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化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逻辑与路向 *

2023-03-05 06:54周海涛李葆萍
中国电化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平数字化

周海涛,李葆萍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人类活动范围拓展到数字空间,社会各个领域以数字化的方式同时存在于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数字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够将现实空间转变为虚拟空间,更重要的是以数字化信息为纽带,实现两个空间的联通、交互、映射和增值,从而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表现形态、服务模式和组织流程,推动重新构建了生态体系。随着“云—网—端”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日趋完善,教育服务数字化的成本快速下降,数字化内容大量增加、数字化形态不断丰富、数字化应用日趋智能,加速着教育全面进入数字化的进程。教育数字化不仅将教育活动发生的场所自然地延伸至虚拟空间,还实现与现实学校教育的双向融合,进入传统教育手段所不能至之处,极大扩展了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因此国内有学者使用“划时代的系统性教育创变过程”来描绘教育数字化程度提升给教育带来的变化[1]。

2022年初,教育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智慧教育平台源于疫情期间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其上线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云平台上线后服务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云平台在实践中显示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智慧教育平台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并拓宽教育服务种类,更好支持着国家教育事业。智慧教育平台链接各级各类教育平台入口,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优质资源、服务和应用汇聚在一起。智慧教育平台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基础板块,全面覆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五育内容,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赋能社会、教育创新等五大核心功能,成为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教师教育教学与备课交流的平台、学校科学治理的平台、社会教育与服务的平台、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平台。智慧教育平台是实现我国教育创新性发展的引擎,能够为推进优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建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富有挑战性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解决思路[2]。

一、智慧教育平台加速教育公平步伐

教育事关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国家配置教育资源的根本原则之一。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受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教育资源供给总量的影响,对于教育公平的认识、配置原则和最终达成的程度各有不同,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发展性。我国当前社会正处于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的发展阶段,反映到教育领域就是人民群众迫切地希望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以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和素养[3]。教育公平的涵义不限于人人可享有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起点公平,而是要关注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个体潜能和个性差异,平等且又因材施教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个体,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获得符合其个人发展需求的教育服务。因此,当前阶段的教育公平在起点公平的基础上,更指向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追求的是有质量的公平,是高水平公平,旨在实现有质量保障的特色均衡和差异均衡的优质教育均衡[4]。显然,这对国家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供给质量和供给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

1.数字化赋予高水平教育公平新动能

广义上讲,教育资源指在教育过程可被师生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服务于教育的人、财、物、信息、政策等。狭义上讲,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教学材料、教学设施和教学支持系统。在教育公平语境下,最迫切需要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优质的教育教学材料和优质的教师资源。以往由于记录教育资源的有形载体和教育服务与教师个体身份的绑定,客观上使得教育资源的供给总量有限、流转路径不畅、获取成本高昂,由此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属性,激化了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服务的核心在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将信息和知识与记录它们的有形载体相分离,将教师的教学服务和教师个体身份相分离,将是提升整个社会教育公平水准的关键。而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教育资源,可以无限制的复制,自由的在互联网上流动,从而能够显著增加优质资源的总供给量,突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时空障碍,增强资源的可获得性。数字化为破解资源总量不足、流动不畅、成本高企等难题,实现高水平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使其能够突破物理形式上的制约,特别是借助直播课、空中课堂等方式将教师的智力资源和其人事身份相分离,打破以优秀教师资源为核心的优质教育资源垄断对教育公平的制约,即使是最偏远的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最优质的课程和最优秀的老师,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缩短差异化群体享有教育资源的差距[5]。供给总量的增加,往往会带来内容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使其能够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需求和水平,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服务,成为实现公平对待学生个体差异、学校教育提质需求和区域整体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6]。

2.智慧教育平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于教育公平实践

多方汇聚优质资源、实现按需供给,是智慧教育平台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路径。智慧教育平台借助“三横三纵”的平台架构(三横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纵即德育、智育、体美劳育),细化不同教育类型的育人活动特点和需求,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服务[7]。在基础教育领域,针对我国城乡、区域、校际间学科教学水平差异大,音体美课程开设难,“双减”后薄弱校课后服务跟不上等现实问题,智慧教育平台围绕德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经验、教材等汇聚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的优质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家长;智慧教育平台二期专门上线体育美育课程473 门、劳动教育资源3500 余条;体育资源包括体育课程、运动技能、体育竞赛、健康服务;美育专题资源包括艺术课程、艺术特长、艺术展演、专项展示等服务于广大农村学校和薄弱校,以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在职业教育领域,汇聚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虚拟仿真实训等优质资源,面向学生、教师、社会公众提供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和个性服务。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过“慕课西部行计划”等措施,促使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等方式帮助西部高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8]。

