”,是铸魂育人极其重要的内容。思政教师只有激励自身奋进,才能坚定“育人自信”,也才能在思政教育中高度自觉地落实“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的教育重任。

2.以“守正创新”精神培育“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论品质

“报告”关于“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论断,鲜明地点亮了守正创新精神品质中“坚持”与“发展”两个关键词。“坚持”就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发展”就要“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命题,是新时代“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晶。

“报告”提出要把“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而培养“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是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必须前提。守正创新就其本质而言,应是思政教育充满生机活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秘诀。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之魂,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高度统一。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坚持真理,因为有信仰支撑;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坚守理想,因为有信念支撑。以“守正创新”精神培育“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3.在“勇毅前行”中历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斗志

中华民族具有勇于拼搏不服输、面临强敌不退缩的民族特质。中国共产党人禀赋民族特质,在百年奋斗道路上“勇毅前行”,靠的就是为追求初心使命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品质”的支撑。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共产党人不畏强敌、无私无畏、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风范和意志品质的高度凝练,是我党最鲜明的政治特质和强大心理优势的统一。共产党人为什么“能”不怕牺牲,因为有献身精神支撑,共产党人为什么“能”英勇斗争,因为有革命意志支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综合体现了党的崇高“精神品质”。

“报告”对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把加强“勇毅前行”的践行力量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力量进行融合升华,以形成“强大意志力+践行主动力”的思政融合教育模式。这一融合教育模式对于升华时代新人在“勇毅前行”中历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具有创新性的启示意义。

4.在“踔厉奋发”“团结奋斗”中升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道德品质

“踔厉奋发”“团结奋斗”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必然要求。如果说“踔厉奋发向未来”是强大的精神驱动,那么“团结奋斗创伟业”就是走好新的历史性跨越之路的坚强保证。要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我们就离不开“踔厉奋发向未来”的精神驱动。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就指出:唯有踔厉奋发,方能不负人民。唯有团结奋斗方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走好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踔厉奋发者必定志存高远;团结奋斗者必能牢记“国之大者”。培养时代新人“踔厉奋发向未来”的精神驱动和“团结奋斗创伟业”的宏大志向,是升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道德品质的必备要素。“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表达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奉献人民的根本政治担当。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对党忠诚,因为有党性支撑;共产党人为什么“能”不负人民,因为有宗旨支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实践表明,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大忠大爱大德大义的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

在“踔厉奋发”“团结奋斗”中升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道德品质。需要创新思政教育精神驱动,增强教育的动力、活力和吸引力。需要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团结保证基础,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精神感召力。需要深入开展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主题的“党员的忠诚”教育活动,让“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精神品质在党性教育活动中升华结果。

四、培养适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来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是一个“时代之问”,需要作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坚持问题导向,锚定时代需要,围绕回答并践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育人三问”之教育根本问题,方能坚定新征程思政教育的育人方向,把握中国特色的育人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育人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育人要求。在新征程路上,思政教育必须把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育人原则。在“人口规模巨大”且“整体迈进”条件下搞现代化前所未有。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培育人的“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本领,更需要高举集体主义思想大旗,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引领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性的价值导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树立“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培育坚持“两个全面”“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思想。推动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需要培育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升人们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坚信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必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坚持“育人三问”落实“教育的根本问题”

新征程思政教育必须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三问”。其一要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报告”从培养“时代新人”的宏观要求和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微观要求两个方面做出明确定位。即“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及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具体要求为切入点,不断朝着“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迈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给思政教育明示的育人路径。其二要落实“为谁培养人”问题,“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思政教育坚定了育人方向。其三要落实“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报告”关于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论断,已将“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教育的“根本任务”。

总之,怎样培养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答题的逻辑起点聚焦在三个重大教育论断:一是“报告”指出的“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二是党的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三是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的要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等论断。这些论断的关键词清晰地规划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立德树人”理念:即,只有“立德”,才能“堪当时代重任”,才是真正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征程马克思主义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一个人的征程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以“四个强化”引领人大履职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