弥合师资差异是智慧教育平台强化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重要优势。一方面,借助“双师课堂”等模式,将全国名师、名家、名校、名课资源随时随地覆盖到薄弱学校,使得城乡学生共享优质师资;另一方面,服务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帮助乡村学校教师或者薄弱校教师补齐专业知识的短板,并培养其信息化教学、线上教学的技能。智慧教育平台提供教师个人学习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资源进行学习,通过个人空间记录学过什么、正在学什么等内容后便可以准确的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需求,为教师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帮助教师不断地提升教学能力。通过指导农村地区教师线上协同教研、备课辅导,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以高质量的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建设,加快教育公平步伐

智慧教育平台所汇聚的资源,为推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公平做出极大的贡献。立足于高水平的教育公平,从优化教育供给的角度来看,随着教育资源供给丰富程度的增加,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需求就会攀升到尊重个体差异性和群体独特性的高度。对于用户来说,并非有资源就好、或者拥有其它群体认可的好资源就是好,而是满足其个性化需要的高质量资源才是好资源。因此,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建设在量的汇聚基础上,进一步在质的提升上发力,做好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设计,避免无效供给、激发合理需求,为不同群体精准地供给教育资源服务,真正将教育平等对待和公平落实到每一个个体,以数字化、个性化、精准化赋能教育的高位公平[9]。

首先,智慧教育平台要广泛覆盖教育资源的服务对象。从当前平台所汇聚资源的服务对象来看,很多资源和课程在指向城市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上,将关注农村师生、家长或特殊学生等群体的独特需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既遵循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又统筹群体间差异;既扩大资源服务覆盖面,又细化各类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比如,相同概念的学习资源建设可考虑不同教材版本、不同难度、不同认知层级、不同知识情境、不同媒体表现形式等多个维度的冗余,给予各个群体选择的机会和空间。服务于广大中小学生的家长,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其科学地认识儿童成长规律,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与学校形成育人合力。其次,完善平台资源的生成、使用和评估机制。沉淀中小学师生在备课、学习、作业、培训等平台应用过程中所生成的资源,不唯资源使用总量等量化指标,而是站在服务好每一个个体的角度,立足于高水平教育公平内涵,合理构建资源使用效益的评估指标,协助资源开发者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资源的动态迭代和优化。再次,提升优质资源供给的智能化水平。借助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赋能,设计完善的资源推荐算法,根据资源使用对象的特征、使用场景等智能化地进行匹配,将学校、师生和家长等从寻找合适资源的繁杂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人找资源转为资源找人,提升智能教育平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帮助其提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提升自身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建立知识谱系的能力[10]。

二、智慧教育平台助推教育质量提升

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果的优劣程度。从内部看,教育质量观首先要回归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中来,贯彻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理念,促进受教育者潜能的充分发挥,不得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以知识机械灌输和反复强化为手段将功利性目标强加于学生,而透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从外部看,教育质量观应当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够适应未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产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和具备在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性的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新的教育质量观要求改变当前工厂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将知识的学习和产生知识、应用知识的情境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探究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势必要求优化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范式,实现师生平等的课堂结构和以知识建构为主的教学范式转型。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地位来自于对知识传播的优势,而学生对被动学习方式的长期容忍源于在其知识建构过程中缺少信息、工具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拓展课堂中知识的来源途径,保证学生随时能够获得信息和认知加工方面的支持,是撬动传统讲授课堂转型的支点。

1.数字化方式扩充更优质量的新场景

学生学习结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直观指标。众多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处学习环境的感知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和情感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学生学习结果各个维度上的良好表现与课堂上的凝聚感、自我定向、平等关系、支持感等有着显著正相关[11]。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塑造新型的学习环境,增加知识获取的渠道、增加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并及时提供适应性反馈等是教与学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学习质量的驱动力[12]。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首先解决的问题便是在知识获取上超越对教师的依赖。借助互联网和智能技术搭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超越物理课堂的边界,根据当下的学习需求随时接入网络寻求最前沿、最需要、最适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这个过程中教师从“传道授业”的职责中解放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衍生出新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思想的指引者、情感的陪伴者、成长的同路人,师生之间可以建立起更丰富、更立体、更平等的关系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其次,高质量的学习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学习的基础上。数字化学习环境是学习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实践领域,是将学习科学原理内嵌到各类信息化设施、资源和平台之中,成为认知加工、同伴交流、科学探究、结果反馈、学习管理等多种类型的脚手架,通过学生的使用为其开展自主探究、同伴协作等更具意义建构性质的学习活动提供便利,促使学生主动尝试更丰富的学习场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再次,数字化学习环境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字化。便利地对学生学习路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等整个线上学习全过程自然而然地进行记录,整合学生的线下学习相关数据,借助于各类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可以精准的完成学习者画像,支持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开展;能够根据可见的学习表现挖掘出学生的认知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可直接测量的潜在特征的状态,从而可以满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估、德育的评估、发展潜力的评估、个性偏好的评估等需求支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质量观在教学中落实落地。

2.智慧教育平台适配多环境多场景托举高阶教与学活动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活动的特征,善用资源、用好资源并充分适配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场景,是当前智慧教育平台支持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路径。在基础教育领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学生自我管控能力相对欠缺,完全让学生基于数字化资源开展自学活动,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和家长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比较合理的学习方式。智慧教育平台通过适配电脑、移动终端、教室大屏、电视等多种学习环境,探索在不同场景下引入教育资源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或者家庭电视等筛选需要的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地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功能向教师提问并得到教师解答;借助教室大屏当地教师可以展示来自其它学校的高质量微课资源或者接入名师直播课,开展双师教学等活动;智慧教育平台支持老师在配套的练习和基础性作业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需求进行改编,从源头上提升作业质量,并通过作业质量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实现学教评的一体化。在班级群组中可以提供作业活动功能,便于家长了解孩子作业情况等,落实“双减”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13]。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智慧教育平台以优质资源教与学为主线,通过Mooc建设、虚拟教研室建设等汇聚国内职业和高等院校的一流教学资源,包括覆盖多学科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验实训体系等,支持学生自带设备开展翻转课堂、协作探究、SPOC等为代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支持开展跨学校、跨专业教学活动[14]。

智慧教育平台丰富教与学的体验。它连接虚拟科技馆等资源,提供全国各地的虚拟科技馆课程,师生全景式地参观浏览各个科技馆的资源,这些资源可用作课后服务或者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眼界,开阔学生的思维。智慧教育平台提供部分沉浸式、互动式的模拟仿真实验实训学习环境,用直观的方式来表征相对抽象的知识或者将不具备实操实训条件的内容虚拟化,使难以在现实中操作和观察的现象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可以反复操作,用相对低的成本满足学生多次探究和验证假设的需要,发展学生动手和实验能力,增加学生的操控感和体验感获得具身认知。上述新型教学活动都考虑到不同学习情境下适切的数字资源接入方式,改变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活动,营造真实的学习体验、为打通校内外学习场景,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和创造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高阶学习活动提供基础性支持[15]。

3.以持续创新的智慧教育平台运行方式,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智慧教育平台营造开放的教与学环境,尤其是通过开放资源,部分地替代了教师知识传授的功能,使其转而服务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情感价值观的塑造等高阶发展目标上。高阶教育目标的达成,建立在对学生个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深度认知加工和情感态度养成提供针对性地支持。因此,智慧教育平台上教学模式的底层逻辑设计要进一步超越“知识传递”式课堂教学的窠臼,应积极吸纳学习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成果,创新平台的运行方式,有力推动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首先,提供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增加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数字化产品支持。研究发现,适当的情感参与水平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长期记忆和理解迁移水平。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针对中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开发高度沉浸感、真实感、体验感、操控感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产品,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技能操作类、情感态度类学习目标的达成。以新课标为指引,提供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服务,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让学生在任务探索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应用,学会整合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培养和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的塑造。其次,开发支持碎片化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情境的教育应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生态。增加可支持移动学习场景的微资源研发,并借助于包含教学内容、认知目标、学习活动、学习终端、学习场景等多维度的语义标签,根据特定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动态聚合相关学习资源形成粒度合适的学习单元,智能推送给学习者,满足学生在不同场景下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再次,数据驱动赋能教育评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智慧教育平台开放数据交换和融通接口,汇聚线上线下全场景、全过程学生学习数据,开发覆盖中小学各学科门类交互式模拟仿真评估应用,无感、伴随式采集人机交互行为,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估。通过智能汇集和分析中小学生在平台上各学段、各学科长周期、过程性和表现性数据,实现校内外学习、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无缝融合,精确地评估、诊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成就、学习潜力和作业负担等,支持达成“双减”目标,变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为综合性、过程性的多维度评价,支持对学生的增值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帮助每一名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

三、智慧教育平台支撑教育治理创新

教育治理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的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机制体制以及制度等要素由传统向现代不断持续变革、跨越和发展的过程,教育治理民主化、科学化以及效率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6]。教育治理现代化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理念、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领域的问题,其本质是保证教育治理的正确性,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教育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科学地服务于人的成长全周期、全过程,满足人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需要,这需要立足人的发展规律来构建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育治理绩效,教育治理付出的成本越低,取得教育治理效果越好,才能说明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越高。在当前教育体系从工业时代的标准模式向智能时代的弹性模式改革,教育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激增,需要我们摆脱基于经验或简单决策工具进行教育治理的依赖,寻找更高效的治理方式。

1.数字技术重塑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互联网是一种自身带有开放与交互、平等和互助基因的技术,将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嵌入教育治理领域,通过教学方式转变、评价模式变革、组织流程再造等推动教育领域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感知教育态势、辅助科学决策、开放参与渠道等方面推动了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17]。比如,通过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维度历程的数字化记录,可以将从前隶属于不同教育管理部门的不同事务统一于数据,可以有效整合多方信息,对学生成长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刻画,突破了传统教育管理体系下之见局部不见全人的管理弊端。通过云计算平台及各种建模、分析、应用、集成工具和仿真环境等技术支持,可以向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应急预警、政策评估和建议等服务,有效的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18]。借助网络、公众号等多种公开渠道增加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度,赋予了公众对教育政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智慧教育平台扩充教育治理的“工具箱”

智慧教育平台依托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一方面通过传统教育治理要素数字化,另一方面通过吸纳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产生的教育治理新元素(如教育大数据),这两条途径来拓宽教育治理场域,将教育过程中的新型基础设施、资源配置、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组织管理流程等主要元素进行系统性重构,打造多元协同共治与科学精准治理的新格局[19]。如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共享课程资源,实现跨校、跨专业的课程学习,需要协同不同学校间就课程管理、课程评价、学生学分认定等管理事务达成统一的标准和执行程序,突破了学校现行的教务及学籍管理的边界。再如,中小学生家长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中的班级群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相关信息,赋予家长对学生发展和学校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起连接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智慧教育平台的服务大厅面向中小学校家长、职业和高等院校学生及用人单位提供协同育人、就业、考试、留学等多种社会服务,增强教育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增加了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汇聚不同用户的线上教与学大数据,根据省、市、县区、学校等不同教育管理主体对教育事务的管理职责和管理需求,基于不同维度和不同粒度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以客观事实、证据为基础,为各级教育管理者精准地提供教育决策服务。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模式,不仅使得治理决策科学化和高效化,提升现代治理能力;还借助技术逻辑实现不同层级管理部门的分权管理、协同共治,避免教育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管理角色错位、越位、缺位和服务不到位等情况。对不同层级的教育管理部门只提供与其职能和辖区相对应的教育管理信息,从宏观上有利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实际办学状况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了解,加强对学校的督导和问责等间接管理能力;从微观上则可以帮助校长和学科教师等了解学校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可以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内容等提出更具体的工作方案,加强对课程、教学等工作的直接管理。

3.以迭代升级智慧教育平台数据链网络,支撑教育治理创新

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持续迭代升级智慧教育平台的数据链网络,畅通“数据赋能”和“技术善治”的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路径。首先,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立各方力量协同合作支持教育治理创新的数据链网络。基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内在规律,对各级各类学校在五育、教师教科研、课程与资源建设、教学管理与组织等业务数据融合进行顶层规划,深层次探索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各业务数据全量化的融合、开放和共享机制,解决数据不能回流、场景封闭运行、打通存在于教育系统内部的数据壁垒,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教育创新业务提供底层的数据逻辑支持。发挥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国家级教育新型基础设施的优势,将其建设成公民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汇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安全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公共数据平台,服务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个人学习管理和成长规划。其次,加强对多场景、全过程、多模态的大数据进行关联交叉与分析计算的能力。完善智慧教育平台对教育管理、教师研修、学生学习、学业水平分段、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等多场景、多维度的数据挖掘分析,一方面提高专项教育业务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突破传统条块分割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决策盲区,产生新的教育管理智慧,增强教育预测、诊断与决策能力,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业务流程。再次,加强教育数据和教育资源的使用管理。智慧教育平台上的数字资源和教育治理数据本身也是新型的教育资产,需借助新的手段进行治理,发挥其价值、规避可能的风险。平台可引入区块链技术完善对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原创服务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资源创作者权益,规范各类用户获得、使用、改编和重新发表教育资源的权利和义务,夯实教育数字伦理与数字文化建设,为智慧教育平台的共建、共享、协同使用创造条件[20]。强化教育大数据安全保障环境建设,完善数字认证、共享、使用制度,明确数据使用范围,规范使用流程,特别加强对中小学阶段未成年人数据的监管,保障技术善治善用,有效提高教育数据服务的整体安全保障水平,确保数字化赋能教育治理转型升级既可信又高效,发挥数据在治理中的最大效能[21]。

可见,在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平台,根据各类用户的需求进行资源的个性化供给,为解决长期以来遭遇的教育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均衡等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显现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方式落实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教育的质量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这三个目标任务的优势,将有效加速我国教育公平建设的步伐,助推人民群众所获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支撑我国教育治理创新。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公平数字化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笨柴兄弟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公平比较
数字化制胜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